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古兰经》注释研究
3572500000007

第7章 《古兰经》概观(3)

当代阿拉伯学者哈立德·阿布杜·拉哈曼·俄克(Khālid ‘abd al-ramān al-’ak)教授,基于历代古兰学家的研究,从经文颁降的历史发展阶段角度,将其内容界定为两大主题——麦加章内容和麦地那章内容。俄克教授认为,麦加章和麦地那章的内容因各自篇幅长短不一而各具特色,内容侧重点也有所差异。“麦加章篇幅偏短,主要围绕信仰教义,即真主的独一性、信仰天使、众先知、末日等展开,尤其是彻底解放了当时阿拉伯人从父辈继承来的基于多神崇拜的思想观念,转向了新的认一论信仰体系。麦地那章篇幅较长,围绕宗教义务、社会制度、国家建设、伦理道德、经济贸易、人际关系准则、法律条规、凡事协商等社会事务展开。”[8]

[1]哲拉鲁丁·苏尤蒂在《古兰经学通论》中,对《古兰经》的麦加章和麦地那章作了解释:(1)先知穆罕默德迁徙麦地那前降示的经文统称为麦加章(610-622年期间),迁徙麦地那后降示的经文统称为麦地那章(622-632年期间),无论经文是在麦加降示,还是在麦地那降示。(2)只要在麦加降示的经文通称麦加章,即使在迁徙后降示;同理,麦地那章是降示于麦地那。(3)麦加章是针对麦加人降示,麦地那章是针对麦地那人降示。——哲拉鲁丁·苏尤蒂:《古兰经学通论》,贝鲁特阿拉伯图书出版社2003年版,第35-36页。

[2]金宜久主编:《伊斯兰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6页。

[3]林松:《古兰经知识宝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35页。

[4]穆斯塔法·穆斯林:《古兰经专题注释研究》,叙利亚笔社2005年版,第22页。

[5]希提:《阿拉伯通史》,马坚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43-144页。

[6]宛耀宾总主编:《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第167-168页。

[7]穆罕默德·穆斯塔法·穆罕默德:《古兰经分类全编》,贝鲁特大马士革伊斯兰书局1994年版。刘建荣先生于1999年出版了该书的中译本。

[8]哈立德·阿布杜·拉哈曼·俄克:《古兰经注释原理》,贝鲁特纳法伊斯出版社2003年版,第36页。

第三节《古兰经》的影响

《古兰经》作为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文化之根,它在伊斯兰宗教、伊斯兰文化、穆斯林社会和宗教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穆斯林认为,《古兰经》的影响是多方位、多层面、多角度的,因此如果微观地细究它在各个层面的影响,将势必难以面面俱到,故笔者综合中外文献,仅从宏观角度,提纲挈领性地归纳它的主体影响:

1.它催生了伊斯兰教,确立了穆斯林信仰,构建了伊斯兰文化,奠定了穆斯林社会基础。

2.它统一了四分五裂的阿拉伯社会,重构了它的社会制度,并使伊斯兰教凭借它走出阿拉伯半岛,成为世界性宗教。

3.它对于伊斯兰整体与穆斯林个体而言,是大到立教之本、立国之基、立法之源,小至个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规范,是穆斯林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准则。

4.它规范了阿拉伯语,使阿拉伯半岛南北方言得以统一,尤其对于散居半岛各地的阿拉伯部落人维护其语言和心理上的统一,发挥巨大作用,产生重大影响。

5.它既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阿拉伯有史以来第一部韵体散文形式的文献,更因语言精练,文体优美,修辞超绝而被奉为阿拉伯文学的典范。此外,《古兰经》中的很多命题和故事典故,始终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学家的思想渊源和创作题材。

6.它是伊斯兰文化诸多学科,如教义学、法学、哲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经济学、遗产学、语言学、句法学、词法学、修辞学、韵律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天文学、地理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

7.它是伊斯兰宗教思想、文化思想、社会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历史思想、经济思想、军事思想、伦理思想、法律思想、科学思想等各种思想,以及穆斯林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观、价值观、道德观、生活观、行为观等各种观念的渊源。

8.它既是研究先知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以及《古兰经》问世时阿拉伯半岛社会情况的重要历史文献,也是考察宗教史、世界史、文化史、哲学史和科学史的权威文献。

据上,《古兰经》对伊斯兰教、伊斯兰文化和穆斯林社会的影响巨大而久远。在世界穆斯林看来,“《古兰经》是真主‘神圣的语言’,是一部‘永久法典’。它是伊斯兰教信仰和教义的最高准则,是伊斯兰教法的渊源和立法的首要依据,是穆斯林社会生活、宗教生活和道德行为的准绳,也是伊斯兰教各学科和各派别学说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1]。“《古兰经》等同于科学家们的研究所,语言学家们的宝典,欲精通阿拉伯语者的老师,诗歌忠爱者的韵律学的典籍,情操的陶冶者,法律法令的法律宝典。此前的所有天启经典就优美的意蕴、和谐的言辞而言,都不能与之一章等量齐观。因此,我们看到伊斯兰民族里的优秀阶层都不断地遵循《古兰经》,引证其经文支持自己的语言。同样,那些能力不断提高、思维更敏捷的人都将他们的观点建立在《古兰经》经文上。”[2]

裴立普·K.希提在《阿拉伯通史》中,就《古兰经》的影响讲道:“《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基础,是一切精神问题和伦理问题的最后根据,故《古兰经》具有重大的宗教影响,这是一个方面。在穆斯林看来,教义学、教律学、科学这三件东西,是同一事务不同的三个方面,因而《古兰经》就成为高等普通教育的科学手册和教科书。”[3]

马坚综合东西方和教内外学者的见解,概括了《古兰经》的影响:“凭着这部《古兰经》,穆罕默德在二十三年之中把一盘散沙的阿拉伯人铸就成一个坚强的民族。凭着这部《古兰经》,阿拉伯民族在百年之中解放了亚非欧三洲上被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所奴役的几百万人民。后来,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引起了欧洲各国的文艺复兴。阿拉伯人为了使新入教的各民族和自己的子孙能正确地了解《古兰经》经义,而草创阿拉伯的文字学、文法学、修辞学、圣训学、教律学、法理学、教义学,并且记载穆罕默德的遗教,以及阿拉伯的民间歌谣、传说和故事。因此,阿拉伯语文的学科和伊斯兰教的学科,都是以《古兰经》为中心的。故《古兰经》在阿拉伯文学史上,在伊斯兰文化史上,都占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4]

总而言之,由于《古兰经》之于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的不可或缺性和无可替代性,因此“捍卫《古兰经》的经文促使人们改进了原来不正确的阿拉伯文字,为理解其意首先必须研究阿拉伯语的语法和词汇。包括《圣经》在内,历史上似乎没有一本书比《古兰经》得到如此多的研究和评价,图书馆中充满了用伊斯兰教世界各种文字对它各方面进行研究的书籍。”[5]历代穆斯林学界“围绕《古兰经》,形成了经注学、古兰学、诵经学等专门[研究《古兰经》的]学科。穆斯林学者曾写过不少介绍、评价和赞颂该经的专著;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后,不少的社会科学家、文学家以及近代的一些东方学家,对《古兰经》也进行研究,相继发表过评论,肯定了它在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史上的影响和地位。”[6]

[1]宛耀宾总主编:《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第165页。

[2]阿卜杜·拉哈曼·曼苏尔·沙尔:《古兰经百科问答》第1部,金忠杰译,甘肃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6页。

[3]希提:《阿拉伯通史》,马坚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48页。

[4]《古兰经》,马坚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9-10页。

[5]《大美百科全书》卷15,外文出版社、光复书局1994年版,第323页。

[6]宛耀宾总主编:《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第1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