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政府记者招待会:历史、功能与问答策略
3582600000003

第3章 政府记者招待会的历史演进(1)

政府记者招待会起源于西方,发端于美国,逐渐成熟成为一种制度,并被世界各国认可成为国际惯例。美国是最早建立记者招待会制度的国家,也是这一制度被国际公认发展最为完善的国家。美国政府大多努力以一种积极的公关策略,寻求与国内外新闻媒体的沟通与合作,了解本国民情和海外舆论,并借助媒体力量广泛宣传自己的对内方针与对外政策,表明其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原则、观点和立场。迄今,美国政府记者招待会尤其是白宫记者招待会成为其他国家效仿、借鉴的典范。

第一节美国政府记者招待会

一、萌芽:从华盛顿到罗斯福

美国政府记者招待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美国建国之初。当时,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已经开始接见记者,说明自己的主张和宣传政府的政策,并称之为“招待会”。更确切一点,政府记者招待会源于《华盛顿邮报》女记者安妮.罗耶尔对约翰.昆西.亚当斯总统的一次采访冒险。记者招待会来源于《华盛顿邮报》女记者安妮.罗耶尔对约翰.昆西.亚当斯总统的一次采访冒险。

1826年,美国社会有舆论说,合众国银行控制着全国的金融命脉,并且左右着政府的重大决策。为调查真相,安妮决定直接采访总统亚当斯,于是天天去白宫要求采访。但总统避而不见,拒绝采访。安妮经过多方打探,掌握了总统每天到白宫附近波多马克河游泳的规律,抓住机会使总统被迫接受了采访。采访的经过很有意思:当时,安妮站在岸边,请求总统接受采访。总统游得正高兴,没有答应采访要求。安妮是一个大胆而倔强的女性,遭到拒绝后她并没有离开,反而坐在总统的衣服上,发誓说,如果总统不接受采访,她决不离开。总统没有屈服,仍然不答应接受采访,两人僵持不下。那时正是秋天,波多马克河的河水凉得彻骨,总统在水里冷得实在受不了,只有上岸向安妮投降,迫不得已接受了采访。在和安妮同路返回的途中,总统开始思考,与其被迫地接受采访,不如把记者们召集起来,举行记者招待会,主动地宣布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不久,亚当斯开始举行记者招待会。

1828年上台的杰克逊总统重视与新闻界的关系,对记者招待会的出现和初期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杰克逊在其任期内设立了专门的新闻官员,负责总统与记者的联系,从而加强了政府与新闻界的合作。杰克逊是最早聘用总统新闻发言人的美国总统。1829年,他正式任命“厨房内阁”的成员之一、作家和编辑出身的艾莫斯·肯德尔为“总统新闻秘书”,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新闻秘书”。肯德尔为总统撰写演说稿和新闻稿,安排会见群体或个别记者,搜集有关总统的新闻舆论,进行民意测验和反馈分析,还运用美国政府最早的机关报《环球报》报道、解释政府的政策。由于杰克逊对媒体的重视,这一时期出现了最早的驻华盛顿记者团。诚然,杰克逊的主观意愿确是为了管控、利用新闻媒体,但却在客观上成为白宫与新闻界紧密结合的开端,从而对记者招待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他任期内出现了新闻学的第一次‘花期’,新闻传播业迅速发展,报刊的数量剧增,新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影响公众舆论。在这一意义上,杰克逊在政治舞台上的出现标志着新闻学新时代的到来。

1860年,林肯在媒体的帮助下当选总统。他主要借助了废奴派报刊的舆论力量。《纽约先驱报》的专栏作家维拉德是林肯的好朋友,他的报道和宣传,使林肯从“一个相对不知名的地方政界人士变成一位支配公众兴趣和支持者日众的举国闻名的人物”。林肯上台后,极力维护和新闻界的友好关系,积极与媒体进行沟通。他多次举行记者招待会,还设立了专门的新闻秘书负责处理与新闻界的关系。林肯对待媒体随和、友善,和记者们交朋友,可以随时接受记者采访并充分回答记者提问。尽管当时记者招待会还没有在白宫成为一种常规制度,但林肯如此容易接近,“就象他在主持一个从不间断的记者招待会一样”。

林肯以后的几届美国总统如安德鲁.约翰逊、克利夫兰等人都曾效仿前任设立专门的新闻秘书。新闻秘书负责政府与新闻媒体的沟通,是总统与新闻界之间的缓冲人。总统新闻秘书这一概念得以正式产生并被广泛认可。克利兰夫总统的秘书丹.拉蒙特个人能力相当突出:他机智、有判断力,知道说什么和如何说,并且知道做什么和如何做。他让记者尽情谈话和揣测,但不会让记者带着错误的印象或片面的材料离开白宫新闻招待的现场。然而,这些新闻秘书并不归属政府系统,他们多以总统私人秘书的身份出现,由总统自付工资。这一时期,白宫也间断地举行过一些记者招待会,但并未形成常规机制。

从1897年当选的威廉·麦金莱总统开始,政府记者招待会的举办规模和频率也随之增大,其态势日益固定化、常规化和制度化,并逐渐由不定期向着定期发展。麦金莱总统本性温和,对新闻界保持低调,厌恶宣传个人,并谨慎地维护自己的隐私。但他自进入白宫之后,努力与媒体保持友好的关系,重视举办记者招待会并扩大其规模。麦金莱总统的第一任新闻秘书是J.艾迪生.波特。麦金莱仅在就职后三周就立即在‘东厅’接见了驻华盛顿记者,并显示了一个政治家对于名字和面孔的记忆力,尽管这些记忆对记者们毫无用处却能使他们愉悦。……为了便利驻白宫记者,二楼置放了一张长桌子(这是新闻记者席的开端),波特差不多每天中午和下午4点出来与记者交谈——这向正式的记者招待会迈开了第一步。就在麦金莱任职第一年的圣诞节后不久,白宫举行了一次隆重的官方记者招待会,其盛况和影响力在美国政府历史上尚属首次。麦金莱在他第一年对新闻记者的机智应酬不仅重新使白宫成为消息的主要来源,而且也是加强总统权力的一大步骤。

麦金莱原新闻秘书波特建树不大,且做作的举止、夸夸其谈的演讲遭致记者反感,因此乔治·B·科特柳接替他履行新闻秘书之职。总统新闻秘书科特柳是第一个开始领取政府的薪水的新闻官员,说明负责记者招待会的专门人士已被正式划入了政府运作系统。科特柳为记者安排记者招待会,并将1895年设立在白宫外接待记者的值班处搬到了靠近行政办公室的一条过道中。1897年3月,麦金利总统在白宫东厅举行有120名记者参加的招待会,科特柳还专门为记者们安排了一节铁路包箱。以后,作为总统发言人的出色工作使科特柳得到了下届总统的留任并被提名入阁。

政府记者招待会萌芽之初,美国各地媒体就开始派遣记者常驻华盛顿,获取权威的官方信息,但这一时期,记者把国会而不是总统作为政府新闻的主要来源。这一情况在麦金莱总统执政时期出现了显著的变化,新闻界逐渐形成了一个专门采访白宫新闻的记者群,其影响慢慢超过了驻国会记者团,从而促进了世界典型记者招待会——白宫记者招待会的发展与完善。这些白宫记者享有比其他普通记者更多的特权和更高的知名度:他们很容易靠近政府和总统便捷地获取重要新闻和权威信息;他们可以乘坐总统的“空军一号”飞往世界的各个国家;等等。此后,他们逐渐形成了联合自助的行业组织——白宫记者协会,以集体的形式和政府进行合作与斗争,阻止对媒体态度不友好的总统、新闻官员随意地驱逐记者离开白宫和排斥某些记者参加总统记者招待会。

在西奥多.罗斯福执政时期,政府记者招待会的发展状况出现了突出变化,正规化、制度化趋势日益明显,从而引起研究者的重视,被认为是政府记者招待会制度的开端。西奥多.罗斯福熟悉新闻运作,擅长公共关系,对记者招待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随着新闻业的发展,媒体与政府的关系日益密切。报刊、电台与电视台均在参议两院设有记者席,各大媒体派向首都搜集权威新闻的记者迅速增多,持有白宫出入证件的记者人数也有相当数量,从而促进了记者招待会程序的完善和规模的扩大。同时,记者招待会的迅速发展与罗斯福本人的主张和举措也密切相关。在个人观点方面,他主张新闻自由,认为可以允许每天有一些比较激烈的言辞和稍微过分的评论;主张通过满足记者的信息需求以达到自我宣传和制作新闻的目的。早在他当州长时,他每日两次邀请记者到他办公室举行15分钟的问答,但主要以他的答问为主;他还提出,一个强大的总统,不仅需要制造新闻,还要注意发布新闻和密切关注新闻的传播;发布新闻、传播信息有多种方法,但在不同的情况下,能否正确使用方法,影响着总统接受采访的次数和方式。如果使用得当,新闻可以成为政治斗争中最有效的武器。在具体措施方面,罗斯福总统积极改善记者招待会的条件。1902年,他在白宫建起了西楼,并计划在秘书办公室的隔壁选一间办公室作为新闻发布室;他还专门给记者们装配电话以方便记者发稿。

当然,西奥多.罗斯福的记者招待会也存在不少弊端,如,专职的白宫记者虽然不少,但只有其中小部分可以定期采访总统;记者招待会举办水平还不高,问答机制也很不成熟,记者提问机会很少,主要是总统在长篇大论,记者很难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取有效信息,因此造成了有效新闻的严重缺失;在其执政后期,他和“揭丑闻记者”关系恶化,甚至把不受控制的记者驱逐出白宫记者招待会。但不管怎样,政府记者招待会作为一种常规制度已经在其任内得到初步确立。

二、渐进:从塔夫脱到胡佛

美国第27届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是第一位举办定期记者招待会的总统。当陆军部长时,塔夫脱和新闻界保持了密切的关系,随时接受记者的采访。《纽约时报》驻华盛顿记者奥斯卡.金.戴维斯在回忆录中说,当这位心宽体胖的人还是陆军部长时,“采访塔夫脱”是“记者们最喜欢干的事”,“他似乎同意华盛顿的记者们不断向政府官员们提出的看法,即政府的事也是公众的事,所有这些事,除了个别例外,公众都有权知道”。塔夫脱上台后,新闻秘书立即宣布总统不会象他担任陆军部长时那样频繁地接见记者。塔夫脱进入白宫仅仅一个月,记者们就表示他们对总统有意隐瞒消息的做法很不满,随后便以撰写更多的批评报道作为报复。通常的新闻来源被切断了,于是记者们不得不转向别处,而这“别处”包括“反对塔夫脱的阵营。反对当局的新闻很快在报纸上占据了更为突出的地位。由于白宫拒绝预先提供有关计划和政策的情况,新闻界通常从诋毁塔夫脱的人那里听到有关行政机关的消息,从而重新制造了总统新闻发布会所力图纠正的那种形势。同时,泄露消息的情况也开始在白宫发生。尽管许多这类未经授权擅自行动的人无疑认为他们是在帮助一位毫无必要疏远新闻界的总统,然而另一些向记者透露消息的人却是有个人动机的、有时是报复性的。不管是哪种情况,他们的消息一般给政府带来的弊多利少。尽管如此,最应该对这种泄露负责的还是总统。他对新闻事件的冷淡态度导致白宫人员的信誉下降,而由于他们不愿向记者提供消息,使得记者不得不寻找非正式的消息来源。”

塔夫脱对待新闻界的恶劣态度,使他失去了控制白宫新闻发布的主动权,并使总统同公众的关系受到消极影响。为挽救这一颓势,塔夫脱规定每周举行两次定期的记者招待会,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定期举行记者招待会的总统。塔夫脱的考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了改变前任西奥多.罗斯福执政后期与新闻界的不和谐关系,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避免自己接受频繁的个别采访。但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塔夫脱与记者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随后不久,定期记者招待会制度宣告流产,塔夫脱改向他的家族报纸《辛辛那提明星时报》提供消息。

1913年上台的威尔逊总统为改善与新闻界的关系,宣布他将定期举行记者招待会。根据威尔逊的设想,总统将定期会见记者,把自己的想法表达给公众,并回答记者提出的公众关心的问题。在威尔逊任内,记者招待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开始的21个月中,恢复了记者招待会的定期制度,每周举行两次,一般在星期一和星期四的上午10点。以后,记者招待会的举办次数逐渐减少,从1914年12月起减少到每周一次,星期二上午举行。

威尔逊总统不擅于和记者沟通,其记者招待会现场气氛很差,新闻价值也不大。在上任初期的记者招待会上,威尔逊大多由自已主持和答问,但给记者的提问机会很少,自己回答时间很长,还经常和记者发生冲突。在某次记者招待会上,他挥拳锤打桌面,大喊道:“我到这来不是让报界开心的。……如果我那么做,就不得好死。”后来,威尔逊认为记者的问题侵犯了他的家庭隐私,记者的提问水平太差,考虑取消记者招待会,甚至设想设一个新闻局以取代记者招待会。到1915年,威尔逊以“卢西塔尼亚”事件为借口不再举行记者招待会。直到1916年底重新当选,威尔逊才开始重新会见记者,并表示将重新定期每周一次举办记者招待会,但事实上,此后记者们在记者招待会上与他的见面仅为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