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太平洋战场的胜利(中卷):轰炸日本
3559600000001

第1章 前言

航空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成就

在珍珠港事件后不久,美国陆军航空队和美国航空工业迫切要求加速现有计划,开发一种装有四台发动机的新型轰炸机。该轰炸机将具有全世界最远航程、最强武器装备、最大破坏力,当时还难以想像这些。创造新巨人在日后看来是飞行史上所作出的最大规模的努力。美国陆军部指定波音航空公司为主要合约人,并指定四家主要的工厂——其中两家还没有建成——装配由小型工厂网络生产的零部件。

政府采购飞机的订单数随着二战的进行不断加倍再加倍,时间的压力要求飞机建造者们进行一次独特的赌博。波音公司已经通过B-17“空中堡垒”证明了它能够制造出优异的轰炸机,但是,还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在开发新机种的同时可以准备大规模生产的装配线。不管怎样,在拿到完整蓝图的一年以前,波音公司就开始了前期的准备工作。

到1942年9月,第一架B-29试飞,在接下来的夏季,随之而来的样机飞行试验仍在进行的时候,新型“超级堡垒”的生产模型已经开始走下生产线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匆忙无休止的修正极大地复杂了飞机开发的难度;B-29机群首次在战斗中飞行的的候仍然在做调整。但是,飞行器的基本设计被证实是极为突出的,这场赌博赢了。到1944年,美国已经拥有了一件威力巨大的武器。

“酷刑室”试验

当一些波音公司的工程师们筹备第一架B-29的时候,其他人把一个按原样复制的飞机作为静态测试机身,进行极度严酷的试验。在一间所谓的“酷刑室”中,整个机身经受着撕扯,爆炸并且炸得支离破碎。仪器记录下精确的易受攻击点。

标准试验通常不适用于B-29。寻常检验机翼力量的方式——在机翼上堆积装满铅弹的袋子——对于如此型号的飞机来说,方法太笨太耗费时间。工程师们改为使用水压起重机施加压力,模拟机翼可能承受的各种考验——从满负荷起飞到战斗中的高速转身。

和平时期竞争对手的零件流动

因为没有任何一家单独的公司能够满足陆军航空队那成百上千,甚至上万的对“超级堡垒”的需求,波音公司曾在制造较小的B-17飞机上成功转包工程,现在又一次转包:一些合作者们制造、装配完整的飞机。但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其他公司生产B-29的零部件然后再把这部分零部件运到装配车间去。

为了确保复杂的供给系统正常工作,波音公司把B-29的核心机密移交给曾是和平时期竞争对手的公司们;波音公司提供设计图纸,精确细节甚至是飞机部件的模板。但是,确保由12家主要公司和上万家小公司制造的上百万个合格零部件顺畅地流向装配车间,还是超出了波音公司的能力范围,因此,最终由陆军航空队负责该计划的全面管理。

化零为整

为了满足时间要求和B-29空前规模的需要,飞机在四家工厂一部分一部分地装配,华盛顿的兰顿、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堪萨斯州的威奇托、乔治亚州的玛丽埃塔——后两个就是特地为了这个目的而建造起来的。在完成的轰炸机离开工厂以前,机翼、机尾和前端部分分别完成并在最后几步中组装起来。

战时的劳动力短缺使得飞机制造厂匆忙招募部分以前从来没有建造过飞机或是做过这类事情的工人。为了弥补经验不足的缺陷,装配程序尽可能的简单。例如,庞大的管状机身部分,仅仅用螺母和垫圈栓在一起;这就取消了对结合处需要高性能技术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