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智慧背囊
3524700000030

第30章 感悟生活(7)

心灵感悟

人生若无寄托,则必陷入空虚、无聊。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一身的力气,不知该干什么,这实在是一种有仇无敌的难受。时间长了,这种感觉会如菟丝子般,慢慢地、一丝丝地掐住你的喉咙……不想在苦闷寂寥中沉沦,可又无力改变让你压抑的环境,何不尝试着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情?给自己一个期待,为灵魂找点寄托,让阳光洒满心房,如此,空虚与无聊又将何处遁形?更为重要的是,在将来的某一天,你会迎来惊喜:自己已经成长为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成材了!

眼睛与大脑的距离

包利民

19世纪的一天,有两个孩子从各自的家中偷出了一些水果和奶制品,他们跑到没人的野外大吃起来。面对吃剩的东西,他们不知道该放在哪里。由于天气炎热,一些东西只能一次吃掉,那时还没有保存食物的方法,最多也只是加上香料,借以掩盖腐败的气味。看着可口的食物在阳光下一点点地坏去,两个孩子一点办法也没有。

后来,这两个孩子到了北部的一个城市读中学,他们依然是好朋友。一次,两个孩子沿着冰封的湖畔散步,忽然那个叫图德的孩子说:“你还记得那次咱们从家里偷东西出来吃的事吗?”另一个孩子说:“当然记得,只是可惜那些剩下的食物都坏了!”图德指着湖面问:“你看见那些冰了吗?”另一个孩子点点头说:“这里的冬天到处是冰,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图德兴奋地说:“为什么不把这些冰收集起来,运到炎热的加勒比海的一些港口去销售呢?”那个孩子嘲笑他说:“你别傻了,冰到了那里早化成水了,再说谁会相信冰能保鲜呢?”可图德的目光依然注视着那些冰。

几年后的1806年,21岁的图德再次找到当年的朋友,想让他和自己一起做冰的买卖,可那个朋友再次拒绝了他并劝他悬崖勒马。后来,在别人的资助下,图德花费1万美元将130吨冰用船运往酷热的马堤尼克岛。可那里的人坚持说这里做不成冰淇淋,即使做成了也没等拿到家就化了。为了让当地人信服,图德用40磅冰,手把手地教当地人做冰淇淋,当夜就收入了300美元。

此后,图德在15年的时间里,把冰生意做成了一个世界性的行业,到了1858年,图德把15万吨冰先后装上了380条大船运往美国、加勒比海沿岸、中国、东印度群岛、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图德也因此成为世界冰王和亿万富翁。更重要的是,图德的做法给科学家们以启发,终于引出了冰箱的问世。当年的那个朋友却依然过着贫穷的生活,他怎么也不会想到,那些一直被他忽视的冰真的会成就一个人的梦想。

天才与常人的区别也许就在于一双眼睛和一颗心,对于一些事物,有些人只能看到表面,想到当前,而有些人却能看到内涵,想到以后。擦亮你的眼睛,敞开你的心灵,去迎接生命中的每一个事物,相信你定会在不断的感悟中迎来一次次成功的曙光。

心灵感悟

苹果落地谁都看到过,为什么只有牛顿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就是天才与常人的区别:常人只是看到一个事实,而天才却在思考为什么。

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还要有一颗善于感悟的心。看到美丽的花儿时想到怎样让花开得更美;看到结果的树儿时想到怎样让果结得更多;看到油油的麦穗时想到怎样让麦子长得更好。相信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并懂得思考,成功就一定会距我们越来越近。

多迈一步就是领先

冬亥

上学时,我们宿舍6个人家境都不很富裕,从大二开始大家就忙着做家教、搞促销、放录像、发广告,凡是能挣到钱减少家里负担的事都干。一开始,大家还都差不多,半年下来,高低上下可就分出来了。

老三就跟大家不同。当我们拿着成摞的广告在大街上分发给行人的时候,他却抱着广告去跟送牛奶的、卖报纸的套瓷,拿出一部分酬劳给他们,请他们把广告捎带着发出去。别看他“不务正业”,一天下来挣的却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要多。发一张广告能挣一分钱,一上午的时间他竟能挣到20元,让我们望尘莫及。

更让我们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刚到10点他就声称挣到了30元。我们都很惊讶:也没见你去公司领广告啊?他呵呵地笑:“我跟公司提了个建议。”原来他昨天晚上仔细读了广告内容,发现上面刊登的大都是一些中低岗位的招聘启事。于是他去公司提建议说,像这样的广告不该在写字楼集中的路段发放,而应该到劳务市场和工厂集中的地方发放,这样才有针对性。那30块钱就是公司奖励给他的“点子”钱。

第三天早晨我们接到公司通知,说改成下午发广告了。我们都不明白为什么,老三跟大家解释说,这是他的主意。因为早上大家都忙着上班,发给他广告也没时间看,上了班看招聘广告还得担心被领导看见,责怪上班时间干私事不说,甚至还会指责是不安心工作,想跳槽。如果换成下班时间发广告的话,那他们就有时间认真阅读了,甚至还可能拿回家吃完饭好好研究。

我们逼问他这个建议卖了多少钱,他摇摇头说没有卖到钱。不过公司领导说了,只要他愿意,毕业以后就可以到他们公司去上班。如果他不想去他们公司,他们也可以推荐他到别的单位去应聘。

两年后我们都在为找工作忙得焦头烂额,他却在大二时就收到了第一份有效期为3年的工作邀请函。

仔细想想,他的那些建议和做法本没什么奇巧之处,只不过是比我们多用心了一点,多想了一层而已。但就是领先这一小步,却已足够保证让他一直跑在我们前面。

心灵感悟

同样赶路,每天多走一步,就会领先到达终点;同样生活,每次多用心一点,就会率先获得成功。我们会把鲜花和掌声献给成功的人,殊不知成功可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靠一点一点的努力得来的。

付出总有回报,动脑多,用心多,必然得到的回报就多。成功来自每天多走一小步,来自遇事多用心一点。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成功就会悄悄降临到你的头上。

优势能使缺陷美丽

蒋光宇

罗纳尔多是世界足坛上的英雄,他惊人的奔跑速度,巧妙的过人,准确的射门和无时不在的霸气,几乎让所有的对手望而生畏。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在绿茵场上纵情驰骋的英雄,最初的表现却并不出色。刚刚走上绿茵场的罗纳尔多,曾认为自己的龅牙很不好看,担心被人们嘲笑。为了避免露出自己的龅牙,他常常紧闭着嘴唇踢球,即使在上场比赛时也是如此。细心的教练发现了这一点,把罗纳尔多换下场,拍拍他的肩膀,一针见血地说:“你在场上比赛时应该忘掉你的龅牙。要知道,你长龅牙并不是你的错。如果不张开嘴,你就无法自由地呼吸,也就无法发挥你的优势。要想让人们忘记你的龅牙,最好的办法不是闭上嘴,而是发挥你精湛的球技。”

从此,罗纳尔多在踢球时不再刻意掩盖自己的龅牙,而是张开嘴自由地呼吸了。这使他的球技进步很快,在17岁的时候就被选入了巴西国家队,并同队员们一起赢得了世界杯。接着他成了世界球王级的人物,不到20岁就获得了世界足球先生的称号。

特别有趣的是,球迷们都将目光集中在罗纳尔多超凡的球技上,不但没有嘲笑他的龅牙,反而认为他的龅牙很有魅力。

后来,罗纳尔多深有感触地说:“缺陷是不能掩盖的,越掩盖越吸引别人的注意,越掩盖越成为束缚自己前进的障碍。最重要的是发挥自己的优势,因为优势不仅能淡化缺陷,而且能使缺陷改观,甚至使缺陷变得可爱和美丽。”

心灵感悟

说起拿破仑,人们首先想到他是一位功勋卓著的伟人,没有人会嘲笑他的身材矮小。他自身的缺陷并未掩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光芒。谁没有缺陷呢,太阳都有黑子啊,可又有谁否定过它的光芒?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不要因一点小小的缺陷就自惭形秽,更多地发散自己的光芒,看到自己的光芒吧,只有它才能照亮自己前进的路。

哈得孙河畔的椅子

包利民

许多年以前,纽约的一户人家出去度假。住处失火,这户人家的男孩跳进冰冷的河水中救人,因此患上了骨髓灰质炎,虽经治疗,但他的腿却永远也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走路了。他一度万念俱灰,丧失了对事业的信心与勇气。在家人的劝说下,他回到家乡的哈得孙河边散心。每天都坐在河边垂钓,河水静静地流淌,可他的心却无法平静下来。

每天钓鱼的时候,他身边总有一个中年人也在钓鱼,他坐在一把小椅子上,很是悠闲。有一天两人在等鱼咬钩的时候闲聊起来,他才知道那个人是个木匠。木匠自豪地对他说:“我平生做得最好的就是木椅,什么样式的椅子我都能做,而且能做得最好!你看,我现在坐的这把小矮椅就是我亲手做的!”他看了看木匠的那把椅子,样式和做工的确都无可挑剔。木匠等着他的赞美,可他却说:“要是这把椅子缺了一条腿会怎么样?它还能站住吗?”木匠瞥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第二天木匠来的时候,向他扬了扬手中的椅子,大声说:“你看,三条腿的椅子!”果然,那椅子只有三条腿,却是均匀分布,放在地上站得稳稳的。木匠一屁股坐上去,说:“怎么样?三条腿的椅子也能站住吧!”他却冷冷地说:“如果再缺一条腿,它还能站住吗?”木匠一怔,一言不发地收拾好刚架好的渔竿,拎起那把椅子转身走了。下午的时候,木匠又来了,手里拿的椅子竟真的变成了两条腿!木匠把椅子往地上一放,也是站得稳稳的,原来在每条腿下都钉了约一尺长的横木,像两只脚一样。这回轮到他说不出话来。

第三天,他刚在河边坐下,木匠就来了,这回却带来了两把椅子。他震惊地发现,这两把椅子竟都是一条腿。一把椅子的腿极粗,像个木墩,放在地上也是稳稳当当的。而另一把椅子的腿却是极细极长,还带着尖尖的端部。木匠把细腿的椅子用手扶住,用一个锤子用力地打了几下,那条腿便被钉进地里去了,进去一半的时候,椅子就站住了,木匠往上边一坐,竟是一动不动。他看着木匠和那两把椅子,惊得目瞪口呆。木匠得意地说:“你看,一条腿的椅子都能站住,要是没有腿那还站得更稳呢!”

他以手撑地,艰难地站起来,向着木匠深深鞠了一躬,说:“谢谢你,是你让我重新站了起来!”

他向城里慢慢地走去,有一种力量充盈在心中。他从此真的站起来了,而且站得更高,支撑他的,不是残腿,而是一种向上的精神。他在美国总统的位置上连任了4届,是的,他就是富兰克林·罗斯福,一个站在世界高峰的巨人。

心灵感悟

只要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因为困难再多,也比不上克服困难的办法多。

怕的是克服困难的办法明明就摆在那里,我们却被对困难的畏惧蒙蔽了眼睛,从而束手待毙。如果是这样,那是多么的遗憾!

请记住: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我都能行!

大导演出道

吴友智

1965年,一个19岁的美籍犹太青年考入了美国加州大学长滩分校,攻读电影及电子艺术专业。大三时,这个狂热地做着导演梦的小伙子拍了一部24分钟的短片,讲的是一对在沙漠相遇的年轻恋人的故事。

那时,环球公司是每一个想进入好莱坞的电影人梦中的圣地。1968年,该公司的行政长官西德尼·乔·辛伯格偶然看到了这个青年拍的爱情短片。影片刚一放完,辛伯格便激动地从椅子上弹起来,对他的助手说:“我认为它棒极了!我喜欢这个导演挑选的演员以及影片通过演员所表现出来的风格。请你尽快安排这个导演来见我。”第二天,助手向他报告:查遍资料,原来这个青年实乃名不见经传,并不是什么导演,只是个大三学生,但不知他是哪所大学的。辛伯格回答:“我不管他是什么,也不管他在哪儿,我要见他!”一个星期后,助手费尽周折终于在长滩找到了这个尚在读书的青年。

“我喜欢你的电影,我们签个合同吧。”辛伯格见到这个青年时,开门见山地发出邀请。青年犹豫地说:“可我才读大三,还有一年才毕业呢。”不过,青年知道,以他这个年龄想当上大公司的电影导演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明白眼前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你是想上大学还是想当导演?”辛伯格问。一分钟,仅仅一分钟,青年的头上开始冒汗了。他艰难但坚定地开口了:

“我父亲永远不会原谅我现在离开大学的。”他停顿了一下,站起身,补充道,“我是犹太人!”辛伯格当然明白,犹太人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民族,大学未毕业就出来工作,这是他们不可想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