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唐太宗
3571900000029

第29章 唐太宗的父子兄弟(6)

杨文干生性凶狠奸诈,李建成对他一直很欣赏,派他出任庆州(今甘肃庆阳)总管,招募士兵送到长安。李渊驾幸仁智宫,命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随行。李建成对李元吉说:“秦王已经笼络了各位妃嫔,他金银财宝众多,贿赂馈赠之物不缺,我们不能坐等受害。”李元吉同意,命手下官员尔朱焕、桥公山运送士兵铠甲给杨文干,通知他迅速发兵前来。尔朱焕等人心中恐惧,到达豳乡(今陕西彬县)后,上报朝廷杨文干造反。宁州(今甘肃宁县)人杜凤也同时上报。李渊派遣司农卿宇文颖将杨文干诱回京师,李元吉暗中结好宇文颖,让他告诉杨文干事实真相,杨文干于是举兵造反。李渊因事情牵连李建成,下诏派人逮捕王珪、魏徵、韦挺、徐师谟、冯世立,准备将他们杀掉。同时召李建成入宫进见。徐师谟劝李建成趁此机会举兵夺权,詹事主簿赵弘智则劝李建成前去请罪。李建成听从赵弘智建议,去见李渊。李渊将他囚禁,派兵看守。

杨文干攻陷宁州,李渊惊惧而逃,连夜率卫士南奔十余里,天明方回宫中。李渊问李世民如何对付杨文干,李世民认为,派遣一员大将前去,就能消灭杨文干。李渊说:“事情牵连建成,恐怕响应之人众多,你亲自去,回来,我立你为太子,废建成为蜀王。蜀地狭窄,如果他不肯服从你,消灭他也容易。”李世民率领军队直奔宁州,杨文干被他的部下斩杀,余众投降。李世民将宇文颖押送京师。

李世民走后,李元吉和宫内妃嫔,在李渊面前为李建成说情;封德彝也私下里劝李渊慎重决定。李渊又将李建成释放回宫,只是责备他们兄弟二人不能相互容忍。将王珪、韦挺、杜淹等人流放。从此,李建成、李元吉与李世民之间的猜忌敌视越来越严重。

李建成请李世民夜里宴饮。酒席上,李世民突然难受,吐血数升,被人扶回西宫。李渊闻讯,只是对李建成说,李世民不能饮酒,以后晚上不要聚会。又对李世民说:“我从晋阳起兵,平定天下,全靠你的力量。我看你们兄弟互不服气,同在京师,隔阂会越来越深。你还是回洛阳行台,自陕州(今河南陕县)以东地区全部由你掌管,可以建天子旌旗。”李世民哭泣请留,声称不愿远离父亲。李建成等人怕李世民割据天下,以后不好对付,也悄悄派人劝说。李渊于是没有派李世民离京回洛。

三、玄武变起中箭身亡

武德九年(626)夏天,突厥侵犯边境,李建成推荐李元吉率兵征讨,以便掌握兵权。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劝秦王李世民趁此机会先发制人,除掉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听从。于是,李世民入宫进见李渊,告李建成等人与后宫淫乱,又说他们想杀自己:“儿臣没有对不起兄长和三弟,现在他们却想杀我,这是为敌人王世充、窦建德复仇。假如儿臣死去,即使在地下,也羞于与以前的敌人相见。”李渊大惊,命三位兄弟第二天共同入宫进见。张婕妤迅速将李世民告状的消息通知了李建成、李元吉。李元吉建议武装侍卫,称病不去。李建成说:“不入宫进见,怎么了解事情的发展?”主张进见李渊。

第二天清晨,唐高祖李渊与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宇文士及、窦诞、颜师古等人,在大殿中等候这三位兄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骑马来到玄武门,见秦王李世民正在玄武门,察觉形势不对,立刻转身想走,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建成,李元吉中箭逃跑,被尉迟敬德追杀。东宫、齐王府闻讯,发兵攻打玄武门,李世民闭门抵抗,流矢射入宫中。不久秦王府兵到,李建成、李元吉部下一哄而散。

李渊问裴寂等人应当如何处置。萧瑀、陈叔达说:“臣听说内外不分,则父子不亲。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建成、元吉无功无德,秦王功盖天下,内外归心,立为太子,交付军国大权,陛下就可以减轻沉重负担了。”李渊于是召见李世民,好言抚慰。

武德九年(626)六月一日,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八月,高祖退位禅让,秦王李世民登上皇帝位,即唐太宗。

李建成死时三十九岁。长子李承宗为太原王,早年去世。其他几个儿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全部诛杀。宇文颖被杀。太子余党惊惧不安。庐江王李瑗起兵造反,朝廷于是下诏,除李建成、李元吉、李瑗三人外,他人不予株连,天下这才平静。

天下安定后,唐太宗李世民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赐谥号为“隐”,以礼改葬,诏命东宫旧臣全部前去送葬。安葬日,李世民在宜秋门前痛哭。

齐王李元吉

李元吉(603~626),唐高祖李渊第四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小字三胡。陇西成纪(甘肃秦安)人。武德元年(618),封为齐王,后改封巢王,谥号“剌”。他任并州总管,手握重兵。其为人猜忌多疑,阴险好斗,骄横跋扈。他丢失并州,唐高祖却不加治罪,无异于纵容他的骄横行为。在太子李建成与李世民争夺嗣君的斗争中,他挑拨离间,欲从中取利。结果,却身死玄武门。他的一生,令人感叹。

一、骄横跋扈丢失并州

隋朝末年,李渊奉命镇守太原,将家属留在河东地区,令长子李建成守家,并命李建成、李元吉等人结交当地豪杰,树立个人形象,扩大家族势力,为以后夺取天下做准备。李元吉协助李建成做了大量工作。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李渊准备起兵反隋,秘密派人通知李建成、李元吉二人速到太原。六月,李渊举兵反隋。

李渊带领大军直指长安,令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随军行动,命三子李元吉留守太原。夺取长安后,李渊自任大丞相,分封诸子众将,封李元吉为姑臧郡公,后进齐国公,命他总揽十五郡军事大权,加授镇北将军,太原道行军元帅。李渊称帝后,进封李元吉为齐王,授并州总管。

李元吉刚生下来时,相貌丑陋,他母亲心中嫌弃,不想抚养,被乳母陈善意喂养长大。李元吉成年后,性格猜忌多疑,阴鸷好斗。又因久居边镇,手握重兵,越发放纵奢侈,骄横跋扈。他喜军事,经常命令手下家奴、姬妾数百人披甲装束,手持兵器,相互击刺。长期演练,死伤人数众多。后来,李元吉中剑受伤,乳母陈善意出面禁止李元吉继续胡闹,李元吉恼羞成怒,命健壮武士将陈善意杀死,又私下赐谥号为慈训夫人。

刘武周占领汾州(今山西隰县)、晋州,威胁太原。李渊派右卫将军宇文歆前去协助李元吉镇守太原。李元吉喜欢捕鸟打猎,出门时经常带上三十车捕捉鸟兽用的罗网,自称宁可三日不食,不能一日不猎。夜色降临,李元吉出府,带人悄悄到百姓家中奸淫妇女。府门整夜不关。敌人虎视眈眈。宇文歆严肃劝谏,李元吉不听,宇文歆于是上表李渊,陈述李元吉纵情狩猎、践踏民田、纵兵掠夺、射箭伤人、夜淫民女等诸般劣迹,说太原附近百姓对李元吉恨之入骨,自己无法与他共守太原。李渊接表,下诏召见李元吉。李元吉派人威胁太原百姓,另去长安请求让李元吉留守太原,李渊相信,放回李元吉。

刘武周派五千骑兵驻扎于黄蛇岭。李元吉派将军张达率领步兵百人前去攻击。张达认为士兵人数太少,不能贸然进攻,李元吉强逼张达出战,否则军法从事。张达率军出战,百名士兵全部战死。张达大怒,引导刘武周部队攻陷榆次(今山西榆次),李元吉退保祁州(今山西祁县),刘武周部队迅速追击,李元吉逃回并州,刘武周部队士气大振,乘胜追击,李元吉欺骗司马刘德威:“你率老弱士兵守城,我率精锐出战,抵抗敌人进攻。”然后,他携带珍宝财物、妻妾奴仆连夜出城,丢下军队直奔长安。太原城陷落敌手,并州地区尽归刘武周。唐高祖李渊没有追究李元吉的罪责,这无疑助长了他的骄纵之气。

逃回长安不久,李渊任李元吉为侍中、襄州道行台尚书令、稷州(今山西稷山)刺史。秦王李世民围困东都洛阳,准备消灭王世充,窦建德率兵前来增援王世充。李世民率领精锐骑兵迎击窦建德,留李元吉、屈突通二人守大营。王世充认为形势发生变化,马上派兵出击。屈突通协助李元吉巧设伏兵,击溃王世充部队,擒获王军部将,斩杀八百士卒。洛阳被攻下后,李元吉被拜为司空,赐王冕衮服,鼓吹乐二部,班剑仪仗二十人,黄金两千斤,与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同时各得一炉铸钱,后升任司徒,兼任侍中及并州大都督。

二、挑拨离间阴险狠毒

天下平定,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功劳最大,太子李建成因长期防守长安,名望不如李世民响亮,许多人对他不怎么敬佩。李元吉喜欢挑拨离间,他希望李建成、李世民二人仇视、争斗,他趁机从中取利。于是,他反复向李建成吹风:“秦王功高,名声越来越大,又被父皇宠爱,殿下虽为太子,地位并不稳定。如果不早作谋划,很快就会受害,让我为殿下杀掉秦王。”太子李建成不忍心杀掉二弟,不同意李元吉的想法,李元吉五次三番,劝说不止,李建成逐渐同意。

在取得李建成同意后,李元吉便协助李建成结交宫内人员,厚赂中书令封德彝,让他在李渊面前说太子好话,多进秦王坏话,因此李渊渐渐怀疑、疏远李世民。

李元吉招募众多凶悍亡命之人,给予优厚待遇,重加培植,以便他们能够为自己卖命。记室参军荣九思委婉劝谏,李元吉不听。齐王属官裴宣俨被免职,去到秦王府任职。李元吉怀疑裴宣俨泄露自己作为,将他用鸩酒毒杀。从此以后,对李元吉的所作所为,齐王府上下无人敢讲。

一次,秦王李世民随李渊来到齐王府第,李元吉派人藏到卧室内,准备刺杀李世民。李建成发觉后,坚决阻止行刺。李元吉说:“我这是帮助太子,秦王对我有什么害处?”

武德九年(626),突厥侵犯边疆地区,太子李建成推荐齐王李元吉率兵征讨。李元吉领命后,调用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等很多秦王李世民属下将官,又调秦王府精兵归属自己指挥。李渊未能制止李元吉的做法,李元吉又秘密奏请李渊,请求杀掉李世民。李渊回答:“秦王平定四海,杀秦王,没有任何理由。”李元吉说:“秦王平定洛阳,不马上向长安进贡财物,却私下里大肆散发金钱玉帛,树立个人恩信,难道这不是谋反吗?”李渊没有回答。

李元吉与李建成秘密商议,李元吉带兵走后,由李建成在昆明池将李世民杀掉,然后称李世民暴病身亡,报告李渊。然后李元吉再杀尽秦琼等秦王府部下将领。率更令王晊悄悄将这个计划告诉了秦王李世民,并说李元吉对护军薛宝说过,只要除掉秦王,取得东宫之位易如反掌。秦王李世民于是召集部将,布置人马之后,进宫向高祖李渊报告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并说他二人要杀害自己。李渊大惊,命他兄弟三人第二天入宫,准备调查原委,当面对质。第二天清晨,李建成、李元吉在玄武门被李世民杀掉。

李元吉死时二十四岁。他的儿子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善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全被李世民杀死。

李世民称帝后,追封李元吉为海陵郡王,赐谥号为“剌”。后改封巢王。

霍王李元轨

李元轨(?~688),唐高祖李渊第十四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陇西成纪(甘肃秦安)人,唐武德六年(623)封蜀王。后改封吴王,后又改封为霍王。

李元轨勤奋好学,多才多艺,李渊对他特别喜爱。唐太宗曾经问群臣,在各位子侄弟兄之中,哪一个亲王最为贤良,魏徵推举李元轨,认为他博学多才,温和孝顺,李世民深表同意,为李元轨聘娶了魏徵的女儿。

李元轨曾经陪李世民打猎,李元轨箭无虚发,猎物众多。李世民抚着李元轨的后背感叹:“你武艺过人,可惜现在无处施展,如果天下尚未平定,这些武艺就全都能用上了。”

贞观七年(633),李元轨出任寿州(今安徽寿县)刺史。贞观十年(636),改封霍王,又历任绛州、徐州、定州三州刺史,实封食邑五千户。李元轨在州任职,每日闭门读书,将日常政务委托本州长史、司马处理。他平时谦虚、谨慎,遵守法纪,恪守道德规范。他与布衣刘玄平来往密切。有人问刘玄平,李元轨在哪方面有特长。刘玄平沉吟不语。问话的人不解其意,追问不止,刘玄平说:“一个人有了短处,才能显示出其他方面的长处。霍王各种长处无所不具,你让我讲哪个方面的长处啊?”

突厥进犯定州,李元轨命士兵偃旗息鼓,大开城门,突厥军队怀疑城中有伏兵,不敢入城,乘夜色撤退。定州人李嘉运暗中勾结突厥,事情败露,朝廷下诏。命李元轨捕杀所有与李嘉运有牵连的人。李元轨认为敌人强大,距离又近,人心本来就动摇不定,为了稳固民心,防止内乱,他只杀了首犯李嘉运,其他人一概不予追究。处理完毕,他上表请罪自我批评。唐太宗高兴地说:“全部捕杀的命令发出后,我心中一直有些后悔。不是霍王明智,定州恐怕就要危险了。”

在前线的一次遭遇战中,王文操与敌人苦战,兵败撤退,他的两个儿子王凤、王贤用身体遮挡父亲,掩护王文操撤走。王文操逃脱,但两个儿子全都战死于军中。所在县压下这个事迹,没有上报,李元轨从其他渠道了解了这一事迹,遣使前去吊祭王凤、王贤,并将此事上报朝廷。朝廷下诏,追赠王凤、王贤为朝散大夫,表彰王氏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