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能力改变世界
3546700000019

第19章 影响能力(1)

领导者的影响能力,是领导者凭借其人格魅力、品性、风格、声望、心理品质、礼仪等个人内在与外在素质的综合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特定个人或群体产生的影响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领导者的影响能力是一种不依靠权力或物质刺激,全凭领导者本人的信仰和人格魅力去影响下属、感化下属、鼓舞下属和领导下属的能力。

第一节领导者影响能力的体现

领导者的影响能力是由领导者本人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所产生的一种力量和能力,知识经验丰富的领导者更容易获得这种能力。

领导者的学识和才能,可以使下属产生信赖和钦佩的心理,从而使领导者本身获得影响和感召下属的能力。

一般说来,领导者的影响能力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为一种影响的力量

由于影响能力是让人心悦诚服的感化力和召唤力,因此,被影响、感化者就会被领导者的综合素质所打动,并受其影响。汉初,周亚夫将军在细柳军营按规矩挡了汉文帝的大驾,谁知这不但没有使汉文帝发怒,反而影响和感化了汉文帝,使他意识到要依法度行事,自己也不能例外。汉文帝常和随从提起周亚夫的这件事,一个月后就升了周亚夫的官。文帝临死时还特地向儿子交代:“今后国家有事,周亚夫可统帅三军。”可见,周亚夫对汉文帝由感化而引发的影响力该有多么大。

2.体现为一种亲和的力量

领导者要想让自己具有一定的影响能力,必须使下属产生一种心力交融、感情相通、热乎乎的心灵快感。这种心灵快感与领导者的期望相伴相随,相呼相应,并最终化为一种甘愿听从领导者召唤的行动。例如,孔明七擒七纵,终于感化了孟获,“蛮方皆感孔明恩德,乃为孔明立生祠,四时享祭,皆呼之为慈父”;也终于召唤了孟获,蛮方“各送珍珠金宝,丹漆药材,耕牛战马,以资军用,誓不再反”。

3.体现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领导者的影响能力是领导者从下属心底深处激发出一种主动性。这种主动性并非出自于一时一事的劝导和说服,而是出自于领导者行为的感化和品德的影响。楚汉相争时期,陈平有弱点,而高祖刘邦坚信坚用而不疑,使得陈平被激励,一生追随刘邦,屡献奇计,安邦定国,作出了非同寻常的巨大贡献。

4.体现为一种化解的力量

领导者的影响力可以让人消弭一时一事的计较之心,并抛开个人得失而甘愿维护领导的尊严和权威。因此,它对化解主导者同被感化者之间的意见分歧和矛盾,甚至通过感召化解第三者的意见分歧和矛盾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战国后期秦王把责任都揽在了自己头上,感动了范雎,消除了疑虑,化解了君臣之间的矛盾。

5.体现为一种控制的力量

如果一位领导者具有足够的影响力,那么他就能换取下属无条件的追随和崇仰。作为被影响者的下属因真心感动而自觉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言行,使其符合领导者所期望的要求。唐高宗曾因昭陵守墓将军擅自砍伐陵墓树木而拟处死他,大臣狄仁杰竭力谏阻,终于感化唐高宗,唐高宗不但同意了狄仁杰的意见,不坚持杀人,而且还豁达地主张把该事件记入史册,同时加封狄仁杰官职。这就是影响力所体现的控制力量。

6.体现为一种行动的力量

领导者的影响力在强烈感化下属心灵的同时,也必然会体现在被感化者的行动上,这种行动是自觉的行动,是合于影响、感召者所期望的行动。《左传》记载,齐国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由于鲁庄公说一定尽力为百姓办事,取信于民,曹刿为有这样的国君而感动。被鲁庄公感动了的曹刿,不但提出“可以一战”,而且请求随同鲁庄公一起出征。在战争过程中,他充分地发挥出了自己指挥作战的才智和能力,协助鲁庄公击溃强大的敌军,并一直把敌军赶出国门。

了解了领导影响力所体现的六个“力”,人们就不难明白领导能力的运用范围,而且也能从中去思考各种相关的领导能力的技巧和艺术。

第二节激发影响能力的因素

领导者的影响能力是从下属与领导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这影响就像相互作用的网把所有参与者联系起来。领导者与下属的相互作用是基于信任,领导者以其个人威望和人格魅力激励别人心甘情愿地与自己保持一致。

具体地说,领导者的影响能力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领导者的人格因素

领导者的人格主要包括道德、人品、行为、作用等。具有高尚人格、优秀品质的领导者,容易使下属受到影响和感化,下属会认为这样的领导者值得亲近和信赖,甚至模仿和效仿领导者的言行,从而使领导者产生更为突出的影响能力。

2.领导者的才能因素

领导者的聪明才智和工作能力、专业能力,是领导者能否胜任领导职务、完成领导工作的重要条件。一个有能力的领导者能使被领导者心悦诚服,这是一种心理磁力,它能使人们更为自觉地接受上级领导的影响和感化。

3.领导者的知识因素

学识丰富、知识渊博的领导者在指导工作、组织管理、沟通协调、领导指挥下属时,容易取得下属的信赖与认可,使下属产生这样的心理或感觉:他学识比我渊博,在他领导下工作也是一种最好的学习过程。当这种心理通过实践得到强化时,下属对上级领导的信赖、受上级领导的影响便会与日俱增。

4.领导者的感情因素

领导者与下属建立良好的感情关系,便能使领导与下属之间产生亲近感,领导者的吸引力就更大,彼此的影响力就更强。领导待人和蔼可亲,与下属关系融洽,其影响能力就更易于使下属接受。

第三节领导者影响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领导者的影响能力是领导者个体素质的综合体现,这些素质主要是指领导者的品格、作用、办事风格、群体中的声望和社会身份与地位、心理品质(如强烈的创新意识、谦虚与自信、忠诚守信、热情豁达等)。领导者的多种素质在不断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得到强化和提升。

1.塑造形象

下属在通常情况下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感知和认识领导者的影响能力的。

(1)过去的工作经历

一个领导者应充分运用过去成功的经验来有效地处理新的工作问题,通过领导实践活动和其他方式向下属展示自己的各种工作经验和成就。

(2)受教育的程度

一个领导者应获得公众承认的正式的教育训练,拥有众人羡慕的学历、文凭、证书等。

(3)新任职的实绩

一个领导者应尽量避免做成功把握很小的工作和决策,而去做那些有更大成功可能性的工作和决策,以便“踢开头三脚”,作出成绩来,迅速提高信誉和威望,获得较多的感召力和影响能力。

(4)公众形象

实践证明,当领导者出现在公众场合时,他们的行为举止的影响力要比他们语言的影响力大得多。这是因为,在公众场合,领导的一言一行都被群众看在眼里,这些直观的形象信息很能影响群众对领导者的看法。对于群众来说,他们凭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信条,也就是说他们更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并据此作出自己的判断。一般说来,领导者的良好形象将带来积极作用,反之便会对工作造成消极影响。有些领导者意识不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尽管他们在单位里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很辛苦,可是当他们下到群众中时,没有在意自己的形象,反而影响了威信。那么,领导者应在哪些方面注意形象呢?

①在危急时刻,领导者应展示与下属同舟共济和坚定勇敢的形象,以产生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这种作用在生死攸关的战场上,在抢险救灾的搏斗中,在恶劣的条件下,尤其显得必要。

②在平时,领导者应树立自律自重的形象,以此形成感召力,影响部下的行为。只要是要求部下做到的,领导者自己都要做到,哪怕是一个细微动作、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职务越高影响就越大。这些极平常的细微动作,群众看了会产生亲近感,并由小及大,推测他们的为人品行,进而产生信任感。

领导者应在下属的心目中努力塑造一个有真知灼见、经验丰富和才华横溢的形象。在树立自己形象的过程中,应避免故意卖弄、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华而不实等做作之举。若领导者存心炫耀自己,结果会适得其反,反而丧失其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