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贾樟柯:From文艺范儿To新生代导演
3675700000031

第31章 光荣与梦想(2)

贾樟柯提到了当今社会面临着的巨大挑战,强调“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这个挑战就是我们前所未有的消费时代到了。再也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就是我们全体国人的精力,全体国人的焦点都放在了经济的建设上。衡量社会价值所有的标杆都变成了数字,都变成了钱。可能在座的大家比我还清楚,比如大家看电视剧,衡量一部电视剧好还是不好,是根据收视率,所有栏目、所有频道的努力都是刺激和提高收视率。比如大家写一本书,衡量和评价一本书直接的反应就是它是不是畅销榜的前十名?比如拍一部电影,我们的第一反映就是这部电影的票房是多少?写首歌、唱出一个人的心声,第一个反应就是它有没有进排行榜?所有对文化丰富价值衡量的多元标准都变成单调的数字。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全体国人文化生活的下降。实际上我们拥有大量的经济生活,大量的娱乐生活,但是是不是在这之外我们还拥有文化生活?我觉得大家可以问一下自己,我们一年看几部艺术电影?我们一年自己有多少写作?一年又多少阅读?我觉得阅读和写作在这个时代里面的失落,我觉得是今天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它涉及到了非常多的文化层面的现实。实际上我觉得写作多么的重要,当我们在烦琐的事情里面,当我们奔波在生计里的时候,坐下来半个小时的习惯,它使我们每个人获得心灵的美感,获得心灵安静的一个过程,它是积累我们每个人的经验,每个人的造化和修养。写作普遍的消失、阅读普遍的消失我一直觉得是我们快速经济变革时代的重要问题,因为我们真的不能够仅仅成为一个经济的动物,一个完全被经济生活囚禁、控制的一群人。我们应该是能够提供思想,我们是应该能够有充沛的情感给自己、给家人、给国家的。”

“从我个人来讲,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动的时代,在大家都专注于经济生活的时候,我觉得我们要想到,其实我们这个社会还是真的需要文学,因为我就是被那样感染、那样点亮的,越是在贫困的地方、偏远的地方、资源缺乏的地方越需要文学和艺术,这是我的信仰。”贾樟柯表示。

贾樟柯在他的演讲中,言简意赅地总结道:“当我在电影生涯里面工作12年的时候,我觉得真善美真的是一套标准,无论对人、对社会。不是一个真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真是一个美的底线,没有真我们谈不到善、谈不到美。善也非常重要,如果有善我们就能够亲近别人,如果有善我们就能够去理解别离,就能够打破自身的局限去面对另外一种现实。如果有了真和善,那么我们才能形成一个美。所以我觉得在重塑民族文化信心的里面,我觉得在我们面对复杂的现实,面对这样那样危机的时候,我觉得从我个人做起,从简单的理念做起,让我们去崇真、崇善、崇美。或许我们的造化、教养还达不到对个人来说真善美的一个标准,但是我们崇真、崇善、崇美,我想这是振奋民族信心的第一步。当我们有这个信心的时候我们才有创新,有了创新可能我们才能真正的成为未来的一个主人翁。所以我觉得面对过去、面对历史、面对现实,无论有多少的困难、有多少的危机,有一个潮流是不可阻挡的,那就是我们一定是处在进步之中的!

当天的主持人撒贝宁激情磅礴,他说,谢谢贾樟柯导演,尤其是您最后说到的一定要追求真善美,尽管您姓贾,但是从您的电影里看到的都是真。

04 “下一站,奥斯卡”

2009年4月25日,由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SMG、加拿大国家广播电视公司共同主办,SMG艺术人文频道等联合承办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全球世博系列重要城市卫星双向传送第三站·上海-温哥华双向传送特别节目》在上海东视剧场与温哥华演艺中心进行了两地同步互动的节目录制。节目中,加拿大著名华裔建筑设计师、电影导演、知名文化人、参与城市体验的明星将借助卫星双向传送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

频频亮相国际舞台的贾樟柯作为嘉宾参与了节目录制,他对于刚出炉的第62届戛纳电影节入围名单发表了一番自己的看法:“这次出来的入围竞赛单元的影片名单让大家很高兴,一共有三部华语片,四个华人导演(李安、杜琪峰、蔡明亮和娄烨),从数量上看,确实让人兴奋。”

这次冲刺戛纳的“中国军团”格外引人注目,李安的《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杜琪峰的《复仇》、蔡明亮的《脸》和娄烨的《春风沉醉的晚上》都进入了竞赛单元,创造了华语电影入围戛纳的新历史。

不过在感到高兴之余,贾樟柯指出入围参赛的华人导演还都只是“老面孔”的现状令人担忧,“我很期待有更多的中国年轻导演被国际电影节发现”。他说:“如果把这次的‘中国军团’作为一个观察指标的话,其实结果还是令人担忧的,因为入围参赛的华人导演还都是一些‘老面孔’,李安、杜琪峰等都是电影节的‘常客’,去年参赛的我,也算是戛纳的‘常客’。我很期待有更多的中国年轻导演被国际电影节发现,更多的年轻导演能够努力融入国际制片环境中,因为把中国文化带入世界是一个很重要的的工作。特别是在今天中国经济发展那么快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大量的电影在最重要的国际舞台上被大家观赏到的话,它会变成一个缺憾,因为大家都想了解中国人的所思所想,电影就是一种最便捷的、最直接的沟通方法。”他直言:“这次入围名单的华人导演,从数量上看确实让人兴奋,但是同时又让人遗憾,因为没有惊喜,还是一群老同志在一起。”

贾樟柯还认为,港片“灭亡”太可惜。此前,香港导演尔冬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香港电影的未来流露出悲观情绪。他直言不讳道,大家喜欢的港片三年内就会“灭亡”。对此,自称“港片影迷”的贾樟柯表示,这种说法确实有道理。他说:“很多港片为了能够在内地上映,进行过创作性的调整,把原来港片的本土化削弱得很厉害,比如说,都一定要有一个可以接受的结尾。”就这一点而言,贾樟柯十分欣赏杜琪峰:“他就一直在坚持本土化。”

贾樟柯坦言,香港市场小,“七百万人口,两千万的电影票房就已经很卖座了;内地市场大,动不动就是二三亿的票房,对于香港电影人确实是有吸引力。从‘生意’角度来看,内地的票房确实是个大市场,但从创作角度看,港片要保留原创性。比如《功夫》就很本土化,大家也看得很过瘾,票房也很好,为什么不坚持呢?”他认为,港片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

在贾樟柯看来,现在香港成了内地电影圈的“人才输入库”:“香港电影人都北上打工,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出任导演、摄影师、武术指导等,融入了内地电影圈。虽然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感觉整个香港电影工业似乎‘解体’了。”贾樟柯表示,香港电影的传统很珍贵,“应该保留一部分。因为它是一根很纤细的血脉,继承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的中国电影传统。从港片中,可以看到昔日中国电影资源、文化精神的延续。武侠片自然不用多说了,尔冬升的影片就让我觉得很像袁牧之的电影,他对于世俗人际关系的处理是很熟练的。所以我觉得,香港电影如果逐渐丧失本土性的话,其实不是香港电影界在消失,而是一个聚集了昔日中国电影传统的容器被打破了,打碎之后,这个传统当然可以‘跑’去别的地方,但是可惜了”。【注:参见霍燕妮:《贾樟柯激评电影业,直指戛纳“中国军团”没惊喜》,2009年4月26日《天天新报》。】

为支持“没有拍摄经费,没有技术支撑,没有播出平台”的新锐纪录片导演实现拍片梦想的“真实中国·导演计划”,继成功举办了二届后,作为第15届上海电视节的主题活动,第三届“真实中国·导演计划”决定于2009年6月举行,贾樟柯是评委之一。

五月二十日,贾樟柯出席了这一导演计划的启动仪式,指出目前年轻导演在拍摄纪录片方面存在的缺陷,还透露了首部商业电影的拍摄计划。据他介绍,这部电影将于2010年正式开拍,故事背景发生在1905年前后的晚清山西地区,剧本已经写好了,就等拍完世博会纪录片《上海传奇》后全身心投入此片。贾樟柯表示,这部片子已经筹拍了3年,因为想在商业片上发挥自己的潜力,所以他笑言这部电影是“一定要拍,不能再拖了”。

至于新片的演员人选,他表示暂时没有确定,但是肯定会按照商业片的规则来挑选演员,不乏一线明星的参与。而对于以拍文艺电影著称的贾樟柯来说,拍商业片同样怀有不小的野心:“我认为北美市场是不能忽略的,因为欧洲市场的总和基本等于北美市场。商业片是要考虑观众和市场的,我想拍出一部能够冲击奥斯卡的电影。北美这块蛋糕很诱人!当然能不能拿奥斯卡对我来说无所谓。”【注:潘昕、侯书楠:《贾樟柯透露将拍商业片,下一站瞄准奥斯卡》,2009年5月21日《天天新报》。】

05 怀念迈克尔·杰克逊

6月25日,美国天皇巨星迈克尔·杰克逊死讯传出的时候,贾樟柯正在上海忙着拍纪录片《上海传奇》。他既不上网,也没看报,并不知道杰克逊死了,直到看到高晓松发来的短信:“迈克尔·杰克逊已于2009年6月25日下午在洛杉矶去世。这个人的去世让我感觉到,或许我们都老了。”他口述了一篇怀念文章,发表在《南方周末》上,他说,“迈克尔·杰克逊是我和晓松这个年纪的人,接触到为数不多的国外音乐之一。我一直觉得自己和杰克逊是同一时代的人。……第一次听杰克逊是在北京学画的时候,大概是1989年,就是那首很出名的《四海一家》,杰克逊为非洲赈灾的演唱会上唱的。那虽然是英文歌,听不懂,但感觉特别洋气,对一个孩子来说,这就是现代节奏。包括他的舞蹈,那时候我正好是霹雳舞的爱好者,1987年看了《霹雳舞》之后就是霹雳舞爱好者了。当然杰克逊的跳法和霹雳舞并不一样,他进行了改良。我觉得杰克逊那种轻灵的舞步简直是出神入化”。贾樟柯述道:“1990年代以后杰克逊的录像带传得很厉害,我看到的就是同学借给我的,VHS那种格式的录像带。杰克逊音乐那时已经无法阻挡了,收音机里能听到,电视里也开始大量播出。我记得太原和北京才修好高速公路的时候,长途巴士上放的都是杰克逊的MV。1998年我拍《小武》的时候用了杰克逊的《拯救地球》作插曲。片中场景是歌厅里的小姐和小偷一起出来,没地方去,歌厅小姐就说,要不你陪我去做头发吧,女孩子在吹头发的时候,发廊的收音机里放的就是《拯救地球》。之所以选择《拯救地球》,还是因为这首歌的旋律,这段旋律很好地体现了粗糙环境里,人的美好希望以及幻想,虽然这是一段美国音乐,但可以和我的生存状态相通。这个时候客观的音乐变成了视觉段落,女孩子的状态通过音乐呈现出来。”不过在贾樟柯看来,“和欧美流行音乐相比,更吸引我的还是华语歌曲,一开始听邓丽君,后来是刘文正,再后来是苏芮、谭咏麟、齐秦,之后就到了崔健和唐朝。倒不是说我对音乐特别爱好,而是那个时代的年轻人都喜欢音乐,流行音乐能够代言年轻人。……为什么我们这么喜欢崔健、喜欢罗大佑、喜欢李宗盛,因为他们的音乐里有很多生命的感受,对情感的感悟,他们可以很准确地表达出来,而这些东西跟年轻人是有共鸣的;杰克逊的歌节奏本身就很有感染力,在杰克逊之前我只看重歌的旋律,直到听到杰克逊之后才发现节奏本身有一种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和我们青年的身体状态很契合的。虽然我们听不懂英文,但旋律可以听懂,节奏可以听懂。就像中国人听到非洲人的鼓,欧洲人听到中国人的鼓,鼓点本身是抽象的,但它是有节奏的,跟心脏跳动的状态很贴近,这就是感染力的来源。我觉得节奏和旋律是超越歌词的。”【注:自述:贾樟柯,记录:陈晨、朱晓佳。】

06 退出墨尔本电影节

为抗议第58届墨尔本国际电影节播放介绍“东突”民族分裂分子的纪录片,7月下旬,贾樟柯与另两位中国电影导演赵亮、唐晓白集体退出电影节,并撤回参展电影。

墨尔本电影节原定播放中国大陆导演贾樟柯监制、中国香港导演唐晓白执导的电影《完美生活》,贾樟柯执导的《河上的爱情》以及中国大陆导演赵亮执导的《上访》这3部影片,但主办方准备在电影节期间播放介绍从事民族分裂活动的“世维会”主席热比娅的纪录片,甚至邀请她到墨尔本出席电影节开幕式,贾樟柯等中国导演决定不再出席本届墨尔本电影节,并撤回准备参展的电影,以示抗议。

贾樟柯在7月19日致墨尔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的一封信中写道:乌鲁木齐7月上旬发生了严重暴力事件,造成许多人丧生。多数死难者家属都认为,以热比娅为首的“世维会”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注:新华社2009年7月22日消息,作者江亚平。】

针对这次退展事件,贾樟柯还在7月23日发表了一纸声明。贾樟柯在声明中说:“发生在乌鲁木齐的暴力事件刚刚过去,我想至少应该采取一种审慎的态度,不要让自己无意识的行为玷污那些死去的人们。”这份《关于退出墨尔本影展的说明》,全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