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3532900000017

第17章 无常观与忧患意识

证严法师说得最多的恐怕就是“人生无常”以及“身体难得”了。

这两者互为因果。因为人生无常,所以生命难得。

每一个人,来到世上,都应理所当然地珍爱生命——

珍爱自己,珍爱他人,更要珍爱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

有记者问:“您相信有‘世界末日’吗?”

证严法师说:“其实,每一天都有可能。佛教说‘人生无常’,就是说每个人都要有无常的危机意识,才能计划积极的人生。不要想着还有明天、后天,甚至还有明年、后年,这是宗教里积极的人生观。整个世界要更丰富、更进步,关键是在人心;要毁灭世界,让世界变成末日,也是在人心。所以不能说相不相信,我们一定要有无常观,才能过得更积极。”

我们常常听到大人呵斥小孩子说“你不知死呀”!

那肯定是小孩做了不知天高地厚的事,乱来,闯祸了。

“不知死”的人,是无所畏惧的,也会是胆大包天、胡作非为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知道生命无常,知道恐惧,那么我们会在有限的人生当中做得更好一些。

生命无常的例子,可以信手拈来。

证严法师在二零零二年三月的开示中,两次提到的阿里山小火车意外翻车的事故,就是一例。

证严法师说,出门行脚的第一天,在火车上就接到了阿里山登山小火车翻车的消息,心情非常沉重也非常悲痛!她想到不知有多少家庭因此而破碎。原本他们是高高兴兴地为登山赏花才去搭乘小火车的,准知刹车不灵,造成了十七人往生,一百多人受伤的悲剧发生。

也是在证严法师的行脚日程中,刚一出门,就被告知新疆发牛大地震。二百六十八人往生,四千多人受伤,三万六千五百六十多间房屋倒塌,还造成了七万七千多问危房,并有一百零三所学校、十六间卫生院遭到严重的破坏,死亡的牲畜不计其数……

原本都是兴高采烈的一群人,瞬间就变成了血泪一团,这不是生命无常又是什么?

原本都是歌舞升平的家园,瞬间就变成了瓦砾一片,这不是生命无常又是什么?

接下来,当然是慈济人抓住当前救人的有利时机,开赴抢险救灾第一线的事迹。

当时,证严法师就问过嘉义慈诚队副大队长,投入抢险的人手够不够。副大队长告诉她:“您请安心,我们已和台南的师兄们通过电话,大家已经前来支援了,同时也有两部车要前往阿里山协助救难事宜。一切都安排妥当。”

慈济医院的同仁们,也全线动员,投人到抢救伤员的战斗中。

远在新疆的地震救灾工作,也在国家和政府的领导下,迅速有效地开展了。解放军迅速到达受灾现场,大批的救灾物资如帐篷、米面、衣服、被褥等等,也在最短的时间内运到了。

灾民的困难,得到及时的解决。

这是天灾。人类不可能幸免,只好面对。

但证严法师说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时,就显得无可奈何了。

她说,无情的战火会带给人类多少痛苦与灾难?实在是无法估量的。

在说到伊拉克战争的时候,她说:“最近几天的新闻报道,不仅使在美国的人很紧张,也让全球都处于人心惶惶之中。邻近战场的约旦,也采取了紧急措施。”

慈济人对此早有准备。他们在战事未开之前,就准备了救济的粮食、物品。他们预计,战争一打起来,势必有许多难民涌进约旦。他们准备了援助的帐篷、毛毯、医药以及食品,以救难民之急。有两位慈济荣董采购了一万五千条毛毯,准备送到难民的手中,让难民那被战争蹂躏的破碎的心,知道这份温暖来自慈济人。

造成人生无常的原因,固然有不可逆转的自然因素。

但许多的事故与痛苦,也出自人类自身。诸如,贪婪、猜疑、嫉妒与战争等等。

远古年代,人作为自然界的组成群体,是弱势力。那时,人与人之间,相互取暖、相互依存而活。深山老林,沟壑纵横,人与人难得见上一面,所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私欲逐渐膨胀。

于是,就有了钩心斗角,有了尔虞我诈,有了争斗,甚至战争。

如果哪一天,世界末日真正来到了,那也是人类自己请来的,是宇宙洪荒对人类的报复。

多行不义必自毙!

人心不古,万恶必出。

所以,证严法师说过,她的理念就是将佛法复古。但许多佛教的学者并不同意她的说法。在证严法师看来,佛陀也是人,是一位圣人,但并不是神。佛心,就是平常人之心。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是容易被后天的观念、社会背景等意识形态所淹没。

证严法师说:“我们要帮助人们恢复与生俱来的、简单善良的本性。因此,我一直努力去除烦恼,了解自己,并经常问自己,我应该做一些什么?”

一个人,如果能去掉烦恼,能了解自己,之后又能做些什么,并且坚持做下去,这不就是成功的秘诀吗?

启发自己的心智,发挥善良的潜能,心念时刻向善,就能造就正直的自我。有了这么一个自我,就能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了良好的家庭组织,就会形成祥和安定的社会。

当年,孔子也是这样认为的。人家对他说:你学识这么渊博,为什么不去从政呢?他说:我为什么一定要去从政呢?我普及礼数,让平民知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家庭和谐,社会稳固,不比去从政更好吗?

要有好的社会,首先就要有好的个人。

这是证严法师毕生追求的佛旨的真谛。

她的礼佛之路,就是“启发人心良知”之路,慈济的目标是“济贫教富”。

佛教史上,高僧大德中,不乏翻译家、思想家、旅行家,但对于芸芸众生来说,似乎更需要的是教育家,慈善家!

既然人生无常,我们就要有忧患意识。

证严法师说:“人生无常。既然无法预测生命的长度,就要努力去拓展生命的宽度与厚度。选择重于泰山,选择正确,就能更好地发挥潜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