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彼得·林奇传
3680100000010

第10章 参军

为了挑选成功投资的上市股票,你必须针对该公司做深入研究,而且研究得越深入,就越不会轻易盲从,甚至能评估别人的建议。最重要的是,你可以自己选股及决定买点。

——彼得·林奇《学以致富》

1964年7月31日,靠近北越领海的一艘在中立海域进行支援任务的美国驱逐舰马多克斯号遭到北越鱼雷艇袭击,在附近航母支援下击沉北越一艘鱼雷艇。8月4日,“马多克斯”号与“滕纳·乔埃”号往北行进时,后者被雷达讯号追踪并称受到攻击,两艘船立即采取了应对措施。美国以轰炸北越基地作为报复。这就是“东京湾事件”,也被称为“北部湾事件”。

“东京湾事”件是越南战争的分水岭。北越和美国都把它看做对方的蓄意攻击,并都做出了强硬反应。北越越共游击队对多处美军基地进行了攻击。北越325师进入南越领土集结,这标志着北越正规军对南越的公开进攻。随即,美国政府宣布北越攻击了位于中立海上的美国军舰。美国国会于8月7日通过“东京湾决议案”,授权总统以他的判断动用包含武力在内的一切行为来应付这一事件。这事实上给予了总统约翰逊在不宣战的情况下发动战争的权力,而他个人虽然并不愿意派兵参战,但不久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参与程度依然不可避免的不断攀升。

1965年2月,美军在Pleiku基地遭到攻击,美国空军随即发动第一次报复性攻击。3月8日,35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岘港登陆,这也是第一批进入战区的美军战斗人员。7月24日,一架F-4C被射下后,约翰逊总统将美军人数提升至125万;翌日第101空降师的4000人进入越南。11月27日,五角大厦要求提升美军数目至以便执行计划中的大规模扫荡行动;到了年底,美军在越人数已高达184万。

在这场持久的战争中,美国开始大规模征兵。美国征兵组织分为两套机构:一套是国家征兵署负责的政府兵役登记系统;另一套是国防部下属各军种分别进行的募兵系统。美国法律规定,年满18周岁的美国男性青年必须到征兵署及全国各地的兵役委员会进行登记。兵役登记系统将美国分为东北部、南部、中西部、西南部、中部和西部六大区,每区设一个地区局,管理若干州的兵役工作,其基层单位则是遍布全国的2000多个兵役委员会。

1967年,按照美国后备军官训练队的要求,彼得·林奇应召入伍,成为炮兵部队的一名少尉,由此开始了他两年的军队生涯。开始,他接受的是军官训练,就是说,出去后,他将成为一个炮兵军官。一名金融专家将被训练成一名炮兵军官,似乎有点荒唐。但战争就是这样,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职业,被编入军队之后,就是一名普通军人。

当然美国并不会将国家的精英送去一线当炮灰,这些在各行各业的骨干人才虽然参了军,但一般都只在后勤或远离前线的部队服役。所以,彼得·林奇并不担心会被送往越南。

彼得·林奇所在的新兵营,即有像他一样的金融投资者,也有电影明星、体育明星以及其他方面的精英。这些人来到兵营,当然不像普通部队那样死板,大家都很活跃。

幸运的是,彼得·林奇先被派到得克萨斯,后被派到韩国,而没有派到战火连天的越南战场。与艰苦的越南相比,在韩国的日子是美好的。那里没有战争,并且远离死亡和鲜血。

彼得·林奇虽然身在军营,接受枯燥而单调的训练,但他仍然在参与股票投资。

在购买股票时,彼得·林奇出现了一个严重失误。本来,他因购买兰杰石油公司的股票赚了一笔钱,便转而又投资购买缅因糖业公司的股票。在他看来,这种股票一定会赚钱,因为糖业市场正兴旺发达,市场潜力巨大。

但百虑必有一失。他的分析并没有错,而问题却出在了一些随机性的因素上。

缅因糖业公司是生产白糖的企业,效益一直很好。为了扩大生产,公司鼓励缅因州农民大量种植甜菜,并与农民签订了收购合同,还为种植的甜菜预付了款。出人意料的是,缅因州农民们并没有像缅因糖业公司设想的那样大规模种植甜菜,而是采取了观望的态度,他们打算第一年先种10117平方米,如果收益好,第二年再扩大为20234平方米,第三年才将4047平方米都用于种植甜菜。这样一来,缅因糖业公司由于缺乏原料,被迫倒闭。

该公司股票价格狂跌到了6美分。

由于韩国汉城当时没有证券交易所,在此期间华尔街发生的挤兑,彼得·林奇并没有做出及时的补救措施,使得他在缅因糖业公司股票上的投资遭到了惨败。

彼得·林奇从这次失败中总结出几个教训:一个是不要犯自己不在国内而损失钱财的错误;二是永远不要再买那种依赖于缅因州农民的那种“四平八稳”的股票;三是实地调查比坐而论道更重要;四是随机性偶发因素往往决定着股票涨落。彼得·林奇发誓,永远不再买那种看起来四平八稳的股票。

同时这次失败,使彼得·林奇深切地认识到,股票行情分析太重要了,而要做好分析,单靠金融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依靠社会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

让彼得·林奇苦闷的是,由于远在国外,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遭受损失而无能为力。

但是此时,同时也也传来了一个好消息——美国人民开始反战,并且反战情绪相当强烈。

1966年5月28日,美国各地发生了反对越南战争的活动,校园中,学生们组织纠察、游行、唱圣歌、有时还发生暴乱;在白宫草坪上,温和的抗议者敦促总统“冷下来”;在佛罗里达,佛教徒自焚;武器承包公司,数十人谴责生产和使用凝固汽油弹;美国死亡人数创纪录时,反战人士在各处以各种表达方式猛烈地反对战争。

当年,在芝加哥大学曾大约有350名学生掌管了办公楼,抗议大学合作进行选征兵役制,还有数千学生正在寻找缓征的办法。年未,8000名“知识分子”聚集在华盛顿,反对许多人称作“不能打赢的战争”。拥有75人的一群抗议者在陶氏化学总部门前高呼:“**1944年用烤炉,美国1966年用固体汽油弹!”

后来,反战呼声越来越强烈。1967年10月21日,数千名示威群众呼喊着反战口号向五角大楼冲去,使得本来是一次反对越南战争的和平集会演变成了暴力冲突。保卫五角大楼的士兵和联邦执法人员都装备了步枪和刺刀,他们组成警戒线防止示威游行者冲击。而示威者仍勇敢地冲击着警戒线,警戒人员迫不得已使用警棍和枪托击打示威者。其后,有近300名游行示威者被捕,其中还包括小说家梅勒和集会组织者——全国反对越战、结束越战组委会主席德林杰。最终大规模暴力活动渐渐平息下来。

美国人民反战的原因是,他们不知道美国在越南进行的“没有希望胜利的战争”对他们有什么好处。他们都不愿将自己的儿女送往那可怕的战场,也不愿把他们的物资倾泻在异国的土地上。

而彼得·林奇当然也反对这场没有意义的战争,不过他并没有像有些美国人那样采取逃避服役的方法来对抗政府,而是安心地在国外服兵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