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时文选粹
3524600000087

第87章 杯茶有心(1)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林清玄

那天路过台南县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

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么样的辛苦在维护一田莲,使它开花结实。

“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你打桨,我撑篙,欸乃一声过小桥。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活的莲子,莲田里也没役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戴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子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

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点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我在白河镇看莲花的子民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美的,莲田的景观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

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蛭,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腿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得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

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才让我感知到,再辛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

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我陪着一位种莲的人在他的莲田逡巡,看他走在占地一亩的莲田边,娓娓向我诉说一朵莲要如何下种,如何灌溉,如何长大,如何采收,如何避过风灾,等待明年的收成时,觉得人世里一件最平凡的事物也许是我们永远难以知悉的,即使微小如莲子,也有一套生命的大学问。

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农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何田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感悟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淤泥底下默默生根发芽,在生命的晨曦中开出绚丽的花朵,莲用自身的芳香带给人清凉,让人能够化解暑气的烦扰。莲与种莲之人早就化为一体,莲就好比种莲人的影子,他们都把自身奉献,然而却不张扬,用自身的平稳安定和朴实,生活在自己的一方水土之上。

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写一首辛劳的诗,一首苦中作乐的诗,一首生活的诗。看莲的人用自己的同情和理解在内心读着这首意味隽永的诗。

生活中我们不妨尝试种莲,用自己的辛劳灌溉它,用生命的感悟聆听它,用纯洁善良的心找到自己的那朵,在上面写下自己的人生诗赋,用心等待收获的季节,漫长的等待之后收获的将是快乐的人生。

善良的种子会开花

梅寒

那天,她来报社找我,说有一个弱智的女儿,已从家里走失了七年了。七年里,他们全家发了多少传单广告,还是没有找到她。但她以一个母亲的直觉,坚信自己的女儿还一直活在这个世界上,听说我们报社来了一个流浪女孩儿,她就来看看。

我把那个女孩儿领到她面前的时候,她一下子就怔住了,继而眼泪哗地流下来。她急切地拉住女孩儿的手,说:“就是这闺女,就是她,没错,是我的小玉兰。”被她唤作玉兰的女孩儿,只是很茫然地看着她,拼命地把自己的手从她那双苍老的手里往外抽。她对她,没有一点印象。“她本来脑子就不太好使,又过去了七年时间,难免会记不得我。”她撩起衣角揩了一下眼角的泪,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那一刻,我甚至相信,那个女孩儿就是她苦苦寻了七年的女儿。我也希望事实就是如此。但我们还是要遵从科学的规矩,等为她们做了亲子鉴定后,才能作最后的定论,为的是对她们每一个人负责。

在等待结果的那段时间,她要求先把孩子领回家去。在外漂了那么多年,她要好好补偿一下孩子。我们同意了。

结果出来得有些慢,那长长的一段日子里,她再也没有出现在我的办公室。她连问都不来问一下。也是,有什么比一位母亲的感觉更准确的呢?可我们谁都不会想到,她的感觉也会出错。检测结果出来了,那个女孩儿,与她没有丝毫的血缘关系。一张薄薄的纸,就让她所有的希望与爱落空了。我竟然有些恨那些多事的规矩,还有现代如此发达的高科技。

我们直接去了她家,希望用最委婉的方式来向她表述这份遗憾。去的时候,她正在给玉兰梳头。一个多月的时间没见,玉兰和我们第一次见到的时候,完全判若两人。脸儿洗得白白的,透着淡淡的红润,一头乱糟糟的长头发梳成两条油光光的麻花辫子,身上穿着喜庆的红色碎花裙子。只是她的目光,仍然有些呆呆的,对于我们的到来,没有表现出多大的热情。她把我们领进屋,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过玉兰。她说:“这孩子,来了这一个多月,总算记起些什么了,脑子还是不太好使,但她不嫌弃,我要用剩下的时间来疼爱她。”说话间,她的另外几个子女也相继进屋。看得出,他们都同自己的母亲一样疼爱着这个失而复得的妹妹。而且,他们都同她一样,丝毫也没有怀疑我给他们带来的那份结果。

绕了大半天,我还是支支吾吾地讲了。我说:“结果出来了,玉兰可能不是你们要找的那个孩子。”她像没听明白,脸上一直挂着笑,淡淡地说:“你说什么?玉兰不是我的孩子?”说笑话吧。我把结果递给她,她摇头说:“不用看了,这孩子就是我们的。”到底是她家儿子年轻见过世面,他接过去,脸上的笑慢慢就僵住了,“妈,她不是我妹妹。”她不再笑,回头看看玉兰,又抢过那份检测书,眼泪就慢慢流下来。“怎么会这样,怎么能这样?”她一直喃喃着,好久,连我们出家门时也没出来送。

那天下午,我们的车刚开回单位。他们一家人已风尘仆仆地站在我们的大门外。她拉着玉兰的手,玉兰的胳膊上挎着一个大大的包,里面塞满吃的穿的。她说:“既然她不是我们的孩子,我们还是把她送回来了,你们再接着帮她找亲人吧,也接着帮我们找找我们的玉兰。”说这些时,她的眼睛一直红红的。说真的,对于这样的结局,我们完全没有吃惊的必要。只是,还是觉得这来得太快了些。

他们把女孩儿交给我们,就匆匆走了。两条寻人启事,又像两块重重的大石压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上。

找不到女孩儿的亲人,我们只好先安排她住下。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在瞬间发生的巨大变化,在我们办公室里好奇地东瞅西摸。那天晚饭时分,她忽然问,妈妈怎么不来接我?说一会儿就接我回家的。我的心一下子缩起来。她到底还是对那个家有印象的。

接下来,我们又忙碌着为女孩寻找亲人,也为她,找她真正的玉兰。不料几天后,她又来了,在儿子的陪同下。见着我们,她就急切地问:“玉兰呢,她这几天怎么样?”我们抱歉地回答,她的玉兰还没有一点消息呢。她说:“错了,我说的是现在的玉兰。”我有点糊涂。她解释说:“我们是来领玉兰回家的。回去想来想去,我们还是放不下她。怎么说,这孩子与我们是有缘分的,尽管她是假的玉兰,我们还是决定要她了,直到她找到真正的家为止,找不到,我们就养她一辈子。”

这一次,是我们没有料想到的。“我们要好好待她,她也是爹娘身上掉下的肉,她的爹娘也正在她不知道的地方为她揪着心呢。世上总是好人多,说不定,我们的玉兰,这会儿也正跟着好心人享福呢……”看着她再一次拉着女孩儿的手,走出了报社的大门,我的眼睛湿了。

是的,她们都会很好,因为,这世间的角角落落,都会有像她一样善良的人,善良的心。想起春日的天空下,蒲公英的种子,借着微风的力,就飘向田间的角角落落,落地就生根,生根就发芽,然后开出一片灿烂金黄的花。那一颗颗善良的心,也会像这种朴素的种子,借一股东风,让最真最美的花,开遍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感悟

善良的心是感动的源泉,博爱的胸怀是滋养真情的土壤。

有时,爱并不是要靠血缘关系来维系的,那一颗颗善良的心,就为真爱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善良的心滋生着爱,孕育着爱。爱,充塞在广宇之中;爱,洋溢在大地之上。在无穷的时空里,爱在永无止境地传播发扬。滚滚尘世间,让我们播种下更多善良的种子,让它开出世上最真最美的花朵,馨香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感动,花开无声

红心萝卜

童年时,曾经长时间地看着那刚露出地面的竹笋,奇怪于它的神秘,为它破土的拔节之声感动;曾经躺在厚厚的松针之上,听着啄木鸟用它的尖嘴叩响山谷的空寂,为那清越的箜篌感动;也曾经伫立在斜风细雨中,看着那只俊俏的燕子,穿过田野的上空,为那轻捷的背影感动。

我感动于蚂蚁的长途跋涉,感动于蟋蟀夜晚的低吟浅唱,甚至,为一只受伤的蝴蝶奋力扇动着柔嫩的翅翼感动。有时,游走在空寂的田间地头,我会感动于那偶尔绽放的小野花,在轻风中摇曳的清丽。

童年时的感动,天真而幼稚,一如山间的小溪,清澈而透明,却又那么自然,不事雕琢。

少年时,我曾经静卧在草地上,让目光到达那一望无际的空阔,到达那一抹静谧的或者流动的蓝,感动于如洗的澄澈;曾经攥着同学分离的愁绪,揣着那一份淡淡的遥远的问候和祝福,感动于那纯真的友谊;曾经在滂沱的雨中徘徊,盯着老师绽开雨花的脸,感动于她撑开的一把油伞笼罩的温暖;也曾经在傍晚的炊烟里,手摇细长的竹鞭,吹着牧归的口哨,感动于母亲倚在门楣的眺望。

春天,在春风里,我感动于柳条的飘拂;夏天,在如火的骄阳下,我感动于那大树下的浓阴;秋天,我感动于那清洌的溪水,为那在风中战栗的枫叶,心中泛起波澜;在冬天,我感动于那飘洒的洁白,为那在寒冷中的梅花,敞开我的梦想。有时,独行于夜色的小路,我还会为那一缕如豆的灯火,摊开我的激情。

少年时的感动,多情而缠绵,一如月下的湖泊,静默而波动,还是那么天真,深情不减。

长成了青年,远离故土,奔波于山峰与山峰之间,飞行于花朵与花朵之间,穿行于风雨与风雨之间,旅途劳顿,却并没有那种颠沛流离的落拓与酸楚,反而暗暗惊喜于路上的无限风光,惊喜于心中那一份常常泛起的感动,把一些瞬间的剪影或静默的背景,镌刻于记忆的地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