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巴菲特传
3576000000002

第2章 诞生在大萧条时代的投资天才(2)

1928年,民众的热情把股市推到了疯狂的境地。很多牧场上,高音喇叭不停地播放着电台的股市行情频道;很多工厂在每个车间都放着大黑板以公布股票行情,并且每隔一小时就会有人更新最新讯息;每个出租车司机都会和乘客热情洋溢地讨论股票行情,甚至连街旁擦皮鞋的小鞋童也会热情地向顾客介绍当天的热门股票。有一次,地铁公司遭到投诉,原因是地铁公司没有在车厢上安装信息传输设备,以致人们在地铁途中无法炒股……

在这样的刺激下,纽约股市一路疯涨。1929年9月10日,股价开始下降,10月24日,开始了抛售狂潮,这也是美国股市大崩盘的开始。一个个上市公司的股票都像得了传染病一样频频下跌,紧接着迎来了大崩盘:昔日让人疯狂的股票瞬间成为一堆废纸,那些成堆的数字已完全没有意义;一个老板在他经纪人的办公室里看着正在狂跌的指示板,休克而死;一些开着豪艇出海游玩的富人回来后发现自己已经倾家荡产;无数富翁一觉醒来变成了“负翁”。一些很权威睿智的经济学家也没有逃脱这场噩梦,当时最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被这场危机打个措手不及,他在这次大崩盘中几乎破产。后来,他虽然凭借敏锐的判断力和专业的经济知识使资本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原,但这次大崩盘给他造成的心理阴影直到他去世都没有抹掉。

股市的崩盘使所有投资者一贫如洗,也出现了严重的金融动荡。美国的众多银行宣告破产,成千上万的企业倒闭,1933年,约1300万人失业,平均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失业者。后来这次危害深远的经济事件波及整个世界,全球的经济大萧条因此持续了近十年。

当时霍华德是证券公司的经纪人,他不敢给那些客户打电话告诉他们遭受的巨大损失。他也很不幸成了这场噩梦的受害者。1931年8月13日,巴菲特还没有满一周岁,霍华德像平时一样正常去上班,却得到一个不幸的消息——他工作的单位也没经受住美国大萧条的冲击,在这天宣布倒闭。霍华德失业了,家里失去了可靠的生活保障,经济状况极速下滑。他曾提出去欧内斯特店里打工赚点钱,但欧内斯特店里的生意也不好。巴菲特家族的人一向都鄙视借钱行为,虽然欧内斯特借给霍华德一些钱,但也提醒他要尽快偿还这些债务,这对霍华德来讲是一个双重打击。

霍华德在这样的打击下丧失了很大的信心,觉得生活的出路越来越渺茫。他很快就消瘦下来,而且不修边幅,他炯炯有神的双眼里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和失望,甚至考虑过搬到利拉的故乡西点去生活,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开支。

但霍华德有着巴菲特家族坚韧不拔的精神,他是一个好丈夫、一个好父亲,为了家庭也为了自己的事业,他没有完全消沉下去,决定在法纳姆大街开始自己新的事业。霍华德和自己的朋友合伙在联邦州里银行开了一家名为巴菲特·斯克莱尼卡的公司。公司的主要业务是销售投资债券、股票等。当时开这样的公司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人们对股市的信任度被1929年的股灾摧毁殆尽。正当人们在大萧条里有了喘息的机会时,奥马哈遭遇了最恶劣天气的侵袭:沙尘暴滚滚而来,漫天的蝗虫向奥马哈飞来,在它们经过的地方,农作物被一扫而光,这对以农业为主的奥马哈来说,是巨大的打击。人们只有把房门紧闭起来,用破报纸把窗户上的小缝隙全都塞好以躲避沙尘和蝗虫。这场天灾导致粮食的价格暴涨,这对于刚被股灾洗劫一空的人们来说,更加艰难,当时很多人都排着长队靠领政府的救济生活。

在这样的情况下,霍华德公司的业务很难开展起来,他在很久以后才成交第一笔业务,而且收益很低,这使公司的发展举步维艰。霍华德想让父亲支援自己渡过难关,但父亲却拒绝了他的要求,而当时存在银行的钱由于银行破产根本不能取出,一家人没有了收入,没有了存款,还不能从父亲那里借到款,于是霍华德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极大的困境。巴菲特的童年时期正是这段家庭最困难的时期。

在这样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利拉只能尽量地保证家里的正常生活。为了让丈夫和孩子吃得饱一些,她经常偷偷地饿着肚子。霍华德很心疼妻子,他甚至还劝说妻子回西点生活一段时间,至少在西点的家里利拉还可以填饱肚子。但利拉拒绝了,这个贤妻良母竭尽所能地扮演着她的角色,照顾着她的丈夫、她的孩子。为了省钱,她甚至连去教堂聚会的习惯也改掉了,因为这样可以省下十几美分以贴家用。多丽丝和巴菲特姐弟俩在炎热的夏天只有躲在家里不出去,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卖冰的人免费给他们几块冰块降降暑;冬天纷扬的雪花下起来了,但这时他们没有心情去欣赏外面美丽的雪景,当时霍华德一家还住在平板房里,屋子里冰冷刺骨,多丽丝和巴菲特尽量不往外跑,而是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以抵御严寒。

苦难是一笔财富,虽然有人在苦难面前一蹶不振,而意志坚定的人则能在苦难里变得更坚韧、更坚强。在巴菲特六岁的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逐渐好起来了,父亲的公司业绩渐入佳境。后来,全家搬到了新家,这是一个都铎王朝样式的房子,比以前的房子好得多,巴菲特一家渐渐远离了艰难困苦。诞生在特殊年代里的巴菲特对股市产生了特殊的感情,小时候的股市灾难给家里带来的艰难生活给巴菲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他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可以说这艰苦的条件给巴菲特灿烂的人生道路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童年时的巴菲特看到,父母每日锁着眉头为生计发愁时,他最大的理想就是拥有很多很多的钱,甚至看到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他都忽然冒出要从那些人身上赚钱的想法。梦想的种子在他小小的心里不断生长,并且伴随着巴菲特的一生。

3.一个极具经商天赋的孩子

巴菲特不是天才,但他身上有着异于常人的特质:天生的谨慎。他在学走路的时候常常把膝盖弯曲着,这样在摔倒的时候能把伤害降到最低。在与父母逛街的时候,巴菲特的姐姐多丽丝喜欢东奔西跑,因此经常出现走丢的情况。巴菲特却总是尽可能地靠近大人,温顺得像个小绵羊,避免了在嘈杂的人群中和父母走散。因此,大家都称赞他是一个很少带来麻烦的好孩子。

巴菲特皮肤很白,从小就长得很乖巧,而且他谨慎的性情也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他从来不会逛一个他完全陌生的街道,也从不和小伙伴们闹起很大的矛盾。由于他的乖巧本性,家里的人都有要尽力保护他的想法。母亲利拉对巴菲特当然也是加倍关爱,甚至他妹妹都不自觉充当起了保护巴菲特的角色,以免他被其他孩子欺负。霍华德想培养巴菲特的自我防备力,还买过一双拳击手套,并且找来一个小男孩跟巴菲特挑战,但巴菲特对这些事情并不感兴趣,因此那双拳击手套一次也没用过。

不过这个懂事的孩子却对数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四五岁的时候,巴菲特最好的伙伴叫拉塞尔,他们在一起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伏在走廊上观察来来往往的车辆并速迅地记录下车牌号码;或者拉塞尔快速读每个城市的名字,而巴菲特则井井有条地报出这个城市的人口数量。晚上两个人就在屋里研究数字,并统计这些数字在《奥马哈世界先驱报》中出现的频率。巴菲特很喜欢做数学题,还很擅长于用极快的速度计算出复利利息,这对他来说是最有意思的娱乐方式。每逢周日,母亲利拉会把巴菲特打扮得干净、整洁,把他带到教堂让他听布道,可是他却扳着指头算起那些神职作曲家的年龄来。正是这些看似幼稚的游戏表现出巴菲特对数字的浓厚兴趣,也为他以后的计算和数学能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巴菲特的父亲对数字也很敏感,但不沉迷赚钱。对他来讲,努力赚钱完全是为了使家里人过得更好。为了让孩子们不再经历和自己同样的痛苦,他尽量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甚至同时兼几份职来维持家里的开支。但他并不热衷于金钱,却醉心于政治和宗教。他是一个很有道德的人,喜欢给孩子们灌输一些宗教道德的理念。他总是提醒孩子们要记住他们背负的责任——对上帝和对社会的责任。孩子们都怕辜负父亲的教育,多丽丝甚至不和喝酒的朋友坐在一起,怕父亲误会她惹上这样的恶习。

但霍华德是一个开明的父亲,不苛求孩子们。他一直充满信心地鼓励巴菲特,注重培养巴菲特独立思考的方式,他认为这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经常把孩子们叫到身边,给他们背诵爱默生的名言:最伟大的人,是在嘈杂人群中完美地保持独立人格的人。

孩子们都很崇拜他们的父亲,特别是巴菲特,他和父亲的关系很密切,父子的相处很轻松快乐。慈爱的霍华德有时候会问孩子们希望他下班回家带什么礼物,姐姐多丽丝和妹妹罗贝塔都会抢着要漂亮的丝带或者可爱的毛绒娃娃,而问到巴菲特的时候,他认真地回答道:“爸爸,你帮我带一些股票行情机的纸带吧。”霍华德答应了这个要求,他经常为儿子带回股票行情机纸带,这上面记录了各种股票价格变动的情况。巴菲特很喜欢研究这些纸带,他想从这上面探求出股票价格的变化规律。后来,巴菲特能无师自通地熟练运用标准普尔指数解释报价符号,这令霍华德十分惊讶。

后来,巴菲特在七岁的时候发起了很严重的高烧。利拉想起当初自己生多丽丝的时候发起高烧时的严重情况,焦急地把巴菲特送到医院,医生为巴菲特进行了盲肠切除手术。手术虽然不大,但由于巴菲特原本体质较弱,手术后巴菲特的身体就显得更加虚弱。

巴菲特很喜欢喝面汤,由于家里一直都不宽裕,所以巴菲特很少能喝到。但当霍华德心疼儿子特意为他做了面汤时,巴菲特却没有什么胃口,因为连医生对他的恢复都没有足够的信心。而在这段时期,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纸上不停地写满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大家都没有在意,认为这只是一个孩子气的动作而已。有一天,他却悄悄地告诉照顾他的护士:“这些数字象征我以后赚钱的数目。虽然我现在没有很多的钱,但总有一天我会变得非常富有,并且因此出名,到时候报纸和电视台都会抢着对我报道。”这个未来股神在病中都不忘他的财富梦想,并且像一个先知一样地预知自己未来的财富。当时,护士们为了安慰他都说相信他是一个未来的大富翁,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他日后果真会有如此的成功。

巴菲特总能做出完全出人意料的事。姑姑爱丽丝曾送他一个指纹识别玩具。他在住院期间,会让那些来他病房里看他的修女用手蘸上印泥在一张纸上按手印儿,修女们都像闹着玩似的答应巴菲特的要求。出院后,他在家里仔细研究那些指纹,家里人感到好奇,问他在做什么,巴菲特回答说:这些修女以后说不定会有人犯罪,而只有他有修女们的指纹,能帮助警察破案。

此外,巴菲特对经商也表现出浓厚的天赋和兴趣,他六七岁时曾经在家门口推销口香糖,后来又在街上推销可口可乐等一些饮料。在十岁的时候,巴菲特发现了一个问题,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个品牌的饮料价格是一样的,但百事可乐的容量却比可口可乐的容量多得多,于是巴菲特只推销百事可乐,他认为,比较下来,百事可乐会更受顾客的欢迎。这就是说,小小年纪的巴菲特就会比较商品的内在价值了。

巴菲特的经商天赋在他八岁时表现得更加明显,此时他已经开始大量阅读有关股票的书,这些让其他孩子头晕的书却令巴菲特十分着迷。随着年龄的增长,巴菲特从书里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也让他的股票知识越来越丰富,渐渐地他开始根据股市行情绘制股价的升降图表。

当时,其他孩子都喜欢在自动售饮料机那买饮料喝,而巴菲特却不一样。在九岁的时候他常常喜欢待在饮料机器旁捡起人们丢弃的瓶盖并把它们分类,以此研究哪种饮料更受欢迎,哪种饮料卖得更快。别人毫不关心的事情,巴菲特却乐在其中。而他这种行为,无疑是一个市场调查。

小学时候的巴菲特也充分利用他的经商头脑,聪明的巴菲特去过乡下当高尔夫球童,他和同学们经常去高尔夫球场捡球,然后严格按照球的品牌和质量把它们归类出售,如果自己没有时间就让邻居拿去卖,但巴菲特会从里面拿提成。

巴菲特小时候经常去赛马场寻找那些虽然中奖、但被人们无意中扔掉的奖券。聪明的巴菲特经常去赛马场,后来经过他的分析研究出了应该怎么样在赛马道上设置障碍,人们应该怎么样根据这些来下赌注。巴菲特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写成了一篇分析,并命题为《马童选集》,在家里简单地印刷出来,然后把它标价0.25美分卖给那些玩赛马的人。虽然后来由于没有营业执照,被有关部门以“非法出版物”名义查封了,但却丰富了巴菲特的生意经。

在巴菲特10岁那年,霍华德答应了巴菲特想去纽约旅游的要求。当父亲问巴菲特最想去的地方是哪时,巴菲特毫不犹豫地回答:“华尔街。”这让霍华德很惊讶,因为他的安排是先去看一场橄榄球赛,然后去游乐园玩,他认为这会符合儿子兴趣。虽然霍华德对巴菲特的要求很不解,但他还是带着巴菲特直奔华尔街这个世界金融中心的股票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