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板要给员工讲的365个故事
360700000043

第43章 十一月:我是企业的主人翁 (4)

一日厂长制

【故事频道】

“一日厂长制”即让职工轮流当厂长管理厂务,这是一种特殊的制度,这个制度被韩国的一家工厂采用。

在这家工厂,一日厂长和真正的厂长一样,拥有处理公务的权力。当一日厂长对工厂有批评意见时,要详细记录在工作日记上,并让各部门车间的员工收阅。各部门、各车间的主管,得依据批评意见随时改进自己的工作。这个工厂实施“一日厂长制”后,大部分当过“厂长”的职工,对工厂的向心力都大为增强。工厂的管理收到了显著的成效,节省了生产成本200万美元。厂方把部分作为奖金发给了全厂员工。这样做全体职工皆大欢喜,令同行业望尘莫及。

【老板心语】

“一日厂长制”提高了人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心。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只有当了厂长,企业兴亡担于一身,有了危机意识,才会有责任心和使命感。

福特节省每一分钱

【故事频道】

废品回收利用,既可以节省资源,又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为公司赢利。在福特公司,就有一个这样的案例,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印模操作是福特公司一个车间里的一道工序,在这道工序中,有6英寸的圆铁片被切掉,然后扔进碎屑中,垃圾工每天都要清扫出很多这样的废料,觉得很心疼。

后来他们发现这种铁片的大小和形状正好适合做散热器罩,于是就想出办法把它当成圆盘使用,但是这种铁片却不够厚,于是他们把铁片的厚度增加一倍,结果发现他们这样制作的罩子比用一块铁片制作出来的更硬些。

按照这种办法,福特公司每天就可以得到15万只这样的盘子。通过废物利用,就不用购买新的盘子,每只能节约10美元。

【老板心语】

在现代社会,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节约意识,如果员工缺乏这种意识,那么整个企业也就危在旦夕。作为公司的一员,应该加强节约意识,并将其转化成自觉行动。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这样公司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柯达建议制度

【故事频道】

在柯达公司的走廊里,每个员工都能随手取到建议表,每张建议表都能送到专职的“建议秘书”手中。专职秘书负责及时将建议送到有关部门审议,作出评鉴。建议者随时可以拨打电话询问建议的下落。公司里设有专门委员会负责建议的审核、批准以及发奖。

一个好的建议,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工作成本,真是一举两得。

廖基程是柯达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他在工厂劳动时经常看到,由于大部分零件的精密度都非常高,为了防止零件生锈,工人们都必须戴手套进行操作,而且手套必须套得很紧,手指头才能灵活自如,这样一来,戴、脱手套相当麻烦不说,手套还很容易弄坏。为此,他常想,难道只能戴这样的手套吗?能不能改进一下?有一天,他在帮妹妹制作纸的手工艺品时,手指上沾满了糨糊。糨糊快干的时候,变成了一层透明的薄膜,紧紧地裹在手指头上,他当时就想:“真像个指头套,要是厂里的橡皮手套也这样方便就好了!”

时间过得很快,有一天清早,廖基程醒来,他躺在床上,眼睛呆呆地望着天花板,头脑里突然想到:可以设法制成糨糊一样的液体,手往这种液体里一放,一双又柔又软的手套便戴好了。不需要时,手往另一种液体里一浸,手套便消失了,这不比橡皮手套方便多了吗?他将自己的这一大胆想法向公司做了汇报,公司领导非常重视,马上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把廖基程也从生产车间调到了这个组里。经过反复研究,公司终于发明了这种“液体手套”。使用这种手套只需将手浸入一种化学药液中,手就被一层透明的薄膜罩住,像真的戴上了一双手套,而且非常柔软舒适,还有弹性;不需要时,把手放进水里一泡,手套便“冰消瓦解”了。

【老板心语】

想在职场中获得成长,就要抛弃“打工心态”,正如英特尔前总裁安迪·葛洛夫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生发表演讲时所说的:“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别把自己当成员工——应该把公司看做自己开的一样。”你应该想:“这公司是我的,我要为它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心力。”

与公司同命运

【故事频道】

玛丽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电脑打字员,她长得并不好看,学历也不太高。她的打字室与老板的办公室之间只隔着一块大玻璃,老板的举止她只要愿意看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但她很少向那边多看一眼。她每天都有打不完的材料,她知道工作认真刻苦是她唯一可以和别人一争长短的资本。她处处为公司打算,打印纸都不舍得浪费一张,如果不是紧要的文件,她会把一张打印纸两面用。

过了一年,公司资金运作困难,员工工资开始告急,人们纷纷跳槽,最后总经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就剩下她一个了。人少了,玛丽的工作量也陡然加重,除了打字还要接听电话、为老板整理文件。

看到公司的情况,她急在心里。终于有一天,她走进老板的办公室,直截了当地问老板:“您认为您的公司已经垮了吗?”老板很惊讶,说:“没有!”“既然没有,您就不应该这样消沉。现在的情况确实不好,可很多公司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并非只有我们一家。虽然您的2000万美元砸在了工程上,成了一笔死钱,可公司没有全死呀!我们不是还有一个公寓项目吗?只要好好做,这个项目就可以成为公司重整旗鼓的开始。”说完她拿出了那个项目的策划文案。

很快,玛丽被派去负责那个项目。3个月后,那片位置不算好的公寓全部先期售出,玛丽为公司拿到了5000万美元的支票,公司终于有了起色。

此后的几年内,玛丽作为公司的副总经理,帮着老板做了好几个大项目,并成功地帮助公司改制。老板当上了董事长,她也成为新公司第一任总经理。

在庆典酒会上,老板请玛丽为在场的数百名员工讲几句话。

玛丽说:“一要用心,二没私心。”

【老板心语】

与公司同命运并不是空洞的口号,更不是口头上表示表示就行了,而是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企业是一条航行于惊涛骇浪中的船,每一个员工都是船上的水手,一旦上了这条船,员工的命运就和企业的命运紧紧拴在一起了,它需要所有的船员(员工)全力以赴把船划向成功的彼岸。与公司同命运不仅是员工责任感的体现,更应该成为每一个企业员工的工作箴言。

一张便条纸

【故事频道】

有一次,岩崎弥太郎偶然发现了一位高级干部用公司便条写请假单,他就把这位干部叫到他私人的住所去,拿出了那张请假单,并责问他说:“你到底在干什么?”那位高级干部突然间遭到严厉的斥责,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仔细看过字条后,才发现原来是自己前几天用公司的便条纸所写的一张请假单。

这件事看上去是一件很小的事情,然而岩崎弥太郎语气更为严肃地说:“你身为公司的高级干部,都无法公私分明,浪费公司的便条纸写私人的请假理由,究竟是什么道理?我要严厉地处分你!”他当场做出罚这位高级干部减薪一年的决定。这位干部自己也知道犯了大错,立刻向岩崎弥太郎道歉,并且表示心甘情愿地接受处罚。他此后的工作态度并没有因此而改变,相反,他变得更积极主动。

【老板心语】

工作中,随时都存在这样的“工作陷阱”,这并不是公司对员工诚信的考验,从细微处可以考察一个员工的工作作风。有时你会损坏公司的财物,有时你会浪费公司的水电,有时你会无谓地消耗公司的纸张、原料,即使你没有损公肥私的想法,但长久以往,你会给人一种不自律的印象。对于一些损公肥私的思想或行为,你更会为之付出巨大的代价。

人生路上:注意“虚假安全”

【故事频道】

二战结束后,英国皇家空军统计在战争中失事的战斗机和牺牲的飞行员以及飞机失事的原因和地点时,发现了令人震惊的结果:夺走生命最多的不是敌人猛烈的炮火,也不是大自然的狂风暴雨,而是飞行员的操作失误;事故发生最频繁的时段,不是在激烈的交火中,也不是在紧急撤退时,而是在战斗机完成任务胜利归来,即将着陆的几分钟里。这的确是一个令人不解的问题。

后来他们找来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家对这个结果丝毫不惊讶,说这是典型的心理现象。在高度紧张过后,一旦外界刺激消失,人的心里会产生“几乎不可抑制的放松倾向”。飞行员在敌人的枪林弹雨里精神高度集中,虽然外界环境恶劣,但由于大脑正处于极度兴奋中,反而不容易出纰漏。在返航途中,飞行员精神越来越放松,当他终于看到熟悉的基地,自己的飞机离跑道越来越近时,他顿时有了安全感。而恰恰是这一瞬间的放松,酿成大祸。因此人们管这种状态叫“虚假安全”。

【老板心语】

在人生的经营之路上,我们也会有很多“虚假安全”。当成功近在咫尺的时候,也就是需要我们提高警惕的时候。对公司、对行业、对市场保持一颗清醒机敏的头脑,明察秋毫、防患未然,这样企业就可以及时避免危机的侵袭,健康地成长。

修车

【故事频道】

我国某重型汽车集团的3家汽车厂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共同引进了奥地利斯泰尔的重型卡车技术,到90年代初大批投入市场。

有一次,斯泰尔公司一个年轻的售货服务人员到中国服务,见一辆斯泰尔车停在招待所的门口,车上落满灰尘。他从翻译那里得知,这辆车是其他厂制造的,出了问题到斯泰尔公司来修,而斯泰尔公司由于生产任务紧,未来得及修理,只好停在这里。那位奥地利人问明情况后,二话没说,就一头钻进车底修了起来,翻译几次叫他吃完饭再修,他毫不理睬,直至修好为止。吃饭时他对翻译说:“只要是斯泰尔车,不管是谁制造的,不管在哪里,都是我们斯泰尔的形象,我有责任把它修理好。”

【老板心语】

形象,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往往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决策和进一步的发展前景。形象好的企业,门庭若市;形象差的企业,门可罗雀。作为公司的一体,我们有责任维护企业形象,努力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