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索罗斯传
3575500000023

第23章 老有所为,不当金融市场中的沉默者(1)

1.涉足俄罗斯市场,变故迎头袭来

索罗斯对俄罗斯之所以极为青睐,据说,是因为他十分热爱这片土地。索罗斯对俄罗斯的赞助行为为他赢来了荣誉,可也给他惹来了不少是非。俄罗斯的民众普遍认为,索罗斯的赞助行为是别有用心的。更有甚者说,索罗斯赞助俄罗斯的目的是为打探俄罗斯国家的科技秘密。

为完成自己所构想的援助苏联的“撒切尔计划”,在80年代后期,索罗斯曾期望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面,讨论援助苏联的计划。可是,索罗斯的这一愿望并未实现。直到撒切尔夫人下台以后,索罗斯才与她通过一次电话而已。

1989年,针对苏联新出台的一些政策,索罗斯产生了要亲自和美国总统布什讨论怎样应对的想法,而且为此他还多次要求与苏联的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见面。可是,最终未能如愿。即便如此,索罗斯依旧拿出一亿美元创建了国际科学基金会,旨在向苏联的科学家提供一定的帮助。实际上,索罗斯帮助过很多国家,只是相比之下,他帮助苏联的行为更突出一些。美国政府在1996年给予俄罗斯的经济援助为一亿美元,而索罗斯对俄罗斯的个人经济援助就有5800万美元。

《独立报》在1995年曾说索罗斯对俄罗斯的援助行为是将俄罗斯当做美国的竞争对手而实施的“温柔”破坏计划。而且,此报以一份来自俄罗斯联邦反间谍局的报告对外宣称,在俄罗斯设立的美国的全部机构,如合作公司、俄美协会、招待处、研究中心、索罗斯基金会等,都在借助各种手段为美国相关部门打探俄罗斯的情报。其实,索罗斯在1993年就曾拿出了一亿美元给自己所创建的基金会,用于帮助俄罗斯进行研究生教育和科学基础研究。而且,索罗斯基金会还利用招标的方式,给予俄罗斯基础科学研究项目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他前前后后共为2611个项目提供了帮助,数千名苏联科学家在索罗斯的援助下获得了出国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的机会。

若再向前追溯,在苏联解体前索罗斯就已开始帮助苏联了——为苏联高等教育改革赞助了数千万美元;大力支持了苏联人文和社会科学项目的改革;索罗斯创建的国际科学基金依照前苏联的情况,制订并实施了支持科学服务设施的计划,比如在计划之内扩建了60所科技图书馆,为苏联的科学家建立了与各国科学家进行沟通的一体化通信系统;索罗斯基金会出资援助了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改革,同时还拿出部分资金支持苏联的教育、文化、科研、军工等行业,对那些作出贡献的教授和学生予以资金奖励。可以说,与俄罗斯人相关的所有事情,索罗斯基金会都予以了高度的关注。由此来看,索罗斯对俄罗斯的感情无疑是深厚的。不过,在俄罗斯的很多民众看来,索罗斯的举动却另有所图。

因此,索罗斯对俄罗斯的大力援助,换来的是俄罗斯各界人士的议论、猜测、疑问。而且,俄罗斯有不少人公开说,索罗斯对俄罗斯的各种援助并非于慈善。甚至有官方报告称,索罗斯创建的国际科学基金会借助其捐款,买下了俄罗斯的很多科学发现和新技术。这当中还包括军事方面的发现、发明。该报告所传递出的信息就是,美国以民间基金组织作为幌子,有预谋地渗透进俄罗斯的各个领域,进而达到动摇俄罗斯的政局和经济形势的目的。除此之外,另有报告宣称,美国不仅借助索罗斯基金会大量搜集相关情报,而且还在暗地里搞破坏。

对来自于俄罗斯的那些舆论,索罗斯并未过多地关注。或许他的使命就是投资。现在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对俄罗斯的投资上。无疑,在俄罗斯投机赚钱是索罗斯最感兴趣的事情。

香港的金融战争余烟还未散尽,索罗斯的投机触角就伸向了俄罗斯。在一番调查研究之后,索罗斯就朝自己看好的俄罗斯著名财团——“桥”集团中的俄罗斯电信投资公司陆续投进了10亿美元。于是,在得到“桥”集团的大量股份之后,索罗斯就联合一些俄罗斯的金融寡头,向俄罗斯大举进军,以期能在其金融市场中捞得巨额的财富。事与愿违,索罗斯将钱投进俄罗斯金融市场一年不到,就发生了索罗斯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可以说,俄罗斯在90年代初期及中期其金融市场中充斥着极多的不稳定因素。由于俄罗斯在1992年推出了“休克疗法”改革,致使金融市场出现了一定的下跌,直至1997年其金融市场才开始反弹,可升幅却不大。但是,在1997-1998年,俄罗斯的金融市场又发生了好几次比较大的波动。索罗斯之所以在攻击香港的时候同时投资俄罗斯金融市场,是因为俄罗斯金融市场刚刚开始真正地对外开放,这对索罗斯有一定的诱惑力。简言之,俄罗斯的金融市场在此时有钱可赚。

俄罗斯的金融市场之所以能够吸引索罗斯这样的投机大家,是因为其股市上涨能力强,即便股票的面值不是很高,但是它的回报率却极其可观——少说也得在一倍以上;国债的回报率不仅在20%以上,同时短期国债兑现也很快。所以引得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投资者和投机者纷至沓来。因此,索罗斯才在对香港久攻不下的时候,分出精力对俄罗斯加大了投资的力度。

1997年是俄罗斯吸引外资最多的一年。实际上,俄罗斯的直接投资还不足外资的一半,剩下的基本是短期资本。也就是说,俄罗斯的金融市场在1997年进行的交易基本在外国投资者的掌控之下。而且,其短期债券还有200亿美元在外国投资者手中握着。显然,这为俄罗斯金融市场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俄罗斯的金融市场变化,又一次证实了索罗斯的论断:市场是无法预测的。

东南亚的金融风波在初始阶段并未使俄罗斯的利益受损。可是不幸的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持续恶化的过程中,危机逐步蔓延,使得亚洲的一些地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韩国的经济也受到了波及。于是,为支撑本国的金融市场,韩国迫于无奈开始从国外市场中回抽资金。而在俄罗斯的金融市场中韩国资金的占有率很高,因而在韩国资金被撤出之后,俄罗斯的金融市场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而且,韩国的撤资在俄罗斯金融市场中很快就引发了“羊群效应”——很多投资者受其撤资的影响也陆续抽撤资金。如此一来,俄罗斯的股市顿时陷入混乱状态,其股票跌幅超过了30%,而且,在此期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也受到了波及。

在俄罗斯的金融发展到如此态势时,索罗斯并未表现出什么异样情绪。其原因是,在他看来俄罗斯政府肯定会出手救市,而且对于俄罗斯政府的能力他一点都不怀疑。也就是说,索罗斯认为当前的俄罗斯金融市场的发展态势在俄罗斯政府的救助下很快就会出现好转。不出索罗斯所料,在第一时间俄罗斯政府就出资35亿美元支援债券市场。与此同时,俄罗斯相关部门的行动也很积极,各部门联合起来进行救市。可是,俄罗斯金融市场中的问题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部分投资者的撤资一次就达到了100亿美元以上,从而造成俄罗斯120亿美元的亏损。

一连几个月的时间,俄罗斯的金融市场都是在动荡之中度过的。其实,对于俄罗斯的金融市场而言,此前数额不菲的短期资本流入,是个极大的隐患,犹如一颗炸弹随时都会炸开。1998年5月,俄罗斯的股票市场出现了猛跌的现象。其原因是,俄罗斯的股票市场中有近140亿美元的资金被国外投资者撤走。因而,当时不仅美元兑卢布的汇率提高到了1∶6.201~6.230,而且国家短期债券率也有20%的涨幅。就这样,俄罗斯的金融大危机浮出水面。

俄罗斯的金融市场发展到如此境地,索罗斯仍是神态自若。因为他对俄罗斯政府的能力仍然深信不疑,而且十分看好俄罗斯金融市场将来的发展趋势。仍未出索罗斯的预料,这次,俄罗斯政府为救市,在第一时间出台了如下几点遏制市场继续下滑的政策:

第一点,提升利率,遏制卢布的动荡。为此,俄罗斯的央行上调净贴现率超过100%。如此一来,俄罗斯的抵押贷款率提升的幅度较大。

第二点,同一些国家斡旋,进而达到拖延债务偿还期限的目的。

俄罗斯在1998年上半年,发行的国债在200亿美元,而一个月所要偿还的债务连本加息就有367亿元。很显然,其短期债务偿还能力极为不足。这种情况之下,要使财政的紧张局面有所改观,错开还债的时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第三点,大量发行欧洲债券和其他外债。此举动的实施意味着俄罗斯由借内债正式转变为借外债。其实,该举动所要付出的代价会极高。其原因是,国际市场的融资在此阶段并非很高。不过,因为俄罗斯此阶段处在危难时刻,所以在国际市场上筹资,拿1卢布就要付出1.3卢布的代价。如此看来,大有趁火打劫的意味。俄罗斯政府之所以这样做,无疑是想用这部分资金发行国债,进而填补财政的巨额赤字。

由于俄罗斯政府出台的新经济纲领不被俄罗斯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认可,所以在1998年8月1日,其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双双出现了下跌。股票市场中,大多数股票的综合指数出现了一半以上的下跌;债券市场更不争气,在其他国家的债券市场上刚发行的欧洲债券的价格跌到了面值的一半。无奈之下,一年期、半年期的国债年收益率在俄罗斯当地提升到了160%。

俄罗斯的金融市场发展到这种态势已致使俄罗斯政府内外交困,而金融市场的发展态势依旧在朝着不利的形势发展。

虽然俄罗斯央行自危机出现之后一直严守着汇市,但汇率的下跌趋势却未被遏制住,而且,最终还跌破了极限——1美元兑换8卢布。

不断恶化的俄罗斯金融市场,引来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在一些国际经济专家看来,短时间之内俄罗斯是无法回避卢布大幅贬值的厄运的。其原因是,短时间之内俄罗斯根本无力偿还内外债务。

此时的俄罗斯金融市场当然逃离不了量子基金公司人员的目光——不论是普通职员还是高层管理人员,甚至是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总经理都将目光盯向了俄罗斯的金融市场。于是,经过一番研究,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总经理与公司的一些高层人士统一了意见:劝索罗斯撤出俄罗斯的金融市场。

对此建议,索罗斯并不认可。一直以来,他都坚信俄罗斯政府能够挽救其金融市场。其实,索罗斯有此想法是有根据的,因为俄罗斯政府自金融市场出现问题之后一直都在采取措施积极救市。

量子基金的高层人士对于索罗斯也不能强加干涉,毕竟在索罗斯的投资中多数都是以赢利宣告结束的。更何况,索罗斯长期以来都在关注俄罗斯,这就意味着索罗斯比他们更加了解俄罗斯的情况。更为重要的是,不久前索罗斯在东南亚金融市场上刚刚为量子基金赚取了巨额的利润。而且,他的投机技巧是无人能比的。因此,在量子基金的高管们看来,只要索罗斯不放弃,就意味着还有希望。

此外,从外部因素上说,索罗斯在此时的华尔街已经被“神”化了,这主要源自他攻击东南亚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所以,很多人相信只要是索罗斯所作的投资就不会失败。人们还猜测索罗斯这次不愿撤离俄罗斯是另有目的。此时量子基金的高层也在高抬着索罗斯。即便俄罗斯的问题连一般的经济分析人士都能够从中发现利害关系,可是量子基金的高层人士依旧没有阻止索罗斯继续行走在俄罗斯的金融市场。

2.真情面前,索罗斯魔力尽失

虽然俄罗斯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越发严峻,可是索罗斯依旧不瘟不火。这或许是因为此刻他依旧陶醉在东南亚的胜利之中——仍盼望着俄罗斯的金融市场可以借助国际援助走出下滑的泥沼。

俄罗斯的金融形势每到最严峻的时候,量子基金的高层人士就会聚集起来研究讨论。而索罗斯却依旧心平气和,坐在家中写他的哲学专著。

于是,面对俄罗斯金融市场的严峻形势以及索罗斯的态度,量子基金的高层人士开始不断向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总经理提议将俄罗斯金融市场中的资金撤出。在这些高管的不断催促下,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总经理也开始着急了。于是,无奈之下他不断打电话给索罗斯,告诫他短时间内俄罗斯是无法逃离这种糟糕局势的。

或许是索罗斯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听了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总经理的话后,立即赶往量子基金公司的办公室。在办公室里,索罗斯以最快的速度研究了俄罗斯的详细材料。一研究完资料,他就拨通了俄罗斯总理办公室的电话。电话接通之后,丘拜斯副总理当时不在。于是,索罗斯就与一直在主持俄罗斯政府工作的盖达尔交谈了起来。索罗斯的大概意思就是,建议俄罗斯政府加大救市力度,以免其金融市场滑进不可收拾的局面。对于索罗斯的建议,盖达尔表示十分感谢。同时,他还表示俄罗斯政府也想极力救市,可是却有些力不从心。其原因是,目前至少需要七亿美元才可使俄罗斯金融市场的紧张形势得以缓解。如若不然,俄罗斯金融市场中的危机就会继续向纵深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