书城励志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时文选粹
3524600000056

第56章 让别人仰视的理由(4)

你很感激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的一个人,他不在你的身边,他也并没有为你做些什么,你却希望,他会过得很好,长命百岁,子孙满堂,幸福安康……你也很高兴有过那样的一份感情,纯净而又绵长,在这纷繁复杂的人世中,有这样的一个朋友,值得你去祝福,去思念……感悟淡淡的友情,淡淡的爱,平平淡淡才是真。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即使在遥远的地方,只要心是近的,距离又算得了什么呢?淡淡的友情,纯净而又绵长。

责任的光华

潘少波

我相信每一粒种子,都是在享受着阳光雨露的滋润中追求着自己的果实。

我相信每一只雄鹰,都是在享受着云天万里的辽阔中练就了自己一双有力的翅膀。

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享受着美妙多彩的生活中正一步步地把梦想变成人生的辉煌。

著名作家梭罗总是这样对自己说:“如果没有出生在世,我就无法听到踩在脚底的雪发出的吱吱声,无法闻到木材燃烧的香味,也无法看到人们眼中爱的光芒,更不可能享受到因为自己的奋斗而带来的成功的欢乐……活在世间,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我为什么不尽情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

的确,生活如诗如画,活着既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追求,一种来自心底的责任。

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就是责任。”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中国现代文坛的泰斗巴金先生,这位老人刚刚跨越他生命的百年历程。我们看巴金今日之意义,已经超越了他作品的范围,顺着他的作品读下去,你会发现,巴金所有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诉求,都发出一个共同的声音,那就是“责任”。套用艾青的诗句:面对巴金的作品,为什么我们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那涌动的责任是如此的深沉!

我们已从自然经济时代进入到货币经济时代。货币经济不仅改塑着我们的社会秩序、物质秩序,更是改塑着我们的精神秩序、伦理秩序。一句话,改塑着我们的灵魂。我们在变得越来越理性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感性,感性得以至于脆弱,犹如一只精美的青花陶瓷,因为不想破碎而不想遭遇碰撞。于是,人与人之间保持着距离,保持着谨慎的交往,小心翼翼地躲避着伤害。在自己的舞台,我们独自玩弄着自己的身体,欣赏着自己的感觉。久而久之,这个社会什么都有了,唯独少了爱,少了责任,少了由此产生的关切和责任心,少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责任。一把刀就这样捅进去了,一闭眼就这样跳下去了,生命和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失去重量。失去了重量,就因为我们失去了责任,失去了人性中至尊至贵的东西。

世界失去了责任的牵绊,将会变得多么苍白,多么令人窒息。今天我们谈论巴金,就是要谈论巴金对这个世界的责任,谈论他那种可以为责任献身的人格和情怀。

不然,我们就太迟了,一切繁荣都不能掩饰灵魂的贫乏。

何况天底下还有比责任更高贵的东西呢?一个人,只有永远拥有充满梦想和激情的心灵,充实地生活,正直地奋斗,始终怀抱“我应该这样”的信念,才能真正懂得生活的意义,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享受生活。

相信自己吧!相信你也可以拥有自己的理性、深刻或者诗意。也许你无力把人生雕琢成煌煌巨著,但可以将它熔铸成一篇精短的美文,但求清丽隽永,但求能够赠人心香。

感悟

责任涵盖的范围是广泛而多层次的。透过看似繁芜丛杂的表象,其实质便是一种精神之力、信念之力、意志之力。记得康德曾经说过:“有两样东西我越是思考,就越感到无上敬畏之情: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和责任。”走过草原的人一定会惊异于牧草的柔顺与坚忍,人这棵可以思考的苇草也许就应该这样遵循自然与思想的法则在风中生存。其实,每一朵花里都藏着一个灵魂,它需要我们用不绝的爱心和责任来浇灌。

鸟是树的花朵

吴忌

一棵树落光了叶子,不能说丑,但缺了枝叶繁茂的风姿,裸露出树枝与树枝之间巨大的空旷,总是遗憾,我时常有一种冲动,希望能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放点什么。

终于,一些鸟落到了树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我仿佛看见了满树的花朵!

有了鸟的树就格外生动。我喜欢这些在树与树之间飞来飞去的小鸟,喜欢它们在树枝上舞蹈。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一只鸟的歌唱使树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

树枝上的鸟儿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你见过一朵花从春天开到冬天吗?你见过树上的花朵在树枝与树枝之间飞来飞去吗?你见过会唱歌的花朵吗?这是一只鸟再造了冬天的生机。我站在树木之下,我想做的事,鸟儿们替我做了,它们真的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打开了花朵,排练了舞蹈,播放了音乐。

实际上,鸟儿一直都在树上,在春天的树上,在夏灭的树上,在秋天的树上。只是由于树上有了真正的花朵,有了枝繁叶茂的摇动,我们看到了更多生命的美丽,因此而忽视了树上的小鸟。我说,一年四季,鸟儿从来就是树上的花朵。它们隐藏在树叶之间,与绿叶一起舞蹈,与春风一起歌唱。夏天的蝉鸣由一只鸟定调,秋天的月夜被一声鸟鸣切开。树木本来就是鸟的家园呵!

一只翠鸟就住在池塘边的灌木上,它翠绿的羽毛比深绿或浅绿的树叶更加艳丽,我们一眼就能认出树叶里的翠鸟之花。两只黄鹂可以让一棵柳树更加婀娜,“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当年只听到了一声婉转的鸟鸣,就想起了江南。在江南的二月,哪一棵树上没有黄鹂的歌声和舞蹈?

我喜欢夏天的白鹭,它们整个夏天都住在村头河边的树林里。当白鹭们从碧绿的水田里归来,它们都落到树梢上,远远望去,那就是一棵最浪漫的花朵。

我想,一年四季的树木会感谢一年四季的鸟。人也会的。细想起来,我记住的鸟可不少。因为,我认定她是树木的花朵,千姿万态的花朵,常开常新的花朵,跳着舞蹈的花朵,唱着歌曲的花朵。

我们在欣赏的同时是否要向一只鸟学习呢?在观看一树的小鸟时,我多少有些惭愧。我的脸红得像春日的桃花。我知道,有时候一只鸟嘴也是红的。

感悟

无论春夏秋冬,小鸟都装点着树木,唱歌跳舞,快乐生活,给世界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人也一样,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欣赏美;即使普通平凡,也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无论什么时候,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消沉,乐观快乐,不虚度岁月。

寂寞的浯溪

佚名

走进浯溪,极有可能触摸到一种中国古代文人内心的隐秘世界,这种隐秘世界可能表达着一种政治和文化的双重反叛。

泰山的雄奇壮观,暗含了中国皇帝的大一统思想,于是历代皇帝为其立封受禅,顶礼膜拜,浸淫到文化领域,儒家思想一统数千年,蔓延到文学领域,豪放派永远占主导地位。公元七世纪中叶,一个政治失意,受到牵连的落魄文人元结被贬永州刺史,路途愈走愈逼仄,景物愈行愈荒凉,心地愈来愈灰暗。突然,他先听见一声清脆的水流声,他本来想放下行李,掬一口水喝喝,或者洗洗双脚,但是他忽然惊呆了,顺着溪流望去,到处一片姹紫嫣红、树叶成荫,灰暗的心境一下为之明亮,荒凉的景物倏忽为之绚丽,这个小小的地方,溪是小的,山是小的,石头也是被分割为小块小块的,就连奔流的湘江也远远没有长江黄河那样大气。那一刻,元结一下子看见了一个大我,而对浩茫的宇宙,他一下子又觉得自己就像浯溪这个小盆景,在天地之间变得那么渺小。

于是他把那条溪命名为浯溪。浯溪,就是我的溪。

古代的文人,以山水来造个字,并公然声称这块山水是属于我的,怕只有元结了。他当时的得意之情因这个“浯”字而情形毕现,他尽管远离了高官厚禄,车水马龙,皇城大气,但天地之大,总有一块小小的地方是可以安放和融会我的心灵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在王气触摸不到的地方,我拥有一块小小的无名之处。

于是浯溪成为元结另一种文化精神的关照。他在这里感悟和寻找到了人生的另一面。

我总感觉到浯溪碑林的诗书之中,就是这种半归隐文化的典型代表。浯溪这块小小的天地盆景,就是那种寻求半归隐境界的最佳场所。极度得意和极度失意的文人都不大到得浯溪,因为浯溪既不宏大,也不苍凉,得意时需要一个宏大的场所来抒发一下豪情,失意时则需要一个苍凉的处所来哀叹人生的不幸。浯溪就夹在这两者之间,成为一个狭窄的不言而喻的心灵通道,驱使着一帮文人悄然而至。因此,在这样一个不易激起情感大起落的场所,自然也很难得产生惊天动地的诗篇。

每次我去浯溪,除了看它的碑林和山水之外,最令我流连忘返的是元结当年弹琴的浯台。那里是浯溪的最高点,每到月夜,元结总是执一把琴,坐在那里对江而弹,琴声激活了浯溪山水,浯溪山水浸润了他的琴声,元结与山水融合在一起,任千古忧愁万古功名顺琴而去,随水而流,在虚无中掺杂着沉重,在缥缈中偶尔跳出一声叹息,在归途时而张望,在空灵中排挤着一丝无奈。我站在那个地方,常常缅怀的只是一种渐去渐远的影子,听见的只是一缕似要消失而又没有消失的古琴曲……感悟中国的文人,对山水总有一种近乎固执的偏爱,似乎只有山水才能慰藉他们那受伤的心灵。要真的看清外物,需要距离;要看清自己,则需要寂寞。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一方天地,那里拉大了与外界的距离,却缩小了与自己的距离。在那里,我们可以不理尘世的喧嚣,清点清点我们的生活,梳理梳理我们的思绪,洗一洗我们那疲惫不堪、烟尘满面的心。给自己的心找一个安放、融汇、休憩的空间吧,因为每个心灵都会累!

行走在美丽人间

雪小禅

我的朋友问我,快乐的时候多还是不快乐的时候多?

不快乐的时候多。我说。她又问,不快乐的时候多,为什么还活得这么盎然?

我说,那是因为我要变得快乐啊。我的朋友是一个画家,她每天都在画画,可她感觉不好,说画出来的东西都是垃圾,于是撕掉重画,这种状态持续了很久。她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一直这样。画坏一点,一定要撕掉。不给自己补救的机会,那态度是决绝的。而我不是,我在磕磕碰碰,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我喜欢生活有瑕疵,太完美的生活必定让人失望。画家女友对生活要求太高,第二次没能参加全国美展以后,她几乎崩溃。那种崩溃,是神经质的歇斯底里,是的,她把一切看得太重了。

她抽烟,酗酒,并且开始自虐。她的画,展现出一种变态的狂乱。我去看她时,她永远在抱怨,说是那些人不懂她,大师永远是孤独的。她,已经变得让人难以理解。

我试着劝她,让她先放弃,然后去旅行。她抽着烟,一脸茫然,问我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画不出画,难道人生就没了意义?我让她换一种生活。

后来,她开了茶楼。一个画家,居然开了茶楼,因为她把诗书画结合在一起,茶楼的生意很好,再看她,脸上有了动人的芬芳。她阳光了,明媚了。换一种生活,就成为另一种人生。

她不再想全国美展,自己赚钱办画展,也赢得了满场喝彩。

问她感觉,她说,在路上,这就是路上的感觉。

我喜欢那种路上的感觉,永远在路上,不停地奔波。有时候,换一种生活会换一种态度。有个阿姨,年少时喜欢钢琴,那时候没有钱买,可是她一直喜欢。现在,她买了一架钢琴,还报了一个钢琴班,天天去学钢琴。她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就是这架钢琴,在她贫穷的家里,富丽堂皇的钢琴显得异常突兀。她常常拉我去听她弹钢琴,她弹肖邦的作品,她说,肖邦是一个孤独的男人。弹钢琴时,她满头白发,神态肃穆,非常动人。

我喜欢京剧已经十几年了,只是盲目地喜欢着,不曾执著过。

在去学戏的公共汽车上,我常常会看身边掠过的风景。快秋天了,好多庄稼要熟了。因为喜欢,我觉得这一路是那么快乐,甚至连一周以来遇到的烦恼的事也都忘记了。这人生如戏,有多少时候在台上,多少时候在台下,何必那么在意得失呢?

有时候会觉得精疲力竭,于是不再写字了,请了长假,一个人去旅行。

我喜欢那种流浪的感觉,一个人,在路上。走走停停,没有固定的地点,想在哪里下车就在哪里下车。在异乡的城市,吃着当地的小吃,然后看着繁华或落败的角落,感觉生活原来这么美好。这些为生活而奔波的人们,其实都在路上吧?

所以我极少抱怨。如果碰到过马路的小女孩茫然不知所措,我会伸出一只手说,来,我带你过去。

是的,这是在美丽人间的生活,好也罢,坏也罢,都得走过去。那么,自己走吧,哪怕深一脚浅一脚,哪怕此一时彼一时。

感悟

让我们行走在美丽人间,不苛求,不抱怨,不放弃,像太阳一样去拥抱,去感受每一天,只为那某一刻的心动,只为那割舍不去的充盈。

不需要注释的生命

祝勇

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记得有一次,一位年轻的朋友在编辑一位美国著名汉学家有关中国文化的专著时,将书后十几万字的注释全部删去,令我那么的心疼。我对他说,作者在那些注释里面凝结的心血,并不比他行文中的少啊。没有了注释,这本书将不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