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
3525500000027

第27章 人生不能格式化(2)

辛迪觉得自己这本书的市场在于女性。她发现女性的工作压力比较大,或者不被先生了解,她想给她们带来一些快乐,这样她们就会把书介绍给周围的朋友。辛迪觉得她的读者们通常会去超级市场、美容院等地方,所以专门打电话给超级市场的采购员以及美容院的老板。她很直接地向别人推销自己的书:“我是某某作家,我最近出了一本书,一定会成为畅销书。我相信这本书摆在你的超级市场,摆在你的服装店,摆在你的美容院,应该会帮你赚不少的钱。”她说,“我将寄一本样书给你,一个礼拜之后,我会再打电话给你。”辛迪的厉害之处在于,她从来不问别人:“你到底有没有兴趣购买?”而是直接就问:“你要订购多少本?”

一个星期之后,她打电话问:“我是辛迪,你看过我的书没有?你准备订购5000本还是10000本?”对方说:“辛迪,你可能不了解,我们这个超级市场从来没有订过任何一本书超过2500本。”辛迪说:“过去等不等于未来?”对方说:“不等于。”“所以总有一个开始,你准备订购5000本还是10000本?”对方说:“那……我订4000本好了。”第一笔生意就这样成交了。

辛迪打电话问第二个人:“我是辛迪,你收到我的书没有?你即将订10000本还是20000本?”对方说:“你的书很幽默,我和同事都很欣赏。但我们订书从来没有订过这么大的量,我订购4000本好了。”辛迪说:“你简直在侮辱我,你才订购4000本?像你这么大的连锁店你订4000本?你不止侮辱我,还在侮辱你自己,难道连你都不相信你的连锁店卖得出去吗?”对方吓了一跳,问:“一般人订购多少本?”辛迪说:“10000到20000本。”对方被她说服了:“那我订12000本!”

之后,辛迪又卖书给军队。对方告诉辛迪:“我们这里的人是不会有兴趣的,我们这里都是男人,你不可能在我们这个地方销售任何书。”辛迪问:“请问你上司是谁?”“不,我上司也不可能买!”辛迪不要听“不”,她要听的是“是”。她说:“把这本书交给你上司,我下个礼拜打电话找你上司,我不找你了。”结果一个礼拜之后,对方打电话来说:“辛迪,我的上司说,我们决定订购4000本。”因为他的上司是女的,她想:“天天被男士兵这样整,我现在弄一本书来整你们。”

她的书从来没在任何一家书店卖过,完全是自己一个人在卖。依靠不屈不挠的信念和巧妙的推销手段,辛迪的书卖出了整整140万本!之后她又写了好几本书,都很畅销。到这个时候,辛迪要实现的愿望,已经不是买一栋大房子那么简单了。

魔鬼最有用的工具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魔鬼发布广告出售他的工具。他作恶时使用的各种工具都明码标价地陈列出来,供买主挑选。工具的品种多种多样,包括憎恨、嫉妒、怀疑、欺骗、傲慢等等。另外还有件看起来无害的工具,磨损得很严重了,孤零零地放在一边。

“这是件什么工具?”一个买主问。“哦,”魔鬼说,“它的名字叫气馁。”“为什么它的价格这样高?”“因为这是我最有用的工具。每当无法用其他工具接近某人时,我就用这件工具撬开他的心,钻到里面去。一旦我占据他的心,就能完全地控制他。很少有人知道它属于我,所以,我在几乎所有人身上都使用过它,把它磨得很旧。”

魔鬼给气馁的定价太高,始终没能卖出去。所以它仍是魔鬼最重要的工具,每天在人们身上使用。

一个种果树的农民和野兔

一位北方的农民先是种果树,种果树在当时被公认是农民致富的主要出路。主人便买来优质树苗种在几十亩地里,为了便于看护管理,主人还在果树园四周垒起了围墙。可种果树的人太多,一窝蜂地上,两三年后果树挂果,当年认为的摇钱树,成了农民们的伤心树。果子价贱,挂在树上也没有人愿意去摘,因为摘果卖的钱还不够付摘果人的工资。许多人开始绝望地砍树。

果子不能赚钱,全家人的希望全部落空了。不但一家人几年的心血白费,一去不复返的还有买树苗、买化肥、买农药和垒围墙的钱。这些钱可都是贷款,现在也就无法归还。更令人气愤的是,连主人套种在果园中的小麦苗都被野兔吃了,就连自己家吃粮还得去市场上买。围墙四周到处都是野兔打的洞。

主人欠的债,有些是银行的,有些是亲戚朋友的。每天都有来讨债的。真是走投无路呀,主人彻底绝望了。

绝望的主人准备悬梁自尽,在给他带来灾难的果园里。主人已绑好了绳子,准备告别这个世界。抬头却看见离自己几米之外,几只野兔跳来跳去。这些使他走上绝路的东西此刻竟然还在他面前肆无忌惮,悠然自得地吃着小麦苗,主人气极了,迅速关上门,开始在院子里打兔子。可能是野兔太多了,一会儿就打了一大筐。打下的兔子实在吃不完,便拿到集市上去卖。

因为是野兔,城里的餐馆争着要。野兔比家兔值钱,一斤竟然卖到12元。从集市上回来的路上,主人寻思,为什么不可以养野兔卖钱呢?回到家里,主人便把围墙上所有的野兔洞堵上,利用围墙内现有的兔子,开始养殖野兔。反正野兔遍地都是,不需要花大价钱去引种,只需要每天到集市上拣些菜叶或去割些青草。

从此,果园成了野兔们的伊甸园。野兔的繁殖能力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力,仅一两个月工夫,围墙内的野兔们已是数代同堂。何况野兔有先天的基因优势,不像家兔,需要防疫,动不动会成群病亡。主人除了供给一些青菜青草,便万事无忧,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捉兔子送到定点的餐馆去卖钱。

这家主人成了远近闻名的野兔养殖户,就连野兔的粪便也被人花大价钱买去做花肥。几年工夫,还清了所有建果园的欠款,过上了别人羡慕的富裕生活。

失败并不可怕

英国作家约翰·克莱斯,可以说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多产作家,他一共出过564部小说。如果以一年出10本来算,他花了将近五六十年时间在写小说。出了那么多书,你可能会以为他是百战百胜的作家,那你就错了,他曾经被退稿达753次!

试问你承受得住753次的沮丧吗?

爱迪生这个童年被老师认为愚钝的人,他可是创造出1093项发明,是个不折不扣发明大王。你可知道他失败了多少次,他失败了3000多次。所以,作为大师的他会如此说:“成功是九十九分的努力加上一分的天才。”

不妨“再试一次”

1892年夏季,暴风雨席卷了美国密苏里平原,肆虐的洪水冲毁了公路、庄稼和农舍,许多人无家可归。一个瘦弱的小男孩穿着布满补丁的破烂衣服,站在农舍外围的高坡上,眼睁睁地看着棕色的河水汹涌而来,漫过河堤,席卷了农田。

洪水卷走了一家人所有的希望,垂头丧气的父亲到当地一个叫玛丽维尔的银行家那里去请求延期偿还贷款,狠心的银行家却以没收他的全部财产相要挟拒绝了他的请求。沮丧的父亲赶着四轮马车往家走,途经一座桥时,他停下来,扶着栏杆俯身呆望着桥下滚滚的河水。

“爸爸,您还要等谁呢?”小男孩疑惑地望着父亲。父亲没有说话,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小男孩紧紧地抱住父亲的大腿,似乎要给父亲鼓励和力量。父亲终于重新上路。

不久后的一天,一位演说者到了瓦伦斯堡的集会上演讲,演说者雄辩的技巧、扣人心弦的故事深深地影响了男孩。“一个农村男孩,无视贫穷,甚至不顾跟前的一切而努力奋斗,他一定会成功的!”演说者说完便问听众:“谁将是那个男孩呢?”

接着,他又自答道:“各位女士、先生,你们看看他。”说完演说者的手随便指了一个方向,虽然他只是随便一指,但那男孩分明觉得他正指着自己。从那一刻起,他发誓要当一名演说家。

然而,笨拙的外表、破烂的衣服和少了一根食指的左手,却总是让他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感觉非常自卑。

有一次,已经是一名师范院校学生的他穿着那件破夹克刚走到台上,就有人喊了一声:“我爱你,欧德·杰克!”紧接着,大家笑成了一团。原来,在英语里,“欧德·杰克”与“破夹克”是谐音词。

还有一次,他讲着讲着竟忘了词,在人们的口哨声中,他汗流满面地站在那里,尴尬至极。

连续12次演讲的失败让他心灰意冷,他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又一次的比赛结束后,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往家走,路过一座桥时,他停了下来,久久地望着下面的河水。“孩子,为什么不再试一次呢?”

不知何时,父亲已经站在他身后,正微笑看着他,眼里充满着信任与鼓励。像十二年前的那个午后一样,站在小桥上的父子俩又一次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接下来的两年里,瓦伦斯堡的人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一个身材颀长、清瘦、衣衫破旧的年轻人,一边在河畔踱步,一边背诵着林肯及戴维斯的名言。他是那么全神贯注,以至达到了忘我的地步。有一次,当他正在练习自己的一篇演说稿,神情专注,还不时夹杂着手势时,附近的一个农民看到了,以为出现了一个疯子,立即报告了警察,警察气喘吁吁地跑来,经过询问,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一切都是一场误会。

1906年,这个年轻人以《童年的记忆》为题发表演说,获得了勒伯和青年演说家奖,那一天,他第一次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30年后,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人际关系学家,他的《成功之路》系列丛书创下了世界图书销售之最,在他去世后的许多年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人们仍在以不同的方式不断地提起他的名字。他就是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生导师和成人教育大师”的戴尔·卡耐基。今天,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喜欢用这句“为什么不再试一次呢?”,去鼓励自己的孩子们。

麻烦不是偶然出现的

考特20岁那年,任职的公司突然倒闭,他失业了。

经理对人说:“你很幸运。”“幸运?”考特叫道,“我浪费了两年的光阴,还有1600元的欠薪没有拿到!”“是的,你很幸运,”经理继续说,“凡在早年受挫的人都是很幸运的,可以学到鼓起勇气从头做起,学到不忧不惧。运气一直很好,到了四五十岁忽然灾祸临头的人才真可怜,这样的人没有学过如何重新做起,这时候来学年纪已太大了。”

考特35岁时,一位商业顾问对他说:“不要因为事情麻烦而抱怨;你的收入多就是因为工作麻烦。一般人不需要负什么责任,没有什么麻烦,报酬也少。只有困难的工作,才有丰厚的报酬。”

考特40时,一位哲学家告诉他:“再过五年,你就会有重大的发现。就是:麻烦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经常存在的。麻烦就是人生。”

如今考特50岁了,回想这三位朋友的启示,真是至理名言。

无法感觉到疼痛的萨丹

印度有一个青年名叫萨丹,他很小就染上了麻风病。幸运的是他无意中结识了一位来家乡马德拉斯传教行医的传教士医生保罗·布兰迪,两人成了忘年交。从此,好心的布兰迪医生便把萨丹带在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他。

几年后的一个夏天,萨丹想回家过个周末,一是探望家人,二是想看看自己独立生活的可能性。

由于麻风病的原因,萨丹的神经末梢对外界的刺激没有感觉,无法感觉到疼痛。临行前,布兰迪医生告诫他对陌生环境中的危险要格外小心。一切准备就绪,萨丹登上了开往马德拉斯的火车。

星期六晚上,和亲戚朋友尽兴而散的萨丹,回到自己曾住过的房间,一头倒在草铺上,沉沉地睡着了。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萨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细检查全身。因为永远无法感知痛苦,随时随地检查自己,是他唯一可以判断危险、保护自己的办法,多年来萨丹已经养成了这个习惯。检查的结果让他大吃一惊,萨丹发现自己左手的食指血肉模糊。原来这个房间年久失修,他熟睡时,有只老鼠从墙洞里钻进来,竟然把萨丹的手指当成了晚餐。但由于感觉不到疼痛,萨丹连一只小老鼠都抵御不了。

周日晚上,萨丹不敢掉以轻心。他整夜盘腿坐在草铺上,背靠着墙,借着油灯的光看书。破晓时分,他的眼皮越来越沉重。终于再也抵挡不住疲倦,萨丹头一歪睡着了。

几小时后,萨丹被家人的叫声惊醒,原来萨丹的右手滑到了盛灯油的碗里,手背上的皮肉都被烧焦了!幸亏油灯的油所剩不多,又被家人及时发现,否则连他本人也会葬身火海。看到这一切,萨丹失意地告别了亲人,双手缠着绷带离开了马德拉斯。

布兰迪医生在回忆录中写道:“萨丹回来后,我为他清理伤口,我们都忍不住失声痛哭。因为没有感知痛苦的能力,萨丹最渴望的自由被剥夺了。”

布兰迪医生在文章最后说:“当你在痛苦中挣扎,抱怨上苍不公时,我希望你会想起萨丹的故事。没有痛苦,就无法知道危险的存在,没有进退的尺度,就无法判断做的是对还是错,无法保护自己,就永远担惊受怕,没有自由。”

一向乐观的麦雅西

1971年2月22日,在芝加哥圣易市七十号州际公路发生了一起车祸。《华尔街日报》的西部经理麦雅西在车祸中受到重创;他的头部被撞凹陷近两厘米,生还的可能性极小。幸运的是,麦雅西挺了过来,但从胸部以下都瘫痪了,大部分身体失去了知觉,双手也几乎不能动弹。人们断言,他的余生将在轮椅上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