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
3525500000014

第14章 春江水暖鸭先知(7)

不幸和幸运一样,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有工作的人也有他们的不幸,很多人认为现在的工作不合自己的兴趣,因而在工作中总是没有太愉快的心情,这些人是为生活所迫才去工作,他们不喜欢目前的职业,但还得按时上班,所以整天尽想着没有乐趣的一面,整个人也就消极起来了。

上班是如此不幸,那么退休就好了吗?许多人认为退休后不必再听人使唤,又可以得到一笔钱,多么美好!因此很多人为此在做着美好的计划,感觉退休后似乎有无限幸福。其实不然,退休后仍然有不幸存在,因为没有事可做,生活变得消极,并且人生也到了晚年。因此许多人又觉得社会不能再接受自己,所以又急切地想回到从前的工作岗位上,于是不幸又产生了。

金领的成功人士就没有不幸吗?一般人认为他们取得了事业上的丰收是没有不幸的,其实也不是这样,金领们每天都在迎接着各种各样的挑战,这也常常令他们感到身心俱疲。

任何人都不能摆脱现实、摆脱不幸的困扰。学生为了得到优秀的成绩而拼命用功;登山者为了征服高山爬过险要的峭壁,置自己的性命而不顾……这些有着不懈追求的人就不会发生不幸吗?实际上,他们都会有失败,如果不能达到目的,所有的努力就会毁于一旦。就算达到目的,成了胜利者,从此就没有不幸了吗?相信答案是否定的。人无法脱离不幸,没有问题的人生只是幻想。如果一个人深信人生没有不幸,那生活便变得迷茫和盲目了。

我们无法预测不幸,但也不能对不幸掉以轻心,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去勇敢地迎接生活中的不幸。我们不知道不幸有哪些因素可以把握,也不知道不幸什么时候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虽然人类的智慧总能千方百计地在乱中求序,却无法摆平不幸这个搅局大王。无论我们费尽多少心思,耗去多少才智规划的人生,不幸都会轻易地打乱。尽管我们一再小心,不幸还是会闯入我们的计划中,一旦不幸降临,即使我们以前是多么的全力以赴,一切都会徒劳无功,白费心机。我们可以拥有勇气、毅力甚至是诗人口中歌颂的优秀品质,但我们同样无法回避不幸。我们可以学权谋家或策士,潜心研究出各种秘诀,学习各种技巧,但我们一样无法应付不幸。

不管什么不幸,都有为人所不知的一面,正如同钱币有正反两面,金钱对一个人来说,有时是烦恼,但有时却有莫大的好处。老鼠虽是一种有害的动物,然而正因为有老鼠,美国得到数千万元的利益。也就是说,有人因发明和生产捕鼠器,而维持生活,甚至是发家致富。同样地,人类所有不幸中,藏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机会,只有态度积极的人才能发现。

也许正是别人的难题帮了我们,譬如有人生病,有人就建立了医院为病人治病;有人产生矛盾,就产生律师去解决人对法律的无知。殡仪馆、墓地、学校、教会等,这都是因为别人的需要或是不幸而专门建立的。

将船头勇敢地迎上去

在一艘前进的轮船上,一位年轻的船员问老船长:

“假如我们的船在大海上航行时遇到了巨大的风暴圈袭来,你将如何处置?”

老船长笑着反问这个年轻的船员:“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办?”

年轻的船员想了想,说:“返航,掉转船头,远离暴风圈。”

老船长摇了摇头道:“不行,你若掉转船头,暴风还是会迎向船的,不但不会远离暴风圈,反而还会延长船与暴风的接触时间,这很危险。”

年轻的船员又说:“那就将船头向左或向右旋转九十度,脱离暴风圈的威胁。”

老船长仍是摇头:“这不行,这样会使船身的整个侧面都暴露,并增大与暴风圈接触的面积,结果同样危险。”

年轻的船员疑惑了:“那究竟要怎么做才能更安全呢?”

老船长道:“很简单,那就是握稳你手上的舵轮,让你的船头不偏不倚地迎向暴风圈。唯有这样,才能将船与暴风圈的接触面积减为最小,同时也会因为你的船与暴风圈彼此的速度组合到了一起,而减少与暴风圈接触的时间。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安然地冲过去,欣赏另一片充满阳光的蔚蓝晴空。”

年轻的船员沉寂良久,不禁为老船长应变的智慧深深地折服。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老船长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当生活的风暴向我们袭来时,我们只有迎着困难而上,而逃避则是最为危险的选择。就如同行驶在大海里的船遇到暴风圈一样,越逃避给我们带来的威胁就越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首相丘吉尔战功赫赫,他曾率领大英帝国的船队绕过了战争的暗礁,避免了英伦三岛沦陷的命运。然而,在战后的首次大选中,丘吉尔却被英国人民赶下了台。有记者问丘吉尔:“你在二战中战功卓著,却在战后落选,这是否意味着英国人忘恩负义?”丘吉尔肯定地点头说:“是的。”接着话锋一转,“但是,只有忘恩负义的民族,才是有出息的民族。”此后,丘吉尔既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陶醉于自己过去的功劳,而是秣马厉兵,以备再战。后来丘吉尔再一次登上英国首相宝座,并成为英国一代贤相。

丘吉尔面对取得战功,却被赶下台的事实,毫不气馁,一再努力,最终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摔倒别忘抓把沙子

有一则寓言故事是这样讲的。有一次,一个猎人到森林里去打猎,无意中,他捕获了一只有着一身漂亮羽毛的小鸟。当这个猎人决定杀死它的时候,这只鸟开口说话了,显然,这是一只能说会道的鸟。

“放了我,猎人,”这只鸟说,“你将会得到我的三条忠告。”

“可以,不过你得先把那三条忠告告诉我才行。”猎人回答道。

“好吧,不过你可要记好,要说话算话。”“忠告的第一条是,”鸟说道,“做事后不要懊悔。”“第二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你最好不要去相信。”“第三是当你爬不上去时,就不要去爬,白白地费力气。”

然后鸟对猎人说:“我的忠告已经说完,你应该放我走了。”猎人依言把鸟放了。

这只鸟飞起后,落在旁边的一棵大树上,抖了抖羽毛,嘲笑着对猎人大声喊道:“你真是个愚蠢的家伙。你白白放了我,可是你没有想到我的嘴里含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大宝石。正是这颗宝石让我变得如此聪明。”

这个猎人急忙奔过去,并开始爬那棵大树,他想要再次捉住那只鸟,得到它嘴里的宝石。可是在他爬到一半的时候,却掉了下来,并摔断了双腿。

鸟在树上嘲笑道:“真蠢,我刚给你的忠告你怎么全都忘了呢?我不是告诉你一旦做了的事情就不要后悔吗?你怎么后悔放了我呢?如果有人对你讲不可能的事,就不要去相信,而你却愚蠢地相信我的嘴里会有一颗很大的宝石。而你本来就爬不上这棵树,你却要强迫自己去爬,结果掉下去摔断了双腿。”说完这只小鸟就飞走了。

吃一堑,长一智,如果一个人屡屡吃亏,却不能长记性的话,那这个人只能是彻头彻尾的糊涂虫。要牢记人生旅途中的每一次教训,都能激发起我们追求胜利的强烈欲望。

丹诺是美国著名的大律师,他的成功之路可以说是与一次不公平的对待息息相关。在他五岁那年,他的一位小学女老师,因他不能安分地坐在椅子上听课而拧了他的耳朵,并且当着全班的学生羞辱了他。这让幼小的丹诺哭个不停,他开始憎恨残酷的暴力和不公正的待遇,发誓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并为之奋斗。

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丹诺始终为这个誓言奋斗不停。他终于在1878年,以其突出的表现获得了律师资格,并担任了芝加哥和西北铁路法律顾问。但在美国铁路工会大罢工时,他却站在了罢工工人一边为他们辩护。他多次为劳工案件进行辩护,人们都称颂他是压迫者的福音,一个仗义之士。

也该给自己鼓掌

人们总是需要不断地听到褒奖,才能支持自己继续奋斗下去。实际上,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一种能充实自信心的成就感。

不信的话,我们现在就来做一个小小的实验体验一下吧。

这个实验很简单,我们只需轻轻地拍拍自己的背部或双肩,以赞许的语气说:“这事儿你干得很好!”要是每完成一件事情我们都来这么一下的话,我们会不会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呢?没有别人的称赞,这也没有关系,那就大大方方地自己来吧。没有必要不好意思,要知道,自己做得这么辛苦,得到些赞赏也是应该的。

曾有心理学家告诉人们:当孩子们还很小的时候,就应告诉他们,如果需要别人来抱抱,心里才会好过一点的话,那就冲到可以抱自己的人面前说:“今天你还没抱我呢!”那么,这时,他们就会伸出双手。此后,只要一有需要,就会得到人们的拥抱,他们就会觉得心里好过点,然后满意地离开,继续他们的游戏。

成功者善于爱护和不断地培育自己的自信心,他们懂得如何“给自己鼓掌”。

成功者一旦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就会以强烈的进取精神百折不挠地去实现目标,即使遇到挫折,他们也会积极调整心态,去进行新一轮的努力。而当事情有了进展时,他们总能充分肯定自己已有的成就,并以此来增强自己前进的勇气。

美国有一位作家,他以给报社写稿来维持生计,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周要完成两万字。如果达到这一目标,他就去附近的餐馆饱餐一顿作为对自己的奖赏;如果是超过了这一目标,就有机会去海滨度过周末。于是,他自得其乐的身影经常出现在餐馆和海滨的沙滩上。

为什么许多名噪一时的歌手最后以悲剧结束一生?作家劳伦斯·彼德是这样评价的,究其原因,就是在舞台上他们永远都得到观众掌声和欢呼的肯定,但是却从来不曾听到过自己的掌声,所以一旦下台,进入自己的卧室,便会备觉凄凉,觉得观众把他(她)抛弃了。

的确,劳伦斯·彼德的这一剖析非常深刻,很值得人们深省。

给自己鼓掌,决不同于自我陶醉,而是为了更强化自己的信念和自信心,更正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

激励自己活下去

拉尔夫·魏卜纳是在午夜一点三十分来到这家医院的,他被放在了这家医院的一间病房里。在他的身边,有两位女护士正紧张地工作着,她们每人都抓着拉尔夫的一只手腕,并试图摸到他的脉搏跳动。因为拉尔夫已经整整昏迷六个小时了,医生已经对他失去了希望,在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努力之后,就离开了这个病房,去照顾其他病人了。

拉尔夫不能动弹,甚至是没有一丝可以活动的迹象。然而,他却能听到护士的声音。在昏迷的这些时间里,很多时间他都能够相当清楚地进行思考。他听到一位护士惊讶地说:“他停止呼吸了!你还能摸到他脉搏的跳动吗?”

另一个护士回答说:“不能。”接着他又听到了如下的问答:“现在你能摸到脉搏的跳动吗?”“应该是没有了。”“我现在感觉状态很好,”拉尔夫·魏卜纳想,“我应该把这个告诉她们。无论如何我都应该把这个情况告诉她们。”

他对这两个护士近于愚蠢的关切感到很有趣,他很想笑,可是他没有把这种情绪表达出来。他不断地想:“我现在的身体十分良好,根本不是即将死亡。可是,我又怎么才能告诉她们这一点呢?”

于是他记起了那句自我激励的语句:如果你相信你能够做到这件事,那么你就能够完成它。因此,他试图睁开自己的眼睛。但失败了,他的眼睑根本就不肯听从他的命令,事实上也是这样,他确实什么也感觉不到。然而他没有放弃,他仍在努力地试着睁开双眼。

“我看见那只眼睛在动了——他仍然活着!”拉尔夫·魏卜纳终于听到了这样的一句话。

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拉尔夫·魏卜纳通过不断的努力,渐渐地睁开了那只眼睛,接着他又睁开了另一只眼睛。恰好在这个时候,医生回来了,医生在两名护士的配合下,给他实施了精湛的医术,最终使他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