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索罗斯传
3575500000014

第14章 勇者无畏,成为投资界的千面圣手(2)

1992年9月16日,在伦敦斯瑞尼德大街的英格兰银行的总部里,八名负责处理外汇工作的银行职员从早上起就开始了忙碌的工作。他们将要用20亿美元大量购买市场中流动的英镑,以此来遏制投机商们疯狂的进攻。然而,英格兰银行的计划最终却宣告破产了——数百家英格兰公司早已经把他们手中持有的英镑抛售一空,而这些英镑大部分都聚集在了国际投机商的手中。然而,国际投机商们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他们依旧在疯狂地购买英镑、里拉以及其他疲软的欧洲货币,并且计划将它们大量地转手抛售。

在这种情况下,财政大臣莱蒙只好又召集财政部处理危机小组的成员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每个与会人员的表情都异常凝重,谁也拿不出什么太好的办法来解决这次危机。在和首相以及英格兰银行市场部主任进行沟通后,莱蒙决定动员外汇储备对市场进行更有力的干预。

英国政府的强力干预收到了一些效果,英镑汇率暂时止住了下跌的趋势。然而,不久之后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商们又展开了新一轮的进攻,而在这次投资活动中他们投入了更多的资金。大量的国际资本涌入英国的金融市场,使得刚刚稳定的英镑汇率又开始了下跌。面对国际投机商们咄咄逼人的进攻,莱蒙感到自己已经无力去应对,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拨通了首相梅杰的电话。

在接到莱蒙电话的时候,梅杰正乘坐着自己的专车赶往老海军部大楼,在那里他将召开一次会议,而会议的主题正和《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有关。此时的梅杰还对拯救英镑的行动充满着信心,但是当他接到莱蒙的电话以后,整个人犹如被浇了一盆冷水一样。在电话中,莱蒙用沉重的语气向首相描述了当前英镑汇率在以怎样的速度迅速地下跌,并且谴责了德国人见死不救的行为。梅杰深知,一旦英镑贬值,那么就会给英国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因此英国政府要不惜一切代价去保持货币的稳定。莱蒙向首相建议把利率提高两个百分点,梅杰对此表示同意。

尽管英国政府提高了利率,但英镑的汇率却没有像他们预料的那样得到稳定。为了商量出更好的对策,梅杰甚至放弃了他一贯坚持的拒绝重开国会的立场,要求在9月29日这一天重新召开国会。要知道,召开国会在英国可不是一件小事,一般来说只有在重大情况发生的时候才会召开国会。自二战结束以来,英国国会被要求召开的次数不超过10次。然而,无论现在梅杰作出何种努力,都已经很难挽救英镑的命运了。

到9月16日中午为止,英格兰银行为购买英镑支持英国货币已经花费了价值55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这一切似乎已经为时已晚。尽管英格兰银行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但依然不能止住英镑下滑的趋势。当天下午,国际投机商们开始大量抛售英镑,英镑的汇率急剧下跌。英格兰银行为此又一次提高了利率。至此为止,一天之内英格兰银行已经连续提高了两次利率,这种情况在英国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此时英国的利率已经达到了15%,与梅杰促使英国加入欧洲汇率机制时的汇率数值相等。

很多人都预感到英国无法承受如此之高的利率,英镑与马克的比价也因此开始持续下滑。在纽约的交易市场中,英镑与马克的交易已经下降到了1∶2.703,这已经远远低于汇率机制的最低限额。英国政府此前所作的努力完全白费,英镑不可避免贬值了,而英国脱离欧洲汇率机制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这一天对于英国人来说是一个黑暗的日子,英国财政部的门外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媒体,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一个重要决定的来临。此时英国首相梅杰正在召开紧急内阁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所有人都一致赞成英国退出欧洲汇率机制。与此同时,意大利也作出了和英国一样的决定,两国的货币从此开始采取自由浮动的制度。梅杰首相通过电话告知德国与法国总理,除了让英国退出汇率机制以外,他再也想不到任何好的办法来应对这次危机了。

晚上7点,财政大臣莱蒙终于出现在记者们的面前,此刻的莱蒙显得极为憔悴,比往日消瘦了不少,并且神情沮丧。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莱蒙表示,金融市场的极度混乱动摇了汇率制度,为了摆脱危机,政府只能选择退出欧洲汇率机制,只有这样英国才能维持正常的经济发展。

英国退出欧洲汇率机制以后,纽约交易市场中英镑与马克的比价已经降到了2.70,这甚至低于最低限额2.7180。在英国货币贬值的同时,意大利以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的货币也纷纷贬值。

在这次狙击英镑的行动中,索罗斯无疑是其中最大的庄家。9月16日上午7点,斯但莱·德鲁肯米勒给索罗斯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他量子基金公司已经在这次行动中赚取了9.581亿美元。但索罗斯听到这个喜讯后,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喜,似乎这一切早已经在他的预料之中。

事实上,索罗斯在这次投机欧洲货币的行动中一共获利20亿美元,其中10亿是在对意大利以及瑞典货币的投机的收益,而另外10亿美元则来源于对英镑的投机。在这次欧洲货币贬值的事件中,尽管其他的投机商们也获得了丰厚的收益,但没有一个人的收益能与索罗斯相提并论。布鲁斯·卡瓦纳和保罗·约翰斯也是这次事件中的两个大赢家,但他们分别只赚到了三亿美元和2.5亿美元。这虽然不是一个小数字,但与索罗斯相比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作为这次狙击英镑行动的大赢家,索罗斯顿时成为了受到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在伦敦《每日电讯》最新一期的报纸上,索罗斯的照片被刊登在了头版,标题用巨大的黑色字体标出:“因为英镑狂跌,我获得了10亿英镑的收益。”在英国,索罗斯一夜之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所有的媒体都争相想采访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投资商,这给索罗斯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9月19日,伦敦《泰晤士报》的专栏作家凯利斯接到了来自索罗斯的电话,在通话时他能够很清楚地听到电话那头的骚乱声。

“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凯利斯关切地问道。

“我现在正在伦敦,你看到新一期的《每日电讯》了吗?”索罗斯的声音显得非常激动。

“刚刚看过了,有什么问题吗?”凯利斯问道。

“现在我住的公寓门口挤满了记者,我本来想出去打网球的,但现在却根本出不去,你能够帮忙想些办法吗?”索罗斯恳切地说。

“我想知道的是,《每日电讯》上的报道都是真实的吗?”在给出自己的建议之前,凯利斯先提了一个问题。

“当然,那是真实的消息。”索罗斯非常肯定地回答。

于是,凯利斯建议索罗斯不要和记者说话,那些记者得不到有用的消息自然就会离开。他同时也表示,如果索罗斯想要接受报道,不妨接受自己的采访。经过短暂的考虑后,索罗斯答应了凯利斯的采访请求,并约定第二天中午在伦敦的办公室中会面。

次日,凯利斯准时来到了索罗斯的办公室,与索罗斯进行了一次长谈。在这次谈话中,索罗斯向凯利斯详细地介绍了对英镑进行投机活动的全部过程。

索罗斯对凯利斯说:“我们进行了多次卖空英镑的行动,并且因此得到了丰厚的利润。事实上,早在9月16日之前,我们就已经在市场中占有了100亿美元的业务量,成为了市场中最大的交易商。本来我们还想将其中的一部分出售,但随后事情的发展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在我们还没有占得足够多市场份额的时候,英国就决定退出欧洲汇率机制了,所幸的是最终的利率和我们当初设想的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凯利斯不明白为什么索罗斯会把自己的主要力量都投入在对英镑和意大利里拉的投机中,对此索罗斯解释说:“我们认为德国政府最希望英镑和里拉贬值,而不是其他的欧洲货币贬值。因此,在我们看来投机英镑和里拉是最安全的投资行为。”

在与凯利斯的交谈中,索罗斯明确地表示,投机是一种非常有害的行为。但是,除此之外他还认为,对这种投机的行为采取制止的措施——例如控制交易,也许会更加具有危害性。他表示,固定汇率制的缺陷使得它不能够完全地制止投机行为,要想让投机商们束手无策,欧洲就需要使用同一种货币。如果欧洲国家能够采取这种措施,那么就连他索罗斯也不能再进行投机货币的活动,但他却宁愿付出那样的代价。

与索罗斯的谈话给凯利斯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如此描述自己眼中的索罗斯:“他看起来非常冷静和睿智,我从他身上感觉不到任何情绪的波动。赚钱在索罗斯眼中并不是最重要的,他投资中真正的乐趣在于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每次取得成功的时候他都会有极大的满足感。”

凯利斯在他发表于《泰晤士报》中的文章里这样写道:“索罗斯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投资家,他曾经在东欧花费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慈善事业之中。他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既是一名慈善家,又是世界上最大的货币交易商。在这次狙击英镑的行动中,索罗斯无疑是其中实力最雄厚的投机者,正是因为他发动的一次次攻击,英国政府才不得已宣布退出欧洲的汇率机制。”

凯利斯的文章发表之后,顿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索罗斯的助手看来,正是因为凯利斯发表的这篇文章,索罗斯才成为了国际投资市场中的风云人物,而在此之前很少有人听过他的名字。索罗斯因狙击英镑的壮举而闻名世界,他也被全世界的投资者看做是一个能够创造奇迹的人。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乔治·麦纽斯曾这样说道:“在英国媒体的眼中,索罗斯被看做一个并不太精明但却能够从政府那里获取到利益的投机商。他们试图向人们灌输一个观点——商人就应该把资金投入到那些容易获利的领域之中。而对于在此次事件中表现拙劣的英国政府和英格兰银行,媒体则普遍给予了批评。”

当然,也有一些英国媒体对本国遭受的经济损失以及索罗斯的大获全胜感到耿耿于怀。他们试图找到让英镑贬值的罪魁祸首,而索罗斯无疑就是他们最大的目标。与此同时,国际上也有人站出来谴责索罗斯的投机行为。法国的一名外交官就这样评论道:“索罗斯的投机行为使得欧洲的希望破灭,影响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而他则从这次危机中掠夺走了大量的财富。”

尽管因为投机英镑的行为而饱受指责,但索罗斯却并没有因此而感到烦恼。他曾经对他的助手这样说过:“我不会因为对英镑的投机活动而感到自责,虽然这会给我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我想这不是我应该去考虑的问题了。如果我因为道德心而放弃一次良好的投资机会,那么我就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投资者。我对英镑进行投机并不是为了打击它们,也不是为了帮助它们,我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获得大笔的利润,这才是我真正应该去考虑的问题。”

事实上,从公正的角度来看,投机英镑的并不只是索罗斯一个人。正如一位英国的交易商所说,虽然索罗斯在这次投机行动中投入了100亿美元,但如果和外汇市场每天的交易额比较起来,这还只是一笔小数目。这次打败英格兰银行不仅仅是由于索罗斯的发力,同样也离不开其他国际投机者的推波助澜,而索罗斯只不过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那一个投机商。因此,对于这次对英镑的投机行动,索罗斯并没有感到丝毫的罪恶感。他坚信,即使自己不参与这次行动,也会有其他人来发动对英镑的战争,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无论如何,因为这次对英镑的投机行动,索罗斯成为了1992年华尔街投资界中收入最高的人。他以6.5亿美元的数字打破了米歇尔·米尔肯在1987年创下的年收入5.5亿美元的纪录。到了1992年年末,量子基金公司的总资产已经达到了37亿美元,成为了实力最为雄厚的投资公司。与此同时,索罗斯建立的其他几个分公司业绩也非常好,1992年全美国六个效益最好的公司中有四个都是索罗斯旗下的公司。除了量子基金公司之外,另外三个公司分别是财富增长率为57%的量子发展投资公司,财富增长率为56%的夸萨投资公司以及财富增长率为37%的有限投资公司。

对于英国来说,1992年是非常黑暗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英镑出现了贬值,经济发展也面临着重重危机。然而,对于索罗斯来说,1992年却是非常成功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他不仅获得了丰厚的收益,同时也成为了世界知名的投资大师。

3.富有个性的市场偶像

狙击英镑的行动让索罗斯名声大噪,媒体也越来越关注这位投资大师的生活与个人经历。在很多人看来,索罗斯就像投资市场中的先知一样,总是能够先于别人发现投资良机,并且引领一股投资潮流,从而影响市场的行情。

1993年8月15日,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表了一篇关于索罗斯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每日电讯》的编辑们形象地概括了人们对于索罗斯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崇拜之情:“自从索罗斯在1992年迫使英国退出汇率机制以来,他说过的每一句话都会被投资者拿来认真地分析,而他在电视或者报纸上发表的言论更是被人们当做了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