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电影民俗学导论
3583800000028

第28章 传统饮食与电影(7)

影片的末尾,老朱在享用家倩为他一个人烹调的家宴时,竟发现自己神奇地恢复了味觉……

显然,影片《饮食男女》的宗旨,无疑是要呈现、探讨当代台湾都市人的情感问题。它让我们看到:无分男女老幼、无论教育背景,也不论宗教信仰和社会地位的差异,人们对于爱情、亲情的渴望都别无二致——正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难”(片中老朱语)。

事实上,在一百多年来蔚为大观的中国电影中,宗旨与《饮食男女》类似的作品并不鲜见,然而能够像该片一样意味隽永又赏心悦目的佳作却十分罕见,之所以如此,除了故事编织的巧妙与导演手法的圆熟外,大量烹调与饮食场面的得当运用,可谓至关重要!

1.片名先声夺人,理念深入人心

从我国传统观念来看,儒家文化曾明确提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用人类不可或缺的“饮食”来类比人们的生理或情爱欲望,可谓十分贴切。如同其片名一样,影片《饮食男女》正是把饮食作为“男女”问题的切入点,才使得这部作品获得了四两拨千斤的理性力量与感性魅力——如果承认饮食是人类共同的需求,那么就应当理解和接受人们对于满足情欲的追求是合理的。

可以说,激荡在《饮食男女》中的那些关于“饮食”与“男女”之间的种种暧昧隐喻,不但在观片之前就已引人遐思,而且于观片之后仍能发人深省。一部电影在传达自身理念时,能做到如此朦胧而又清晰,既可意会又能言传,实在是达到了一种妙不可言、美不胜收的境界。

2.烹调与饮食场面是该片塑造人物、表达情感的主要载体

如何把人物形象塑造得生动有趣又不露痕迹?如何把人物关系交代得周到明了又得体隽永?这是每一部影片都要面对的核心问题。《饮食男女》在这两方面无疑都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颇为成功的经验。

(1)关于老朱的职业风采

影片开篇就用了近4分钟的一组镜头,充分凸现了老朱的“名厨”本色——溜、炒、烹、煎、炸样样精湛,无论红案白案一样潇洒自如。其间还插入了一段头戴厨师高帽的老朱与台湾政要名流的多幅合影,同时他还在电话中,向锦荣传授了鱼的若干作法,这一切都显示出老朱有着异常高超的烹调技艺。

这组镜头不仅彰显了老朱的职业水准、社会声望,而且也用他在烹调饮食时那种不厌其烦的敬业态度,预示了他日后在自己的“男女”问题上锲而不舍的逻辑合理性。

(2)关于老朱的爱情

老朱作为本片的主人公,编导更是不遗余力而又恰如其分地在他身上大作“饮食男女”文章。借饮食场面来表现他与三个女儿间“别扭关系”的那些段落,可谓浓墨重彩、妙趣横生,其喜剧效果自不待言。单就对他本人的“男女”问题来说也同样精彩:

老朱深爱着决意离婚的锦荣,但作为一个老年人他却有重重顾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他只好背着锦荣,常常把这种爱转移在她的小孩儿姗姗身上——积极主动、有求必应地为姗姗做各种精美的“便当”(盒饭),同时却把锦荣给孩子上学带的那些较为粗糙的便当拿回家独自“享用”。尽管老朱此时已然失去了味觉,并且锦荣做的那些饭菜也明显很差,但老朱却似乎吃得津津有味——显然,老朱从中享受到的并非“饮食”乐趣,而是把饮食作为一种“载体”,通过它去品味蕴含在其中的“男女之情”……

(3)关于老朱的友情

对于老朱与同事老温之间的“友情”,影片也是通过“饮食场面”来表现的。

第一次是在老朱为“大厨房”“救场”收工之后,两人在工作间喝酒聊天,那种无话不谈、彼此间知根知底、知冷知暖的状态,不仅让观众对这两位老人感情之笃厚一目了然,而且还隐约暗示了激荡在老朱胸中的种种郁闷——对自己丧失味觉的苦闷;对家珍婚姻问题的担忧;与家倩之间的隔阂;对锦荣的期待。对此,老温用一句歇后语给老朱作了极其准确而又生动的概括——“你想要的要不来,你想赶的赶不走。正好啊,是‘干烧甲鱼’——鳖(憋)。”

第二次是两人再度在“大厨房”合作烧菜,老温在替老朱品尝菜的味道时突然发病,瘫倒在老朱怀里——影片由此表现出两人在长期合作中建立的生死与共的友情。

第三次是老朱在安放完老温的骨灰,回家坐下后,家倩要给他沏一杯“高山茶”,但老朱坚持只喝“白开水”——因为“我的味觉已经死了。”(老朱对白)显然,老朱是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怀念自己的老友。

(4)关于家倩的刻画

家倩是一位“中西合璧”的现代女性,一方面她于外在行为上相当“西化”,如:开放的性观念、勇于进取的职业精神、干练性感的举止与装束等;另一方面她于内心深处仍留存着深厚的东方情怀:克己隐忍、孝敬长辈、豁达顽强……对于前者,影片用她为“性伴侣”雷蒙做菜等场面来诠释;对于后者,影片则主要用她在片尾为老爸奉上的一顿美餐来表达。显然,“饮食”对于家倩和老朱这对父女而言,已不再是“男女”问题,而成为了亲情告白的载体。

影片在运用“饮食”来表现家倩与她心仪的男同事李凯(已婚)的“男女”关系上,尤为别具一格。这两人在工作中配合默契、在意趣上琴瑟相和,可谓一见钟情,堪称一对红尘知己。然而彼此却囿于各自头绪纷扰的“内忧外患”,最终并未能缔结秦晋之好。编导对这段始聚终散的感情表现得颇为凝练洒脱:在两人因相互倾慕,于某个夜晚首次在家倩的办公室——这个“准私人空间”单独相处时,仅用了一个“共饮洋酒”的细节,便将一种惺惺相惜之情不露痕迹又情趣盎然地表达得恰到好处。待两人最终决定此后仅以“好朋友”相处时,编导又刻意为他们选择了“茶馆”——这个“公共空间”,来了断那份曾经的“情缘”,此时却是以一个“共饮高山茶”的动作,为两人的“新关系”添上了一个“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美丽注脚。

(5)关于家宁及其与国伦的关系

影片为三女儿家宁安排的出场动作是在一家“快餐店”里打工——炸鸡块儿。编导对这个典型空间与动作的刻意选择,或许有两个寓意:一是隐喻了年轻人饮食观念的嬗变;二是象征着新一代在“男女”问题上“该出手时就出手”的“速配”“闪婚”时尚。

影片对于家宁和国伦这两个年轻人的“男女”关系的推进,也适时而巧妙地运用了两次“饮食”细节。

第一次是两人在一个“大排档”就餐——这既符合他们的大学生身份,也是对其未来感情模式的隐喻——实惠、快捷。更为有趣的是这个片断的结尾:服务员递上来一盘“臭豆腐”,国伦随即夹了一筷子塞进嘴里。或许编导是想暗示我们:对于国伦来说,尽管家宁不如以“折磨”他为乐事的“小滋滋”——他的现任女友那么“秀色可餐”,但却是一块让他能够真正吃在嘴里,并且有滋有味的“臭豆腐”。

第二次是两人相好后,国伦首次把家宁带回自己家里。进门后,他问她:“喝什么?”“冰水。”家宁回答。一般而言,这只不过是一句不经意的过场性的对白,但仔细一想,似乎编导也在其中寄予了“微言大义”:一方面冰与水是可以相互“融合”的;另一方面两者都比较干净、纯真。果然,两人很快结婚生子,并且十分恩爱……

3.六次“家宴”串起全片的叙事轴线

《饮食男女》片长两个多小时(2∶02∶21),其中一多半的篇幅都与“饮食”相关,从剧作结构上来看,一系列烹调与饮食场面显然担当了全片承上启下的枢纽和触发矛盾的平台,而其中那六次“家宴”无疑便是结构全片的叙事轴线。

从一开始,影片便花了10分16秒的时间,以平行剪辑的方式,展示了老朱和三个女儿对待“家宴”迥然不同的态度:

周末到了,老朱专心致志地在厨房内外忙着烹制各色菜品,悉心准备着每周一次的例行家宴。显然,对于不苟言笑、性格内向的老朱而言,“家宴”既是其维系家庭团结的纽带,也是他用以不断强化自己作为父亲/家长的尊严/权威的仪式。因此,老朱对待家宴的态度可谓十分积极、主动、认真。

与老朱相反,三位各有所好又各怀心事的女儿,却把家宴看做是一种负担(只是为了敷衍老爸)。家珍在回家途中的冷漠神态,家倩和家宁与同学/同事的对话,都暗示出她们对待家宴的无奈态度。三个已成年的女儿早就厌倦了老爸的“关爱”(束缚),与这顿例行的“集体饮食”相比,她们无疑更渴望完全属于自己的“个体自由”——这种欲求在本质上集中地体现为她们对于自身“男女生活”的热烈渴求。

显然,影片《饮食男女》从开篇就用老朱和女儿们对待“家宴”的悬殊态度,含蓄而又明了地为后来围绕“饮食和男女”问题所展开的一系列冲突埋下了伏笔。这些“冲突”集中地体现在片中的六次“周末家宴”上,它们在该片DVD影碟中的次序、时码、内容和寓意分别为:

①00∶10∶16

这是片中推出的首次家宴。这次家宴所传达的信息主要有两点:

首先,家倩宣布自己买了房,不久将会搬走。这不仅意味着此后家宴的“大团圆”状态有可能被打破,而且也昭示着老朱所苦心经营的这个“家庭共同体”出现了裂隙……

其次,老朱从家倩在品尝菜肴时的怪异表情上,感到自己的“手艺”出了问题,待追问家倩后,才得知自己的菜有问题。这一细节暗示老朱的“味觉”失灵了——这对于一个终生以厨师为职业,并以此自豪的人来说,不啻人生价值的丧失,其内心的创痛可想而知。这不仅让老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受打击,而且也意味着他的父权地位开始动摇或受到质疑。

好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影片接着便让老朱直奔“大厨房”前去“救场”,并以其在现场当机立断、指挥若定、化险为夷的大师风范,及时重塑或修补了老朱(包括观众)对其技艺的信心。

至此,影片通过对家庭与社会这两次“饮食危机”的渲染,已基本奠定了老朱这个人物的基调与处境:他在家里的权威已开始受到挑战、质疑,但在社会上仍然备受尊崇;他在烹调上道行深厚但又面临“味觉”困境;他苦心经营天伦亲情,但女儿们却对此心不在焉甚至冷脸相向。

显然,编导并不想神化老朱,影片在让我们欣赏老朱那出神入化的烹调技艺的同时,也开始引领我们走进他矛盾重重的内心世界——尽管他常常故作洒脱,但焦虑落寞还是常常涌现在他的眼角眉梢。

那么,老朱何以非要强人所难、费尽心思也想把女儿们“凝聚”在自己身边呢?他晚年情感世界的空虚显然是最根本的原因,惜乎他对女儿们的强求只不过是一种替代性的满足,并不能解决他的“根本问题”。但是化解老朱郁闷和困境的真正出路又在哪里呢?影片在这一段落的末尾,还是让老朱自己委婉地道出了他的隐衷——“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难。”(“救场”之后,在与老朋友老温喝完酒后吐出的“真言”)

②00∶58∶14

这是第二次家宴。此前家倩一方面买房被骗,另一方面却得到了不久将被公司派驻荷兰的升迁机会。在这次家宴上,家倩原本只想通知大家后者,但因老朱已在报纸上得知了前者,所以当家倩刚要开口说事时,他便抢先表示家倩仍可住在家里,结果家倩无语……这一细节凸现了父女二人南辕北辙的心理诉求和日益加剧的思想隔阂。

这次家宴的另一个重要信息,便是家宁发现老爸做的“‘海棠百花菇’忘了打虾酱了。”这不仅意味着老朱已经精力不济,而且也暗示着“家宴”的凝聚力进一步被削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