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黄石公语录:素书
3681600000019

第19章 本宗道德章(3)

【原典】病莫病于无常。

张氏注曰: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有常也;人而无常,不其病乎?

王氏点评:万物有成败之理,人生有兴衰之数;若不随时保养,必生患病。人之有生,必当有死。天理循环,世间万物岂能免于无常?

【译文】

世界上最大的病痛,莫过于因为内心不平静,从而反复无常。

【解读】

人为什么会生病呢?黄石公从自然哲学的角度给出了答案。他认为,人之所以有病,是因为没有按照自然的法则去生活。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意思是说,人们在生活中总是被这样那样的欲望蒙蔽了双眼,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什么是真正对自己有用的。因为太多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内心就会因此郁闷和焦虑。这样,久而久之,身体就会出现各种病状。

道学家说,人应该让自己的身心处于无知无欲的自然状态。这种说法虽然正确,但是,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也就是说,它看上去很好,但并不实用。我们应该承认欲望对于我们的重要性。试问,要是不给你报酬,让你去做一件对社会有好处的事情,你愿意吗?欲望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同时,我们不应该夸大欲望的作用。聪明的人,应该将自己的欲望转化为理想。欲望会蒙蔽自己的眼睛,但是理想不会。欲望往往会让人的眼光和心胸都变得狭隘,只看得到自己和自己的利益,而理想则会让人的心胸变得开阔。所以,我们应该做一个有理想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这样,即便我们失败了,也不会太懊恼,倘若我们成功,则会非常高兴。何乐而不为呢?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内心才能达到真正的平静。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一个在城市中生活的有钱人去乡下收田租。到了佃农的谷仓之后,他东看看,西瞅瞅,不知什么时候将自己心爱的怀表弄丢了。当发现怀表丢失之后,他心急如焚,到处寻找。佃农站在一旁,也不知要怎么办才好。最后只好将村里所有的人都叫来,让他们帮着一起找怀表。他们翻遍了整个谷仓,但是依然没有找到怀表。

时光在他们寻找的缝隙中跑得飞快,夜幕很快就降临了。村里的人都陆续回家去了,只剩下有钱人懊恼地站在那里。这时,他发现,还有一个人没有走。有钱人就问他:“你怎么还不走呢?”“我能够帮你把你丢失的怀表给找回来。”这个人不慌不忙地说。

“好吧,那就麻烦你了!你要是帮我找到了怀表,我一定会给你很高的报酬。”有钱人说。

这个人说完之后,就再次在谷仓中走动起来。不过,他和别人不一样。走到一个地方之后,他静静地坐了下来,并用手示意有钱人不要出声。周围的一切都进入了寂静,悄然无声,只有一个小小的声音从谷仓的右后方传来:滴答,滴答,滴答……

这人像猫一样,轻轻地,蹑手蹑脚地循声走向右后方角落。到了响声的附近,他轻轻地伏身下来,耳朵紧贴着地面,在一堆稻草中找到了怀表。他走出谷仓,脸上露出得意的微笑,向着有钱人走去。

在生活中,我们肯定会遭遇许多事。其中,有一些是难以一下子就解决的。这个时候,我们的心中被盘根错节的烦恼给纠缠住,不知要如何去面对。但是,倘若我们换一种心境,让自己的心静下来,然后耐心地去思考,肯定就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一颗平静的内心,在很多时候确实可以解决许多看上去无法解决的难题。当你遇到烦恼的时候,就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吧!

【原典】短①莫短于苟②得。

张氏注曰:以不义得之,必以不义失之;未有苟得而能长也。

王氏点评:贫贱人之所嫌,富贵人之所好。贤人君子不取非义之财,不为非理之事;强取不义之财,安身养命岂能长久?

【注释】

①短:浅薄。

②苟:苟且,不正当的手段。

【译文】

人生中,最浅薄、最短视的事情,莫过于通过见不得人的手段取得功名或者财富。

【解读】

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通过不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东西,最后也肯定会因为不正当的方法失去。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东西,从来不能够长久。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事业有成,生活幸福,这无可厚非。但倘若因此走上歪门邪道,试图通过不正当的方法来达到目的。那么,可能暂时实现了自己的目的,但总有一天会为自己招来祸患。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已经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话。每个人都希望处在富贵的环境中,这是人性,是人对财富的追求,并没有错。但是,想要真正地、心安理得地获得这些东西,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

在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一次,他领着他的弟子阿难在舍卫国的旷野中行走,看见脚下有一堆金子。释迦牟尼佛就对阿难说:“这是大毒蛇。”阿难毕恭毕敬地回答说:“这是恶毒蛇。”说完之后,他们继续往前走。这时,碰巧田里有一个农夫正在耕种。他听见释迦牟尼佛和阿难的对话之后,就想过去看看。他走到那里一看,哪里是什么毒蛇,原来是一堆黄金。看着那金灿灿的黄金,他的腿都软了。他迫不及待地将所有的黄金都拿回家里,并且再也不种地,做起富翁来了。后来,这件事情被国王知道了,就将他抓起来,关在监狱里。他以前得到的黄金,到现在也已用完了,但是他的刑期还很长。这个时候,他就想起释迦牟尼佛和阿难的对话来,不禁非常后悔,就叫喊着说:“大毒蛇啊,恶毒蛇啊。”

一次,国王去视察监狱,听到他的话之后,觉得不伦不类的,非常好奇。于是,他就让手下人传讯他:“你怎么说毒蛇呢?”这个农夫对国王说:“从前,我在田里耕种,为人也老实巴交,本来可以安闲度日。有一天,我听见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弟子阿难说有毒蛇,就跑过去看,原来是黄金。看到堆在地上的黄金,我的心中就生出了贪念。于是,我就将它们都拿回了家中。现在仔细想想,这黄金原来真是毒蛇啊!起初,我以为自己得到了好处,现在却因此而进了监狱,真是得不偿失啊!释迦牟尼佛那天说的话实在是太正确了,从今天开始,我要更加虔诚地去崇信佛法了。”

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却因为贪念而得到了。得到这个东西之后,我们可能就会在某一方面有所损失,譬如说良心不安。严重的时候,它甚至会为我们带来杀身之祸。

【原典】幽①莫幽于贪鄙②。

张氏注曰:以身殉物,过莫甚焉。

王氏点评:美玉、黄金,人之所重;世间万物,各有其主,倚力、恃势,心生贪爱,利己损人,巧计狂图,是为幽暗。

【注释】

①幽:昏暗,危险。

②鄙:卑鄙。

【译文】

这个世界上,最危险、最愚蠢的事情,莫过于贪婪和卑鄙了。

【解读】

贪图私利和趋利避害都是人的本性。趋利避害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并不危害社会和他人,无可厚非。为了改变自己的处境,为了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积极地去拼搏和努力,又有什么错呢?但是,我们一定要懂得节制。倘若不知道节制自己的欲望,放任自己贪婪的本性,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灾难。

有个人非常贫穷,家里面连床也买不起,真可谓家徒四壁。一张长凳是他唯一的家具,他每天晚上都在长凳上睡觉。或许是因为贫困吧,这个人非常吝啬。他也知道吝啬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毛病,但怎么也改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