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普希金诗集
3572200000069

第69章 附录

译者戈宝权传略

戈宝权是著名外国文学研究家、翻译家,中外文学关系史、翻译史和比较文学的研究者。曾用过葆荃、北泉、北辰、苏牧等笔名。

1913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初十)生于江苏省东台县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家庭。

在家乡读过初级小学、高等小学和母里师范。1932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获学士学位。在大学时,学习英语、法语、日语,自学世界语。后又学习俄语,能够阅读西欧和东欧一些国家的文字,为他从事外国文学及中外文学关系史的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2年大学毕业后,进上海《时事新报》当编辑,从此继续他在大学时代就开始的翻译与研究外国文学的工作。

1935年去莫斯科,担任天津《大公报》驻苏记者,同时担任上海《新生周刊》、《世界知识》、《申报周刊》等进步刊物特约通讯员,经常为国内各报刊撰写通讯稿。

“七七”事变之后,为参加抗战,于1938年初经西欧德、法等国,由马赛乘船经西贡回国,1938年3月到达武汉。抗战期间曾先后在武汉、重庆两地担任《新华日报》和《群众》杂志的编辑和编委;同时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及该会对外联络委员会秘书,中苏文化协会理事及该会编辑委员会和研究委员会委员、《中苏文化》和《文学月报》编委。1940年著有《苏联讲话》一书,由延安解放出版社出版,后再版。在1941年“皖南事变”后,被派往香港创办文艺通讯社;太平洋战争爆发和日军占领香港后,由东江游击队营救到了深圳,在政治部工作。半年后辗转回到重庆,仍在《新华日报》工作。抗战胜利后,曾在上海生活书店和时代出版社担任编辑,在白色恐怖的条件下,负责编辑《苏联文艺》杂志,并著有《苏联文学讲话》,还编译了《普希金文集》(从1947—1957年先后再版九次)、《高尔基研究年刊》、《俄国大戏剧家奥斯特罗夫斯基研究》。1948年所著《苏联文学讲话》一书在香港出版,后又分别由北京、沈阳、天津、重庆等地再版八次。1949年元月秘密离开上海。

1949年3月到了北京,4月参加在布拉格召开的第一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同年7月到莫斯科担任新华通讯社驻苏记者。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周总理的任命,负责接收了国民党驻苏联大使馆,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馆临时代办和参赞。1954年7月回国,任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副秘书长。从1957年11月起,先后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及学术委员。1949年起作为代表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一、二、三、四届大会,并被选为第四届全国委员。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名誉理事,中国苏联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郭沫若、茅盾、梅兰芳等研究学会顾问,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顾问,中国三S(史沫特莱、斯特朗、斯诺)学会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顾问,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理事,北京市世界语协会理事长,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副董事长,南京图书馆名誉馆长,江苏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江苏省国际友好联络会顾问。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任职有:成都四川大学名誉教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外国语学院顾问教授,武汉中南民族学院兼职教授,乌鲁木齐新疆大学顾问教授,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名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广东韶关大学名誉教授,山东聊城师范学院名誉教授,河北张家口教育学院名誉院长,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学术顾问及特约研究员,南京大学名誉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名誉教授,张家口大学名誉校长,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名誉校长,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兼职教授。在刊物方面,担任《世界文学》、《译林》编委,《外国文学研究》、《世界儿童》、《阴山学刊》等顾问的职务。

戈宝权从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起,即开始翻译和研究外国文学,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他翻译过俄国、苏联、中欧、东南欧和亚、非、拉美各国的文学作品,印成单行本的有五十余种。近年来的新译有《高尔基论文学》(初编和续编)、《爱明内斯库诗选》、《谢甫琴科诗选》、高尔基的《我怎样学习和写作》、勃洛克的长诗《十二个》、《霍加·纳斯列丁的笑话》、《裴多菲小说散文选》、《普希金童话诗》、《普希金诗集》、《高尔基小说、论文集》等书。

多年来他写过中外文学关系史、翻译史的论文多篇,其中主要的有《普希金和中国》、《冈察洛夫和中国》、《屠格涅夫和中国文学》、《托尔斯泰和中国》、《契诃夫和中国》、《高尔基和中国》、《高尔基和中国革命斗争》、《马雅可夫斯基和中国》、《莎士比亚作品在中国》、《法国文学在中国》、《罗曼·罗兰和中国》、《泰戈尔和中国》、《中国翻译的历史》、《“五四”运动前后俄国文学在中国》、《“五四”运动以后外国文学在中国》、《明代中译伊索寓言史话》、《清代中译伊索寓言史话》等论文。

“文革”期间,由于外国文学研究工作无法进行,为了帮助学习马列著作,他编写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的希腊罗马神话典故》一书,此书已再版三次。

七十年代后期,他着重研究了中国作家与外国文学的关系,著有专著《鲁迅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和《〈阿Q正传〉在国外》等书,论文有《鲁迅和史沫特莱的革命友谊》、《鲁迅和增田涉》、《鲁迅和内山完造的友谊》、《鲁迅和青木正儿》、《鲁迅和普实克》、《鲁迅和爱罗先珂》等文。还对郭沫若和茅盾进行了研究,写有《郭沫若与外国文学》和《茅盾对世界文学所作出的重大贡献》等文。在比较民间文学研究方面,写有《谈阿凡提的故事》、《从朱哈、纳斯列丁到阿凡提》、《霍加·纳斯列丁和他的笑话》等。

他写的部分论文已被译成俄、英、法、德、西、葡、日、世界语及中欧和东南欧等国各种文字,发表在国内外的外文刊物上,引起了国外学术界的重视。

戈宝权多次参加过国际性的会议和应邀出国访问与讲学。五十年代曾访问过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1958年10月出席了在苏联塔什干举行的第二次亚非作家会议。1981年3月应邀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参加“鲁迅及其遗产”国际学术讨论会;1981年9月应香港中文大学邀请,在中文大学讲学。1983年11月应苏联邀请,参加了国际苏联文学翻译家会议,并荣获苏联作家协会理事会授予的“为了多年来从事苏联文学翻译工作取得丰富成果”的荣誉奖状。1984年11月应法国对外关系部和巴黎第八大学的邀请到法国访问和讲学,先后在巴黎第四大学、第七大学和兰斯大学等地作了演讲,受到法国各地学术界的欢迎。

1986年12月到1987年2月,应苏联作家协会邀请,先后访问了莫斯科、列宁格勒、乌克兰、白俄罗斯,并荣获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作家协会授予他文学翻译奖。还访问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爱沙尼亚等加盟共和国和达格斯坦等自治共和国,同苏联各民族的作家会见,加深了对苏联多民族文学的了解。2月10日应邀参加了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的普希金逝世一百五十周年的纪念大会。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五十年前参加过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的普希金逝世一百周年的纪念大会,并到普希金的家乡米哈伊洛夫斯克村访问,这是很有纪念意义的事。2月中旬应丹麦外交部和教育部邀请,到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和奥尔胡斯大学讲学。2月24日在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接受了该校授予的名誉博士的称号,这是巴黎第八大学授予第一个外国学者以名誉博士的学位。3月初,应意大利葛兰西学院邀请,前往罗马访问和讲学。5月20日在北京苏联驻中国大使馆接受了莫斯科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5月底应邀请前往美国的康涅狄格州卫斯理大学、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和旧金山等地访问。在访问华盛顿的美国国会图书馆时,向该馆赠送了自己的译著。7月应东京大学和东京女子大学邀请,前往日本访问和讲学,访问了东京、仙台、横滨、京都、奈良、大阪等市,同当地各大学的教授及中国学者和鲁迅研究学者会面并参观了东洋文化研究所和东洋文库的图书馆。6月初,苏联文学基金会在普希金诗歌节上,授予他普希金文学奖,表彰他翻译介绍和研究普希金所作的功绩。11月应香港中文大学邀请去该校讲学。

1988年5月—6月,应苏联作家协会邀请参加第二十二次全苏联普希金诗歌节,半个世纪后又重访了普希金的家乡米哈伊洛夫斯克村。6月7日,在苏联作家协会接受了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在3月1日授予的“各国人民友谊”勋章;6月下旬访问了摩尔达维亚共和国。8月26日荣获乌克兰加盟共和国作家协会1986年伊万·弗兰科文学奖,表彰他“在中国翻译介绍乌克兰文学”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1986年7月5日,戈宝权将他五十年来珍藏的两万卷中外文图书,捐赠给江苏省,现存放在南京图书馆,设“戈宝权藏书室”收藏。他又将江苏省政府颁发的奖金捐出,建立了“戈宝权文学翻译奖基金”,奖掖与扶持青年文学翻译工作者。1990年11月10日在南京颁发首届《戈宝权文学翻译奖》,奖励了十三位俄语、英语翻译的优秀青年。

1983年3月应斯洛伐克科学院的邀请,出席了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为纪念我国“五四”运动七十周年举行的国际汉学家会议。作了《“五四”运动前后俄罗斯古典文学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的发言,同时应邀访问了奥地利、匈牙利、捷克等国家。

应苏联作家协会和乌克兰作家协会的邀请,3月、5月两次到乌克兰的首都基辅,参加谢甫琴科诞辰175周年的活动,并从敖德萨乘船沿第聂伯河寻访与谢甫琴科有关的旧迹,参加了在基辅和莫斯科两地举行的盛大的庆祝会。4月中、下旬还访问了北高加索各自治共和国和中亚的土库曼共和国。戈宝权先后访问了苏联的十五个加盟共和国,有些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曾多次访问过。同年9月,荣获香港翻译学会授予的荣誉会士衔。1991年10月参加香港翻译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活动及亚太地区翻译会议,在会上作了《香港和澳门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所起的作用和地位》的发言。11月初访问了新加坡。

戈宝权现在编辑他的五卷本的《戈宝权译文集》:《普希金诗集》、《高尔基小说、论文集》(已出版)。一卷本的中外文学关系论文集《中外文学因缘》,即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从乌克兰文翻译的《谢甫琴科诗集》,已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在国内外的辞书上多有专条介绍戈宝权的生平和译著。国内有《中国文学家辞典》、《中国现代作家传略》、《中国现代文学辞典》、《外国文学手册》、《比较文学年鉴》、《中国翻译家辞典》、《民国人物大辞典》、《二十世纪中国名人辞典》等。香港有《世界华人文化名人传略》。外国有苏联出版的《苏联大百科全书》、《简明文学百科全书》;乌克兰出版的《乌克兰大百科全书》和《谢甫琴科辞典》;日本出版的《现代中国名人辞典》和《中国新文学事典》;美国出版的《中国共产党人名词典》和《世界名人录》。

梁培兰整理

一九九二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