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板要给员工讲的365个故事
360700000021

第21章 五月:经营自己,提升自己的价值 (5)

不成器的人

【故事频道】

两个老板在一起聚餐,他们谈笑风生,无话不说。一个老板说准备将三个不成才的员工炒掉。他们分别是:总是喜欢鸡蛋里挑骨头的王五;成天忧心忡忡怕这怕那,担心工厂出事故的赵六;喜欢神侃海聊的张七。另一个老板听后,微微一笑,说:“将他们三个让给我吧。”这个老板想,这是辞掉他们的好机会,于是大手一挥:“你真要?今天就可以让他们去!”第二天,三人到新公司上班。新老板说:“现在给你们三人任务,王五负责检查产品质量,赵六负责生产安全和公司保卫,张七,你到外面去搞宣传。”三人兴冲冲地走马上任。

由于三个人工作努力,工厂的赢利直线上升。

【老板心语】

可见,成才与否并不是天生注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客观地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定位和位置,在自己擅长以及匹配的工作上发挥才智。

跟高手过招

【故事频道】

有一次,驴提出和千里马赛跑。

千里马是大家公认的飞毛腿,它当仁不让,跑得飞快,把驴远远甩在后头。驴与它比赛,自知不是它的对手,仍然倾尽全力,奔向终点。有人嘲笑:“你肯定失败,怎么还去比赛?”驴说:“与高手比试,才能从中学乖,才能成为将帅!”

【老板心语】

一个人身价的高低,看他的对手就知道了。对手会给你带来压力,逼迫你不断努力,想办法成为胜利者。而在与对手的对抗中,你却真正地磨炼了自己。

老翁捕蝉

【故事频道】

孔子和学生去楚国采风。

有一次,他们一行从一个树林中走出来,突然看见一位驼背翁正在捕蝉。他拿着竹竿黏捕树上的蝉,就像在地上拾取东西一样自如。

“老先生捕蝉的技术真高超。”孔子恭敬地对老翁表示称赞后,问他:“您对捕蝉想必是有什么妙法吧?”

“方法是肯定有的”,这位老翁回答,“我练捕蝉五六个月后,在竿上垒放两粒黏丸而不掉下,蝉便很少逃脱。如垒三粒黏丸仍不落地,蝉十有八九会捕住;如能将五粒黏丸垒在竹竿上,捕蝉就会像在地上拾东西一样简单容易了。”

捕蝉翁捋捋胡须,严肃地向孔子的学生们传授经验。他说:“捕蝉首先要学练站功和臂力。捕蝉时身体定在那里,要像竖立的树桩那样纹丝不动;竹竿从胳膊上伸出去,要像控制树枝一样不颤抖。另外,注意力高度集中,无论天大地广,万物繁多,在我心里只有蝉的翅膀,专心致志,神情专一。精神到了这番境界,捕起蝉来,还能不手到擒来、得心应手么?”

听完驼背老人捕蝉的经验之谈,大家无不感慨万分。孔子深有感触地对身边的弟子总结说:“神情专注、专心致志,才能出神入化、得心应手。捕蝉老翁讲的可是做人办事的大道理啊!”

【老板心语】

老翁捕蝉的故事向我们昭示了一个真理:“苦练内功”加上“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成功的关键要素是:能够将你身体和心智的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到同一个问题上,而不会厌倦。

猫和狐狸

【故事频道】

猫和狐狸是两个圆滑刁钻、阿谀奉承的伪君子。有一次,它们外出去朝拜圣地,它俩打扮得像两个圣徒,实际上一路上尽干坏事,专门骗吃家禽和干酪。根本不花费自己一个铜子。

旅途很漫长,它们感到十分枯燥无聊,但它们很快意识到,用争论问题来打发时光是一个好办法。整日里,空旷的路上充斥着这两位朝圣者的吵嚷声。在结束一个话题后,两者谈起了周围的同伴。

狐狸对猫轻蔑地说道:“你自认为聪明,其实你懂些什么,我有的是锦囊妙计。”

“那有什么用,”猫说:“我的袋子里只有一招,但它足以赛过各种计谋。”

于是它们之间又重新爆发了新一轮的争论,各抒己见,各说各的理,吵得不可开交。

就在这时,来了一群猎狗,于是争吵得以迅速平息。猫对狐狸说:“朋友,现在就看你有什么锦囊妙计了,多动脑筋想想看,赶紧找一条逃生之计吧,对我来讲就看这一招了。”话音刚落,猫纵身跳到树上,爬了上去。狐狸只得动脑筋想办法了,然而,它想出上百条计谋但不知哪一条更有利于逃生,不得已只得钻进一个洞穴。在烟熏和猎狗的追咬下,狐狸冒险钻出地面试图逃跑,猎狗们一拥而上,狐狸被活活咬死了。

【老板心语】

技不在多而在于精。上面的寓言告诉我们,掌握一技之长十分重要。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技之长,并且努力经营、发挥自己一技之长,这样才能让别人尊重你,为自己赢得机会,也才能在困境中化危为安。

不识趣的蚊子

【故事频道】

有一只自以为是的蚊子停留在母牛的角上。过了一会儿,它想飞到别处去,于是就“嗡嗡”地叫着和母牛告别,问母牛是否舍得它离去。母牛冷漠地回答它:“你来的时候我不知道,现在你走了,我也不会失去什么。”

【老板心语】

母牛根本没有觉察到蚊子的存在,蚊子却认为自己很重要,还要虚张声势,想引起牛的注意。对于人来说,道理同样如此,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重不重要应该由他带给别人的价值来决定。自命不凡,只能遭到别人的蔑视和嘲讽。

青蛙和蜥蜴

【故事频道】

青蛙与蜥蜴是大家熟知的两种动物,经研究发现:

青蛙在捕食时,四平八稳、目不斜视、呆若木鸡,直到有小虫子自动飞到它的嘴边时,才突然伸出舌头,黏住飞虫吃下去。之后,它又开始目不斜视地等待。青蛙是在“等饭吃”。

而蜥蜴则完全不同,它们整天忙着奔走于私人住宅区、老式办公楼、蓄水池边等地方,四处游荡搜寻猎物。一旦发现目标,它们就会狂奔猛追,直到吃到嘴里为止。吃完后,它们在稍微休息、喝口水后,就整装待发,又去“找饭吃”了。

【老板心语】

青蛙和蜥蜴形象地反映了职场中的两种人。工作中,不能一味被动地等待老板发号施令,要学会主动工作。工作需要热情和行动,工作需要努力和勤奋,工作需要一种积极主动、自发的精神。只有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工作,我们才可能获得工作所给予的更多的奖赏。

木匠与门

【故事频道】

有一位很有名的木匠,他技艺精良,尤其是擅长修门。

他给自家做了一扇门,认为这门用料实在、做工精良,一定会经久耐用。后来,门上的钉子锈了,掉下一块板,木匠找出一颗钉子钉上,门又完好如初。后来又掉下一颗钉子,木匠就又换了一颗钉子。后来又有一块板坏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块板换上。后来,门闩损了,木匠就又换了一个门闩……若干年过去了,这扇门虽经无数次破损,但经过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坚固耐用。木匠对此甚是自豪。

有一天一位邻居来访,邻居对他说:“你是木匠,你看看我家的门。”木匠去邻居家仔细一看,才发觉邻居家的门一扇扇样式新颖、质地优良,而自己家的门又老又破,满是“补丁”。

于是木匠恍然大悟:是自己的这门手艺阻碍了自家门的发展。

【老板心语】

学一门手艺很重要,但换一种思维更重要。行业上的造诣是一笔财富,但也是一扇门,会关住自己。思维随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广纳博收,才能适应这个世界的发展。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只能将事情办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