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3571700000013

第13章 佛陀(10)

傍晚,罗睺罗去见佛陀,询问怎样修习入出息念。佛陀向他解释说,要像看待色、受、想、行和识那样,运用智慧,如实看待组成身体的地、水、火、风和空:“这不是我的,这不是我,这不是我的自我。”要学会像地那样,即使人们泼给它各种污秽之物,诸如垃圾、粪便和唾沫,它也不表示反感,不以为屈辱。要学会像水那样,即使人们用它冲洗这些污秽之物,它也不表示反感,不以为屈辱。要学会像火那样,即使它焚烧这些污秽之物,它也不表示反感,不以为屈辱。要学会像风那样,即使它吹走这些污秽之物,它也不表示反感,不以为屈辱。要学会像空那样,它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这样,无论愉快或不愉快的接触,都不会进入你的心,盘踞你的心。修习慈、悲、喜和舍,摒弃瞋、害、恨和怨。修习不净观,摒弃贪爱。修习无常观,摒弃我慢。这样修习入出息念,修习到一定程度,就能获得大功果。[20]

据《中尼迦耶》第86《鸯掘摩经》[21]记载,佛陀住在舍卫城祇园时,有个强盗杀人取指编成项链,得名鸯掘摩(Agulimāla,意译指蔓)。一天,佛陀取道走向鸯掘摩出没之地。牧人和农夫劝说佛陀别走那条路。而佛陀继续默默向前行路。鸯掘摩远远望见他走来,心想:“真奇怪!人们常常结成十人、二十人、三十人甚至四十人的团队走这条路,而这个比丘孤身一人走这条路。看来他命该如此。我为何不拿下这个比丘的命?”于是,他手持剑和盾,佩带弓和箭,追赶佛陀。佛陀施展神通,不让鸯掘摩追上。鸯掘摩心想:“真奇怪!我能追上奔象、奔马、奔车和奔鹿,却怎么也追不上这个比丘。”他叫喊道:“停下,比丘!停下,比丘!”佛陀回答说:“我已停下,鸯掘摩!你也停下。”鸯掘摩心想:“这些比丘,释迦族的儿子们,一向强调说真话。可是,这个比丘明明走着,却说‘我已停下,鸯掘摩!你也停下’。”他询问佛陀说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佛陀用偈颂回答道:

鸯掘摩!我已停下,

不对众生施刑杖;

你依然滥杀无辜,

因此说你没停下。

鸯掘摩听后,翻然悔悟,扔掉武器,请求出家,成为佛陀的随行比丘。

波斯匿王看到强盗鸯掘摩成了比丘,称赞佛陀道:“真奇妙!世尊,真奇妙!世尊调伏不可调伏者,平定不可平定者,安息不可安息者。我们用刑杖和武器也不能降伏者,世尊不用刑杖和武器就能降伏。”[22]

据律藏《小品》和《增一尼迦耶》的《八集》记载,佛陀住在舍卫城东园(Pubbārāma)[23]时,有一次布萨日,阿难告诉佛陀:“世尊!夜已很晚,初更已过,众比丘坐了很久,请世尊念诵戒本。”而佛陀保持沉默。二更时,阿难又催促佛陀,佛陀依然保持沉默。三更时,阿难再次催促佛陀,佛陀说道:“这个集会不纯洁,阿难!”

于是,目犍连心想:“世尊说这话,指的是谁?”他用心观察僧团,发现有个人坐在众比丘中。这个人邪恶,污秽,鬼鬼祟祟,不是比丘自称比丘,不修梵行自称修梵行,腐化堕落。目犍连走上去,说道:“起来!世尊已经发现你。你与众比丘不协调。”目犍连说了三次,这个人保持沉默。目犍连只得拽住他的胳膊,把他推出门外。然后,目犍连对佛陀说道:“世尊!我已经驱逐这个人。现在,这个集会纯洁了。请世尊吟诵戒本。”佛陀说道:“真奇怪,目犍连!这个人非要等到拽他出去。”

然后,佛陀对众比丘说道:

从现在起,我不再吟诵戒本。从现在起,你们自己吟诵戒本。如来不可能在不纯洁的集会上吟诵戒本。众比丘!正如众阿修罗喜闻乐见的大海有八种奇妙的特点,众比丘喜闻乐见的这种法和律也有八种奇妙的特点。哪八种?

正如大海渐渐倾斜,而不是突然倾斜似峭壁,这种法和律也是渐渐修习,而不是突然通晓。

正如大海保持在潮涨潮退的限度内,我的弟子们也不越过我宣布的戒规。

正如大海不能容忍死尸,一旦海中出现死尸,就把它冲上岸,僧团也不能容忍这种人,邪恶,污秽,鬼鬼祟祟,不是比丘自称比丘,不修梵行自称修梵行,腐化堕落,一旦发现这种人,就把他驱逐出去。

正如所有的大河——恒河、阎牟那河、阿吉罗婆提河、萨罗菩河和摩希河,汇入大海,放弃它们原先的名称和身份,都称作大海,四种姓——刹帝利、婆罗门、吠舍和首陀罗,按照如来宣布的法和律,离家成为出家人后,放弃他们原先的名字和族姓,都称作比丘,释迦族的儿子(或译释迦子、释种子,或略称释子)。

正如地上的河水流入大海,天上的雨水落入大海,大海无所谓满与不满,许多比丘达到无余涅槃,无余涅槃也无所谓满与不满。

正如大海只有一种味即咸味,这种法和律也只有一种味即解脱味。

正如大海蕴藏许多珍宝,诸如珍珠、水晶、贝壳、珊瑚、金子、银子和宝石,这种法和律也蕴藏许多珍宝,诸如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和八正道。

正如大海聚集许多伟大的生物,诸如鲸鱼、海蛇、海怪和海神,这种法和律也聚集许多伟大的人物,诸如预流、一来、不还和阿罗汉。[24]

据律藏《小品》记载,一天,提婆达多(Devadatta)[25]独自思忖道:“我赢得谁的信任,可以获得名闻利养?”他想到了阿阇世(Ajātasattu)王子。于是,他手持衣钵,前往王舍城。他施展神通,化作一个童子,以蛇缠腰,坐在阿阇世膝上。阿阇世感到惊恐。提婆达多又恢复原形,手持衣钵。由此,阿阇世宠信提婆达多,每天早晚,用五百辆车运送五百份牛奶饭,供养提婆达多。提婆达多野心勃发,进一步想要统治僧团。而他一产生这种想法,他的神通也就失去。

佛陀在憍赏弥住了一段日子后,来到王舍城,住在竹园。一些比丘告诉佛陀:“阿阇世王子每天早晚,用五百辆车运送五百份牛奶饭,供养提婆达多。”佛陀劝说众比丘不要羡慕提婆达多的名闻利养。他说道:“正像芭蕉结果导致自己毁灭,提婆达多的名闻利养也导致自己毁灭。”

一天,佛陀为大众说法,国王也在场。提婆达多起身说道:“世尊年事已高,到了生命最后阶段。世尊现在可以休息,安度晚年。请世尊把僧团交给我。我会领导僧团。”佛陀回答说:“行了,提婆达多!你别指望领导僧团。”提婆达多再次提出这个要求,佛陀作了同样的回答。提婆达多第三次提出这个要求,佛陀回答说:“我甚至不会把僧团交给舍利弗和目犍连,又怎么会交给你这样一个无用的废物?”

提婆达多心想:“当着大众的面,国王也在场,世尊赞扬舍利弗和目犍连,羞辱我,说我是无用的废物。”他满怀愤怒,但仍向佛陀右旋行礼后离去。

佛陀向众比丘说道:“现在,僧团要在王舍城公开揭露提婆达多,指出他从前是一种人,现在变成另一种人。无论提婆达多做什么,说什么,都与佛法僧无关,完全由他个人负责。”

然后,佛陀吩咐舍利弗在王舍城揭露提婆达多。当时,一些不明是非的人说道:“这些释子妒忌提婆达多名闻利养。”而另一些明白是非的人说道:“世尊在王舍城揭露提婆达多,事关重大。”

于是,提婆达多对阿阇世王子说道:“从前人的寿命长,现在人的寿命短。你或许只是一个王子,就会死去。你为什么不杀死你的父亲,成为国王?我也要杀死世尊,取而代之。”

阿阇世王子听信提婆达多的话,暗藏匕首,企图潜入后宫,结果,被王臣发现,搜出匕首。他承认是提婆达多唆使他谋杀父王。一些王臣主张处死王子、提婆达多和所有比丘。另一些王臣主张处死王子和提婆达多,不要牵连无辜的众比丘。还有一些王臣主张交由国王决断。

众王臣把阿阇世王子带到频毗沙罗王面前,报告事情经过和众王臣的处理意见。频毗沙罗王说道:“这事与佛法僧有什么关系?世尊不是在王舍城揭露了提婆达多吗?”然后,他问王子:“你为什么要杀死我?”王子回答说:“我想要王国。”频毗沙罗王说道:“如果你想要王国,王子!这王国就是你的。”于是,频毗沙罗王把王国交给了王子。

然后,提婆达多请求阿阇世说:“大王!请派人杀死乔答摩。”阿阇世命令一些人,按照提婆达多的计划去刺杀佛陀。结果,刺客们先后到达佛陀那里,听了佛陀的说法,全都皈依佛陀。于是,提婆达多决定亲自杀死佛陀。

一天,佛陀在灵鹫山下散步。提婆达多爬上灵鹫山,推下一块巨石,企图砸死佛陀。而灵鹫山的两块峻岩突然合拢,接住巨石,只有一片碎石划伤佛陀的脚,流了血。佛陀抬头望见提婆达多,说道:“你误入歧途,做了许多坏事。你心怀恶念,蓄意谋杀,让如来流了血。”

又有一天上午,佛陀手持衣钵与众比丘一起,进入王舍城乞食。提婆达多唆使一些象夫放出一头疯象。疯象举起鼻子,竖起耳朵和尾巴,冲向佛陀。众比丘招呼佛陀赶快躲避。佛陀告诉众比丘不要害怕。佛陀以慈心调伏疯象。疯象放下鼻子,走向佛陀,站在佛陀面前。佛陀用右手拍拍疯象的前额。疯象用鼻子拂去佛陀脚上的尘土,然后退走。从此,王舍城里的人们对提婆达多的恶行表示不满。这样,提婆达多的名闻利养逐渐减少,而佛陀的名闻利养日益增多。

提婆达多决心在僧团内部制造分裂。他纠集俱迦利(Kokālika)等比丘,提出“五事”:一、一个好比丘应该住在林中,而不应该住在村中。二、应该乞食,而不应该接受邀请吃饭。三、应该穿粪扫衣,而不应穿施主赠送的衣服。四、应该住在树下,不应该住在屋内。五、应该不吃鱼肉,而不应该吃鱼肉。提婆达多估计佛陀不会同意这“五事”,这样,他就能达到分裂僧团的目的。

提婆达多带着一些追随者去见佛陀,提出这“五事”。佛陀回答说:“行了,提婆达多!谁愿意住在村中就住在村中,谁愿意住在林中就住在林中。谁愿意乞食就乞食,谁愿意接受邀请吃饭就接受邀请吃饭。谁愿意穿粪扫衣就穿粪扫衣,谁愿意穿施主赠送的衣服就穿施主赠送的衣服。我允许一年中八个月住在树下,而雨季不必住在树下。我也允许吃鱼肉,只要本人不看到、听到或想到屠宰。”

于是,提婆达多进入王舍城,开始宣传这“五事”,并说佛陀反对这“五事”。一些不明是非的人说道:“这些释子克勤克俭,而沙门乔答摩贪图享受,生活奢侈。”另一些明白是非的人抗议道:“提婆达多怎么能在僧团内部制造分裂?”

在提婆达多的煽惑下,有五百位来自吠舍离的跋祇族新比丘赞同这“五事”。这样,提婆达多另立僧团,带着他们前往伽耶顶。

舍利弗和目犍连把这情况告诉佛陀。佛陀说道:“你们不怜悯那些新比丘吗?去吧,别让他们走向毁灭。”于是,他俩前往伽耶顶。

他俩走后,离佛陀不远处,有个比丘在哭泣。佛陀问道:“你为何哭泣?”比丘回答说:“世尊的两位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到了提婆达多那里,也会皈依他的教导。”佛陀说道:“不可能,比丘!舍利弗和目犍连不会皈依提婆达多的教导。相反,他俩会劝说那些比丘回来。”

提婆达多正坐在集会上说法,远远看见舍利弗和目犍连来到。他对众比丘说道:“看啊,众比丘!我善于说法,连乔答摩两位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也来皈依我的教导。”俱迦利提醒提婆达多说:“别相信他俩。他俩不怀好意。”提婆达多回答说:“行了,朋友!他俩来皈依我的教导,应该受到欢迎。”

舍利弗和目犍连坐在一边。提婆达多已经连续多夜说法。他对舍利弗说道:“众比丘仍不感到疲倦,没有睡意。或许你可以为他们说法。我的背痛,要休息一下。”舍利弗回答说:“好吧,朋友!”于是,提婆达多右侧躺下,作狮子睡眠状,一条腿叠在另一条腿上。他很疲倦,一会儿就睡着了,什么也不再知道。

然后,舍利弗和目犍连先后说法,直至众比丘领悟到万法有生必有灭。这时,舍利弗对众比丘说道:“我们要回到世尊那儿去了。谁信奉佛法,就跟我们一起走。”这样,舍利弗和目犍连带着五百位比丘返回竹园。

俱迦利叫醒提婆达多:“朋友!起来。众比丘已被舍利弗和目犍连带走了!我不是叫你不要信任他俩,说他俩不怀好意?”提婆达多听后,顿时口吐鲜血。

舍利弗和目犍连回到佛陀那里后,把提婆达多模仿佛陀的口吻吩咐舍利弗说法的情形告诉佛陀。于是,佛陀对众比丘说道:“从前,在一座森林的大池塘旁,住着一些大象。它们经常走进池塘,用鼻子拔出莲藕,洗净污泥,咀嚼吞咽。因此,它们长得健康俊美,不招来死亡和痛苦。然而,有些小象缺乏大象的指导,它们走进池塘,用鼻子拔出莲藕,连藕带泥一起吞食。结果,它们长得既不健康,也不俊美,招来死亡和痛苦。众比丘!提婆达多就像这样模仿我,他会痛苦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