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低碳执行手册
359500000026

第26章 让低碳生活走进你我 (3)

与供应商签订包装回收合同,对于可以重复利用的包装用品,待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利用公司进货的车辆运回厂家,厂家以一定的价格回收再用,这项收入大约为每年2万元;

为出差人员制定严格的报销标准与报销制度,尽管标准比别家略低,但公司规定可以在票据不全的情况下按标准全额支付差旅费,该项措施每年为公司节约大约5万元。

在严格的成本控制下,不但公司节约了可见的资金,也培养了公司员工的成本意识,倡导节约、反对浪费已经蔚然成风……

所以,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数量庞大的支出都需要每一位员工在每一笔很小的支出上进行节约,由此产生的效益就因其规模而显现出来。也许每一名员工节约的钱会显得微不足道,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积累起来将是一笔数目不小的收益。

节俭是一种美德,更是员工爱企业如家的重要表现,是企业对每个员工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

因此要在工作中提倡节俭。如今流行的新节俭主义也是低碳经济的另类解读。新节俭主义倡导理性消费,这个理性是根据自己的岗位收入、情绪、预期等所交织成的“度”。

惠普是世界知名的大公司,实力雄厚财大气粗,但他们却在办公室里设了“备用箱”和“再生箱”,只用过一面的纸张都放在备用箱中,其他人可以再利用那纸的背面,两面都用过的纸则放入再生箱中回收。在全球的爱普生任何一家公司里,所有双面用的打印纸在用完之后还必须用于粘贴各种报销票据。这种资源充分循环利用是“新节俭主义”的体现。

新节俭主义最崇尚简单,但它不以牺牲生活质量,减少生活内容,降低人的欲望为目的,为代价,而是砍掉多余的枝枝蔓蔓,活出生活的本真。

将节俭作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让我们成为名副其实的“低碳族”。

勤俭节约,永葆朴实的工作作风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历来以勤俭节约、不畏艰苦著称。毛泽东曾说:“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胡锦涛曾经倡导:“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牢记‘两个务必’,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各项工作中都要贯彻勤俭节约原则,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勤俭节约”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命题,如今重又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和战略意义。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就要从思想上崇尚俭朴,以勤俭节约为荣、铺张浪费为耻,抛弃“家大业大,浪费点儿没啥”的思想。“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些看似点滴的浪费,就像“蚁穴”一样,侵蚀着坚固的根基。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就是要在作风上艰苦创业。在残酷竞争的市场中,我们是创业者,奋斗者,而不是享乐者,逍遥者,我们要舍得吃苦耐劳,把勤俭节约当成战胜困难的传家宝。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就是要在管理上精益求精。蒲松龄说得好:“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作为一个有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的员工,都应抓住点滴时间,刻苦钻研业务技能,向精细管理要效益。只要在工作中创造价值,实际上就是在践行一种低碳方式。

有人问:“我能做什么?”答案很简单: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岗位做起。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都应该从古往今来的许多案例中汲取经验教训,力戒奢侈之风,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好科学发展观,为建设一个高效、务实的节约型社会作出贡献。

在武汉江岸区委区政府大楼,进门的人都能看到“创‘两型机关’点字歌”——上班开水少打点,用完再打少浪费点……

有关领导说,打开水这个细节过去被忽视。一些机关干部上班就提开水瓶打满开水,第二天,没有用完的就被随手倒掉。“现在,建设‘两型’社会,我们干部们根据需要打开水,第二天多出的开水用来洗抹布或拖地。”

打开水少打点是为了避免浪费,既节约了水资源,又省下了燃料。可谓一举多得。尽管只是一件小事,却有着积极的意义。

我们发现,越是政府部门、机关单位,就往往越是浪费大户。要在政府和企业中形成“勤俭节约”的意识,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皖南事变”以后,新四军政委刘少奇的工作很忙。他穿着一双补了补丁的布鞋到战士中询问战士的疾苦和战斗情况;到老百姓中访贫问苦,发动群众抗日;到前线观察敌情,日夜奔忙。没几天,他脚上那双布鞋就张开了“狮子口”,脚指头都露了出来。同志们见了,敬佩又难过,都劝他换一双新鞋。他笑了笑说:“别看这鞋有些破,它的功劳可不小啊!跟我从陕西到了这里,有感情啦。让皮匠补一补还可以穿嘛,不用换!”1942年冬天,新四军军长陈毅拿来一双新鞋。他指着刘少奇脚上的鞋说:“你这双鞋成了特制的了,该换一下啦!”刘少奇却说:“缝缝补补,穿了五年,舍不得丢啊!”陈毅微笑着说:“我以军长的身份命令你,赶快换一双新鞋!”刘少奇也笑着说:“你是军长,我是政委,现在战士们这么苦,我们要和他们同甘共苦。你当军长,一开口就是命令,一点耐心都没有,我要反抗。”“哈哈哈!”两人同时大笑起来。

几十年前的一个小故事,今日重温仍给人深刻的启迪。永葆朴实的工作作风,这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是牢牢联系在一起的。要建设节约型社会、政府、企业,都必须要树立起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作风端正了,浪费的现象也就自然在工作中被消灭了。

紧绷“低碳”弦,视“低碳”为自己的责任

怎样发展低碳经济?怎么走低碳道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全球变暖带来的威胁不亚于战争。在国家坚持经济结构调整、落实节能减排越来越坚决的形势下,民众的低碳意识显得愈加重要。低碳生活是方式也是态度。低碳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随着我国确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低碳经济已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在此背景下,每个人都应争做低碳的宣传者、实践者,用实际行动为企业发展注入绿色动力,让低碳社会、低碳企业的美好愿景早日实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刻紧绷“低碳”弦,视“低碳”为自己的责任。

为什么有的员工不能从身边做好“低碳”,不是他们做不到,是因为他们没把这样的事放在心上,没有把低碳和节约当做自己的责任。

我们来看下面一个事例,从中你会受到一些启发。

有三个人去一家公司应聘采购主管。他们当中一人是某知名管理学院毕业的,一人毕业于某商学院,一人则是一家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应聘者经过测试,留下的是那个民办高校的毕业生。

在整个应聘过程中,他们经过一番测试后,在专业知识与经验上各有千秋,难分伯仲。随后招聘公司总经理亲自面试,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题目为: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厂采购4999个信封,你需要从公司带去多少钱?

几分钟后,应试者都交了答卷。

第一名应聘者的答案是430元。

总经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呢?”

“就采购5000个信封计算,可能要400元,其他杂费就算30元吧!”答者说。

总经理未置可否。

第二名应聘者的答案是415元。

对此他解释道:“假设5000个信封大概需要400元,另外可能需用15元其他费用。”

总经理对此答案同样没表态。

但当他拿到第三个人的答卷,见上面写的答案是419.42元时,不觉有些惊异,立即问:“你能解释一下你的答案吗?”

“当然可以,”第三个人自信地回答道,“信封每个8分钱,4999个是399.92元。从公司到某工厂,乘汽车来回票价10元,午餐费6元。从工厂到汽车站有一里半路,请一辆三轮车搬信封需用3.5元。因此,最后总费用为419.42元。”

总经理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收起他们的试卷,说:“好吧,今天到此为止,明天你们等通知吧。”

想必我们都已经能预料到结果如何了。对于企业来说,节约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增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员工如果能够自觉将节约贯彻到低碳生活中,其实就是在位公司节约成本,在为企业创造价值和效益。如果大家都把节约看做是自己必须做大的事,看做是自己的责任,那么公司的发展必定前途辉煌。

员工选择低碳,不仅意味着承担了环保的责任,也为企业的经营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每一名对企业有责任感的员工,都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会尽最大努力把浪费降低到最低限度,会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节约每一分钱。

每一位员工,都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紧绷“低碳”弦,不必老板交代就能做好节约,通过“低碳”为企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手头做起,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走进某家公司的任一生产工作现场,时时处处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温馨小贴士”:开关板上贴着“节约有良方,利用自然光”、电脑上贴着“上网不涉密、下网请关机”,电梯口贴着“多等几秒,方便你我”等提示语。这些“小贴士”集中了全体员工的智慧,张贴在职工日常工作生活中每个关键点。

行动起于意识,风气影响行为。影响低碳生活习惯的因素,大多来自意识的欠缺和行为的疏忽。如果说,几年前的节能减排更多只是一种象征意义的话。那么现在,能源紧缺,环境变化的当前,低碳已不再是一句口号,它已经影响到了我们当下的生活,以及我们的未来。

在低碳方面,个人观念转变很重要,日常生活方式中一些小细节的改变或许你也无形中减少了碳排放量。工作和生活中适当将温度调低也是低碳的表现,上班中放弃开车改乘公交车或者骑自行车或者走路都是在为低碳做贡献,每人多关注一些这样的细节,碳排放量就会改善。响应“低碳”号召要从生活中的小细节做起,转变观念、培养习惯至关重要。让每个人把低碳变为自觉行动,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做起。

少用空调、随手关灯、自备水杯……一股低碳之风正悄悄地刮进许多公司的办公室中。

郑达在北京的一家跨国广告公司工作,他的部门经理——一位曾留学德国多年的“海归”,就是这样一个热衷于“办公低碳化”的人。“在日常办公中,他处处‘发扬’低碳精神。并经常告诉我们,在欧洲,很多大公司都会参与一种名为‘碳抵消计划’的活动,就是将每位员工日常工作中生产出的二氧化碳进行计算,然后通过领养树木、购买环保设备等方式来抵消员工的碳排放量。尽管国内还没有这种方式,但每一位员工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郑达继续说,“在经理的带领下,我们也都渐渐爱上了这种低碳化办公模式,其实这并不难做,比如电脑暂时不用的时候,可以启动‘待机’模式,这样可以节省一半的电能。对于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音箱等这些并不常用的设备,不用的时候尽量关上。此外,经理还建议家住得不是很远的同事可以尝试步行上班,这样既减少了碳的排放,又可以锻炼身体。”

在办公低碳化方面,郭凯也有着同样的体会。他告诉记者,在办公室内,特别是电脑显示器周围不妨多放置一些净化空气的绿植,这样可吸收办公室内的甲醛,也能有效分解复印机、打印机排出的二氧化碳。“现在公司已经基本上不将供员工阅读的有关文件打印或复印出来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以电子邮件或MSN等不耗费纸张的方式群发到员工的电子邮箱里,从而最大限度地做到无纸化。另外,为了避免室内外温度相差太大,可以在冬天和夏天不同的季节里将空调温度分别设定在18℃和25℃左右,便可最大限度地省电,同时也会相应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在阻止全球变暖的行动中,我们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衣、食、住、用、行,不同的生活方式描绘的“碳足迹”各不同,建立绿色的生活方式是我们眼下急需做的事。

爬楼梯弃坐电梯,废旧布料缝制成环保购物袋,用旧毛巾擦地省水……低碳生活,其实并非遥不可及。节电、节油、节气,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减少个人的“碳足迹”,这不仅是追赶潮流,更是个人社会责任的体现。只要您愿意主动约束自己,从手头做起,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成为一个快乐的低碳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