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359400000032

第32章 存平常心,做非常人

【大师开示】

平常心是一种透析世情、了悟人生的智能,能以平常心处世,自能“超然物外见真章”。

保持平常心,保持真我,自然不为种种情感所困扰,郁结难舒,也就能成就脱俗的自我,过得心情坦荡,舒舒服服。

“对境无贪妄,是名平常心。”这就是星云大师所说的平常心。宋代无门慧开禅师曾作《颂》诗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种怡然自得的心境,这种日日是好日的洒脱超逸,与星云大师所言的平常心不谋而合。

所谓的平常心,就是不管时空如何变化,不管人情如何转变,始终心情平静,不为琐事费尽心思,不去钩心斗角,每一天都活得轻松自在,自然时时都像过节一样,使人兴致高昂。

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到无为、无争、不贪、知足,保持对名利的淡泊心,对屈辱的忍耐心,对他人的仁爱心,做好每天当做之事,享受每一件事情带来的快乐,自然会有足够的力量来承担生活中永恒存在的挫折和痛苦,也自然能够获得更纯粹的幸福。

面对人生,我们要选择闲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的心境,选择一种从容自在的人生态度,既要正视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做到宠辱不惊,也要正确定位自己的人生坐标,做到自在随意。

曾会学士与珊禅师是多年的好朋友。有一次学士外出,偶然遇到了雪窦禅师,于是他就写了封介绍信给雪窦禅师,让他到灵隐寺去找珊禅师,告诉他珊禅师一定会照顾他的。雪窦禅师欣然接受,然后拜别学士,云游去了。

这一别就是3年。一次,曾会学士因为公事,来到了灵隐寺。他突然想起了3年前曾介绍过雪窦禅师来这里,于是便问珊禅师:“雪窦禅师现在怎么样了?”

珊禅师疑惑地说:“没有这个人呀!是不是搞错了?”

曾会学士说:“怎么会错呢?我亲自介绍他来的!”

珊禅师十分为难,派人在寺中的上千僧众中寻找了个遍,可是找了一上午,也没有找到这个人。

曾会学士说:“你还记得拿我介绍信的那个人吗?”

珊禅师摇摇头说:“没有啊!我从来没有收到过你写的介绍信呀!”

珊禅师看学士那么着急想找到这个人,便和学士一起去找,可是找遍了每一个地方,就是不见雪窦禅师的踪影。直到天快黑的时候,才在一个很破的屋子的角落里找到了正在打坐的雪窦禅师。

曾会学士大喜地喊道:“雪窦禅师!”

雪窦见是曾会学士,也感到十分惊喜,他与珊禅师各自作礼。珊禅师一见雪窦禅师,就看出他将来一定会有不一般的造化。

各自寒暄了一阵,曾会学士问道:“3年前我亲笔写的介绍信你给丢了吗?为什么不给珊禅师看呢?害得你住这样的房子!”

雪窦禅师从衣袖里取出原封未动的介绍信还给曾会,说道:“我只是一个云游的和尚,没有什么渴求,为什么要请人介绍呢?”

雪窦禅师保持着这样的平常心: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不会被淹没,因而从未将自己置于某种特殊的位置。他保持着最本真的自我,也在这种平静与坦然中成就了非凡的人生价值。在雪窦禅师心中,自己只是一名云游僧,无欲也无求,挣脱世俗的诱惑,抛却名利的纷扰,虽默默无闻却终成正果。

很多人在春风得意时都容易喜形于色,在沾沾自喜中迷失自我。能够始终保持低调的行事作风的人总是少数,他们无论任何情况下都不显山露水,却往往能在“不显不露中出头”,这才是智者的幸福哲学。

生命是一种缘,是一种必然与偶然互为表里的机缘。有时候命运偏偏喜欢与人作对,你越是挖空心思想去追逐一种东西,它越是想方设法不让你如愿以偿。这时候,痴愚的人往往不能自拔,思绪万千,越想越乱,陷在了自己挖的陷阱里;而明智的人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他们会顺其自然,不去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事实上,生活中的太多东西是不可以强求的,那些刻意强求的某些东西或许我们终生都得不到,而那些不曾期待的灿烂往往会在我们的淡泊从容中不期而至。因此,面对生活中的顺境与逆境,我们应当保持“随时”、“随性”、“随喜”的心境,顺其自然,以一种从容淡定的平常心来面对人生种种悲欢离合。应知平常即是福,颠沛才是苦。我们该在欢乐与苦痛中,享受生活的赐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