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雪球专刊第018期:影视梦工厂
3614900000001

第1章 从赚钱上看,影视是个好行业吗?

502的牛,个人投资者,发布于2013/6/5

虽说电影行业历年都起码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看看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年年小于利润,甚至经常为负。钱都被存货和预付款给占用了,没有办法电影电视得先投钱去拍吧,而电影院电视台都得先收到钱才延期支付给它们,因此,只要想继续成长,经营性现金流就不会好看。华谊上市没几年,募集资金就用光了,还借了很多借款,盈利能力也才10%左右的ROE,而且影视风险还不低,现在市场份额越来越向大片集中,投入需要越来越高,连续几部票房毒药就可将公司陷入泥沼之中。国外影视巨头无不被收编到巨型传媒集团里,估计就是想用多元化来平衡影视的高波动性。在中国,想搞影视衍生品,知识产权又薄弱,所以华谊搞来搞去又变成搞文化旅游地产了,投入还大,回收期还长,投资性现金流也在不断流出。迪斯尼的米老鼠一百年来形象经典不衰才正是迪斯尼乐园运营的保障,而现在国内拍的这些片子过个10年左右还会被下一代的观众所记住吗?现在华谊和光线交易市净率都在7倍以上,基本都按能够持续拍出卖座电影假设,连续的票房毒药来临时呢?小心双杀。

精彩评论:

愤怒会计:

个人认为,影视和航空业的本质都是金融业,经营风险都不小,总体来说还是个微利行业(少数人爆发赚钱),发展的拐点就是看能不能去做金融,比如GE靠做GE Money更上一层楼,越来越发现华谊的老板们现在也喜欢做投资人了,我觉得这是行业性质决定的。影视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低,风险真心大啊,但是娱乐圈人脉广,人脉广了适合玩什么?在天朝,不就是金融嘛。

锦衣卫刀客:

1)长期来看,以美国公司为标杆,影视业务确实波动性太大了。迪斯尼50亿美金利润中四分之三来自乐园,简直就是摇钱树。这些不是凭空吧,还是来自于其影视的系列洐生物,长远来看也是国内影视公司的路径。华谊光线的老板们比我们更清楚这一点,需要时间。

2)中期三五年来看,到现在电影银幕数在15000左右,比三年前翻了一番。年底18000,三年后又能翻番,票价分成观影频率不变的话,票房都会翻番。电影银幕只有数11000~12000时,《泰冏》和《西游》12亿。如果冯小刚的《手机》《天下无贼》这个时间出现票房多少?影视在高速成长期,中期无虞。

3)短期看巿盈率意义不大。10倍以下你敢买吗?市场已经说它们进入衰退期了,没有增长了。以前能盖住的问题以后都暴露出来了。矬子里面拔将军吧。传统行业不行了,题材股没有业绩支撑,高技术连专业人士都不一定搞得懂,变化太快了,也只有影视大家都看得到,还算靠谱吧。

我是表好胚:

时代华纳有很多现金流业务,比如杂志、电视。如果单纯影视风险很大,不过国内短时间来看问题不大,不是这个产业才开始发展,而是电影院建设正在高峰期,等峰值过去,就要靠内功了。

张凡就张凡:

影视公司有点像PE投资公司,每一个项目都在赌,成败难定。而且成功与否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掌握在公司手里。明星们肯定是强势赚钱的,院线们次之赚的概率大,投资方就难说了。感觉影视公司必须要累积,连续拥有颠覆性、代表性的作品才能变更商业模式,像迪斯尼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