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彼得·林奇传
3680100000051

第51章 投资者必备的十大投资习惯(1)

一般来说,冷门公司似乎在攻克某种流行的全国性难关:石油短缺、吸毒成瘾、艾滋病等,但其解决方法却不外乎两种:一是太具想象力,二是复杂得令人不可思议。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从彼得·林奇的投资生涯中不难看出,他身上具有很多普通投资者所没有的投资习惯。良好的投资习惯是成功必备的素质。

一、追逐成功,敢于冒险

大多数人都习惯于等待机会的到来,而不愿主动采取一些冒险行动。而从某方面来说,不冒险永远不可能成为成功的投资者。所以,有些时候,冒险是投资者必备的素质。但值得注意的是冒险并不是冒进,冒险是经过理性思考后采取的行动。

成功的投资者并不神秘,只不过他们具有一些普通人不具备的素质——追逐成功,敢于冒险。

成功的投资者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敢为别人所不敢为。走运的人一般都是敢于冒险的,最胆小怕事的人常常是不走运的。幸运可能会让人产生勇气,反之勇气也会帮你得到好运。当然,“冒险”不等同于“鲁莽”,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把一生的储蓄孤注一掷,进行一项引人注目的冒险投资,在这样的冒险活动中投资者有可能损失一切,这就是鲁莽的举动。有些聪明的投资者,对不测因素和风险看得太透彻而不敢冒险,结果却聪明反被聪明误。实际上,如果能从风险的转化和准备上进行谋划,风险则并不可怕。

世界风云变幻,人生沉浮不定,而未来的美景却隐藏在迷雾中。通向成功的路上,会有坎坷,也会有阴晦的沼泽,深一脚浅一脚在所难免,虽然有很多未知危险,但这却是在有限的人生路上通往成功,成为成功的投资者的途径。

二、独树一帜,做与大多数人不同的事

为大多数投资者所认同、接受、提倡的未必就是真理。因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成功的投资者深谙此理,所以他们常独树一帜做与大多数人不同的事。

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墨守成规,无异于求败。大多数成功的投资者都能够正确地审视外界环境的变化,以此果断地做出决策。而他们所做的决策往往是独树一帜,与大多数人截然不同的。

股市流传着7∶2∶1的说法,意思是说10个人炒股,7个人赔,2个人不赚不赔,只有1个人赚钱。听起来这似乎有点残酷,但股市实际情况确实如此。因为在股市中,底部缩量,头部放量,几乎是一个无法改变的规律。底部缩量,指的是只有少数人在能够赚钱的底部区域购入股票;头部放量是说,多数人都是“抬轿者”,这些多数人当然就成了最终获利的少数人的牺牲品。所以,在投资股票中,人们要想使自己成为那少部分赚钱的人,就必须做到从多数人的思维惯性中解脱出来。用投资分析家布克·怀特的话说就是:“如果想成为投资高手,那么你在华尔街赚钱的最佳方式就是先考虑普通人会怎么做,然后反其道而行。”

要想成为成功的投资者,就要学会独立思考,独树一帜,不要人云亦云。下面这则寓言正好可以说明大多数人投资时的非理性行为。

一个石油勘探队员,在上天堂的时候,圣·彼得(耶稣最喜爱的门徒)告诉了他一个坏消息。圣·彼得对他说:“你确实有资格进入天堂,可是目前给石油业者居住的地方已经满了,我没有办法再把你安插进去了。”这位石油勘探队员听到这个消息并没有选择离开,他想了一会儿,对圣·彼得说:“请允许我跟那些住在天堂里的人们讲一句话好吗?”圣·彼得觉得让他讲—句话也无关紧要,就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那个石油勘探队员凡大声喊道:“地狱发现石油了!”话音刚落,突然间大门冲开,天堂里的人蜂拥向地狱奔去。圣·彼得大为惊讶,平静下来后,圣·彼得便邀请勘探队员搬进天堂。但那位勘探队员犹豫了一会儿说:“不,我想我还是跟那些人一起去地狱好了,也许那里真的有石油。”

这个故事说明,在大家都相信谣言时,往往就会失去判断力,容易随大流。就像故事中的石油勘探队员一样,明明是自己说出的谎言,最后似乎自己也有些相信了。

这个故事启迪投资者,要想在投资中获得成功,在股市中有所收获,就绝对不能人云亦云,不能随大流。下面这个旅鼠的故事同样可以说明这一点。

旅鼠是生长在苔原地区的一种小型动物,以集体游向大海的举动而闻名。春天是旅鼠迁移的季节,它们四处寻找食物和新的住所。然而每隔三四年,都会发生奇怪的现象。旅鼠这种动物繁殖率非常高而死亡率低,所以数量增长得十分快。当数量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旅鼠便开始在夜里表现出一些不寻常的举动,不久后它们还会公然开始在白天出来行动。一旦遇到障碍,它们会越聚越多,直至使它们强行越过障碍。当这种行为能力增强后,旅鼠便开始向一些它们平常害怕的动物发出挑战,并大量向大海迁移。虽然在迁移的途中有许多旅鼠饿死,或被其他动物吃掉,但大多数的旅鼠还是能够到达大海。到达海边后,旅鼠们会争先恐后地往大海里游,直到筋疲力竭而被淹死为止。

彼得·林奇指出:“股价的大幅度波动,与投资者旅鼠般的盲目行动有直接关联。”也就是说大多数投资者盲目的投资最终只能像旅鼠一样自取灭亡。

从这两个故事中,不难看出“独树一帜”是投资事业走向成功的法宝,非常值得投资者借鉴。

三、比别人“快半拍”

股市投资就是这样,那些善于动脑、比其他投资者“快半拍”的人永远走在前头,其他人则只能跟在成功者身后。在投资活动中,比别人“快半拍”是非常必要的,下面这则寓言故事,则说明了比别人“快半拍”的重要性。

从前,有一个偏远的小镇,镇上生活的人们每天都需要到5里外的地方挑水吃。吃水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最大难题,缺乏劳动力的家庭吃水就更困难了。

困难就是商机。很快头脑灵活的村民甲便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于是他便挑起水桶,以挑水卖水为业,每担水卖2角钱。虽然这个工作辛苦,但还算是种不错的营利手段。村民乙看到甲靠卖水赚到了很多钱,觉得不能让他一人独占市场,便也走上了挑水、卖水的谋生之路,并且将两个儿子也动员起来,很快乙便占据了市场的大头。甲想,你家有劳动力,但中不如我的脑瓜子好使。他思考了一会儿,便想出了一个好点子。当天他就去市集买来了20副水桶,并在村子张贴了告示邀请20个闲散劳动力一起卖水。很快就召集到了20个人,甲将20个人分成两组,由这两组人负责挑水,自己则坐镇卖水,每担水自己从中提取5分钱。这样,甲既节省了力气,又多赚了钱。但时间一长,这些劳动力逐渐熟悉了门道,不再愿意被抽成,纷纷单干去了,甲一下子成了光杆司令,此时,市场的竞争比从前更激烈了。

但聪明人是不会被难住的。甲想了一宿,第二天便请人做了两个大水柜车,并租来两头牛,用牛拉车运水,每次可以担回40担。牛运水相对人担水,效率大幅度提高,成本也随之降低,因此这回赚头更大。

其他人很快看到“规模经营”的优势,于是纷纷联合起来,或用牛拉车,或用马拉车,参与到了竞争中。

然而,不久之后人们突然发现,自己的水越来越难卖了。原来,甲又想出了新办法,他买来水管,安装了管道,让水从水源处直接流到锁子里,自己只要坐在家里卖水就行了,而且价格比牛车运水的成本还要低,其他人按照甲卖水的价格卖水几乎没赚头,原先卖水的那些人觉得无利可图,便纷纷转行干别的去了。甲很快就垄断了全村的运水市场。

从这个故事中,不难看出,比别人“快半拍”才能获得成功,投资亦如此。

四、投资要趁早

投资开始得越早,获得的回报就越多,也就越容易达到自己的投资目标。

彼得·林奇、沃伦·巴菲特和约翰·洛克菲勒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与投资理财结下了不解之缘。

1963年,19岁的彼得·林奇用做球童攒起来的钱购买了人生第一只股票——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两年之后,这只股票的价格上涨了五倍。第一次投资股票便获得了成功,这坚定了他对股票投资的信心,使他走上了职业投资家的道路。

与彼得·林奇相比,沃伦·巴菲特的童年就幸运得多,他出生在美国奥玛哈市中等收入的家庭。很小的时候,巴菲特就对父亲所从事的证券经纪工作充满了好奇,幼年时代就显示出在数字与投资方面的天赋。11岁那年,他撺掇自己的姐姐,用平时的零花钱购买了平生第一只股票。正是因为他在投资方面的早慧,引导他步入了投资王国,最终成为富可敌国的人。巴菲特以100美元起家,到2006年其个人资产已经高达52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少有的仅靠投资获取财富的大富翁,被人称为“股神”。

从早年起步的超级大富豪很多,“标准石油王国”的缔造者约翰·洛克菲勒也是其中之一。

洛克菲勒的童年时代是在纽约一个叫摩拉维亚的小镇上度过的。他的父母都是做生意的。约翰·洛克菲勒从小受着家庭的熏陶,满脑子装满了父亲传授给他的生意经。

7岁的一天,约翰在林子中玩耍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火鸡窝,母火鸡正在孵蛋。于是他计上心来,他想感恩节快到了,而火鸡是大家必不可少的食物,如果他把小火鸡养大后等到感恩节时卖出去,一定能赚不少钱。于是,洛克菲勒每都来到树林中,耐心地等待母火鸡孵出小火鸡。几天后,小火鸡终于孵出来了,洛克菲勒趁母火鸡离开窝巢的时候,飞快地抱走了小火鸡,养在家里,并对它们细心照顾。到了感恩节,小火鸡长大了,他就把它们卖给了附近的农民。于是,洛克菲勒的存钱罐里,多了不少钞票。

不仅如此,洛克菲勒还想出一个让钱生钱的妙计。他把自己的零用钱借给耕作的佃农们,等他们收获之后就连本带利地收回。一个年仅7岁的孩子竞能想出卖火鸡赚钱,又想出依靠放贷挣钱的方法,不能不令人惊叹。

所以说,投资要趁早,起步越早,挣的钱就越多。

五、以工作为乐趣

穷人和中产阶级为金钱而工作,而成功的投资者则创造金钱。把金钱看得越重,就会感觉工作越辛苦,越会觉得工作是一种负担,是一种压力,有这样的心态也就成不了成功的投资者。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