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脾虚的女人老得快:女中医师亲授新妇科公开课
3603000000008

第8章 女人·虚(7)

“阳虚女”就是“癌症女”

和很多肿瘤医生接触,特别是中医,他们私下里都会告诉我一个不太敢打包票的结论:阳虚的人容易得癌症,乳腺癌患者往往是“阳虚女”。

之所以不敢将这个结论公之于众,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尚没有绝对的证据支持这个观点;另一方面是,医生很难和普通人说清楚“阳虚”的意思,怕公布出来有误会。但事实上,癌症病人里阳虚体质的人偏多,或者说得了癌症之后,人变得阳虚了,这已经是业界公认的事实。有个医生告诉我,摸过癌症病人的手就会知道,很多人的手凉得很吓人,外边再怎么温暖,他的手也还那么凉,这种情况最有可能是阳虚。

人的体质有寒、热、虚、实之分,其中寒性体质,也就是阳虚体质是最需要尽早纠正的,因为有肿瘤专家通过观察1000例肿瘤病人后发现:体质属寒的人得肿瘤者居多。这个观点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灵枢》的“五变篇”中就说过:“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脾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

临床上,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化疗后和处于肿瘤中晚期的病人总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白、浮肿、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脉沉迟等,这些都是典型的阳虚寒盛的状况。现代有一医家经过对照研究,发现阳虚是导致肺癌之关键,用了温阳的中药后,有效率可以达到62%,但如果不用温阳药,有效率只有35%。癌症,就是细胞因为不能正常地成熟而变得毫无节制地泛滥增生。之所以会如此,从生物学的角度说,癌症就是身体的某个部位、某种功能出现了“返祖”现象,一种不该在人类这么高级的生物身上出现的幼稚或者说是原始的现象出现了,这就是癌症的征兆。

我们看癌症诊断时就会发现,比如白血病,医生会让疑似白血病的人做“骨髓穿刺”,根据骨髓中血细胞的情况来诊断。一旦诊断书上写了发现“幼稚细胞”,这个人的病情就不太妙,只有当血液里生癌,也就是得白血病时,血细胞才会变得幼稚,出现“幼稚细胞”。

再比如消化道肿瘤,确诊这些肿瘤时有一个重要指标,叫“癌胚抗原”。一旦这个人的“癌胚抗原”指标很高,医生可以高度怀疑他是不是得了癌症。一般情况下,“癌胚抗原”是由胎儿胃肠道上皮组织、胰和肝细胞所合成,通常只在妊娠前6个月内含量增高。婴儿出生后,血清中的“癌胚抗原”含量已很低。也就是说,它在胎儿时期出现才是正常的,如果它在成年人的血液中被发现了,而且异常升高,这个人一般可能被怀疑患有大肠癌、胰腺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而且这个指标的水平与大肠癌的分期有明确关系,大肠癌越到晚期,它的浓度越高。

从能量的角度来说,是因为能量不足,促进细胞分化的原动力不足以促使这些细胞正常分化、正常地成熟。就像一个营养不良的孩子,他还在幼稚的时候,就因为“没吃没喝”长不大,所以发育畸形了。这种畸形的细胞,就是日后身体里的癌细胞,它们在身体里就要捣乱。而那些属于阳虚体质、能量不足的人,肯定会给细胞发育不良、畸形的可能,所以,他们比其他人更容易罹患癌症。

我们再看看癌症的高发人群,一般都是上了年纪、五六十岁以后的人。因为即便是一个正常人,到了这个年龄也开始进入到阳气不足的阶段。原本身体有足够的能量供给细胞,现在能量不足了,越来越多的细胞停留在原始状态,癌症由此而生。如果你只有三四十岁,但阳气过早地虚衰了,那就同样面临着癌症的风险,因为你的阳虚意味着你已经未老先衰了。

阳虚和气虚经常会一起出现,但阳虚比气虚要严重,它是功能不足导致最后的能量缺乏了,通俗地讲,是“火力不旺”了。人从年轻到年老的变化,就是火力逐渐减弱、能量逐渐减少的过程,所以“傻小子可以睡凉炕”,因为他们火力壮,而老年人就喜欢晒太阳,他们需要补充额外的能量。自然衰老、逐渐走向死亡的过程,就是阳气逐渐减少的过程,但如果人在不该阳气不足的时候就已经阳气不足了,就会造成两个可能:一个可能是早衰,另一个可能是癌症。

在中医理论中,癌症属于阴邪,它是阳气不足、能量不足的结果。而阳气是人体的正气,只要正气不虚,它就可以监视体内出现的“异己”。对那些始终存在于身体中的,却因为不能和身体“和平共处”而聚集成癌症的细胞,茁壮的阳气可以识别它们、杀死它们。如果阳气虚了,就等于一个单位没有“纪检”“审计”的部门,小的漏洞就会积蓄成大问题。

预支能量的日子,你还要过多久

现代人为了减肥、减少热量的摄入,每天吃很少的主食,有的人甚至不吃主食,这在女性群体中很常见,可能一天就以瘦肉、酸奶、水果、蔬菜为生。这些看似很清淡的饮食确实比肥甘厚味要好得多,但他们却忽略了伤脾胃的问题,因为饮食中,五谷入脾经,是最可以养脾气的,这是蔬菜、水果绝对不能替代的。

之所以吃瘦肉但不吃主食,这些人的理由是:既然要限制食物的整体热量,那就不如将主食的热量省下来换成肉类,既能解馋,而且肉的营养还比主食要高,因为肉类的蛋白质含量高。

我们先说营养。在现阶段,中国人很少碰到营养缺乏的问题,更不缺少蛋白质,至少拿到我这本书的人,已经无须为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而去特意吃肉了,每天50克的瘦肉就已经足够。50克的瘦肉是多少呢?把食指和中指伸出来并在一起,两根手指的体积就是你每天应该吃的熟肉的量。而且最好是其中的红肉,也就是猪、牛、羊肉只占1/3。剩下的2/3最好是鱼肉、鸡肉之类的白肉,这个指标,只要是吃肉的人基本上都做不到,就算把主食全部停掉,你所吃的肉类仍旧会使你每天的热量摄入超标。

更重要的是,粮食的热量只有同等重量肉类的一半。如果说长肉的话,吃肉带来的长肉肯定要比吃主食长肉快得多。不仅如此,消化肉食所需的热量远远高于消化粮食所需的热量。对此,营养学家曾经形象地说,如果靠吃肉而不是靠吃粮食来给身体提供每天必需的能量,就等于把家里的红木家具烧了取暖,首先是造价昂贵,其次是红木的结构太致密、太耐烧,不可能马上转化为热量,这就意味着,靠吃肉提供能量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儿,这个成本的消耗主要是脾气的消耗,因为脾气是负责消化和运化的。很多总是食积的孩子,长大后,他们的体质就变成了脾虚体质,原因就在于此,因为他们的脾气总是处于超负荷运转中,自然早早就耗虚了。

西方人吃饭用刀叉,中国人吃饭用筷子。刀叉显然是为吃肉准备的,而筷子更适合夹挑五谷。也就是说,在几千年的饮食习惯中,中国人已经培养出了最适合脾胃的五谷饮食,突然改吃大鱼大肉,带来的不仅是血脂高的问题,更严重的是对脾气的伤害。

近几年来,以前很少在中国出现的胰腺癌、前列腺癌的发生率在不断地提高,这两种癌症以前多发在肉奶消耗量最大的欧美,它的发生和食物中的高蛋白、高脂肪有直接关系。之所以现在的中国人没能幸免,不仅是因为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带来的血脂和肥胖问题,还因为过食肉奶者的脾气受伤了。我在前面说了,脾气是人体的“审计署”“纪检委”,原本可以靠脾气监视,甚至清除的癌细胞,趁着脾气虚伺机作乱,那些原本可以远离我们的癌症,也就乘虚而入了。

在历代的医书中,常有食五谷“令人不老”“好颜色”的记载,这里面暗含着一个被人们忽视或者误会的内容:那时候的食品加工很不发达,人们就是靠简单的人工碾压技术使五谷完成最初级的脱粒、去壳等工序,所以,那时候能“使人好颜色”的五谷肯定不是我们现在吃到的,经过多次深加工的精米、精面,那种粗糙五谷中的蛋白质所占比例,一定低于现在的五谷。也就是说,保证了古人的脾气,令其“好颜色”的,其实不是五谷中的蛋白质,而是那些被我们去除掉的各种纤维素、微量元素、矿物质。或者更确切地说,真正能养人的就是“原装”的五谷本身。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我们要想维持健康、保证“好颜色”,蛋白质的摄取绝对不是越多越好。

至于水果、蔬菜,它们所含的热量肯定比肉类、奶类低,但它们在对脾气的呵护上远不及粮食,所以《黄帝内经》中说“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水果是辅助,蔬菜是补充,总之都不是占主流的,就是因为果蔬性质偏凉的多,用它们做主食也会伤脾。而“五谷”不仅性温,对它们进行消化、吸收的成本也是最低的。我们从现在医生对糖尿病人的嘱咐中就可以看出来:对血糖高的人来说,医生是不建议他们喝白米粥的,因为一碗白米粥的升糖效果和一杯白糖水近似。医生担心糖尿病病人在喝完一碗白米粥之后,血糖的骤然升高会再次伤及胰岛细胞,但这也透露出一个事实:“五谷”是最好吸收的,也是最节约脾气的。

随着现代营养学的普及,人们开始意识到水果的重要,特别是很多人开始在早餐中加入水果,因为外国人就是这么吃的。如果单纯从营养学角度看,这是合乎科学的,但不能忽视的是,营养学是以西方人的体质为基础而研究出来的,他们身体的能量比中国人充足,自然无须考虑身体对水果的接受度。中国人的脾气特点就注定了,水果、蔬菜等性质偏凉的食物,不仅摄入的量要考虑,时间也需要考虑。而且,早餐的时候吃水果并不是人人皆宜的,特别是原本就脾气虚的人,大清早的,脾气还没有充盛,就要去消化凉性的食物,这对身体来说,显然是额外的负担,未必能被身体有效地吸收。

如果按照子午流注的经脉值守理论,脾经值守是巳时,也就是上午的9点到11点。这个时辰以后,脾气才渐渐健运起来,所以,吃过午饭再吃水果显然比早上吃要更适合中国人的体质。事实上,很多人早上吃完水果之后并不舒服,觉得胃里凉凉的,那是因为吃进去的“五谷”还不足以补益脾气,脾气就要“预支”掉自己的能量了。

没高原反应不一定是好事儿

我见过一个病人,男性,是个典型的白面书生,他从来不抽烟,也很少锻炼。有一次去西藏,大家都担心他挺不住,结果他从西藏安全地回来了,之后,他对自己的身体信心大增,因为他是同行中唯一一个没有什么高原反应的。其他平时生龙活虎的人,要么头疼欲裂,要么吐得直不起腰,有的人甚至必须背上氧气袋才能坚持下来,只有他和在平原时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