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淡定女人最优雅
3595400000002

第2章 淡——真水无香,女人味的精髓是淡雅(1)

是女人就要有女人味。

女人味是什么?是火辣性感的身材,妩媚动人的顾盼,芬芳袭人的浓香,还是华丽闪耀的妆扮,热情奔放的魔力?

不!这样的浓香型女人会让男人一时迷乱,却不会令男人久久流连。

女人味的本味是淡,是那种淡淡的,柔柔的,幽幽的,静静的感觉,那味道香也袅袅,韵也袅袅,云一样飘逸,雾一样妙曼,总能让男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溢满柔情,于澹澹然中带来一份心仪,于薰薰然中带来一份心醉。这样的淡香女人,以萦绕不散的芬芳作衣,用云淡风轻的恬淡调香,让男人永生难忘。

1.女人如水,真水无香

关于女人的本质,《红楼梦》中贾宝玉说了一句极具表现力的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见了女儿,我便觉得清爽。”女人如水,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对温柔女性的最高的赞誉。

既然为水,那至高的水便应是无味,即真水无香,也就是宝哥哥所言的“清爽”。

最美丽的女人,通常并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那种淡定从容、波澜不惊、清爽简单的“水样”女人。她们不刺激你的眼球,不吸引你的味蕾,不缭乱你的听力,只调动你的感觉。她们淡淡地来,淡淡地去,淡淡地相处,给人以宁静平和清新舒适之感。那感觉,刚刚好,要多美妙,有多美妙。

这样的女人,在京西一个叫“真水无香”的地方,我真真见过、刻骨铭心地感动过。

今年春时,某礼拜日,一个无聊得泛起轻愁的午后,有城里友人拜访,我便陪同他到离家不远的大觉寺闲逛。天空突然落雨,偶然看见临街一幢二层洋房,遗少般临街而立。外墙暗白色,醒目但不耀眼。一道浮法玻璃隔墙将内外虚虚实实地疏离开,院落内草本花隐约开得正盛。门沿上四个金粉大字“真水无香”是茶社的雅号,造型别致简单,却有掩不住的静谧从中溢出,与当下默然的情怀不期而遇,淡淡的,竟有些怦然。

推门而入,见一女人高挑而清秀的背影在摆弄一束黄玉兰,直到我近得能看到玉兰花的萼片时,她才知我进来,回头一笑——人与花同样让人感到超凡脱俗。果不其然,几句问答之后,始知花是自家院子里玉兰树上剪下来的,女人则是低调的画家。“你可是此刻唯一的客人!”,她含笑说,招呼我落座。待我点了明前龙井后,便转身走了,留下窗内的静,窗外的雨给闲愁的我们。环顾四周,家具是贵气的金丝楠木,桌上鱼缸内暗紫色的泰国斗鱼在悠然游弋,青花瓷瓶内大丽花则静若处子。一米开外是小巧的弧形吧台,上面摆放着由玻璃器皿盛装的咖啡豆以及同色的咖啡套具,那种深褐色是端凝与内敛的,傍着那束洁雅的玉兰,仿佛在隐喻主人的内质。一切简约而抢眼,恰如女主人一身的装扮。她端着茶盈盈地走来,黄栌色的棉质外衫,砖红色长裙,一双中式千层底布鞋。不得不惊叹这身低调的搭配,于她身竟如此典雅脱俗。淡淡的,那么唯美。

我和友人品着茶,她兀自摆弄着花,我们分享着一份共同的宁静,冥冥中有些神奇。她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她说着院子里的玉兰,是怎样的来历,又替我们惋惜着没能欣赏到前几日茶会时某女人在此演奏的《高山流水》。不难看出,她所思所做的一切已远离了生计与生意,而是作为融入生活、诠释生命的一种手段了,不似我辈常叹:常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看着她充满女人味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看着她无处不在的优雅自信与气定神闲,突然觉得生活真好,有闲、有趣真好,那种感染力不是来自于难以奢求的美貌,而是来自于每个平凡的女人都能散发的真挚气质,那才最是一种唯美!

雨停了,该走了。她送到门外时又盈盈一笑道:“有机会再来啊!”那笑容没有一般店家的迫切,只是一种来去皆空的释怀。

此时的大觉寺,烟雨空朦,桃红樱红,是来时所忽略的。珍珠桥下河水翠玉般灵动,临街的海棠丰润得有些慵怠,像浴中的美人,一阵清风吹来,对面那树桃花,恐是花期已末,站不住枝头,万万千千的花瓣就这样凭空扬起,那样恣意地旋,那样轻盈地飘,那样旁若无人的顾影自怜,仿佛倾其一生的诉说都呢喃在一帘的花雨中。风止了,花也静了,站在湿润润粘满落英的街头,心中没有了阴翳,止不住想:是啊,真正的水是无香无痕的,真正的女人如她,无须香精、脂粉包装,一个眼神,一抹浅笑,已是暗香袭人了。真正的生活不会总是浓烈的,它如水,淡淡地划过,只有洒满阳光的心才能使之折射出七色的华彩。

后来,这个女人,成了某君的梦中情人。又一年过去了,他已经三十有五了,还是单着,但他不慌不忙,他说,有那样的女人可想,已经很有福了,不强求。而且,要找,就一定要找这样淡淡的女人作为人生伴侣。

我赞同他的执着。因为任何对美好事物的追慕都必须以物为本,而此处之物如能返璞归真于自然,那么这种美就会变得愈加真实,亲切而美好。好女人应如是,她所表现出来的往往是一种爱美之心、求真之心、弃杂之心、思纯之心、滤己之心。唯有这样的女人,最是令人心动,才能抵达男人灵魂深处,什么是最好的相伴?就是这样。

何日君再来?

2.女人如花,如兰便是极品

女人如花。

花中珍品自然是兰。牡丹虽艳,但太过华贵,让人不可接近;玫瑰虽鲜,但有刺,让人望而生畏。桃花虽美,但太过妖娆,让人轻易懈怠。

唯有兰花,不骄不躁,不温不火,婀娜而不矫情,芳香而不浓烈,宜人可人,清淡之中散发出一种魅力。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先生就曾经用“气质美如兰,才华复比仙”来赞美女性。好女人与兰之间有一种精神交流,她们相互欣赏,相互评价,她们有着“流水当怜离别意,奔流不忍对伤琴”的惺惺相惜。好女人是兰,她有着兰一样的性情与品格;有着兰一样的自信与豁达;有着兰一样的气质与淡然;有着兰一样的智慧与真诚。她们无声无息,你感觉不到她的存在,但她一直稳稳地挺立着,给人一种寂静、安定之感。

早些天在杭州随领导谈业务时见过这样一个女人,人长得非常漂亮,打扮时髦而不失白领风度,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声音温婉却有着极强的穿透力,坐在谈判席上,让你眼前一亮。

然,这些都不足以让你真正记住她——真正让你过目不忘的,是她举手投足间的那种气质,若婉约词般的含蓄,娴熟温雅的风度;是她在发言时流露出的那种缤纷的光芒,才思敏捷的应答,从容淡定的把握;是她在低头签字时那种相当专注的神情,行笔流畅的自信,不失豪放的大气。

惊讶之余,不由得惊叹:这女人,真正是蕙质兰心啊!

其实,“蕙质兰心”这个词在古时候,也只是用来修饰闺房中、绣楼上那些深居简出的碧玉女人吧。然而我想,在今天,这个词是该有两重意思的:蕙质,是腹有诗书、才思敏捷;兰心,是宽容大气、静雅安然。一个女人,纵然没有绝世美貌,但若有这般的蕙质与兰心,这世间也总会有她的诸葛孔明的吧?

便又想起身边的一个好友——玉。玉是一位兰心惠质的女人,也是我所有友人中最美丽最温柔体贴的女人。外表娇小玲珑的玉,却有着他人难以想象的承载力和宽广胸怀。

30岁那年,她的父亲得了癌症,玉一直以来和父亲的感情最为深厚,悲伤的玉此时已经被这个残酷的事实折磨得失去了方向感。而恰恰在此时,丈夫又背叛了她。玉没有像别的女人那样失态,而是安静地和丈夫协议离婚,说好了不打扰双方的老人和孩子。其后的她经常自己躲在洗手间里用手巾捂着嘴巴,任由泪水尽情地流淌。但当玉打开门的时候,她依然会笑意盈盈地示人。那一年,玉的皮包里多了一条小毛巾,那是她独自走在路上或者是离开家人的时候来制止住泪水的唯一凭借。

就这样,玉一边安抚不知病情的父亲,带他去做各种最先进的治疗,一边还得顾及到母亲和儿子。当然,还要安排好自己的工作……

不久,父亲离开了她。离开之前,玉一直昼夜守在父亲的病床,每日里给父亲一个甜美的笑脸,哪怕这个笑脸维持得艰难,她都觉得这是她送给父亲此生最美的礼物。

祸不单行,父亲离开后不久,玉的哥哥发生了一次车祸,头部受到重伤。在那个寒冷的冬季,玉又如对待父亲一样,昼夜守护在哥哥的病床前。夜里,生怕惊扰哥哥休息,她一直光着脚丫行走在冰冷的地面上。哥哥在她的照顾下逐渐有了意识。即使是这般,出院后的哥哥依旧无法清晰吐字,还是在玉每日里指着拼音表的耐心教导下,慢慢地才恢复了语言功能。

人到中年,家事不断,玉一直用她柔弱的双肩承担着这一切。我从没听过她一句抱怨,也从未见她对谁发脾气。相反,她经常安慰我这个不够淡定的朋友。从她身上,我仿佛嗅到兰花的香气。

偶尔一起谈论人生,文采非凡的她说,生命何其温柔?生命何其哀伤?唯有爱能抵抗风雨。爱,是一种追随,是苍山映水,至死相随。爱让我们勇敢,我们要顺其自然,接受生命的循环。

听其言,深感如兰般女人的纤纤蕙质。

关于兰的品德,《孔子家语》中有这样形容:“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后世之人,不管你如何落魄,只要能品出兰质,就能领悟圣人之遗教,舒心中之怨气,复胸内之自信。所以,我们要做个如兰的女人,让内心充满温情。有温情的女人最优美,当一个女人心中珍藏了爱神的时候,她的内心就是春天里含苞欲放的玉兰花。即使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她也不会因为外界的风雨无情而飘摇。即使她心含幽怨,撑着油纸伞在雨巷里徜徉;即使在最平淡无聊的日子里,她也可以把一个人的寂寞幻化成融在春光里最惬意的故事。

这样的女人,便是蕙质兰心的外在表现。她的温情得之于她的修养,得之于她的阅历和所受教育,她的价值取向是她在生活中经过内心思索后所做出的选择。她娴熟温雅,智慧而宽容,她拥有自己坚定的品行和原则,不会因为你的冒犯而破口大骂,也不会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更不会被世俗的流言蜚语所击倒。她特立独行,天马行空,她的思想在生活的高处漂浮。

这不是一个很容易就可以达到的标准,却也并不是多么遥远。只要肯勤奋而恭然地在书山上走,就算美貌无法随你一生,学问却是自己的;学问做的多了,很多事也就看开了,而那时才华和大气也就属于你了。

红颜终会老去,而一个女人真正的韵致,是在思想闪烁处那缤纷的光芒。只有这般的“气质”,是真真正正自内而外,任周围多少美女何等艳光四射也压不住你的。

3.女人如画,宜留白处且留白

都说女人如画,那咱就说说画吧。

我对绘画的技巧了甚少,但对于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分别却略知一二。中国画与西洋画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呢?我以为,与西洋画满画布的浓墨重彩不一样,中国画喜欢留白。

所谓留白,顾名思义,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留白处虽然一片空白,却在这;虚无飘渺处透露着作者的心境。你会看到一种色彩反差,感受到对比烘托的美。以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为例,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却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予人以想象。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

这就是留白的妙处,既是一种智慧,又是一种境界。

做女人亦如此。女人的生活啊爱情啊其实也如同一幅美丽的画。聪明的女人不仅知道怎样给这幅画添彩,同时也懂得在恰当处给这幅画留白,让这幅画更美、更诱人。汉武帝的爱妃李夫人,就是这样的一位高人。

汉武帝创造了大汉王朝的鼎盛,其背后的女人也极有传奇色彩,其中最值得我们探究的就是李夫人。虽然在名分上她不如陈阿娇、卫子夫,但在影响力上却远超这两位前辈。她集“三千宠爱在一身”,是汉武帝最怀念的一个女人,刘彻在一首秋风赋诗文里道尽了对她的思念之情。

她的人生智慧究竟是什么?关键就在于她懂得留白。

自从那次国宴上在哥哥李延年(汉宫的一位乐师)的推荐下,李氏以其“北方有佳人”的美丽形象入了汉武帝的法眼,很快被召入宫,册封为“李夫人”,宠冠后宫。不久怀孕,生下一个男婴,武帝封为昌邑王。此等优待,令宫中娘娘无不艳羡嫉妒。

谁知月有阴晴圆缺,李夫人入宫只短短几年,便不幸染病在身,卧床不起。武帝难过不已,亲自去看她。李夫人一见武帝到来,急忙以被覆面,口中说:“妾长久卧病,容貌已毁,不可复见陛下,愿以昌邑王及兄弟相托。”武帝说:“夫人病势已危,非药可以医治,何不让朕再见一面?”李夫人推辞说:“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妾实不敢与陛下相见。”“夫人不妨见我,我将加赐千金,并封拜你兄弟为官。”“封不封在帝,不在一见。”武帝说一定要看她,并用手揭被子,李夫人转面向内,欷歔掩泣,任凭武帝再三呼唤,李夫人只是独自啜泣。武帝心里不悦,一怒之下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