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不要赢
3584200000027

第27章 勇者从容,智者淡定:淡定的法则(3)

危急时刻,更要冷静

何谓冷静?思想家说,冷静是一种美德;教育家说,冷静是一种智慧;艺术家说,冷静是一种魅力。我认为,冷静其实是一种风度,更是一种品格。受挫时要保持冷静,即在冷静中镇定反省;成功时更需要冷静,即在冷静中寻找新的起点,创造更大的辉煌。

冷静与思考孪生,它使人深邃,催人成熟;冷静即力量,它使人充实,永葆青春。

西方有这样一则寓言:

一只狮子被猎人捉来后扔进笼子里。

一只蚊子飞过这里,看到了在笼子里面不停地走来走去的狮子,问:“你这样走来走去有什么意义?”

狮子回答说:“我在找我能够逃出去的路。”狮子怎么也没有找到逃出去的路,于是它躺下来休息,不再去想逃走的办法。

蚊子还在那里着急,继续问狮子逃出去的办法。

狮子无精打采地说:“我现在在休息。因为我找不到逃出去的办法,所以还是耐心地等待机会吧。”

当蚊子还想问时,狮子终于发火了:“你总是这样问来问去的有什么意义?我始终都清楚自己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因为我一直保持着清醒,实在逃不出去我也没有办法,我已经尽力了,不像你只会问来问去的!”

虽然狮子最终也没有逃过被杀死的命运,但是它却始终保持了清醒的头脑,这样至少它不会感到遗憾,因为该想的办法该作的努力,它都已经试过了。

人类也应该这样,也需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只有这样,一生才能无所遗憾与牵挂,才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因为这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完善自己,实现人生的全部意义。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冷静质疑是理想的筋骨。”保持冷静质疑的态度也是清醒的表现,人生中最大的痛苦就是糊涂一生,虽然有时会说糊涂也是一种幸福,但更多的则是悲伤与苦涩。

古今中外,因为不冷静而铸成大错的例子不胜枚举。著名的俄罗斯诗人普希金就是一个遇事不够冷静的典型:当听说自己的情人被他人纠缠时,冲动地找他的情敌比剑,结果白白断送年轻的性命,成为世界文学史上重大的损失;《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也是由于不够冷静,不能对当时的战场情况进行正确的分析,一味蔑视敌人,结果兵败走麦城,死于无名小卒的绊马绳索之下;在著名的爱情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也是因为看到自己的爱人死于毒药之下而不够冷静,冲动地喝下了毒药,结果,爱人醒来,她却死去,空留悲切!

人类有一个有趣的特征,那就是越到需要紧迫作出决定的时候,思想越容易混乱,有的人的思维干脆已经不再反应了,汉语中的“惊呆了”、“急蒙了”、“惊慌失措”等词汇,就是对这类情形的恰当形容。因为这种惊呆和急蒙,很多不幸就这样发生来了。假如在这时你能有冷静的情绪、清醒的头脑的话,很多危险都是可以杜绝和化险为夷的。就像伟大的军师诸葛亮一样,司马懿重兵于城前,他却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上演一出“空城计”,令司马懿狐疑不敢前行,最后退去。这是何等的冷静和睿智!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越是在危急的时候,就越需要冷静。假如你的生活中出现了重大的变故,你一定要保持镇静,至少看上去是镇静的。因为惊慌是带有传染性的,你会把这种坏情绪传染给你身边的人,这样,他们会更加惊慌,如此这般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甚至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青蛙王国的国王要为女儿选纳贤婿,要求就是通过组织一场攀爬比赛,第一个爬到塔顶的青蛙就会得到貌美如花的青蛙公主。群蛙纷纷报名,场面甚是热闹。

这是一个非常高的铁塔,仰头都看不到它的顶端,仿佛直插云霄一样,看一眼就让人感觉头晕目眩的。围观的群蛙纷纷议论着爬塔难度太高,不可能成功。

比赛开始了。

这个铁塔很难爬,又陡又滑,一不小心就会丧命,再加上群蛙不停地议论,所以,还没开始,就有一些青蛙泄气退出了比赛,仅有情绪高涨的几只还在往上爬。

群蛙继续喊着“太难了,不可能爬上塔顶的,会丧命,赶紧下来”。就这样,越来越多的青蛙累坏了,退出了比赛。

最后,仅有一只却还在越爬越高,一点没有放弃的意思。终于,他成为唯一一只到达塔顶的胜利者。

他哪来那么大的毅力爬完全程的呢?难道他不知道爬塔很危险吗?难道他没听到塔下群蛙的议论吗?

大家议论纷纷,胜利者却置若罔闻。

这时大家才发现,这只抱得美人归的青蛙原来是个聋子!

聋子之所以能够坚持到最后,就是因为他没有被周围的恐慌气氛所影响,保持着冷静的态度。这就说明,其实大部分时候我们所面临的处境并没有那么可怕,但是不冷静的流言却放大了恐惧,使我们总是生活在恐慌之中。由此可见,冷静是多么可贵的东西!

那么,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难题的时候,该如何保持冷静,克服内心时常产生的烦恼情绪呢?下面我提几条比较实用的方法:

方法之一,给不冷静的想法灭火。

当你面临危急时刻,你会心生不满,是因为你对身处的状况做出了不利于自己的评价。例如:“他迟到那么久,根本就是不在乎我!”“他是故意伤害我的感情!”这么一想,当然怒不可遏,心情立刻愤愤不平。

在这个“动念发火”的当下,只要能多一分自我觉察的功力,在心中跟自己做起辩论:“且慢,这个解释真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吗?”于是你心中产生其他的想法来作解释:“也许他是不得已才迟到的!”“恐怕是我错怪了他!”就能成功地发挥第一道防火墙的灭火功能,而不至于失去理智。为从,你必须拥有良好的自觉能力,以及具备同理心和善意解读世界的能力。

方法之二,给不冷静的冲动灭火。

万一你没来得及拦截住心中负面的情绪,出现了情绪爆发的状况,这时就会产生一些想冲动的念头:“我就要给你点颜色瞧瞧”,“我豁出去了,不让你难受,我誓不罢休”。经验告诉我们,即使再温柔和善的情商高手,也曾有过不理性的冲动念头:我真想打人!

这个蠢蠢欲动的当下,我建议你跟自己的心喊话:“再等一下就好”,然后开始在心里如此默默数数:“1、2、3、4……”以此活络大脑的理性中枢,而其他的理性想法也就能跟着出现:“等等,这么做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由此便能悬崖勒马,不致冲动行事。

方法之三,给不冷静的行动灭火。

抓狂,是一种极端状态,亟需理性地控制。万一你已经开始了非理性的行动,只要不放弃,你仍然是冷静有望的。例如,一旦意识到自己言行失态,就要考虑到自己的格调“这实在不像我”,以及对方所受的身心创伤,“天哪,他会被我打伤”,这样,一般来讲就能立即停止动作,避免造成更进一步的伤害。

只要你我做好情绪的消防检查,了解自己哪一道防火墙仍待加强,对上述三个方法多加练习后,就能为失去理想的激情灭火,达到随心所欲而冷静自在的境界。

学着做个“寂寞高手”

曾经有新闻报道,香港青年女摄影家李乐诗,背负行囊睡袋,独自漫游世界。这件事情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很多人看过报道后都不约而同地产生一个质疑:她就这样一个人走在旅途上,难道不会感到寂寞吗?

带着这个问题,有位记者对李乐诗进行了采访。谈笑间,李乐诗严肃而干脆地回答记者,她是孤独,甚至感到寂寞,但是她说,只有孤身一人的时候,才有足够的空间专注于她的摄影。其实,李乐诗的回答深刻地道出了生命的真谛:生命是一首承载寂寞的乐章!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就曾经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可谓人生寂寞迷茫、独自寻找目标的阶段。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可谓人生的寂寞追求阶段。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可谓人生实现目标的阶段。

由此可见,大凡成功者都是孤独而执著的。只有能够耐得住寂寞,才能取得成功。

在人生的长河中,你要懂得既有欢乐和愉悦,也会有孤独、寂寞和焦虑。寂寞就如同喜怒哀乐一样,时刻伴随着我们。而只有经过寂寞洗礼的人,才能懂得人生的真谛。因为人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清醒地看清自己,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正确对待寂寞,耐得住寂寞呢?其实很简单,这关键取决于我们对寂寞的认识和追求成功的动机。

比如对于一个胸无大志的人,想要让他耐住寂寞好像是不大可能的,但是,假如你有着高尚的思想境界,有着追求事业的良好心态,那么,你就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保持本色,踏踏实实地干好工作,认认真真地做好事业。只有耐得住寂寞的考验,你才会对生活中的痛苦和快乐有所感悟,精神灵魂才会得到升华,最后才能在寂寞中创出自己的一番成绩。

对于寂寞,西方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强的人,也就是最孤独的人。”中国的古语也说过:“居不幽者思不广,形不愁者思不远。”意思就是:只有耐得住寂寞和孤独才能达到智高者的境界。也就等同于王国维的那三种境界。

当然,这些智者的孤独寂寞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为了更好地积极入世。因为他们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寂寞能造就大师,这是因为只有摆脱虚浮、繁杂的困扰后,人的心灵才能得到净化,思想才能自由地翱翔。

古往今来,能够耐得住寂寞,甘于淡泊,沉潜书斋的学者名流比比皆是,他们的成功无不来源于他们那颗勇于承载寂寞,超尘脱俗的心。他们在寂寞中保持了一颗平常心,在变幻莫测的社会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因而他们从不沉沦,发愤图强,最终才能成就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

假如一个人不能守住寂寞,他的内心就不会平静,处于浮躁状态下的这个人就会将所有本来美好的事物蒙上主观偏见的色彩,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更有甚者,很可能遇到重挫后就一蹶不振或走上歧路。

你要懂得,寂寞并不是凄凉,更不是悲哀。真正的悲哀是把生命和精力花在哗众取宠的闲聊和茶楼酒馆的应酬之中。而孤独和寂寞有利于养生,可谓是一剂养生良药。美国科学家就曾经做过一项长时间的调查,调查结果发现,能忍受孤独寂寞的人,他们患心脏病、高血压病和癌症等与精神有关的疾病的概率比一般人要少30%。另外,中国古代的医书中,也强调了“静养”的必要。这个“静养”,其实指的就是调整心态,通过适应孤独寂寞的环境,颐养身心。

孤独寂寞还利于自我设计自我塑造。可以说,孤独寂寞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对待。假如你能够在寂寞中反省自己,在寂寞中对自我进行总结和规划,那么你就会超越自我,超越时空的局限,就会体验到一种深刻的、高尚的、永恒的充实和快乐,就会进入到自我追求的更高的境界。成功就始于这种寂寞中的自我设计和塑造。

你要相信,所谓的天才都是由寂寞造就的,正所谓“天才来源于寂寞”。因为只有你处于真正的寂寞状态的时候,你才可以比较客观全面地审视自己,才能不被外物所累,才能不被糖衣炮弹所诱惑,才能不被他人的言论而左右。

在当下这个灯红酒绿的社会中,又有几人可以做到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呢?比如有些稍有名气的学者,在取得某项优秀成果后,就耐不住寂寞和淡泊了。他的重心也不再是搞学术科研了,而是把重心转移到了各种社会应酬,开始被各种虚荣的假象蒙住了前行的双眼。当然,他们的学术成就也就仅此而已了,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的提高,有的甚至走上了下坡路,最后不免上演“伤仲永”的悲剧。

著名画家刘海粟就曾经对那些耐不住寂寞的人提出过忠告。他曾经针对学术界这种虚荣之风严厉地提出批评,他告诉那些人:“越怕寂寞的人,将来就会很寂寞!”

刘大师说得太对了!因为你耐不住寂寞,稍微有一点成绩就骄傲,使你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热闹场所,这样你就没有时间读书,没有时间研究自己的学问,那么时间长了,你的学术之锁就会长满锈,以致难以打开,最后只能是自食恶果,断送前程。

当然,我们所说的孤独、寂寞,并非消极的遁世之法,而是积极的入世之道。我们要你做的是学会承载寂寞,无论何时,保持内心的平静;我们并不是要你搞自我封闭,拒人于千里之外;我们是要你放弃那些耗费青春和生命的那些无聊的应酬和闲扯,以及过度的娱乐;我们是要你集中精力,凝聚活力,专注于自己的梦想,以含辛茹苦的艰苦搏击,赢得人生的辉煌。

耐得住寂寞,是汗水、精力、心血的凝聚,是集中力量、倾心投入、超常努力、艰辛搏击后的馈赠,只有能进入孤独境界的人,才有机会进入大创造;只有能忍受寂寞的人,才有无限辽阔的精神空间;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一往情深,勤苦专注于求知,增强自己的功底和才华,取得人生交响乐中最可贵、最震人心弦的华美篇章。

朋友们,让我们耐住寂寞,在寂寞中创造!在寂寞中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