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3532900000030

第30章 安逸与迷失

证严法师说:“长久以来,一般人容易在安逸的生活中迷失自己。”

安逸与迷失,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安逸,容易使人迷失,这似乎是不用争论的议题。

笼子里的鸟,养久了,虽然会学说几句人话,但再也回不到青翠欲滴的大自然中去了,因为它再也飞不高、飞不远了。

人啊,一旦安逸就会得意。

而得意,往往就会迷失。

躺在床上抽烟,结果把房子烧了;碰上喜事乱蹦乱跳,结果撞上了电线杆撞得头破血流。这些都是最好的例证。

马跑得最得意的时候,往往就是打失前蹄的时候。

人都不是在最崎岖难行的道路上摔跤的,而往往是走过了坎坷之后才滑倒的。

有资料统计,运动员在自我感觉最好的时候,也就是最得意的时候,都不会出好成绩。出好成绩的时候,一般不是在最佳的状态,而是在平静清醒的状态之下。

写作也是一样。写得顺手的时候,往往写出来的东西就是糟粕;而写得精彩的地方,都是在顺与不顺之问经过琢磨写出来的。

所以,人千万不要太顺与太得意。太顺与太得意,都是安逸的基础。

而安逸,往往会迷失自己。

证严法师在二零零三年六月一日的开示中说到,关于人类的“警惕教育”问题。

她说,这波sARs,虽然造成社会上的惶恐不安,却也提高了人人的觉性。因为这波疫情,让大家提高了危机意识,但愿大家能从中懂得居安思危。

这就是我们往常说的“吃一堑,长一智”。如果吃了一堑,还不能长一智,那我们就太愚钝了。

证严法师告诉我们,当疫情受到控制之后,应该把它当做一次受教育的机会,保持两种心态:第一,庆幸自己逃过这一劫,并得到这么多人的关心。同时,要检讨过去的生活方式,知来鉴往。第二,要有感恩的心。感恩站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救死扶伤,更感恩整个社会的合心合力、互爱互助,才让大家度过了这一波的疫情。

一句话,虽然这波疫情过去,但我们不能安逸。

心要反省,身要检点。

古人就说过,士大夫若以一官之廪禄计,则不知其为素食。请以驱役之卒,奉承之吏,供帐之处,详陈悉算,则凛然如履冰,岌然如临渊,有愧于方寸者多矣。

证严法师说,在慈济网上看到,已有近两万人回应斋戒。

她很高兴。

以两万人来计算,如果每人每天少吃几两鸡肉,那么一年就可以减少屠杀八十多万只鸡。这是多么可观的数字!如果再加上其他的肉类也少吃,那少杀的猪、鸭、鹅就更多了。

佛教提倡“护生”与尊重生命。所有生命都害怕死亡,这是众生的本能,所以,我们应该护生,尊重生命。这也是斋戒的意义。

如果我们人类不是那么的贪图安逸与享受,少吃或不吃肯德基、炸子鸡、油焖鸡等花样众多的肉食谱,也不至于今天在全世界包围流行着禽流感。

人啊,不是别的什么异类来搞死自己,而是自己搞死自己。

证严法师在另外一个场合还说过,仁是爱的意思,而爱就是护生,付出爱心保护生灵。

护生,有些人弄不明白,以为刻意求仁,让别人说自己有慈悲仁念,就是真正的护生。

非也!

证严法师说:“佛陀教我们护生,并不是无谓的放生。放生是‘见之而不忍杀之’,所以‘放其一条生路’。能同情贫苦的众生,付出爱心帮助他们,同时启发、弘扬人性良善的一面,这样才是正确的护生与放生。”

她说了一个故事。说有一位弟子的先生往生了,家庭很清苦。上人告诉她,一切仪式从简,不必铺张浪费,只需要虔诚念佛以慰亡灵。丧事节俭,佛也念了,但后来弟子不知听了谁的主意,花了一万元钱买鸟和鱼放生,以此来超度亡灵。

证严法师说:“这些钱对于她的家计和孩子的学费应该帮助很大,可是她却将这笔钱购买鱼鸟放生,这种做法真是是非颠倒啊!”

这也是迷失的一种。

为了亡灵的安逸而迷失!

放生,应该放生自己,放生别人,同时也放生异类生命。

无钱却去买鱼鸟放生,等于间接地鼓励别人进行大规模的“捕捉”,等于帮助残害那些动物。

还有,安逸如果是人生的终极目标,那安逸就可以害人。

有些人达不到这个目标,就误认为活着没有多大的意思,不如一死了之。于是,就有了自杀和跳楼以及其他一些寻短见的愚蠢举动。

证严法师鼓励青年人力行“清贫”,要远离“贪”字的陷阱。

她认为这是年轻人面临的一个严肃课题。

证严法师说:“有的人以为花钱,吃好用好,尽量享受,就是爱自己。其实刚好相反,这样的人生是不爱惜自己的人生。”

生活糜烂,不只伤害到自己,也伤害到家庭和社会。吃喝嫖赌,样样伤身、伤财。既伤了自己的元气,也会伤及家庭与朋友的元气。

证严法师说,有一位青年,每星期只花台币二百五十元,就能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还能专心读书,这就是因为知道如何节约自己。

生活本来就要简单,本来就要约束自己,本来就要清淡,这才是有价值的良好的人生观。

古人早有教诲:“外事无大小,中欲无浅深,有断则生,无断则死,大丈夫以断为先。”

证严法师则说,现在的青年人要战胜物欲并不简单。现代社会的陷阱很多,这些陷阱都在一个“贪”字。人要时时同自己的心灵作战,时时和“贪物欲”以及各种“欲念”拉扯,并要战胜它们,的确需要毅力。

断了各种多余的欲念,那是人的生路,也是人逐渐高尚的途径。

安逸,会使人糊涂,会使人滋生侥幸心理,会使人得过且过。

而糊涂、侥幸心理以及得过且过,都会置人于死地,使人抱憾终身。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人啊,不可以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