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智慧背囊
3524700000018

第18章 不是我教你坏(1)

鲁迅的世故

孔庆东

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世故”似乎也像“革命之不可不革,而亦不可太革”一样,不可不通,而亦不可太通的。

鲁迅很重视钱,绝不假装清高。鲁迅的日记里仔仔细细地记着他的几乎每一笔收入支出。他的收入主要来自3个方面:薪水、讲课费、稿费。后两者是不定的,所以他很看重固定的薪水。他在教育部每月可以拿300大洋。那时北京市民的最低生活标准是两三块大洋。一块大洋购买基本生活品的购买力大约是今天一块人民币的七八十倍到一百倍。举个例子:根据老舍的回忆,当时老舍当个“劝学员”教育分局局长,每月100元,小学校长40元,小学老师25元,学校的勤务员6元。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临时工性质的管理员8元,而馆长李大钊300元。老舍说当时1毛5就可以吃顿很好的饭:一份炒肉丝,3个火烧,一碗馄饨带两个鸡蛋,这些只要一毛二三。在这样的情况下,鲁迅很看重他的300大洋。他跟章士钊打官司,也有经济原因,一定要保住自己的铁饭碗章土钊免了鲁迅的职,许多人等着谋他的缺呢。后来,他离开了官场,也离开了大学,由广东到上海。领导教育部的蔡元培先生每月给他月薪300大洋,他也接受了。有人不理解鲁迅的做法,说鲁迅为什么拿着国民党政府的钱,还要骂国民党。在鲁迅看来,钱是该拿的,但骂也是该骂的。

鲁迅有个学生叫李秉中,在军队当官,想辞职不干了,写信征求鲁迅意见。鲁迅反对,认为饭碗可以跟理想分开。鲁迅回信说:“人不能不吃饭,因此即不能不做事……我看中国谋生,将日难一日也。所以只得混混。”鲁迅居然说出“混混”这样的话,很不英雄吧?很不容易理解吧?其实重视饭碗,重视物质生活对于精神生活的决定作用,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态度。

可见,鲁迅的生活智慧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上的。生活搞不好,仍然追求理想,当然也值得尊敬,我们应该帮助这样的“有志”青年。但是不要把二者绝然分开,一味追求理想,不顾生活实际,那就可能成为“幼稚”青年了。

鲁迅在《世故三味》中写道: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世故”似乎也像“革命之不可不革,而亦不可太革”一样,不可不通,而亦不可太通的。

(摘自《文苑》)

心灵感悟

面子与饭碗哪个重要,我以为饭碗重要。这个看法是有正面与反面例子的。纳尔逊·曼德拉绝对是“把牢底坐穿”的典型,在狱中数十年如一日地绝食,当然,他不是20几年不吃饭,是绝一段时间吃几口,恢复一下体力再绝食。用绝食来和南非种族主义政府作斗争。在双方看来,绝食是威胁的很好方法,概因绝食的滋味极不好受。陈水扁就有绝食的闹剧,不过三天就结束,且放言不相信纳尔逊·曼德拉数十年如一日地绝食。看来,还是饭碗重要。

卖辣椒者的智慧

鸥鸟

卖辣椒的人,恐怕都会经常碰到这样一个众所周知又非常经典的问题,那就是不断会有买主问:“你这辣椒辣吗?”不好回答。答辣吧,也许买辣椒的人是个怕辣的,立马走人;答不辣吧,也许买辣椒的人是个喜吃辣的,生意还是不成。当然解决的办法也是众所周知并且非常经典的,那就是把辣椒分成两堆,吃辣与不吃辣的各选所需,这是书上说的。

我一天没事,就站在一个卖辣椒妇女的三轮车旁,看她是怎样解决这个二律背反难题的。趁着眼前没有买主,我自作聪明地对她说:“你把辣椒分成两堆吧,有人要辣的你就给他说这堆是;有人要不辣的你就给他说那堆是。”

没想到卖辣椒的妇女却只是对我笑了笑,轻声说:“用不着!”

说着就来了一个买主,问的果然是那句老话:“辣椒辣吗?”卖辣椒的妇女很肯定地告诉他:“颜色深的辣,颜色浅的不辣!”

买主信以为真,挑好辣椒付过钱,满意地走了。也不知今天是怎么回事,大部分人都是买不辣的,不一会儿,颜色浅的辣椒就所剩无几了。我于是又说:“把剩下的辣椒分成两堆吧?不然就不好卖了?”

然而,卖辣椒的妇女仍是笑着摇摇头,说:“用不着!”

又一个买主来了,问的还是那句话:“辣椒辣吗?”卖辣椒的妇女看了一眼自己的辣椒,信口答道:“长的辣,短的不辣!”果然,买主就按照她的分类标准开始挑起来。这一轮的结果是,长辣椒很快告罄。看着剩下的都是深颜色的短辣椒,我没有再说话,心里想:这回看你还有什么说法?没想到,当又一个买主问“辣椒辣吗”的时候,卖辣椒的妇女信心十足地回答:“硬皮的辣,软皮的不辣!”我暗暗佩服,可不是嘛,被太阳晒了半天,确实有很多辣椒因失水变得软绵绵了。

卖辣椒的妇女卖完辣椒,临走时对我说:“你说的那个办法卖辣椒的人都知道,而我的办法只有我自己知道!”

我忽然有所顿悟:生活中的智慧可以被写成书,但你却不能简单地照着书上写的智慧去生活,因为生活只能是鲜活而灵动的!

(摘自《科海故事博览(智慧文摘)》)

心灵感悟

赵本山夸小沈阳是天才,小沈阳一身女性化的打扮,嗲声嗲气的腔调竟盖过了多少明星大腕,玩的就是不按常理出牌。

根据辣与不辣,把一堆辣椒分开,标准有多种,常理按堆分,或如那位妇女按颜色分,按长短分,按软硬分……辣椒辣与不辣,这是一个问题,解决的方式仍然是不按常理出牌。只是这个不按常理出牌和按常理出牌究竟在本质上有何区别呢?心都没有放正啊!

吴清源留一手

金庸

许多年后,有人问吴清源:“当时你已胜算在握,为什么还是输了?”因为秀哉虽然下出巧妙的第一百六十手,但吴还是可以胜的。吴笑笑说:“还是输的好。”事实上,要是他胜了那局棋,只怕以后在日本棋界就无法立足了。

1933年,日本围棋界出现了被称为“吴清源流”(即“吴清源派”)的一群人。

对这样一件大事,日本围棋界的至尊本因坊秀哉当然要发表意见。这位老先生果然大不以为然,认为标新立异,并不足取。两派有不同意见,最好的办法是由两派的首领来一决胜负。

那时,吴清源22岁。棋局开始,吴清源先行,一下子就使一记怪招,落子在三三处。这是别人从来没用过的,后来被称为“鬼怪手”。秀哉大吃一惊,考虑再三,决定用成法应付。下不多子,吴清源又来一记怪招,这次更怪了,是下在棋盘之中的“天元”,两手怪招使秀哉伤透了脑筋,他当即“叫停”,暂挂免战牌。棋谱发表出来后,围棋界群相耸动。守旧者说吴清源对本因坊不敬,居然使用怪招,颇有戏弄之意。但更多人认为,既然是新旧两派的大决战,吴清源使出新派的招数,也无可非议。

这次棋赛规定双方各用13小时,但秀哉有一个特权,就是随时可以“叫停”,吴清源没有这项权利。秀哉每到无法应付时,立即“叫停”。“叫停”之后不计时间,他可以回家慢慢思考几天,等想到妙计之后,再行出战。所以,这一局棋因为秀哉不断叫停,拖延了4个多月。

棋赛的经过逐日在报上公布,棋迷们看得很清楚,吴清源始终占着上风。日本棋迷对于权威被打倒不免暗暗感到高兴,但想到日本的最高棋手竟败在一个年轻的中国人手里,又很丧气。在这几个月中,日本的棋迷们又兴奋,又担忧,心情十分矛盾。

在本因坊家里,情形尤其紧张。秀哉每天召集弟子们开会,商讨反攻之策。秀哉任本因坊已久,许多高手都出自他的门下,就日本传统棋界而言,此战可谓荣辱与共。所以,这一局棋,其实是吴清源一个人力战本因坊派数十名高手。

下到一百四五十手时,局势已经大定,吴清源在左下方占了极大的一片。本因坊的会议开得更频繁了。第一百六十手轮到秀哉下子,他下了又凶悍又巧妙的一子,在吴清源的势力范围中侵入了一块。最后计算,是秀哉胜了一子,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虽然胜得很没有面子,但是,本因坊的尊严勉强维持住了。

10多年后,日本围棋界的元老濑越宪作透露了一个秘密:那著名的第一百六十手不是秀哉想出来的,是秀哉的弟子前田陈尔贡献的意见。这时,秀哉已死,他的弟子们认为这个消息有损老师的威名,逼迫濑越辞去日本棋院理事职务。

许多年后,有人问吴清源:“当时你已胜算在握,为什么还是输了?”因为秀哉虽然下出巧妙的第一百六十手,但吴还是可以胜的。吴笑笑说:“还是输的好。”事实上,要是他胜了那局棋,只怕以后在日本棋界就无法立足了。

心灵感悟

(摘自《报刊博览》)

先介绍一下吴清源先生,他老人家是开天辟地以来围棋界中的独孤求败,少年成名,很受段其瑞欣赏,后被日本围棋界发现,出走东洋,在日本成为一代宗师,具体事迹不再详述,比现在的韩国“石佛”李昌镐地位高得多。

身在日本,中日交恶,吴清源面对的不仅是棋盘对面的对手,更有嚣张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而在他身后有他的祖国和人民,只是此时的祖国和人民因为外忧内患无暇顾及在日本发生的这一番中日围棋大战。展露棋艺和保全对方的体面成了两难。

祖宗曾经讲过:穷寇莫追。看来吴清源深得其中滋味。

祖宗还讲过:斩草必除根。如何运用,存乎一心啊!

伍子胥的博弈

陈明聪

在生活中,创造一种困境,使对方陷入与你一样无法全身而退的困境,那么,即便在这种困境出现之前,他本来拥有拿走你所有一切的优势,此时,他也只能被迫进行理性的决策,与你合作。

春秋时楚国杰出的军事家伍子胥,性格十分刚强,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伍子胥祖父伍举、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都是楚国忠臣。周景王23年,楚平王怀疑太子“外交诸侯,将入为乱”,于是迁怒于太子太傅伍奢,将伍奢和伍尚骗到郢都杀害,伍子胥只身逃往吴国。

在逃亡中,伍子胥在边境上被守关的斥候抓住了。斥候对他说:“你是逃犯,我必须将你抓去面见楚王!”

伍子胥说:“楚王确实正在抓我。但是你知道楚王为什么要抓我吗?”

斥候冷冷地说:“我没必要知道,你是逃犯,我就可以抓你去领功取赏。”

伍子胥从容自若地说:“不,你需要知道。因为有人跟楚王告密,说我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宝珠。楚王一心想得到我的宝珠,可我的宝珠已经丢失了。楚王不相信,以为我在欺骗他。我没有办法了,只好逃跑。”

斥候冷笑说:“宝珠丢了,至少我还抓住了人,我想楚王还是有奖赏的。”

伍子胥摇头说:“这,你又错了,现在你抓住了我,还要把我交给楚王,那我将在楚王面前说是你夺去了我的宝珠,并吞到肚子里去了。楚王为了得到宝珠就一定会先把你杀掉,并且还会剖开你的肚子,把你的肠子一寸一寸地剪断来寻找宝珠。这样我活不成,而你会死得更惨。”

斥候信以为真,非常恐惧,觉得没必要以命相搏去换取那一丁点的奖赏,于是赶紧把伍子胥放了。伍子胥终于脱险,逃出了楚国。

这个故事可以算是博弈的一个精彩注解,面对可能出现的潜在的危机,人总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以保证自己能够免于陷入困境。

伍子胥三言两语就改变了自己的劣境,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创造一种困境,使对方陷入与你一样无法全身而退的困境,那么,即便在这种困境出现之前,他本来拥有拿走你所有一切的优势,此时,他也只能被迫进行理性的决策,与你合作。

(摘自《女子文摘》)

心灵感悟欧阳修曾有《朋党论》,试引其中两句,以飨读者:“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小人相交的方式就是大家在一条船上,互相不敢出卖。伍子胥出走吴国,只是从另一个角度践行了这个方法,我和你是敌人,但我们有共同利益,在一条船上。

只是小人相交,利益相分,证据互留,一旦事败,便争先出卖,决不讲义气之类。

而君子相交则是“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最棒的心理素质

麦子黄

我双眼直勾勾地盯着老马,他却老半天趴在那里,不点头也不摇头。过了一会,我打了个哈欠,渐渐地,睡意来袭……就在半梦半醒之间,不知谁碰落了什么东西,啪地传出声响。

大一的时候,有一次考心理学,考试前一天晚上,我才开始翻开砖头厚的课本进行“复习”。心理学属于校选课,我这种临时抱佛脚型的,平时遵循的是“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原则,因此对于心理学我一丁点都不了解,只看了一小会,便哈欠连天,开始打盹,最后干脆睡觉去了。第二天早上,上铺的老马把我摇醒,说:“哥们,考试啦!”

老马和我不是一个类型的,他认真,不懒散,学习成绩超好,为了考高分他昨晚还在厕所里点蜡烛熬到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