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彼得·林奇传
3680100000040

第40章 彼得·林奇的投资风格

我从来不管股票上涨或下跌。对我来说,最具吸引力的方式是抓住转变。要在公司财务状况好转之前就进行部分投资,当转变真地到来时,就大举买进。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在麦哲伦基金经营的股票总共超过1500种,虽然数目众多,但对他来说操作这些股票却游刃有余。即使是华尔街的投资专家最多也只经营20到30种股票。毫无疑问,彼得·林奇是华尔街投资精英中的精英,他的经营头脑几乎无人能及。

在华尔街一直流行着一种交易法则,据说这是多年来在华尔街经营投资的众多交易员毕生经验的总结。这条法则是这样建议投资者的:如果你认为将要发生一些事情,并且你也认为这些将要发生的事情能够帮助你在接下来的股票收购中获得不菲的利润,但是,后来你预期的事情一直没有发生,这个时候,不要期望奇迹会出现在你身上,而是应该毫不犹豫地把手中的股票立即卖掉。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如果投资者根据预期产生了一个构想,但是后来事实证明他先前的构想是错误的,这时投资者就应该快点把买进的股票卖掉。

在实际的基金操作过程中,彼得·林奇非常相信这条法则,每当他遇到这种情况时,常常毫不犹豫地把股票抛出,而丝毫不去理会这种股票价格是否正在上扬。

彼得·林奇并不是对他所买进的股票百分百的满意,他如果看中10只股票,他会把它们全买下来,然后进行分析研究。过一段时间,这些股票就会产生许多的变化,有些令他满意,有些令他讨厌。通常情况下,在他买进的股票中,三个月后,他大概只对其中的四分之一感到满意。因此,他会毫不犹豫地把四分之三不满意的股票在适当的时间抛售出去。他总是把他喜欢的股票保留下来,并增加对它们的投资。彼得·林奇风趣而又令人信服地向人们解释这样做的理由:“你会观察到公司的经营情况不断改变。随着竞争加剧,一个有问题的工厂也许会被出售或关闭,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工厂可能会发生火灾等意外。只要多留意,你会发现许多基本的东西都是会改变的。如果我观察研究了10家公司,我想应该有1家公司会令我满意,那么我就会选择这家公司。如果看了20家公司,我或许能选中两家。如果我观察研究了更多的公司,我可能会找到更多令我满意的公司。如果你们能和我一样观察这么多的公司,能够找到这么多令人满意的公司就不是很奇怪的事情了。如果你想在这个行业生存,你就必须学会先做个好听众。虽然你无法一眼看中哪些公司能够给你带来你所期望的收益,但是经过长期的观察,你会惊喜地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好公司。这就是我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

在股市上,很多时候即使没有发生什么能够影响股价下跌的事情,股价也会莫名其妙地从30美元跌到26或是23美元。这让很多投资者不知所措。

但是彼得·林奇对这种现象置若罔闻。他说:“如果我曾在这种股票的价格还是30美元的时候买了2万股,当股价无缘无故地跌到26美元,我会毫不犹豫地在此价位上再购入2万股,如果真像我期望的那样,股价又莫名其妙地跌到了23美元,这对我来说真是天大的好消息,我会再买进2万股。”

在华尔街和世界其他股票市场上,许多信托投资公司喜欢采用经济概观和产生配置的方法加以取缔知识和技术,而彼得·林奇却避免使用这种方法。根据在麦哲伦基金多年的实践经验,他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股票基金操作方式。极端一点来说,彼得·林奇排斥那些被很多投资家誉为成功捷径的投资公式,因为在彼得·林奇看来,股市没有通用的万能法则。他认为纸上谈兵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在这些公式的指导下,不可能获得他们所期望的利润。他对经济与市场分析也同样不信任。

总之,彼得·林奇不相信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在他看来,这种理论的实质就是,投资人在投资过程中只要把股票公司分为几类并加以操作就可以了,而根本不需要了解其所购买公司的实际情况。彼得·林奇常说:“我从来不管股票上涨或下跌。对我来说,最具吸引力的方式是抓住转变。要在公司财务状况好转之前进行部分投资,当转变真地到来时,就大举买进。”

同样,对于彼得·林奇来说,公司的股利政策,一点也不值得重视。相反,他更看重股票的真正价值。彼得·林奇认为投资者应找出股票的真正价值,并以此为标准,而不应该以近期市场价格为依据进行股票交易。在他看来,如果只以近期市场价格为依据,就极有可能使自己陷入困境。

彼得·林奇认为股价下跌就买入,即在底部承接,是个非常可怕的做法。比如,房利美公司的股票一年前值50美元,而现在只值30美元,表面上看来是非常便宜,但是,即便现在是30美元,以后极有可能会下跌至20美元,甚至更少。因此,投资者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找出股票的真正价值,而不应被股市价格所迷惑。

彼得·林奇期望的股票市场是怎样的情形呢?以20美元的价位买进A公司的股票,而不是以23美元购买B公司的股票,而后在23美元时卖出A公司的股票,以20美元买进B公司的股票。彼得·林奇说:“这样做,看上去也许只赚了那么小小的一点利润,但你千万不要小瞧了这一点点的收益,你要相信积少成多,不要因为利润少你就不去做。显而易见,如果你照着这样做,不久之后你会发现你赚了很多钱。”

彼得·林奇很重视股票的相对价值。他常说:“我从来不会做出什么重大决定,而且我也不愿意想象自己必须作一个重大决定。在我看来,每天只做几个小决定就足够了。你不要小瞧这些小决定,1天不算多,10天呢,100天呢,一年呢,算不算多?每年就有几百个小决定。在数量如此庞大的情况下,就不可能犯下严重错误。如果你善于观察和分析的话,只要你的表现比多数的投资者好,你就必定会领先他们许多,坚持下去,没有人能与你匹敌。”

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兼并成风,华尔街许多投资者和经纪人乘机大发横财。这时候的彼得·林奇却认为,这些投机的投资者和经纪人所了解到的有关收购的消息纯属子虚乌有。为了避免股价飞涨造成兼并成本的增加,没有一家公司会傻到在收购前把消息透露出去的程度。彼得·林奇作为一名浪尖上的人物,非常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反对融资购并。虽然这让很多人感到惊奇,但彼得·林奇一点也不觉得这有什么奇怪的。

华尔街常常活跃着一批以赚取佣金为生的银行家或经纪人,他们为了赚得客户的佣金,常常提出一些所谓的诚恳意见,建议并购者用比实际价值相对高一些的价格收购一些股票,他们信誓旦旦地宣称这是很合适的,因为他们觉得这些股票的潜在价值很高。

这样做能否梦想成真?比实际价值高一些的股票价格是否真的合理?彼得·林奇对此表示质疑,他认为这样做,无论对并购方还是对转让方来说都有很大的风险,作为购并方或转让方都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计划。他还认为在操作这类股票中获利是一种强盗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