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赚钱的“欲望”
一个人赚钱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的自信,在我们生存的这个现实社会里,金钱已经成为一个衡量个人在社会中成就大小的标准。能够创造价值和财富的人更容易被肯定和认可,而且只要是凭借着正当手段去挣钱,一个人的潜能会从中得到激发,自信心也能增强。作家毛姆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金钱就如同人的第六感,没有它,一个人就很难充分利用自己的其他五个感官。”
而且,更重要的是,金钱能够充分满足我们帮助他人、奉献价值的欲望。所以,我国的父母在培养孩子的投资意识、赚钱能力时,首先应该让孩子对金钱的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想一想,如果孩子长大以后连一日三餐都解决不了,又能期待他创造多大的社会价值,给予他人怎样的帮助呢?世界上有很多富豪,他们拥有着巨额的财富,却过着平凡、简朴的生活,反倒对公益事业非常热衷。
美国作家爱默生就曾大声讴歌金钱的价值,他认为金钱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正是它刺激了人们的创造力。
一个人只有认识财富,正视财富,渴望财富,才能享尽一切财富,发挥出所有的创造力和劳动力获得财富。我们不妨来看看一个法国富豪的故事:
在法国,有一个年轻人,在他的青少年时期经济条件非常恶劣,生活得非常艰苦。后来,他长大后,开始推销装饰肖像画赚钱。以此为开端,在之后10年左右的时间里,他辛苦赚钱,最终成为了一位媒体大亨,并且得以成为法国排名前50名的大富豪。然而,不幸的是,1998年,他因为前列腺癌病逝了。
在他去世后,他的一份遗嘱在法国报纸上出现。他在遗嘱里这样写道:“在我年轻的时候,曾经非常贫穷,现在我将以一个富人的身份进入天堂,在此之前,我想留下自己从穷人变成富人的秘诀。这个秘诀可以通过一个问题——‘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找到答案。如果有人能够给出正确的答案,找出我的致富秘诀,我会衷心地祝贺他,并且将我留在银行私人保险箱内的100万法郎赠予他。这是我给他的奖金,也是我在天堂给予他的掌声和祝福。”
这份遗嘱一经报道,便引起了很大轰动,并且有48561人陆续寄来了答案。这些人的答案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有人认为,穷人之所以变成富人,是因为把握住了机会,所以致富的秘诀应该是机会;有人觉得,技能是穷人最缺乏的东西,只要拥有了一项技能,穷人也能很快致富;有人说,穷人最缺乏的是地位、名牌衣服、启动资金,只要拥有了这些,一个人就能以此为基础找到致富之路;也有人认为,帮助和关爱是穷人最缺乏的东西……总之,人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最终,在揭开谜底的时刻,富翁的遗嘱里给出了这样的答案:穷人最缺乏的是致富的秘诀:野心和愿望。
在所有参与者中,回答正确的只有一个9岁的小女孩,她说:“也许野心能够帮助人们得到想要的东西。”这个答案出乎很多人的预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论,其中也有很多法国富豪。而这些富豪讨论的结果,也是“致富的野心是奇迹的起点,也是最有效的治疗穷病的良药”,很多人之所以穷,正是因为缺乏致富的意愿,这便是他们无可救药的弱点。
这个故事给予人们的启示是:若想成为富人,我们首先要有“致富”的强烈意愿。对于父母而言,在教育孩子投资理财时,也不要忘了培养孩子赚钱的“欲望”。富豪和穷人的最大区别是什么?穷人没有改变现状、致富的强烈愿望,而富豪对于财富和价值的渴求却是无穷尽的。
听到“欲望”这个词,很多父母可能首先将其想象成一个邪恶的不能碰触的东西。可是,人生于世,谁能没有欲望呢?活着,是一种欲望;吃饭,也是欲望;希望被尊重、被重视,也是欲望……人若活在世上,什么都不想要,什么欲望都没有,岂不是无趣得很,而且也找不到前进的动力。
卡内基是美国的钢铁大王,然而少年时代的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穷人,生活非常艰苦,年纪轻轻就不得不出去打工赚钱。然而,从少年时代他便怀着一种“我一定要成为大富豪”的意愿,不断努力,在不同行业和地区辗转拼搏,足迹涉及石油、钢铁等多个领域,最终成为了一个世界级的大富豪。
与他相似的是,摩根、洛克菲勒都曾是满怀致富欲望的年轻人,这种欲望甚至成为了他们人生的原动力。最终,在那个资本主义开始盛行的年代,他们都成为了美国经济的胜利者。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君子”是不能谈“利”的。可是,在美国的文化中,创造财富是一种正义的事情,也是善事。在各个行业里就职的教授、管理者、企业家、科研者等,他们都会认为“能获得更高薪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可以说,在财富文化方面,不同国家确实有很大的差异。
那么,那些说着“只要一日三餐得以满足,钱多了也没用”的人,是真心的吗?其实,这种说法大多是违心之论。得以创造价值、施展抱负的机会,谁不想要呢?财富所能带给我们的自信、尊严和价值又是多少人能拒绝的呢?
当然,致富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战胜很多困难,甚至要抱着永不放弃的决心和破釜沉舟的勇气前行。如果一个人脑子里一直被“我不可能发财”这样的念头占据着,又怎能找到致富之路呢?只有敢想、敢做、在致富领域怀着浪漫情怀的人,才能充分激发自己的潜力,充满希望、心怀梦想地踏入致富之路。有句话说:“只有对人生充满野心,我们才会成功。”在创造财富方面,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成为一个富人的一个条件便是钟情于财富的价值。日本的销售之神松下幸之助便用自己的经验之谈,说过这样的话:“钟情于金钱吧!”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可谓是一个世界级大富豪了。然而,他在学历上可没有什么优势,在上高二那年便辍学经商了。而辍学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家里穷,念不起书,是因为他想尽早赚钱。
在他年少的时候,他的父亲便经常对他说:“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有靠自己,经商要趁早,赚钱更要趁早。”每天放学回家,父亲便会孜孜不倦地向他灌输这样的商业意识和金钱观。
在父亲的影响下,在上高二那年,约翰便决定辍学从商了。他早已对这个变幻莫测的商海世界充满向往,而且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努力,成为一个大富豪。有一次,一个同学在和他一起散步时,问他:“约翰,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呢?”
约翰立刻回答说:“我要成为一个拥有10万美元的大富豪,而且一定会成功的。”
少年时代的约翰便为自己确立了一个10万美元(要知道当时的十万美金和现在可不是一回事)的目标,不过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自己将来获得的财富总额比这个数字还要多出很多。
约翰的父亲无疑也是望子成龙的,在教育约翰的过程中,他不但向约翰灌输了大量的金钱意识和商业理念,也不忘教约翰一些实际的商业知识——记录账本、写商业文书等。而父亲的这些行为无疑催生了约翰赚钱致富的意识,也为他以后的经商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父母对金钱的认知和意识肯定会通过言传身教或者日常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有时候他们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心插柳”,但无可否认的是,孩子一生的财富观和赚钱之路与父母有意无意的教育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般来说,一个人创造财富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与父母的期望有着很大的联系。给孩子设立一个较高的财富标准,并且从小培养孩子的赚钱能力、投资能力和理财能力,孩子也会因为父母的期待和教养而胸怀天下,不负所望。
因此,作为父母,适当培养孩子对财富的欲望还是有必要的。通过告诉孩子他们想要的商品的价值以及赚钱的方法,可以有效刺激孩子赚钱的意愿,这对孩子财商和赚钱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
教孩子学习投资,如何起步
孩子上高中的时候,心智和独立意识已经逐渐成熟。法律要求,16周岁的孩子就必须办理身份证,这也算是一个孩子逐渐成熟的标志,而且获得身份证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契机,让孩子们能够进一步提升理财能力。因此,在孩子的高中阶段,父母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适时地将一些投资理念和方法技巧传输给孩子。
下面,我们将列举几个针对高中阶段孩子的理财教育主题,以供参考和借鉴:
(1)从哪里起步开始学习投资?
关于这一主题,在各种投资项目中,股票虽然收益大,但是风险也较高,所以应该持谨慎态度。相比之下,基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投资账户如何开设?
先教孩子一些开立账户的基本程序和基础知识,然后帮助孩子在网上进行操作,熟悉并掌握网上操作的各种技巧和方法。
(3)对于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应该如何应对?
孩子在刚接触投资项目时,难免会心浮气躁,所以父母从一开始就要帮助孩子确立良好的投资心态,克服浮躁心理。当然,帮助孩子确立良好心态的前提是,父母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心态,做到从容坦然,要有“赢了固然好,输了也无所谓”的潇洒态度。
(4)若需要借贷,应该怎么做?
帮助孩子了解一些贷款的初步知识,在孩子提出借钱时,让孩子知道借贷需要付出成本,必须支付利息。
(5)若赚了钱,该怎么处理?
孩子在学习投资和理财的过程中,如果真赚了钱,父母应该让孩子意识到,帮助自己和帮助他人都能体现金钱的价值,将正确的价值观和财富观灌输给孩子。
为了能更加生动形象地说明问题,我们不妨看看老王教育孩子的例子。
在周围人眼里,老王算是一个开明且“民主”的父亲了。平时,他对儿子小明的管束还是相对宽松的:只要在班里的名次保持了前20名以内,在业余时间孩子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小明上高中以后,他开始对投资理财充满兴趣。也许对很多父母而言,让上学期间的孩子接触金钱和投资项目是一件很难想象的事情,因为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考试成绩。可是,老王却不这么认为,不仅不限制小明的兴趣,还积极进行引导和帮助。
教会孩子如何贷款
其实,小明在几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自己的账户,每到自己过生日或者过节过年的时候,他都会收到数额不菲的红包。而这些红包的大部分都被他存进账户中,储蓄起来了。
不过,虽然小明在储蓄和投资方面已经有自己的独特认知和独立意识了,但对于借贷还没什么感触。高二那年,他想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但他将自己从小到大的储蓄存款都算上,还差了一两千元钱,于是他希望父母先将这笔钱借给他,然后等春节的时候再还上。
老王听了儿子的想法,心里还是挺高兴的。因为儿子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知道用自己的存款买东西,而不是只要有需要就伸手找父母要钱。不过,老王还是没有立刻答应儿子的要求,因为他想借着这次机会教教儿子关于借贷的知识和意识。
老王告诉小明:“借钱可以啊,不过要按照银行贷款利率支付利息。”
儿子不解地问:“还要支付利息啊?”
为了让儿子理解,老王便举了自己家房贷的例子:“比方说我们家买房子差30万,就跟银行借贷了30万。可是,银行借给我们钱,是要从中收取利息的。现在我们每个月需要还的房贷里,就有一部分是给银行的利息。”
然后,老王还和儿子一起上网查看了很多关于借贷的知识和资料。后来,小明仔细算了算,三个月之后到过年时,他就能用过年收到的压岁钱偿还借父母的债务,这期间需要支付的利息是35元。小明觉得利息并不算多,自己能还得上,最终他果断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信贷行为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生活方式。对于正在上高中的孩子们来说,虽然一时还不需要,可是日后成年时他们可能需要住房贷款、助学贷款,等到他们想创业时,还可能需要创业贷款……因此,父母还是应该做到未雨绸缪,利用合适的机会向孩子灌输一些借贷知识和技巧。只要教育方式恰当,这对孩子以后的人生会产生较为积极的影响。
就像在这个案例中,35元钱对老王而言根本算不了什么,可是最重要的是,他想让孩子从这种生活体验中切身体会到借贷的意义和金钱的来之不易——天上永远不可能掉馅饼,想要使用不属于自己的钱,就必须支付一定的代价。
了解怎么让“钱生钱”
自从上了高中之后,小明就一直对投资有着极大的兴趣,在派出所办理身份证之后,老王就带着小明去银行办理了独立的账户。与此同时,老王也开始有意无意地将一些投资产品介绍给儿子。
起初,小明最感兴趣的理财产品就是股票,不过老王并不赞成这一选择,并且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儿子:“股票投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市场、各行各业或个股,可是在高中阶段,你需要完成老师布置的繁重的学习任务,还要抽出一点时间来学习课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所以应该很难挤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股票投资方面的研究。”
小明听了,认同了父亲的看法,并且决定听从父亲的建议,从基金投资开始入手。而老王之所以提议投资基金,主要是因为基金会由专业的投资专家操作,投资者不必付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