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巴菲特传
3576000000006

第6章 体现股神独特思维的青年时代(1)

1.在性格独特的议员父亲的影响下成长

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当过证券经纪人,后来当选为共和党议员。他的教育方式影响着巴菲特的未来,而他优秀的人格则影响着巴菲特的一生。每个孩子的启蒙老师都是父母,而霍华德正是一个优秀的启蒙老师。

霍华德的性格以及美好品德与他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霍华德母亲也就是巴菲特的奶奶非常节省,她苛刻家庭开销的标准,在物质方面对自己和对子女都非常吝啬,但她却很有眼光,在对儿女的教育方面非常大方,省吃俭用地供孩子们读书。儿女们都很争气,有一个儿子是化学博士,而另外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也都是本科毕业。霍华德排行第三,他从小就背着报纸上街叫卖,身上常年穿着哥哥们淘汰下来的旧衣服,放学后除了干家务活儿还要在店里帮忙。

在这样贫苦的环境里长大的霍华德,也非常节俭。为人父后,他希望孩子们不再像他那样受那么多苦,所以他努力赚钱,希望能给家人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有一段时间霍华德身兼三职,除了当股票经纪人外,还要在周日为一个成人授课班上课,同时还任职于一个公共学校的委员会。但是霍华德并不热衷于金钱,他只是想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霍华德很儒雅,也很有才智,并且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巴菲特很好地继承了父亲的各种优秀的品德。在给《华盛顿邮报》送报的时候,巴菲特从不赖床,不管天气怎样恶劣,巴菲特都是五点一刻前就出门,很负责任地把报纸第一时间送到订户手上。虽然巴菲特从这个时候开始每个月都有一大笔的收入,但他从来不轻易浪费一美分。巴菲特像他父亲一样举止优雅。他不抽烟也不说脏话,更不喜欢没有意义的争强好胜行为,只是在金融方面表现出的极大兴趣。这让霍华德感到惊讶,在他看来,巴菲特应该老老实实地读完大学,然后从事神圣的神职工作。不过,霍华德后来欣慰地看到,虽然巴菲特对财富很着迷,但他却谨记自己的教诲,始终把法律和道德摆在金钱之上。

巴菲特投资商业很大一个原因是受父亲的影响。是他把股票带到了小巴菲特的世界:下班回来给巴菲特带回一卷卷股票行情机的纸带;带十岁的巴菲特去参观华尔街,使他在股市交易所的热闹里激情澎湃;还把巴菲特引到自己的行业中,让他在耳濡目染里更深刻地理解股票……巴菲特正是在这个环境的渲染下一步一步登上投资顶峰的。

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1942年获选国会议员,1948年,霍华德在竞选中失败,于是准备回到以前的公司。但在他参政期间,他的合伙人卡尔·福克已经为公司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且公司的客户只认可福克一个人。霍华德只好单独创业,自己建立新的客户关系。1951年,霍华德又当选为议员,这也是他最后一届议员,后来因政见不和与共和党人决裂,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霍华德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从不贪图财富。他拒绝涨工资,他第一次涨工资时,由10000美元涨到12500美元,他则把涨的那部分工资退回发工资的地方。当时美国议员有一些优厚的待遇,霍华德从不喜欢享受这些待遇,并且还批判这种现象并将它公之于众。

霍华德是一个很有道德观念也很正直的人,不喜欢一些无聊的应酬。他不依附于选民的偏好来投票,而是坚持自己的原则。有一次霍华德对一项劳动法案投了反对票,这引起了工人选民的不满。不久他带着巴菲特回奥马哈看一场球类比赛,当工作人员给大家介绍到他时,在场的很多人都投来不友善的目光,但霍华德还是保持着自己的绅士风度。

霍华德在对一份政府决议投票前,会仔细分析这个决议是损害群众的利益还是维护群众的利益;对群众的自由是产生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影响。他曾经联合其他议员写了一封建议书,建议美国政府要尽快使**投降,并且在反**的基础上增加一条维护人们自由的条款。不过,霍华德的很多观点,都是狭隘的自由观。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霍华德对在战争中损失惨重的英国持反对态度,因为他认为英国总在想方设法地从美国榨取利益。有一次,在深夜里他们开车经过一家英国大使馆,霍华德突然非常生气,他大喊道:“可恶,竟然彻夜不眠地想办法从我们身上榨钱。”霍华德还反对学校的午餐制度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后来也反对马歇尔计划里的重建西欧的计划,认为那是一个“无底洞”。在情况最坏的时候,霍华德的思想甚至已经极端到排外主义,到了以自己的个人主义对他人进行迫害的糟糕程度。同时,他还有一个政治愿望:政府机构能压缩回战前的状态。

但霍华德也是一位很有前瞻性的议员,他曾提出很多有先见之明的建议。比如他曾主张政府采取措施保护储蓄债券持有者的利益,避免储蓄债券持有者在越来越严重的通货膨胀中扩大损失。从这个角度讲,霍华德是一个正直、有道德但又狭隘偏执的国会议员。

但家人都很尊敬霍华德,他正直、坚韧、有责任感。巴菲特很崇拜父亲,父亲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传给了巴菲特,但他并没有受到父亲孤立感的影响。这个股神继承着他父亲的优良品德,但也避开父亲的缺点。通常,巴菲特表面上很赞同父亲的观点,但他从来不参与,而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也不认为父亲是完全正确的。很多时候,巴菲特都明白父亲的做法是严重的教条主义,后来,他在给大学同学的信里也提到这些。巴菲特相信政府不是人民的敌人,也一直在为使这个国家变好而努力。受父亲的熏陶,巴菲特有很浓厚的政治功底,但他却对政治不感兴趣,没有因为父亲的影响而走进政府机关部门。巴菲特的理想不仅仅是从事商业这么简单,他是想专业从事投资领域。

霍华德的正直对巴菲特影响很大,他用自己的行为来为儿子树立好的榜样。霍华德还经常告诫巴菲特一定不能做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巴菲特把父亲的告诫当做一生行事的准则。他一生追逐金钱,很珍惜自己赚来的每一笔资金,但他却很乐意承担自己的责任,为社会作出贡献。14岁的时候,有一天巴菲特正在房间里写着什么,霍华德问儿子在干什么,巴菲特说:“我正在填纳税单,我认为该为我的收入纳税了。”霍华德看到了非常高兴,他说:“沃伦,你现在有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非常高兴。但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帮你缴纳这一笔税款。”巴菲特却坚决地拒绝了父亲的好意:“不,爸爸,这是我自己的责任,应该由我自己来承担。”霍华德在这一刻非常激动,他认为从那一刻起他的儿子真的长大了。

2.巴菲特学生时代的投资业绩

在童年的时候,巴菲特对自己在股票方面的成功就很有自信,因为他对股票有近乎疯狂的热爱并积累了大量的股票知识,不过这时候他还停留在股市分析和数字计算方面。姐姐多丽丝有时候会提醒巴菲特:“你还没有做出任何实际的成绩。”这让巴菲特不服气,同时他也很想将自己积累的股票知识付诸实践,体会投资成功的喜悦,这个愿望日益强烈。于是在他11岁的时候,巴菲特购买了平生第一只股票,并且说服姐姐多丽丝一起买了他认为走势很好的城市设施股票,弟弟的自信让姐姐相信投资这只股票一定能带来利润。当时这只股票的股价是每股38美元,姐弟俩每人买了3股,这用尽了他们所有的积蓄。

可是事情发展的开始并不顺利,城市设施的股价跌到每股27美元。这下姐弟俩着急了——这是自己的所有积蓄啊。在放学的路上,多丽丝总是提醒巴菲特,他们的股票正在下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巴菲特第一次觉得,用别人的钱投资要背负压力和责任。幸好后来股价涨到40美元,这时小巴菲特哪里还沉得住气,立刻抛出了手中的股票。

第一次投资巴菲特为自己和姐姐分别赚得了5美元的纯利润,但在巴菲特看来,这是一个很不成功的投资。这只股票让巴菲特很是懊恼,因为在他把手中的股票抛出后不久,股价就一路上涨,最后涨到了200美元。小巴菲特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一个赚大钱的好机会。不过他也从中得到了三个教训:第一不要太在意股票的买入价格;其次不能被蝇头小利所诱惑,如果自己能更有耐力,那么能赚到400多美元;第三就是如果使用他人资金投资,一旦出现投资失误,那么会造成别人的不安和慌乱,所以,除非有十足的把握,不然不要轻易用别人的钱投资。

接着,巴菲特一直密切关注美国股票市场,并且精心计算出维持有利的最佳平均价格不买入或卖出股票。这时,巴菲特在股票方面的敏锐和天赋就完全体现出来,他甚至比大部分专门炒股票的成人还要精明得多。

巴菲特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了他商业投资的天赋。在他四岁那年,姑姑爱丽丝送给小家伙一个很漂亮的镀镍钱包。巴菲特很喜欢这个礼物,他把它拴在皮带上,神气地走来走去,好像自己已经是一个富翁,钱包里装的是数不清的美元。父亲看到巴菲特这么开心,就想给巴菲特空空的钱包里放几个硬币。巴菲特拒绝了父亲的美意:“爸爸,你要知道,它不会一直空着的,我要靠自己的能力把钱包填满。”父亲霍华德听了巴菲特的回答感到很高兴,但以为他只是随便说说,因此没有放在心上。

小巴菲特在暗暗地实行他的赚钱计划了。有一天巴菲特把妈妈的糖果拿出来,在家门口支了一个小摊来卖。妈妈利拉发现后很吃惊,也很疑惑小巴菲特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于是她对巴菲特说:“沃伦,我知道你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把钱包填满,但你不能在没有经过我允许的情况下卖掉我的糖果。”谁知小巴菲特一本正经地说:“这是我向妈妈借的,我很快就能还妈妈一盒新的糖果。”可是大人都不会向一个四岁的小孩儿买糖果,而想买的小孩儿们又没有足够的钱,于是巴菲特的第一次经商以失败告终。可小巴菲特并不气馁,之后他和邻居家的小朋友拉塞尔摆了一个卖柠檬水的摊,这次可不是在家门口,而是在繁华的大街上,可惜也没有成功。在六岁的时候巴菲特终于成功地赚到了第一笔钱。那时他们全家去奥克波基湖旅游,巴菲特从妈妈那里拿25美分买了六瓶可乐,然后再把这些可乐以翻倍的价格全部卖掉了,这是巴菲特第一次成功的交易。从此,巴菲特在经济方面的天赋渐渐展露出来。回到奥马哈后他经常用这样的方式挣钱。

巴菲特为《华盛顿邮报》送报赚到的钱在他15岁那年已经积累到了2000多美元。虽然在当时看来,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成就了,但巴菲特的脑中仍然对赚钱充满着激情,他那双锐利的眼睛在不断寻找赚钱的机会。巴菲特中学的同学唐纳德·丹利,是他的投资伙伴之一。丹利的母亲死于战争之中,父亲是一位很有名气的律师,工作很忙,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丹利。丹利对科学很感兴趣,并且在维修方面很有天赋。丹利大部分时间都和巴菲特在一起,他们玩得很投机,而且都没有像抽烟等不良习惯,也不对彼此说脏话。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对数字非常敏感。他们经常做一些数字游戏,比如,说出一大堆数字,然后两个人迅速计算这些数字的和。有一天,丹利花了25美元买了一个旧弹子机,两个人没事总一起玩弹子机。可是这机子常常出毛病,这时丹利总是用他非凡的才能将机器修好。这让巴菲特很佩服。有一天他们正玩着,巴菲特灵机一动,忽然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商机:把弹子机出租给理发店。

巴菲特是行动型的人,他马上联系到理发店,并且达成协议:和理发店老板将所赚的利润五五分成。第一天,他们就得到了近15美元的利润。仅仅三四个礼拜的时间,巴菲特和丹利就把业务范围扩展到七家理发店。最后,巴菲特还为自己的弹子机事业成立了一个公司,命名为威尔森游戏公司。后来公司每周的净利润有50多美元。当巴菲特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他说过:“当时,我从未想过生活是如此美好。”

巴菲特和丹利在公司里发挥各自的特长各司其职:对商业敏感的巴菲特负责拓展业务和购买二手弹子机,并且负责登记账目,将每个月的财务状况整理得井井有条;精于维修的丹利则负责把买回来的二手机器修好,当客户的机器出现毛病的时候,丹利会第一时间赶去维修。为了不让一些游手好闲的人破坏自己的生意,巴菲特把经营区定在偏远的小街道。为了避免赖账的情况,他们在和老板谈生意的时候总是尽量扮成一个大企业的业务员。每当有理发店的主人让巴菲特弄一些新游戏机过来时,巴菲特都会这样回答:“先生,我也很想这样做,但是你知道这件事情必须要经过我的老板同意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