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唐太宗
3571900000032

第32章 影响太宗和被太宗影响的女人们(1)

对唐太宗影响较大的女性有太宗之母窦氏、皇后长孙氏和充容徐惠。窦氏精心教导李世民,把他培养成材;长孙氏屡谏唐太宗,贞观之治,她功不可没;徐惠效法长孙氏,积极进谏太宗,也有一定影响。文成公主、丹阳公主、常乐公主、襄城公主、高阳公主均受到唐太宗影响。其中,文成公主为和亲远嫁异域,是青史留名的女性之一。

皇太后窦氏

窦氏(生卒年不详),唐太宗李世民生母,高祖李渊皇后,父窦毅,曾仕北周为上柱国,入隋为定州总管,神武公;母为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生前李渊并未称帝,她死后才被追认为皇后,谥号“太穆神皇后”。她精心教导儿子李世民,以贤德和才干辅佐丈夫和儿子夺天下,唐帝国的建立,也有她的一份功劳。她既无争宠夺权之痛苦,亦无失宠之恐惧。而是:生,得丈夫之宠爱;死,得子女敬佩。实乃幸运也!

一、才貌双全贤德孝顺

窦氏是京兆平陵人。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窦毅,曾任周为上柱国,入隋为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娶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优裕的官僚家庭,全家人对她百般呵护与宠爱。

窦氏的母亲襄阳长公主忍受十月怀胎之艰辛,将窦氏生下。窦氏刚刚降临,因见窦氏不同寻常,发垂过颈,窦家一片恐惧。惊恐之余,窦氏父母又是一阵欣慰,原来,窦氏看上去聪明伶俐,两只眼睛很会说话,十分招人喜欢。随着时光的流逝,窦氏转眼就长到三岁,一头乌黑的头发,已与身同长,格外引人注意。年幼的窦氏有超人的记忆力,喜爱读书,过目不忘。窦氏尤其喜欢读《女诫》、《列女传》等。

窦氏的舅舅周武帝宇文邕见外甥女聪明好学,十分喜欢,便留窦氏在宫中生活。窦氏在皇宫中每日读书、写字,生活得悠然自得。武帝宇文邕连年征战,积劳成疾。宣政元年(578)五月,因突厥骚扰边境,武帝亲自率军讨伐,途中不幸病倒,返回长安的当天晚上便离开人世。窦氏得知武帝逝世的消息,悲痛万分,因为武帝生前鞠躬尽瘁治理国家,提倡节俭,经常穿粗布袍,而且取消皇宫中的装饰品,减少宫女,这些都给年幼的窦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象三年(581)二月,杨坚篡位,改号为隋。窦氏慨然道:“我非男子,不能救舅家。”父亲窦毅连忙捂住窦氏的嘴,连连低声叫道:“千万不要胡说,若让杨坚听到,是要杀头的。”可是,窦氏对此却不以为然。

窦毅见女儿窦氏已渐渐长大,不仅相貌非凡,而且言谈举止都与平常女子不同。窦毅便和襄阳长公主说:“咱们的女儿天生相貌非凡,而且知识非同一般,一定有大福大贵,我们不能随便把她嫁给一般人家,一定要仔细择婿,与她相配才行!”夫妻俩让人在屏间画两只孔雀,有人求婚,就让求婚者张弓射屏间孔雀,如果射中了孔雀的眼睛,就许婚。

当时,许多贵胄王孙早就听说窦毅有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儿,听说窦毅招婿,纷纷前来比赛射箭。这些贵胄王孙张弓发矢,都不能射中,只好败兴离去。李渊也前去“应试”,连发两箭,一箭中孔雀左眼,一箭中孔雀右眼。窦毅见李渊英俊潇洒,而且举止不凡,心中暗喜,遂将窦氏许配给李渊,因而成就了一对良缘。

李渊对窦氏十分满意,所以婚后与窦氏相亲相爱。窦氏刚嫁到李家,恰逢李渊的母亲有病。李渊的母亲平时性格怪异,脾气暴躁,李渊家人都十分害怕她,没人愿意侍奉她。窦氏自幼熟读《女诫》之类的书籍,受家庭环境影响,所以非常贤德,刚入夫家,便承担起侍奉婆婆的琐碎之事。窦氏对婆婆尽心尽力,甚为孝顺。为了陪伴病中的婆婆,甚至整月不脱衣服和鞋,几乎没睡一个好觉。李渊一家为此非常感动。

窦氏与李渊情投意合。两人时常在一起读书写字,探讨文章。窦氏的书法与李渊之书十分相似,一般人很难分辨。

二、相夫教子夫宠子敬

窦氏嫁给李渊不久,便为李渊生下一子,取名李建成。开皇十八年(598)十二月二十二日又生下次子李世民。据说,李世民出生时,有两条龙在门外相戏三日才离去,人们见后十分惊奇,议论纷纷,窦氏也感到李世民非同一般,十分怜爱。李世民自幼聪明敏捷,胆识过人,窦氏精心教导,督促其读书写字,李渊也教李世民骑射要领。所以,青少年时期的李世民就具有骑射征战和文韬武略的本领。之后,窦氏又为李渊生下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和一女,也就是平阳公主。

李渊娶窦氏后可谓春风得意。岳丈窦毅乃隋朝定州总管,封为神武公,姨母又是独孤皇后,因此,朝廷十分重视李渊。李渊历任谯州(治今安徽亳州)、陇州(治今陕西陇县)、岐州(治今陕西凤翔县)刺史。窦氏随李渊的职务不断调动,过着迁徙不定的生活。窦氏可以说是一个有见解、识大体、聪明贤淑、宽厚仁慈的女性。她以自己的贤德和才干影响着李渊的家庭生活和政治生涯,李渊之所以能建立大业,是与窦氏的品德分不开的。

李渊喜好养马,窦氏便劝李渊说:“皇上也喜欢骑,干脆全献给皇上,留下只有坏处,没有任何好处。”但是李渊不听窦氏的劝告,隋炀帝听说后果然治罪于李渊,李渊后悔没有听窦氏的建议。隋炀帝在位期间穷奢极欲,滥杀无辜,朝政混乱。窦氏去世后,李渊为了保全自己,便采用窦氏生前的劝告,时常送炀帝一些名马,炀帝十分欢喜,遂封李渊为大将军。为此,李渊怀念窦氏,曾哭泣着对子女说:“我若早听你们母亲的话,肯定早就当上大将军了。”由此可见窦氏对李渊的帮助。

窦氏教育子女很有办法,她时常言传身教,所以,子女对她十分敬佩。李渊父子在外征战,窦氏牵肠挂肚,回来后对李渊关心备至,对子女谆谆教诲。因窦氏对次子李世民尤为喜爱,所以,相对其他子女关心也就更多一些。遗憾的是,窦氏辛苦操劳一生,未看到丈夫李渊登基称帝,便病逝于涿郡,享年四十五岁。

李渊称帝后,命窦氏墓地为“寿安陵”。唐高祖死后,又与窦氏合葬于献陵。

武德九年(626)八月,窦氏次子李世民即位。史称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做了皇帝后,仍然不忘对他谆谆教诲的母后。一日,太宗李世民经过窦氏曾居住过的“庆善宫”停下来,满怀深情地观览“庆善宫”。然后对左右大臣说:“朕今生能当皇帝,与母亲的恩德分不开,今母亲已逝,母亲恩德不可不报。”说完大哭,左右也被感动,都痛哭起来。后来,太宗下诏有司大发赈灾物品,救济平民百姓,以此来报窦氏的养育之恩。

上元中,谥窦氏为“太穆神皇后”。

窦氏相夫教子,使夫功成名就,使子完成霸业,不愧为隋唐时期一位伟大的女性。

皇后长孙氏

长孙氏(601~636),唐太宗李世民皇后。河南洛阳人。父长孙晟,曾任隋朝右骁卫将军;母高氏,隋朝扬州刺史高敬德之女。武德九年(626)被立为皇后,谥号“文德”。她博闻强识,深明大义,时常规谏唐太宗,对唐太宗影响很大。贞观盛世的出现,她功不可没。

一、夹缝生存凡事忍让

长孙氏是河南洛阳人,父亲长孙晟,是隋朝的右骁卫将军,喜欢涉猎史书,文韬武略,英勇善战,通晓边事,隋帝与突厥及其他外族的往来都是由他预先交涉。她的母亲是隋朝扬州刺史高敬德之女。长孙氏自幼循规蹈矩,以古代善恶自鉴,严格按照礼教行事,再加上相貌出众,家人视其为掌上明珠,待之如众星捧月!

长孙氏渐渐长大,方圆几十里都知道右骁卫将军家出了美女,而且聪颖,所以上门提亲的人很多,可长孙家为长孙氏的婚嫁费了一番脑筋。能与之天生一对、地配一双的如意郎君实在难找。长孙氏的伯父长孙炽曾是北周的一名学者,对当时盛传的北周武帝的外甥女窦氏生来奇特、自小见识超常印象特别深刻。窦氏后来嫁给李渊,生下四男一女。长孙炽想这样明智贤慧的母亲教养出来的孩子肯定非同一般。长孙一家托人四处打听,后来听说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文武双全,一表人才,年龄与长孙氏相若,所以长孙家请人倒提媒,把长孙氏许配给李世民。李渊也听说长孙晟家的女儿如花似玉,天生丽质,并且博学,所以这桩婚姻一提就成。

李世民智勇双全,为帮助父亲建立唐朝拼杀疆场,立下汗马功劳,可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却被立为太子。李建成无论功劳、才能、人品及在众臣中的威信都远在李世民之下,况且唐初的一班开国元勋、文臣武将,大多跟随李世民打天下,深深爱戴和拥护他,对太子李建成从内心里不服。所以,李世民的存在对太子李建成登上皇帝宝座构成威胁,李建成处心积虑地要把这颗“眼中钉”、“肉中刺”除掉。另外,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做梦都想成为大唐的皇帝,他觊觎皇帝宝座则要越过李建成、李世民两重障碍。在他眼里,最大的障碍是文武双全、威重功高的李世民。一场皇权的争夺战,在兄弟三人之间明争暗斗地展开。

长孙氏嫁到李世民家中,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局面。其一,李世民的母亲窦后去世后,后宫一时混乱。其二,李家三兄弟的明争暗斗,给长孙氏在皇宫中的生活增添了许多麻烦和苦涩,因为李世民的关系,无形之中她也成为妃嫔们诽谤的对象,在夹缝中站住脚十分不易。可长孙氏超人的为人处事的能力,使她赢得宫中大部分人的信任。她认为做人首先要坐得正、站得直。她竭心尽孝地侍奉公公李渊,使他在丧妻之后,感受到儿女的亲情温暖。同那些争宠、相斗的妃嫔相比,李渊从心底里喜欢、信任这个贤惠的儿媳。在妯娌之间,她凡事忍让几分,尊敬顺从她们,从不顶撞、不怕吃亏,尽量让她们挑不出刺儿,找不到借口,以消除猜忌。

为了帮助丈夫建立一个有利的环境,长孙氏昼夜焦思劳神,处处忍辱负重。到玄武门兵变,兄弟之间真刀真枪地干起来的时候,她一反软弱顺从的性格,旗帜鲜明,勇敢地帮助李世民激励将士。兄弟三人经过互相残杀、陷害,于武德九年(626),李世民胜出登基,夫贵妻荣,长孙氏也由秦王妃被立为皇后。

二、德冠后宫深明大义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长孙皇后参政议政均受到限制,但她仍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贤内助的作用,尽量不让后宫事务影响唐太宗李世民。长孙皇后处处关心体贴太宗,后宫发生不顺心的事,也尽量不麻烦太宗,而且凡事都顺着太宗的心思。有时唐太宗下朝回到后宫,心情不畅,常会不明缘由地训斥宫中侍役者。每当这时,长孙皇后也附和太宗,命令把惹太宗生气的人抓起来。之后,她再问明情况,遇到冤枉好人的情况时,她总是替太宗道歉,等到太宗高兴时,她再慢慢地把事情的经过告诉太宗。

长孙皇后赏罚分明,人人竭力效忠,没有人整日提心吊胆,宫中气氛比较宽松和谐。只要是太宗的孩子,不管是嫡生庶出,长孙皇后待如己出,加以爱护。豫章公主出生后母亲去世,长孙皇后主动收养,给公主的母爱甚至超过了长孙皇后自己的亲生儿女。她对妃嫔,甚至宫女体贴入微,当妃嫔、宫女有病时,长孙皇后总是亲自去探望,把自己用的好药、食物送给她们,使之尽快痊愈,给予安慰。因此,后宫上下都十分爱戴长孙皇后。整个后宫充满了欢声笑语,宫内上下都在一种温暖和谐的气氛中生活,使唐太宗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管理国家大事中。

历朝历代的皇后、妃子,哪一个不是登上皇后、妃子的位子之后,便百般讨好皇帝,把娘家亲属举荐给皇上,恳求皇帝封个一官半职,而长孙皇后却深明大义,只想朝中安宁,不想给皇帝带来任何麻烦。

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曾在玄武门兵变中立下大功。唐太宗想封他为右仆射(宰相)。太宗把这个想法告诉长孙皇后时,长孙皇后深感不安,对太宗说:“妾位居三宫之首,全家已贵宠至极,实在不愿父兄之辈再位居显要。历史上外戚弄权误国的事太多了。汉高祖死后吕产、吕禄专权;汉昭帝时上官桀、上官安专权;汉宣帝时霍山、霍禹专权,他们最后都因谋反篡位而被杀,祸及家族,这应该成为刻骨铭心的教训,希望皇上矜察。”听完这话,太宗对长孙皇后十分敬重,对于历史,太宗李世民太熟悉了,只是太宗与长孙无忌两人从布衣之交到出生入死,长孙无忌为太宗立下汗马功劳。太宗看中的是长孙无忌的才能。所以他从容地说:“皇后的苦心我是知道的。我用长孙无忌是为社稷着想,是为官择人,唯才是用,并不因为他是你哥哥。没有才能的人虽是至亲也不能任用;如果有才虽有仇隙,只要改过,我也重用。右仆射这职位只有他才能胜任,别无佳选。请皇后不必过虑。”贞观元年(627),太宗任命长孙无忌为右仆射、吏部尚书、武侯大将军。

长孙皇后见太宗不听她的劝阻,只好派人把长孙无忌叫到宫中,直言相劝:“皇上任命你为右仆射,我已向皇上表明,你不适合。长孙家的人最好不要再做高官,这样可以省却不少麻烦。你最好向皇上力辞右仆射之职。”“右仆射”的职位很有诱惑力,可是,长孙无忌理解妹妹的苦心,于是,亲自拜见太宗,坚决请求辞去职务。长孙皇后又极力劝说太宗接受。终于在贞观二年(628),太宗李世民接受了长孙无忌的请求。

皇后的地位和权力仅在天子之下,对于一个国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再进一步影响和控制皇帝,其权力之大可想而知。历史上有许多后妃弄权误国,影响朝政,甚至断送江山。长孙皇后吸取历史教训,时时引以为戒。她认为国家大事应由皇帝与大臣们商量决定,对于朝廷上的事,从不过问,更不用说干预了。长孙皇后知识渊博,与太宗私下闲谈时,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可一旦太宗与她提到朝政,她就引开话题不肯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