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简简单单也是幸福
3665400000023

第23章 被人记住,足以醉倒在幸福里(1)

我们常说,人心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于是,人与人之间,经常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生活难免以浑浊混乱的形式呈现。其实,人心本也简单,三字经开篇就记载:人之初、性本善。当我们可以回归到之初的简单时,甚至只是被人记住,就足以让我们醉倒在幸福里。

微笑,遇见幸福

幸福格言: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即使拥有名誉、地位和金钱,却一定不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他的生命中必有隐蔽的遗憾。

“它不花什么,但创造了很多成果。它丰富了那些接受的人,而又不会使那些给予的人贫苦。它产生在一刹那之间,但有时给人一种永远的记忆。没有人富得不需要它,也没有人穷得不会因为它而富裕起来。它在家中创造了快乐,在商界建立了好感,而且是朋友间的口令。它是疲倦者的休息、悲伤者的阳光、沮丧者的最佳良药。但它却无处可买,无处可求,无处可借,无处可偷,因为在你把它给予别人之前,它并没有什么实用的价值。”

“它”是什么?

它就是——微笑。它对自己和他人来说,都是一种无价的福祉。

卡耐基鼓励成千上万的商人,花一个星期的时间,每天二十四个小时,都对别人微笑,然后再回到班上来,谈谈所得到的结果。情形如何呢?这是威廉·史坦哈写来的一封信,他是纽约证券股票场外市场的一员。他的例子并不是独一无二的。事实上,他是好几百人中的典型例子。

史坦哈在信中这样写道:

“我已经结婚十八年多了,在这段时间里,从我早上起来,到我要上班的时候,我很少对我太太微笑,或对他说上几句话。我是百老汇最闷闷不乐的人。”

“既然你要我以微笑的经验发表一段谈话,我就决定试一个星期看看。因此,第二天早上梳头的时候,我就看看镜中我的满面愁容,对自己说,‘你今天要把脸上的愁容一扫而空。你要微笑起来。你现在就开始微笑。’当我坐下吃早餐的时候,我以‘早安,亲爱的’跟我太太打招呼,同时对她微笑。你曾说,她可能大吃一惊。你低估了她的反应。她被搞糊涂了,她惊愕不已。我对她说,她从此以后把我这种态度看成惯常的事情。而我每天早晨这样做,已经有两个月了。这种做法改变了我的态度,在这两个月中,我们家所得到的幸福比去年一年还多。”

“现在,我要去上班的时候,就会对大楼的电梯管理员微笑着,说一声‘早安’我以微笑跟大楼门口的警卫打招呼;我对地下火车的出纳小姐微笑,当我跟她换零钱的时候;当我站在交易所时,我对那些以前从没见过我微笑的人微笑。我很快就发现,每一个人也对我报以微笑。我以一种愉悦的态度,来对待那些满肚子牢骚的人。我一面听着他们的牢骚,一面微笑着,于是问题就容易解决了。我发现微笑带给我更多的收入,每天都带来更多的钞票。”

“我跟另一位经纪人合用一间办公室。他的职员之一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年轻人,我告诉他最近我所学到的做人处世哲学,我很为所得到的结果而高兴。他接着承认说,当我最初跟他共用办公室的时候,他认为我是个非常闷闷不乐的人——直到最近,他才改变看法。他说当我微笑的时候,我充满慈祥。”

“我也改掉批评他的习惯。我现在只赏识和赞美他人,而不蔑视他人。我已经停止谈论我所要的。我现在试着从别人的观点来看事物,而这真的改变着我的人生。我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人,一个更快乐的人,一个更富有的人,在友谊和幸福方面很富有——这些也才是真正重要的事物。”

可见,当你可以在把笑容传递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无尽的快乐。

然而,人却往往容易在成长的过程中丧失了微笑的心绪。有些人总喜欢说“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其实人生哪有那么多的不尽如人意?一切都是自己的“心”觉得不如意。张中行先生在《快乐》一文中说道:“快不快乐,完全是由自己的想法决定。”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生活就会用什么样的“面孔”对待你。其实许多时候,世界并未改变,只是我们的心情在变。什么时候你学会了微笑,你的生活也就在什么时候开始变得丰富而且充满意义,那些曾经许多无法释怀的事情,竟然就在一瞬间突然变得清晰、明朗起来,你将不再为之苦恼。即使你现在是一个物质上的贫瘠者,也不得不让你惊讶地发现自己原来已经成为了一个精神上的富有者。正如苏格拉底所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

那么,还等什么?微笑吧!在每一个清晨,向着天边第一缕阳光;在每一个春天,面对着地上第一株新草;在每一个起点,遥望着也许还看不到希望的地平线……幸福,就在你飞扬的嘴角边。

学会拒绝,你不是超人

幸福格言:与其费尽周折的应付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不如简单而不失礼貌的拒绝。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提倡相互帮忙,而这也确实可以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但是,这种帮助并非毫无原则。如果当别人来请我们做事或帮忙时,什么都说好,但却没有考虑到个人的时间和能力能否允许去帮这个忙。最后,只能是答应了人家,却只是像沾酱油一样沾一下,所有的事情都做不好、办不到,自己累得半死不说,还会落得一个费力不讨好的下场。

要消除这种痛苦,就必须改变这种做法。你不是超人,与其费尽周折的应付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不如简单而不失礼貌的拒绝。

一个来自于农村的女孩,在一家打字店工作,人比较勤劳,也比较老实。她每天上班提前半小时到打字店,开始扫地擦地板擦桌子。同事忙不过来的时候,她也会主动帮助。

有一天,由于有事来晚了,女孩发现其他同事正在嘀咕:“乡下人还摆架子,也不知道早来给我们打扫房间。”女孩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付出似乎毫无意义。这天快下班时,一位同事请她帮忙:“你今天晚上帮我把这份稿子打出来吧,明天要交货。我今天晚上要去跳舞,先走了,人家还等着我呢。”

“很抱歉,我今晚有事。”女孩毫不犹豫地第一次回绝了那位同事。那位同事从未没有遭到过女孩的拒绝,待在那儿愣了一下,就知趣地离开了。

第二天,女孩去上班的路上恰巧遇到那位同事。那位同事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异样,反而主动打招呼。从此,那些不合理的请求少了。当她给别人擦桌子的时候,别人也会礼貌地回应了。通过一次拒绝,女孩换来了自己的平等和尊重。

不会说“不”的人,只会让他人觉得你是一个逆来顺受的人。有时候,在真正鼓足勇气拒绝他人之后,你会发现原来所顾虑的事情一件都没有发生,而你的生活却发生变化,别人开始尊重你,开始意识到你的存在。

然而,现实生活中,还是会有很多人义无反顾地做起了“老好人”,对所有人都笑眯眯的,对别人的话语总是随声附和,对别人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从来不知道要去拒绝。可是,做一味讨好别人的老好人,你不但没能受到所有人的喜欢,恰恰相反,你有时甚至还会非常的沮丧,明明自己认为做得很不错,而且已经委曲求全,可就是得不到某些人的欢心,甚至连一点理解都没有。为什么越是想讨好每一个人,越是达不到众人满意的结果呢?是因为过多的逢迎往往让所有人都不曾注意到我们的“好”,却反而责备可能的不周到。这就是“老好人”的悲哀。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活得这般累呢?受别人的欢迎也罢,不受别人的欢迎也罢,只要自己没有违背目的和道德,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不做亏心事,不说过头话,就不要过多地操心别人对自己的毫无意义的评价。大千世界,千面人生,何必如此苛求别人与自己呢?

当然,拒绝也是一门学问。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既落个轻松自在,同时又让被拒绝的人了解你的坦荡和真诚。当你不得不拒绝同事的请求时,首先要考虑对方的自尊心。你要认真倾听对方的请求。倾听能够让对方有被尊重的感觉,这样你在说“不”的时候,不会让对方觉得你在应付,也比较能避免使用能“惹恼”他的话。在拒绝之前倾听还有一个好处。或许听了他的陈述,你能够针对他的情况,建议他如何取得适当的支持。要是能够提出有效的建议或替代方案,对方或许会在你的指引下事倍功半,你自然也会成为感激的对象。在语言上,我们还应该注意含蓄一些、委婉一些。毕竟拒绝总是让人难以接受,就像一个美丽的肥皂泡,如果直接一下子戳破未免有些残忍。可以说,拒绝这件事,更需要你发自内心的耐性与关怀,这样对方才能真正地接受你的拒绝。最后千万不要忘了温柔诚恳地说声“真的很抱歉”。

总之,学会说“不”其实是一种生活智慧。我们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因此不必期望人人都表示赞许,这样,我们就不会自寻烦恼,情绪消沉。如果总是为了面子,委屈自己,有些时候反而会弄巧成拙。排除一些不必要的干扰,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简单一些,还可以将自己从琐碎的事物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空间留给幸福。

没人分享的人生是一种惩罚

幸福格言:也许悲伤可以自行料理,但幸福的滋味,如果要充分体会,你就必须有人分享才行。

生活中,有许多孤独的人渴望爱和友谊,但是他们似乎绝对得不到它们。因为他们总是蜷缩在自己狭小的天地里,幻想什么良好的东西会主动来到他们的身边。即使他们得到了这些东西,也绝不会与别人分享。

殊不知,人是需要交流和分享的。如果生活中没有了分享,那人生的很多痛苦与快乐都是苍白的,没有意义的,长久的快乐来自于与别人的分享。不要拒绝向别人敞开心扉,也不要拒绝倾听别人的心声,因为我们的喜怒哀乐都需要有人分享。没有人分享的人生,无论面对的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一种惩罚。

有一位犹太教长老,酷爱打高尔夫球。

在一个安息日,他觉得手痒,很想去挥杆,但犹太教规定,信徒在安息日必须休息,什么事都不能做。

这位长老却终于忍不住,决定偷偷去高尔夫球场,想着打九个洞就好了。由于安息日犹太教徒都不会出门,球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因此长老觉得不会有人知道他违反规定。然而,当长老在打第二洞时,却被天使发现了。天使生气地到上帝面前告状,说这个长老不守教义,居然在安息日出门打高尔夫球。

上帝听了,就跟天使说他会好好惩罚这个长老。

从打第三个洞开始,长老打出超完美的成绩,几乎都是一杆进洞。长老兴奋莫名,到打第七个洞时,天使又跑去找上帝说:“您不是要惩罚长老吗?为何还不见有惩罚?”上帝说:“我已经在惩罚他了。”

直到打完第九个洞,长老都是一杆进洞。因为打得实在是太过瘾了,于是长老决定再打九个洞。那个天使又去找上帝说:“您所说的惩罚到底在哪里?”上帝只是笑而不答。

直到打完十八个洞,长老的成绩比任何一位世界级的高尔夫球手都优秀。天使很生气地问上帝:“这就是您对长老的惩罚吗?”上帝说:“是的,你想想,他有这么惊人的成绩,以及兴奋的心情,却不能跟任何人说,这不是最好的惩罚吗?”

其实,只有与人分享,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如果只能孤芳自赏,即使再辉煌的成就也是一种惩罚,就像那位长老一样。

与人分享快乐,你会获得加倍的快乐。例如,当海明威因《老人与海》这本小说获得诺贝尔奖时,他把奖金赠给了他居住过的一座教堂。他说:“除非你能给予,否则,你一样东西也没有。”也就是说,即使你取得再大的成就,如果没有人和你一起来庆祝,那么胜利的光环也会黯然失色。乐善好施,其动机应该是与他人一起分享我们内心所感到的快乐。尤其是在与急需的人分享我们所拥有的财物时,你的幸福感可能更强烈。倘若我们的动机是正当的,这种行为的确能使我们的幸福感成倍地增加。当然,在给予他人的时候,我们要想到这是在分担和减轻另一个人的痛苦或艰难,而不是要满足我们给他人恩赐的虚荣心。

与人分享困苦,包含在其中的挫折感便会悄然离去。通过倾诉与倾听,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内心死结在慢慢松开。即使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但由此获得的那种轻松感,是远胜于问题本身的。当然,这也需要勇气,因为人都有一定的回避不好事物的心理,觉得自己本来就不幸了,如果向别人倾诉,会给别人带来额外的烦恼和心理负担,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满。实际上无需多虑,只要把握好一个度就可以了。而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也需要学会倾听别人。分享不应该是单方面的事情。

正如培根所说:“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不管我们面对的是忧愁困苦,还是面对的是彷徨失措,抑或是面对意外的惊喜,只要我们懂得与人分享,就能将更多的欢声笑语吸引而来,才能让自己的生活色彩纷呈,才能让自己的心中充满甜蜜和温馨。

淡如水,诚交心

幸福格言:友情是一种最纯洁、最高尚、最朴素、最平凡的感情,也是最浪漫、最动人、最坚实、最永恒的情感。

人们常说“朋友是用心经营的”。于是很多人认为,心中有朋友,平常就要多联系,这样友谊才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