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王明传
3575400000064

第64章 附录3(2)

堪笑止 1964年1月11日

词三首 1964年4月

花甲自勖 1964年5月20日

自勉 1964年阴历4月

志树种大丽花 1964年9月10日

乡念 1964年12月17日

太空人迹 1965年3月

旅雁 1965年4月7日

悼柯庆施同志 1965年4月10日

哀沫若 1965年8月25日

换护照及其他 1965年8月25日

忆尤利乌斯·伏契克同志 1965年吕月26日

勉亮儿 1965年10月2日

法宝“老三篇” 1965年12月26日

莫京三月 1966年3月

异常 1966年4月4日

毛帮罪行之一例 1966年

题七月一日《人民日报》社论 1966年7月1日

所谓文化大革命 1966年8月30日

怀沫若 1966年9月11日

独夫必败 1966年

如此毛帮 1966年

向英雄的越南人民致敬 1967年2月11日

狂叫“反修”之谜 1967年春

狂叫反苏之谜 1967年

想念同志们 1967年7月1日

党人模范 1967年

侵越美军必败 1968年2月2日

念“语录” 1968年3月21日

与友人谈《西游记》随笔 1968年4月11日

自嘲 1968年5月28日

春意 1968年5月

夏怀(一) 1968年7月

秋思 1968年10月

冬望 1968年阴历12月

生死斗争 1968年12月8日

死有遗憾 1968年12月14日

即事随感 1969年3月30日

心多力少 1969年4月18日

有志竟成 1969年5月16日

自遣 1969年5月24日

春寒心暖 1969年6月8日

忆金寨 1969年6月19日

梦耶?真耶? 1969年6月29日

南天噩耗 1969年9月4日

读李白《沐浴子》书后 1969年9月24日

毛家报刊合照 1969年

燕妮之美 1969年10月24日

“此之谓大丈夫” 1969年12月30日

梦见双亲 1970年1月20日

贞鹤冤 1970年1月28日

病中初闻春雨有感 1970年4月2日

纪念列宁百年生辰 1970年

芍药(二) 1970年10月11曰

“月球十六号”自动站月宫 1970年10月

取土送归苏联记事

重九佳节 1970年

“月球车一号” 1970年11月18日

孟庆树同志论中医随记 1971年3月16日

春风 1971年春

四大奇书小赞 1971年3月22日

心力虽衰,真理必胜 1971年3月22日

经验之谈 1971年3月28日

为何毛泽东狂叫要进行思想和 1971年

政治路线的教育并抵制王明?

祝宋老庆龄八十大寿 1971年

题何老香凝画虎 1971年

梨苹冬话 1971年11月19日

冬至 1971年

电母见闻录 1972年4月3日

天叫苦 1972年4月8日

大公无私之人 1972年5月4日

夏怀(二) 1972年夏

病豪 1972年8月9日

生活与生存 1972年8月24日

患情 1972年10月9日

志仲尼暮年 1972年10月16日

卧龙 1972年10月24日

美帝败退越南 1972年秋

破伞孤僧 1972年

越南抗美救国战胜 1972年

非不为也,是不能! 1973年7月29日

读曹操《宣示孔融罪状令》 1973年8月1日

读曹操《短歌行》 1973年8月1日

顾此失彼 1973年8月29日

指桑骂槐 1973年8月29日

1991年版《后记》

《王明传》的撰写工作,经历整整十年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1979年,笔者曹仲彬由吉林大学被借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参加李新同志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多卷本)的编写工作,承担撰写“王明路线”的部分,从而步入了研究王明问题的行列。在北京两年的编书工作中,笔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资料室、中央党校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近代史所、北京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等,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档案材料、图书资料。同时调查访问了许多了解王明的知情人,从而搜集了许多原始资料。在此基础上笔者萌发撰写《王明传》之念,并且把它变成了行动,开始了长期而艰苦的调查访问、搜集资料和写作。

在吉林大学马列主义教研部的支持下,笔者曹仲彬于1980年底到王明家乡和南方有关地方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调查访问。以后又于1983年夏再次到全国有关地方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调查访问。1986年笔者戴茂林参加研究王明问题的行列。是年,由两位笔者和费显清、刘喜发、藏具林、叶建军兵分两路,又在全国有关地方进行了两个多月调研工作。三次调查访问,共访问过106人次,搜集大量珍贵的新资料。

在这几次调查访问中,安徽省金寨县委党史办、码头村、六安市、地党史办、芜湖市党史办、径县云岭乡、武汉市党史办、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武汉市档案馆、上海党史办等单位给与了积极支持与大力帮助。

在这几次调查访问中,王明的亲属汪向荣、甘宁、王营、孟雅、陈绍华、赵文媛、陈绍杓;乡亲刘世香、陈家川、朱少轩、程宗矩、但祖树、金泽明、刘明之、桂仙武、叶新华、吴述应、陈亨俭;王明身边的工作人员田书元、巴方廷、鲜克德、陈永禄、江成;王明生前同学、同事和知情者王逸常、桂尊秋、许凌青、杨献珍、张琦、庄东晓、西门宗华、黄秀珍、宋伟、袁孟超、王盛荣、李元杰、陈修良、黄理文、季陶达、杨成芳、刘英、毛齐华、张宗文、李一凡、吴福海、毛静仙、梁孝儒、杨树亚、姜长林、罗章龙、张金保、黄平、徐彬如、宋侃夫、李初黎、易坚、唐宏经、罗晓红、邵珍、徐大妹、黄玠然、郭述申、吴化文、胡允恭、丁廷洧、李宗邺、黄旭初、洪扬生、黄树则、金茂岳、黎平、李光灿、陈甫子等人热情接待我们,提供了不少有宝贵价值的资料、线索,给我们以巨大支持和帮助。

在几年研究王明问题和调查访问基础上,笔者曹仲彬从1985年开始,为吉林大学的84级、85级、87级党史硕士研究生开设《王明问题研究》课程,上编是《王明传记研究》,下编是《王明思想研究》。两位笔者还撰写并发表了八篇有关王明的文章,出版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王明》,这些都为最后写作《王明传》打下了基础。

撰写《王明传》对王明的一生进行评述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我们本着这样的精神开始了撰写工作:

1.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关于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为依据,凡《毛泽东选集》和遵义会议后历次中央决议有结论的,就按照中央的结论写。一些具体问题中央文件没有涉及的,就按照中央决议精神,结合历史事实,加以评述。

2.按照中央文件精神,把握住王明错误性质,是写好本书的一个关键问题。王明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左”倾冒险主义和抗日战争中的右倾投降主义的代表人物。《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曾给他的错误定性,并得到大家的公认。根据区别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学说来衡量,当时,他不属于敌我矛盾,而属于党内错误。正因为如此,七大时毛泽东仍提名他为中央委员,建国后安排他很高的行政职务。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曾决定让他写个声明书,可他拖延不写,直到七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王明同志的决定》后,他仍拖延不写,甚至于1955年10月2日,在七届六中全会前夕他还给中央写信“请求中央解除我的中央委员的职务”。可是,八大时,他在缺席情况下仍被选为中央委员。可见,中央对他的问题的处理是极为慎重的。文化大革命中,他在苏联写了许多赤裸裸攻击与诬蔑毛泽东和党中央、大肆为自己错误翻案的文章与书籍,发展到十分严重程度,这一时期中央对他没有作出任何决议,也没有开除他的党籍。这一点他和陈独秀、张国焘不同,我们在写作时应把握住这个基调,否则就难以写好。

3.按照历史真实面目,实事求是,全面评价王明,也是本书坚持的一个原则。王明虽然被定性为犯有“左”右倾错误的代表人物,但他一生也为党和人民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虽然他的“过”远远大于他的“功”,但毕竟他还是位既有功又有过的人。当我们深入调查和研究中,发现社会上流行一些说法和党史文章中一些评价,如王明家庭成分、他入党和去莫斯科中山大学的过程,在起草《八一宣言》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作用,“王康指示信”在东北的影响与作用,甚至他在长江局工作期间的作用等等方面,都与某些评价有出入。对此,我们在写作中本着按照历史本来面目,坚持从真实的历史资料中作出评价与结论的原则,实事求是,全面地评价王明一生的功过。

本着这些原则,经过艰苦努力,两位笔者合著了这本《王明传》。本书先由曹仲彬起草六章初稿,戴茂林起草四章初稿,后由戴茂林统稿和曹仲彬定稿。

本书在搜集资料和撰写过程中,曾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李新、刘明逵、李义彬,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郭德宏,金寨县顾旭、台运行、汪伦,中央文献研究室李海文、宋毅军,武汉党史办李婉霞,东北师大李鸿文,复旦大学黄美珍,中央党校柳建辉,吉林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公司赵保平,吉林省建筑工程学院郑福林等同志支持与帮助。吉林大学党史教研究室3位青年教师和5名党史研究生突击帮助抄写书稿,付出了辛勤劳动,辽宁省委党校莫巧琳也给予支持,吉林大学法学院李忠芳提供了资料,考古系李言帮助翻拍了照片。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不少老同志的回忆文章和有关的党史论著,吸收了党史学界的一些研究成果。

在《王明传》出版之际,笔者对以上单位和个人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后附有《王明年谱简编》、《王明著述目录索引》、《王明诗歌目录索引》,以备查阅。

撰写这部《王明传》我们花费了10年时间,数易其稿,付出了艰苦劳动。但是,由于是在繁忙教学之余所写,资料搜集也不全,而且水平有限,缺点和不足肯定存在,诚恳欢迎知情老同志和读者批评与指正。

曹仲彬

1989年12月于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