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宇宙探秘
3524800000048

第48章 对宇宙的探秘(3)

这种海水发光现象,被称之为“海火”,它常出现在地震或海啸之后。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的前一天晚上,秦皇岛、北戴河一带的海面上也出现过发光现象。更早一些,1933年3月3日凌晨,日本三陆海啸发生时,人们看到了更奇异的“海火”。波浪底下出现了三四个草帽般的圆形发光物,横排前进,色泽青紫。后来是互相撞击的浪花搅碎了这些圆形发光物。

“海火”是怎样产生的?一般认为,这与海里的发光生物有关。水里的发光生物因受到扰动而发光,是早为人们熟知的现象。这些生物种类繁多,除甲藻外,还有许多细菌和放射虫、水熄、水母、鞭毛虫,以及一些甲壳类、多毛类等小动物。因此,人们推测,当海水受到地震或海啸的剧烈震荡时,便会刺激这些生物,使它们发出异常的光亮——“海火”。

一些学者却持有异议。他们指出,在狂风大浪的夜晚,海水也同样受到激烈扰动,却为什么不产生“海火”?美国一些学者对圆柱形的花岗岩、玄武岩、煤、大理岩等多种岩石试样进行压缩破裂实验发现,当压力足够大时,这些试样便会爆炸性碎裂,并在几毫秒内释放一股电子流,电子流激发周围气体分子发出微光。如果把样品放在水中,则碎裂时产生的电子流能使水发光。当强烈地震发生时,广泛出现的岩石破裂,足以使人感到眩目耀眼的光亮。所以,他们认为,地震“海火”的产生与这种机制有关。但海啸发生时(地震海啸除外),并没有大量的岩石爆裂,“海火”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一些人认为,“海火”作为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很可能有多种成因,生物发光和岩石爆裂发光只是其中两种成因。除此之外,可能还有其他成因。究竟还有些什么成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恒星吞食行星的奥秘

欧洲天文学家近日发现一颗围绕巨大恒星运转的行星,在短短几千万年里,它就可能被自己围绕运转的恒星所吞食。

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的科学家使用安装在智利拉塞拉天文台望远镜上的先进摄谱仪,分析了代号为HD47536的恒星光谱的变化,发现了这颗行星。

恒星HD47536距地球398光年,直径为3300万公里,比太阳大得多。在人们已经发现拥有行星的恒星中,按发现先后次序,它是第4颗比太阳大的,也是最大的一颗。科学家发现的这颗行星质量为木星的5~10倍,在离恒星约3亿公里外的轨道上运转,公转周期712天。这一恒星处于生命的最后阶段,正在膨胀。在未来几千万年的时间里,恒星的高热辐射将“剥掉”这颗行星的大气层,使它变得炽热无比。最终,当这颗恒星膨胀到一定程度后,它将完全把这颗行星吞食。这在宇宙尺度上是很短的一段时间。天文学家们称,太阳也属于这类恒星,只不过目前太阳还处在漫长的稳定期内。

这一发现拓展了人们在大恒星周围寻找行星的能力,并为天文学上的一些其他问题提供了线索。例如,科学家在这颗恒星的光谱中发现了锂元素的踪迹,而锂元素在恒星中是会迅速消耗掉、不应该存在的。在此之前有理论认为,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恒星刚刚吞食了一颗行星,新发现为这种假设提供了依据。

泰坦尼克船长失踪再现探秘

近年来,欧美国家的一些勇于探索自然之谜或超自然现象的学者们掀起了一场“神秘失踪与再现”和“时空隧道”的研究热,这可能与最近出现的“泰坦尼克”号两位失踪近80年后又再现的幸存者有关。

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号超级游轮在首航北美的途中,因触撞一座漂浮流动的冰山而不幸沉没,酿成死亡、失踪达1500多人的特大悲剧。80余年过去了,正当人们对它已经淡忘时,却又连连爆出了惊煞世人的新闻。首先是美国的《太阳报》于1993年8月上旬公开了一则“史密斯船长再现2周年秘闻”的消息。接着,大报小报争相对失踪再现的异象奇闻作了大量报道。于是乎,神秘的“时空隧道”成了当今又一热门话题。

报道说,1990年和1991年,分别在北大西洋的冰岛附近发现并救起了“泰坦尼克”号沉船时失踪的两名幸存者。这两名失踪者神秘再现的经过是这样的:1990年9月24日,“福斯哈根”号拖网船正在北大西洋航行,在离冰岛西南约360公里处,船长卡尔·乔根哈斯突然发现附近一座反射着阳光的冰山上有一个人影,他立即举起望远镜对准人影,发现冰山上有一位遇难的妇女用手势向“福斯哈根”号发出求救信号。

当乔根哈斯和水手们将这位穿着20世纪初期的英式服装、全身湿透的妇女救上船,并问她因何落海漂泊到冰山上等问题时,她竟然回答:“我是‘泰坦尼克’号上的一名乘客,叫文妮·考特,今年29岁。刚才船沉没时,被一阵巨浪推到冰山上。幸亏你们的船赶到救了我。”“福斯哈根”号上的所有船员都被她的回答弄糊涂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难道她是发高烧说胡话?

考特太太被送往医院检查时,发现她除了在精神上因落难而痛苦外,其他方面的健康状况良好,丝毫没有神经错乱的迹象。血液和头发化验也表现她确系30岁左右的年轻人。这就出现了一个惊人的疑问,难道她从1912年失踪到现在,竟会没有一点衰老的迹象?海事机构还特地查找了“泰坦尼克”号当时的乘客名单记录表,确认考特太太登上了这艘豪华游轮。这太离奇怪诞了,以致人们无法用科学常理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难道她真的一直存在于所谓的“时空隧道”中?正当人们为此而争论不休时,另一件奇事又发生了。

1991年8月9日,欧洲的一个海洋科学考察小组租用的一艘海军搜索船正在冰岛西南387公里处考察时,意外地发现并救起了一名60多岁的男子。当时,这名男子安闲地坐在一座冰山的边缘,他穿着干净平整的白星条制服,猛吸他的烟斗,潮湿的烟丝冒出浓烈的白烟,双目眺望无际的大海,脸上显示出一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表情。但谁也不会想到,他就是失踪近80年的“泰坦尼克”号上鼎鼎大名的船长史密斯,并几次拒绝对他的援救。

著名的海洋学家马文·艾德兰博士在救回史密斯船长之后,告诉新闻记者说,没有任何事情的发生会比此事更让他吃惊。他不知道在北大西洋那儿发生了什么,被救的人并非行骗之徒,而是“泰坦尼克”号上的船长,是最后随船一起沉没后失踪的人。更为惊奇的是,史密斯虽则已是140岁高龄的老人,但仍然像位60岁的人,而且在他获救时,一口咬定是1912年4月15日,并几次劝阻救助人员不要救他,船既然已被冰山撞沉了,最后的气浪把他抛到了冰山上,他这个船长也只有与冰山共存了。

前不久,欧洲的一些新闻机构也对此作了透露,声称救援者弄清这位英国人史密斯是“泰坦尼克”号的船长,获救后被急速送到了奥斯陆,随时又送进精神病医院治疗。精神病心理学家扎勒·哈兰特对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后,认为他的生理和心理很正常。哈兰特博士曾于1991年8月18日的一个简短新闻会上指出,通过保存在航海记录中的指纹验证,可以确认他的身份就是船长史密斯。

此事该如何解释?欧美的有关海事机关认为,史密斯船长和考特太太均属于“穿越时光再现”的失踪的人。

据此,一些专家推测,可能海上仍有盲目漂流的幸存者在等待着人们去寻找。因为神秘失踪后又再现的事件,历史上记载的不乏其例。

冥王星外探秘

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个类似星球的新物体。其位置在冥王星外5亿公里的地方。它正围绕太阳旋转,每288年转一圈。这个新发现物体的直径约1280公里,为地球直径的十分之一,是自72年前发现冥王星以来太阳系的最大发现。是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布朗及其同事特鲁希略在6月4日发现的。布朗对BBC 记者说,“它的确非常之大”,“其大小是所有小行星的总和”。布朗和他的同事是用加利福尼亚帕洛玛天文台的望远镜发现的,后来又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对进行了研究。天文学家将这个新物体暂时取名“夸欧尔”,编号为“2002LM60”。

火星地貌的奥秘

火星是一个直径为6787千米的寒冷荒芜的星球在沙砾遍地、荒凉沉寂的火星表面,遍布陨星袭击后因撞击形成的坑坑洼洼。它的最引人注目的地形特征是干涸的河床。它们多达数千条,长度从数百千米到1000千米以上,宽度也可达几千米到几十千米,蜿蜒曲折,纵横交错,极为壮观。它们主要集中在火星的赤道区域附近。河床的存在使科学家们认为,现在干燥异常的火星曾经有过大量的水。火星上最壮观的特征是位于南半球的大峡谷其中尤以水手谷更为突出。

水手谷由一系列峡谷组成,绵延5000米以上,宽500千米,深也达到6千米左右,这样的峡谷是地球上任何峡谷无法比拟的。奥林匹斯火山更为神奇,这个直径达600千米的大火山口竟比周围地区高出26千米,是地球上珠穆朗玛峰的3倍。像水手谷和奥林匹斯火山这样的地貌,在整个太阳系里都是绝无仅有的。火星两极有白色极冠,是干冰和水冰,水冰如果全融化,可在火星表面形成10米的均匀水层。

萨西斯高原突起的部分,由三座巨大的“盾构”火山围绕:阿西亚火山、帕沃尼斯火山和阿克拉乌斯火山——这些火山被称为“萨西斯火山群”“二分线”是一条富于戏剧性的分界线,将火星南半球火山熔浆形成的高地与北半球熔浆较少的底地分开。直径是30千米的深坑,93%位于这条线的南面,包扩巨大的阿吉尔、埃拉斯、伊斯迪斯深坑。它们都是火星在历史上的某个时刻与小行星碰撞所形成的,今天可作为研究火星历史的线索。

火星北半球的底地,被称为是由于其外壳厚度下降3千米的缘故。它不可能是天体对北半球的直接撞击而引起的,相反,更可能是对南半球的破坏性撞击的结果。埃拉斯平原的隆起地貌覆盖这一层火山岩。这是它和直径100千米的天体直接相撞引起的。“埃拉斯”撞击造成的巨大动能,可能促进了位于另一半球的萨西斯隆起地貌的形成。从高原的东端裂出条条深谷其宽度达到火星周长的四分之一,最终形成了“水手谷”那条可怕的大裂缝。

月球探秘

月球曾发生过不少无解的现象,数百年来的天文学家不知已看过多少次了。1671年,三百多年前的科学家卡西尼就曾发现月球上出现一片云。1786年4月,现代天文学之父威廉赫塞尔发现月球表面似乎有火山爆发,但是科学家认为月球在过去三十亿年来已没有火山活动了,那么这些“火山”是什么?

1843年曾绘制数百张月球地图的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史谷脱,发现原来约有10公里宽的利尼坑正在逐渐变小,如今,利尼坑只是一个小点,周围全是白色沉积物,科学家不知原因为何?1882年4月24日,科学家发现月球表面“亚里斯多德区”出现不明移动物体。

1945年10月19日,月面“达尔文墙”出现三个明亮光点。

1954年7月6日晚上,美国明尼苏达州天文台台长和其助手,观察到皮克洛米尼坑里面,出现一道黑线,过不久就消失了。1955年9月8日,“泰洛斯坑”边缘出现二次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