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贾樟柯:From文艺范儿To新生代导演
3675700000028

第28章 二十四城(3)

贾樟柯无疑进行了一次赌博,用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去博取电影表现形式上最大的冒险,当你以为他铁了心要用朴素不雕琢的手法去记录几十年间消逝的一面时,突然冒出了职业甚至明星光环十足的演员念着长长的台词。段落式表达、亦真亦幻地打破剧情与记录之间的区隔,这种所谓实验性的快感是贾樟柯企盼呈现出的道理:历史是大量事实与想象的结合体,任何一面你都不能回避。所以电影里你能看到现实存在的420厂巨大机器的轰鸣声,拔地而起的华润集团二十四城楼盘,还有几个普通工人在讲述时偷望镜头的羞涩感,以及职业演员明显演出来的口述历史。

在电影里植入广告没有大问题,观众都能理解如今拍个电影很费钱,不拉点赞助不成事。但《二十四城记》的可怕在于,他强行为一代人的青春祭奠做出了选择,即挣了钱之后就是为父母买一套二十四城的房子。也难怪电影从一开拍到放映都被扣上华润集团70周年广告片的帽子。生活是平庸的,现实的,但《二十四城记》不该仅有这些。贾樟柯解释说:“成都的420厂的确就变成了二十四城的楼盘,这是这块土地的命运,如果回避掉这个商业的结局,就是一个没有勇气的做法,有勇气的做法是面对它。”但电影的直面真相决不意味着用最拙劣的手段去拍照式留念,就连《艺术人生》现在也不这样干了,《二十四城记》一直停留在粗浅的时间线性模式,满足于表达上的快感而没有挖掘出变迁背后的脉动和隐藏在沉默里的力量,这便是《二十四城记》的缺失。

上海《东方早报》副主编王泰白说过:“《二十四城记》既是贾樟柯个人思考和集体记忆的结合物,也是我们现代化不可预知的一面镜子,在诗意涌现的时刻,个人经验和历史想像重叠在一起构成了正在思考的我们自己。”【注:《〈二十四城记〉和我们时代的边界》,《东方早报》2009年3月6日。】影片结尾那句“仅你消逝的一面已经足以让我荣耀一生”,总结的不仅仅是一个城市一个工厂几代人的故事,也完全可以理解为贾樟柯对自我的审视和判断。这部电影虽然是在讲过去,却没有出现过去的任何一个影像,而贾樟柯的视角向来都是当下的,《二十四城记》让他终于和过去发生了“无缝焊接”。

04 “城市再生”募捐义映

2008年,贾樟柯突然增加了许多新身份:电影家协会理事、年度时尚先生、2010年上海世博会纪录片总导演、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创意小组成员。用音乐人颜峻的话说,“这位独立电影曾经的旗手,一夜间主流起来”。而从《二十四城记》起,贾樟柯的电影开始用大明星了,他的电影有地产商投资了。

正当贾樟柯为他的《二十四城记》冲击国际影坛时,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发生8.0级地震,波及大半个亚洲。全国十多个省市有明显震感,人员伤亡惨重。

地震发生时,贾樟柯正准备前往戛纳参加电影节。当他得知震中是四川时,很是焦急。因为拍摄电影《二十四城记》,他在四川待了一年,采访工人。电影内外的很多人都来自成都。

联系上在成都的朋友时,他已经在戛纳了,没有伤亡的情况让他长舒了一口气。随后,他发现,因为《二十四城记》是一部在四川拍摄的电影,所有人把关于地震的关注都转移到了这部电影和他身上。其实,他对于地震的了解,也不过是来自法国当地的报纸。

他觉得真的得做点什么。于是,在接下来的新闻发布会上,他请求所有到场的媒体及电影相关人士,为遇难者默哀1分钟。

这在戛纳电影节历史上应属首次。

贾樟柯与他的团队和全国人民一样,密切关注灾情,积极投身抗震救灾,他在戛纳捐了15万元,以表心意。

一回国,贾樟柯就接到无数请他去灾区拍纪录片的邀请,还有大量的公益广告也找到他,类似十大导演拍灾区这样的活动搞得风风火火。

贾樟柯想到了要用《二十四城记》为灾区同胞尽一份心。在该片正式公映前,贾樟柯发起了“城市再生”募捐义映,他和女主角赵涛带着《二十四城记》的拷贝四处奔走,从上海、广州、北京一路演到成都。“四座城市2000个座位,可能最后捐款的数额并不多,但有2000名观众参与其中,这是我们更希望看到的。”贾樟柯说。

六月三日晚,《二十四城记》首先在上海举行首场义映。虽然之前并没有大规模的宣传,但因为有贾樟柯和赵涛等主创亲自在影厅门口担任售票员,所以上海的义映还是吸引了很多观众。其中不少人原本计划看其他影片,到了影城才知道贾樟柯在搞义映,于是现场改了主意,买票看《二十四城记》。其中一位托朋友提前买了票的孙姓观众,本人到场后又追加了300元的捐款。一位花了100元购票的观众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个募捐活动拿到的钱将给四川灾区建造图书馆、电影院,我很喜欢看电影,也希望灾区人民能跟我一样,随时看到最新最好的电影。”

在导演贾樟柯的心目中,每个人都应该拿出自己的资源为四川赈灾做点事,而《二十四城记》是他所拥有的资源。因为放映计划制定得匆忙,来不及洗印拷贝,只有数字拷贝的贾樟柯是带着放映机来到上海的,他还亲自在放映厅内调试设备,从对焦点到现场的音响效果,他都要亲自检验,不允许有一点马虎。

上海一站共筹得17510元善款,活动结束后,有记者询问贾樟柯,对于这样的结果是否满意?他回答说:“很满意!人流是从四面八方自然汇聚过来的,不是组织的。整个放映会,很像是一场文艺青年的聚会。对这个捐款的数字那更是满意了。我能感受到每个人很真实的爱心,不夸张,不勉强自己。这一切,跟我做这个活动的初衷是完全一致的。”

四日晚,《二十四城记》来到广州,观众反应更为热烈,甚至连放映厅过道都站满了人,贾樟柯亲自感谢每位到场观众,在广州,剧组共募集善款22750元。

五日晚,该片在北京电影学院标准放映厅放映,这是贾樟柯的母校。放映片子的消息是从网上发布的,但是来捧场的人还是坐满了整个礼堂。赵涛,坐在售票处,和志愿者一起为买票的人一遍一遍地阐述他们活动的目的。票价15元,但观众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多掏一些。因为这些钱最终将全部捐给灾区。

电影开演前,贾樟柯上台说了几句话,“在四川和中国很多地方,都一样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但电影里的人一直在困境中默默生存。地震之后我们聚在这里看这部片子,希望大家能更加理解那些遭受灾难的四川人。”

台下一直很沉默,直到电影散场。《二十四城记》是部悲伤的电影,一些观众们匆匆散去,不愿被人看到红肿的眼睛。

义演最后一场选在成都,在成发集团的原厂址露天放映。电影吸引来了几百个工人,很多人就这么站着看完。那场结束后贾樟柯清点票款,发现都是皱皱巴巴的一元两元。他知道这些工人已经尽力了,要知道他们大部分都要靠低保为生。

贾樟柯把四城市点映所募集的十几万元善款全部捐献,交付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用于灾区重建中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除此之外,他捐献的还有为义演奔波的10天时间以及他的真诚。

贾樟柯通过媒体强调,《二十四城记》“这部电影拍摄于四川,我希望观众可以通过它来了解那片土地。虽然我们四场放映能够募集到的钱款有限,但我要感谢每一位参与的观众,我会把你们的爱心带到灾区!”至于是否会拍赈灾电影,贾樟柯认为:“我觉得现在并不是最合适的时候。虽然我很有创作激情,但现在还是应该给救援和重建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等到更合适的时机再来拍摄这个题材。”

其实义演是违规动作,因为《二十四城记》尚未发行,提前放映会影响发行。但贾樟柯想来想去,这是他结合自己的专业,能做的最好的表达。

“每个人表达自己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人捐钱,有人飞过去做义工。我的表达是如此,这也是对我自己的一种交代,比直接捐钱更让我心里踏实。”贾樟柯说。

05 贾樟柯希望大家集中注意力

2009年3月5日,贾樟柯执导的《二十四城记》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首映活动,贾樟柯偕主要演员陈建斌、赵涛一起出席。不过,媒体更关注的不是这部去年戛纳电影节的唯一华语参赛片本身,而是伴随着《二十四城记》公映传出的贾樟柯和赵涛“已婚”的传闻。两位主角对于这桩婚事双双否认,贾樟柯还表示不希望这个新闻分散了大家对电影的注意力。

面对记者的“狂轰滥炸”,“我很困扰”,贾樟柯说,“我真的全心全意在介绍这个电影。这种新闻出来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希望大家能集中注意力”。而对于这桩“婚事”,贾樟柯说妈妈比自己更着急,“她还特别打电话问我……不过,我真的很忙,今年还得拍两个电影”。

过了两天,3月7日,贾樟柯与赵涛又做客上海影城,参加《二十四城记》的上海首映活动。

走过沈阳、重庆、成都、北京、广州,贾樟柯把《二十四城记》最后一站的首映宣传安排在上海。“上海就像是‘娘家’,来到这里我觉得很踏实。”贾樟柯在首映式上如是说。

从3月6日开始,《二十四城记》在全国300家影院同时上映,上映仅三天票房突破百万。这个数字虽然无法和商业大片相比,但已经创下了贾樟柯自己的票房纪录。从这两天的放映效果来看,《二十四城记》的票房成绩已比《三峡好人》迈进了一大步,贾樟柯个人的票房号召力正得到体现。

《二十四城记》在口碑方面,这部口味小众的电影迎来了盛赞和不理解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不少经历过国营大企业生活经历的人是这部电影的拥趸,认为影片真实记录了一个几乎被遗忘的群体,也有观众认为影片的讲述方式背离了传统的电影欣赏习惯,让人一下子难以接受。这其实也印照了“众口难调”的老话。

面对观众的两极反应,贾樟柯也表示自己并不意外,他称普通观众习惯了商业电影,这样的电影观看习惯还需要更多的人去推广和努力,而他所做的就是每次能够多让一部分观众走进电影院,感受真正的故事而不是虚假的幻想。

就在《二十四城记》国内受到热捧之际,北京时间3月9日凌晨,第十届西班牙拉斯帕尔玛斯国际电影节举行隆重授奖仪式,授予中国导演贾樟柯及其作品《二十四城记》电影节十周年杰出艺术成就金伯爵奖。

这是该影展为纪念其十周年,特意在全球范围内评选出一位有杰出艺术贡献的导演及其代表作品,向其颁出的特别荣誉。

该影展邀请了全球十大电影节主席出席仪式,共同见证此荣誉的颁发,其中包括洛迦诺电影节主席、釜山电影节主席以及巴西圣保罗电影节主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