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18上市前夕
从蚂蚁到大象的转身
12年,一个轮回。在这个轮回里,马云完成了从中国互联网的先行者(创办中国黄页)到市场利益“收割者”的转型,即将上市的阿里巴巴就是这一转型的代表。
据香港联交所的信息,阿里巴巴已于9月底提交正式上市申请并接受聆讯,预计出售15%的股份,融资10亿美元。这一计划如果顺利完成,将打破国内互联网企业在香港市场IPO的筹资纪录——此前是腾讯的6亿美元。
眼球效应和投资者的追捧提前反映在雅虎的股价上,从3月份的32美元一路下跌到7月底的23美元后,随着阿里巴巴宣布在香港上市,雅虎在美国股市的股价止跌回升。9月25日,雅虎股价达到26美元——两年前的一场交易中,雅虎用10亿美元和雅虎中国换得阿里巴巴40%的股权。
对于像软银和雅虎这样的前期投资者而言,阿里巴巴的上市同样是它们作为风险投资家的一次“收割”机会:此前多年的投资与耕耘,终于能够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投资者的追捧,转变成股市上丰厚的收益。
投资者有足够的理由追捧,因为分拆上市的B2B部分在中国独占半壁江山,据艾瑞市场咨询公司预测,2006年底集团架构被调整为阿里巴巴网站(B2B)、淘宝、支付宝、阿里软件、中国雅虎五个子公司,酷爱武侠的马云称其为“达摩五指”。
而最富有的那一指“B2B”的核心收入来源——中国供应商和诚信通会员——注册用户累计达到1900万个。2006年营业收入13亿元(据艾瑞咨询集团测算)。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这个数字不算夸大,“阿里巴巴每天的现金入账已经达到几百万元”。
在上市前夕,更多的猜测集中于募集资金的用处、上市后的发展方向、马云的去留、同业竞争问题等等。“据我了解,阿里巴巴并不缺钱。”财经作家郑作时认为,阿里巴巴上市的目的还是在适当时机卖个好价钱。他关于阿里巴巴的案例研究《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即将推出新的修订本。
由于上市缄默期的关系,阿里巴巴对多数具体问题选择了沉默,但这并不妨碍善于造势的马云,在适当的时机抛出引人注目的发展概念。
9月15日,在杭州召开的阿里巴巴网商大会上,马云宣布,未来3到5年内公司将“投资100亿元培育电子商务的产业链和生态链”,而在此前,马云所有的努力都是在画一个又一个的“圈”,所有的圈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那就是生意——帮天下人做生意,是马云在电子商务领域所有努力的中心与方向。
蚂蚁雄心
张欣如是跟着马云一起“画圈”的众多网商之一。
这个在内地学习的香港女孩子,最初是为了卖掉从香港带来的多余化妆品而在易趣开店的。2003年免费淘宝上线后,同时使用淘宝。几个月比较后,她叛逃了:“当初的易趣上,连把描述商品的文字字体加粗都要收费。”
这一年,马云和孙正义一拍即合,软银追加8000万元办淘宝。因为马云看到了eBayC2C对B2B的威胁——eBay卖家一旦成为企业家,就会抢占阿里巴巴的市场,于是马云在B2B外面画了个圈;随后为了解决网络支付信用问题,又加上“支付宝”这个圈。
2005年,张欣如毕业后留在上海专营淘宝店铺。努力,外加有香港供货渠道让她第二年就收入过百万并成立了公司。这时,不同圈之间的融合开始出现了:张欣如既在淘宝上零售,也在阿里巴巴上批发,甚至偶尔也找找香港卖家,同时用支付宝付费。
对于像张欣如这样的小型网商而言,除了交易过程之外,面临的一个更大挑战来自客户的拓展:如何能以最低的成本让更多的有效客户知道自己所卖的产品。
对于习惯于在网上“Google”或“百度”几乎所有问题的网络用户来说,搜索排名能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注意力,因而成为中小企业网络传播的首选工具。
就在这一年,阿里巴巴收购了雅虎中国,希望借助这位搜索引擎的创立者,将自己的“生意圈”模式从“交易圈”、“信用圈”扩展到“搜索圈”。尽管这一“新圈子”的打造仍在磨合之中,但阿里巴巴对于这次并购的战略思路,已经开始获得更多业内人士的认同。
“收购搜索引擎的方向是对的,可惜直到目前,这都不能算是一起成功的并购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说。
法国巴黎资本有限公司互联网行业分析师温天力做了更细致的分析:“搜索引擎做的是中小企业的前端模式,让更多的人知道;B2B做的是中后端模式,服务于生意的过程。”
“中国拥有独特的小产业集群和庞大的中小企业,为他们创造交易机会、降低交易费用的总能成功。”在姜奇平看来,这很好解释,“在世界经济从规模经济向范围经济转变的过程中,阿里巴巴似乎可以提供一个中国经验,通过网络建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让小的战胜大的。”然而在这一过程中,阿里巴巴自己却遇上了角色困惑。
就在网商大会期间,坚信“小才是美”信念的马云与“大象”的代表——台湾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展开了一场关于“大象和蚂蚁哪个更能在未来生存”的辩论。辩论的结果是双方达成了暂时的一致,同意企业无论大小,关键在于灵活和制度间的平衡。在适当的条件下,大象能够跳舞,蚂蚁也能成为雄兵。
与此同时,郭台铭提出了一个令马云也难以回答的问题:“马云,你说阿里巴巴究竟是蚂蚁还是大象?”
大象的舞步
对致力于为蚂蚁们服务却做到了综合电子商务领域“NO.1”的阿里巴巴而言,一群又一群新的电子商务“蚂蚁”们正紧紧追赶着自己的脚步。
据内部人士透露,2006年,阿里巴巴的增长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同一时期,代表国际网络排名的Alexa流量也开始出现缓慢下滑;而同年5月份渠道商的联名质疑也暴露出阿里巴巴渠道建设和管理上的短板。“2006年中国有3000万家中小企业,其中只有28%使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拓展空间还非常大。但坦白说,最容易拿下的那批中小企业主已经拿下,再拓展的难度大很多,还要维护好现有会员、保证续约率。所以必须在服务质量和深度上下功夫了。”艾瑞咨询集团研究副总监曹军波指出。
与市场拓展的瓶颈相比,更多的威胁来自商业模式的转型与蜕变。“未来很快B2B格局将会发生变化,综合性B2B和垂直性B2B将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网盛科技的总裁孙德良快人快语。网盛科技正是以中国化工网为龙头的垂直性网站代表。
网盛式的行业网站目前有三千多家,盈利模式为“广告+会员费”,其中10%年销售额能达到千万元。这类网站大都是从传统行业转到互联网领域,在某一行业具有资源和技术优势。
尽管目前它们的市场份额并不大,但中国电子商务元老、6688董事长王峻涛认为,“这至少是个趋势,要往纵深化、细分化发展”,另一个趋势则是“网上和网下的融合,电子商务要注重发展交易服务、运营服务和技术建设”。
艾瑞发布的2006年中国B2B报告这样总结:“B2B电子商务平台已经由最初的信息发布平台,逐步向交易平台和服务平台过渡。从基本服务向高附加值服务甚至贸易全过程演进。”
面对这一趋势,阿里巴巴的回应也开始从概念落到了实处,那就是“投资产业链和生态链的建设”。
网商大会上各大商业银行的展台,预示着这一生存链的关键环节:信用支付体系的建设已经先行一步。建设银行杭州分行的现场展会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正在试行一种服务于阿里巴巴客户的三联保贷款产品,经过阿里巴巴诚信通认证的三家公司,相互担保之后即可获得一定金额的贷款。”
据悉,阿里巴巴计划投资1亿美元,以创投方式帮助网商发展,同样是为了生态链的培育。
阿里巴巴集团总裁卫哲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阿里巴巴规划中的两条发展路径,一是国际化,“先香港,后台湾,再日本”;另一条则是整合集团旗下的业务,“B2B和C2C最终会走向融合”。
让所有市场观察人士感兴趣的是,这只从蚂蚁蜕变而来的大象,在跳舞时是否依然有着当年的灵活与敏锐?
2013-01-04
开始“抢银行”
通往理想生活的道路,就在每个公民的脚下。《南方周末》记录了一些探索者的故事,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坚持推动对一些关键领域进行改革。
新技术成为阿里巴巴撬开金融业封闭大门的武器,但阿里巴巴依然走得小心翼翼。
三年前,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放出豪言“如果银行不改变,阿里将改变银行”,引来一阵讪笑。但2012年9月,马云在“网商大会”上抛出“平台、金融、数据”三部曲,并将阿里金融定位为未来5年到8年“支撑整个未来”的业务,这一次已经无人小觑。
两年来,尽管没有银行牌照,阿里小额贷款简单重复着一个动作,给微小企业贷款。很快,它开始令这个领域的霸主胆寒。
相比业界佼佼者——从2005年便致力于小微贷款的包商银行,阿里小贷公司只用了短短两年,贷款总额已经接近包商银行7年贷款总额的80%。
截至2012年6月末,阿里小贷累计为超过12.9万家小微企业提供总计260亿元的融资服务,日均完成贷款近10000笔,平均每笔贷款额度7000元,不良率0.9%,远低于银行抵押类贷款产品1.7%左右的坏账率。
阿里金融的开疆辟土,让致力于小微贷款的中小银行及城商行惊呼“狼来了”。民生银行、包商银行等甚至牵头成立“亚洲金融联盟”,共同建立电商务平台,与新兴金融体分庭抗礼。
只做100万以下的客户
对于中小企业信贷,银行向来是既爱又恨。这是块好吃的肥肉,下口却并不容易。
主要难题是中小企业的信用数据、发展状况和偿还能力很难评判,银行不得不采取人海战术进行信贷审查,导致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居高不下。对银行来说,这门生意不划算。
于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微企业今天仍被银行拒之门外,看看各家银行对小企业贷款的定义:“小企业为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下、申请贷款金额在1000万元之内的贷款。”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基本上被直接判死刑,即便对满足条件的企业,都必须提供担保(需要小企业互相担保、专业担保公司担保或财产抵押)。
而资金的另一端,是融资极度饥渴的小微企业。根据阿里巴巴平台调研数据,约89%的企业客户需要融资,融资需求在50万元以下的企业约占55.3%,200万元以下的约占87.3%,而200万元以下的融资需求则永远是传统金融的短板。
在阿里金融,超过99%的信贷资源投放到单户50万元以下客户群体。在他们将近13万家的小企业客户中,丁洋是其中的典型。
2009年,还在义乌工商学院读书的丁洋开起了自己的淘宝店,经营打底裤和保暖贴等,如今已经做到了双皇冠。
2011年4月,丁洋把一个产品推上了淘宝聚划算,几万元的单子让他兴奋不已。但此时,他发现,已经没有多余的钱进货。
从其他商户那里口耳相传,他听说了淘宝小贷,丁洋在申请当天就获得了从阿里贷的5万元贷款,日利息0.06%,贷款周期半年。丁洋说:“不用实物抵押,只要有订单就能贷到款。像我这样没房没车的也能贷。”
半年后,丁洋用这笔钱搬了一个更大的仓库。
阿里金融无须抵押,网商凭借自己的信用申请贷款;网上申请,平均7个工作日就能拿到;按日计息,随借随还……句句撩动着小微企业的神经。
这种彻底颠覆银行对于担保和抵押依赖的模式,正是阿里金融的特点之一。
一个阿里巴巴的会员申请贷款时,需要提供以下材料:企业近一年的销售总额、经营成本、净利润率、库存量、总资产、总负债、应收账款等财务数据。以及其在阿里、淘宝订单占年销售总额的比率,前两大下游客户的合作时间和所占销售额比率等详细信息。相形之下,天猫和淘宝卖家申请贷款会更为简单。
根据客户来源的平台不同,两种贷款产品在阿里小贷公司并存,一种是B2C(商家对客户)平台,即为淘宝和天猫的客户提供的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这种产品又叫作“淘宝小贷”,通常金额较小,最低的一笔贷款不过几百元,但它又是最解燃眉之急的贷款,审查快捷,通过后贷款会即时打入客户的支付宝账户。
其中,淘宝、天猫订单贷款最高额度为100万元,贷款周期是30日,日利率0.05%,折合年利18.25%;信用贷款最高额度为100万元,贷款周期是6个月,日利率0.06%,折合年利21.9%。
另一种是为B2B(商业对商业)平台客户,即为阿里巴巴平台上的企业客户提供的信用贷款,即“阿里小贷”。对于这类客户,阿里小贷公司的门槛为5万元到100万元,期限一般为一年,日利率在0.05%至0.06%之间。
为了鼓励客户提早还款,阿里小贷采用按日计息的利息结算方式。全年每天24小时不间断,小微企业可以随用随借、随借随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