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古兰经》注释研究
3572500000119

第119章 结论(5)

第二,注释样态的时代性体现在注释派别的多样性上。《古兰经》注释的早期,注释活动几乎是铁板一块。然而,伊斯兰教派与学派的产生,促使早期的注释因时因事地逐渐向着派别注释的方向发展。可以说,伊斯兰教派和学派的多少,决定了《古兰经》注释派别的多少。例如,教派和学派层面的逊尼派、什叶派、哈瓦利吉派和穆尔太齐赖派;哲学层面的经院哲学、苏菲哲学、自然哲学和近现代哲学;教义学层面的艾什尔里学派、马图里迪学派;时代层面的古代注释和近现代注释,都从各自主张角度注释着《古兰经》。尤为重要的是,在历史进程中,注释也随着派别的发展而发展,不断烙有各派的时代印迹。

第三,注释样态的时代性体现在伊斯兰主义的多样性上。《古兰经》作为伊斯兰教的“根”,在伊斯兰社会发展中,它的“根”始终发挥着作用。由“根”而“枝”,衍生出了各种主义,互相之间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互为作用。例如,近现代以来,伊斯兰世界在寻求现代化进程中受西方现代思想影响而产生的伊斯兰现代主义,回归传统的“原教旨主义”,以及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均深深烙有伊斯兰教之“根”——《古兰经》及其注释的印记。

伊斯兰现代主义:伊斯兰现代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赛义德·艾哈迈德汗、穆罕默德·伊克巴尔、穆罕默德·阿布笃(1849-1905)等主张,伊斯兰社会因根据时代与社会条件的变化,以全新的观点来重新解释基于《古兰经》的伊斯兰教义,改革中世纪遗留下的陈规陋习,吸收先进的现代科学文化,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新潮流。他们认为,在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中,伊斯兰世界应当以现代主义的观点和眼光重新认识和对待中世纪的伊斯兰传统,而不应守旧;以发展的观点重新解释《古兰经》和圣训的涵义和教理,而不应封闭;以灵活变通的观点重新解释《古兰经》中关于伊斯兰教法的理论基础,以恢复其活力。他们认为,《古兰经》作为每个穆斯林恪守的经典,皆可运用自己的理性见解,独立解读《古兰经》。他们主张,伊斯兰世界应当在提倡弘扬传统的伊斯兰文化,纯洁宗教信仰,恢复伊斯兰教初创时期活力的同时,提倡调和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在坚持伊斯兰教认主独一的前提下,对《古兰经》中谈及的末世论、宇宙说等作出自然主义的解释。一言以蔽之,伊斯兰现代主义的根本基调在于重新解释《古兰经》有关段落精神,对经典作出符合教义教理的理性解读,从而做到以变应变,探究伊斯兰本源的内在理性,开发伊斯兰教的时代精神,推动伊斯兰社会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思想基础来源于18世纪中叶,以阿拉伯半岛的宗教改革领袖阿卜杜勒·瓦哈比为代表的复古主义思潮及其所领导的瓦哈比运动(即复古主义运动)为主义基础。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主张,伊斯兰教世界应当复兴伊斯兰教,恢复《古兰经》教义教理,履行先知穆罕默德圣训的真正精神,使其回到最初的原始教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根据《古兰经》强调,世间一切权力皆属于真主,只有真主才能统治人类社会,因此,他们根据《古兰经》有关精神,构建了伊斯兰教的基本内容,认为伊斯兰教是包容一切的宗教,是“理想的社会制度,完备的思想体系和广泛的生活法典”;基于《古兰经》的伊斯兰文明和精神价值是永恒的,是人类历史上璀璨辉煌的文明之一,适用于一切时代,可以解决时代提出的一切问题,穆斯林重现伊斯兰文明的光辉是虔诚他们的神圣职责;穆斯林应当珍惜伊斯兰文化遗产和传统并以此来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主张建立公正、圣洁的伊斯兰社会,采取一切措施,纯洁和净化伊斯兰信仰,确立以《古兰经》和《圣训》为基础的伊斯兰法典至高无上的地位。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理论家,根据以上主张和内容,对《古兰经》有关经文做出了符合原教旨主义思想的解释,作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理论来源和实践依据。例如,巴基斯坦的毛杜迪主张,自己所追求的不是一个“穆斯林国家”,而是一个“伊斯兰国家”,这个伊斯兰国家应该由具有基于《古兰经》和《圣训》的伊斯兰政治思想的人来领导,必须严格按伊斯兰法律来治理。埃及的库特卜彻底否定现实,认为当代世界出于伊斯兰教前的蒙昧时代,伊斯兰世界应当重建真正的伊斯兰秩序。伊朗的霍梅尼则提出,基于《古兰经》和《圣训》的伊斯兰教包容一切,整个世界应当成为“在真主法律之下的人类之家”。总之,来源于《古兰经》有关经文段落的理解,奠定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影响到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理论家和思想家对《古兰经》有关经文的注释,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在伊斯兰历史上,伊斯兰复兴运动是一种周而复始的社会现象。社会发展进程中,每当出现信仰松弛、道德沦丧、社会腐败等与伊斯兰教基本教义和教法精神相违背的现象时,伊斯兰教学术界就会根据《古兰经》和圣训精神,兴起宗教复兴思潮和社会复兴运动。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概莫能外,它是历史上伊斯兰宗教复兴与改革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是由虔诚的伊斯兰宗教学家发起,主张穆斯林应当遵循《古兰经》和圣训,坚持正统教义,主张正本清源、返璞归真,净化信仰、消除腐败,按照纯正的伊斯兰教教义来规范穆斯林的言行,并以这种精神来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20世纪30年代以来发生于埃及和阿拉伯国家的穆斯林兄弟会运动,认为伊斯兰教是一种以伊斯兰教法为基础的宗教,它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独立自主、平等、正义,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理想社会和政治制度,以及基于《古兰经》、圣训和伊斯兰教法的名副其实的伊斯兰国家、伊斯兰制度和伊斯兰秩序;强调穆斯林个人要忠于信仰,谨守《古兰经》教义教理,以教法教规和宗教道德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强调虔诚而博学的穆斯林学者要以《古兰经》和圣训为依据,发挥《古兰经》注释的见解注释功能,通过解读有关经文的精神,创造性地解决伊斯兰世界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特别是经济体制、经济理论、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毋庸置疑,伊斯兰当代复兴运动理论家和思想家的主张,来源于《古兰经》精神的同时,也影响了他们对《古兰经》的理解和注释,促使《古兰经》注释中的主义性注释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和延生,继而使得《古兰经》注释的时代性更具鲜明的时代特点。

第四,注释样态的时代性体现在注释语言的多样性上。《古兰经》是阿拉伯语,故精通阿拉伯语的穆斯林学者,用阿拉伯语注释《古兰经》是理所当然之举。然而,随着其他民族的信仰伊斯兰教,用源语注释《古兰经》已跟不上形势需要。于是,非阿拉伯民族的穆斯林知识精英,责无旁贷地用外语译注《古兰经》。在此情况下,注释《古兰经》的语言也就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扩大,形成了源语与外语共同注释《古兰经》的图景,基本上满足了全体穆斯林理解《古兰经》经义经旨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要。

第五,注释样态的时代性体现在记录手段的多样性上。伊斯兰文化体系记载《古兰经》注释的方式,因时代发展而经历了口耳相传→文字记载→网络媒体→电子书籍的过程。其中,两种情况促使《古兰经》注释的早期传承以口耳相传形式开始。其一,伊斯兰初期,穆斯林为保障《古兰经》的启示性、原始性和纯洁性,《古兰经》之外的任何文字记录都出于“冻结”状态。其二,伊斯兰文化体系形成前的早期,所有学术活动都出于起步阶段,文化传承方式都是口耳相传形式,注释亦不例外。《古兰经》定本成册后,穆斯林方开始整理圣训。他们将注释作为圣训组成部分进行辑录的举措,揭开了文字记载注释的“纪元”,成为传承注释的重要手段,时至今日概莫能外。20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兴起,促使穆斯林学界通过现代媒介传承注释。他们一方面开设了包括注释在内的专于《古兰经》的各类网站,另一面出版了《古兰经》注释的各种电子出版物。总而言之,历史发展进程中,口耳相传→文字记载→网络媒体→电子书籍记载和传承《古兰经》注释的过程,从另一视角折射着《古兰经》注释的时代性。

[1]宛耀宾总主编:《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第179-1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