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要有好习惯
3682800000026

第26章 赞美赏识篇(6)

2。父母要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

喜怒哀乐都是正常的情绪,家长没必要强迫孩子压抑自己。在要求他“不可以耍脾气”前,父母要先为孩子的情绪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比如给他一个拥抱来平抚心情,然后试着理解他的感受,如“我知道你是想继续玩”或者“你害怕别人来抢玩具,所以才会推开他,是吗?”而不要马上阻止说“不准哭”、“不准生气”。专家指出,当孩子有坏情绪的时候,父母可以先带孩子离开让他产生负面情绪的环境,然后及时安抚他,而不要急着去处理事情。当孩子有被了解的感觉,他的情绪就很容易稳定下来。如果父母和孩子都很情绪化,亲子之间就难以沟通。

3。父母要教孩子用语言表达愤怒

经研究证明,语言能力比较强的孩子挫折感会少一些,因为他们懂得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当他们能说出让自己生气和难过的原因时,语言本身就有助于他们情绪的宣泄,也能使他们得到父母的了解和安慰。所以,父母一定要鼓励孩子把让自己生气的事情说出来,切忌粗暴地阻挡孩子的情绪。

4。父母要允许孩子表达情绪

如果孩子感到难过和委曲,父母就要鼓励孩子哭出来,孩子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时要允许孩子生气,但是,父母在孩子表达坏情绪的同时要告诉孩子,尽量用别人可以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

总之,父母要对孩子尽量包容,当孩子发脾气时,要给予及时的疏导,教会孩子怎样去发泄情绪。这样,亲子关系才能更好,而且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

宽容孩子的缺点

每个孩子的能力都是不同的,他们总会在一些方面有不足甚至是缺陷。父母对孩子的赏识,不仅表现在夸奖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上,也不仅表现在激励孩子努力上,更重要的是正确地对待孩子的,帮助孩子克服自身的缺点,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敏上幼稚园了,她很快就发现自己最不喜欢上的是手工课。因为她总是不能顺利地做好老师教的内容,她的手也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灵巧。所以,她非常苦恼。回到家里,她把这些告诉了妈妈,妈妈说:“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你的手可能不如别人巧,可是你也有很多别人没有的优点,你不是唱歌很好吗?”

妈妈的话让小敏信心大增:“对啊,我虽然不如别人手巧,但是我能唱好多歌,还会给其他小朋友讲故事呢。”

上小学以后,小敏开始讨厌上体育课。因为她发现自己有很多体育项目都做不好,她不如其他孩子跑得快,不如他们跳得高,甚至连一些很简单的基本动作都不能顺利地完成。为此,同学们经常笑她“笨”。爸爸发现了她的情绪不好,就问她原因。当爸爸知道小敏不开心的原因以后,把她揽在怀里,心痛地说:“不是你笨,是爸爸不好,把这个缺点遗传给了你,我小时候还不如你现在做得好呢,不信你看……”爸爸说着,非常笨拙地在地上做了一个前滚翻的动作。看着爸爸笨拙的样子,小敏不禁笑了:“原来这么优秀的爸爸也有缺点啊。”

就这样,小敏一直生活在父母的鼓励之下,并最终成为一个出色的孩子。

在生活中,父母应该怎样去宽容孩子的缺点呢?

首先,父母要承认孩子的缺点

孩子生来就有不同,他的一些缺点可能就是由个性所致,这不是他自己能够控制的了的。所以,父母不能以“孩子不应该这样”的想法来教育孩子,而是要承认孩子是有缺点的,并且要用宽容的心态来接受,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孩子去改正。父母只有接受孩子的缺点,才能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改正。

其次,要避免一些错误的家教观念

让孩子出色是每位家长的心愿。然而,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错误观念不仅不能帮助孩子纠正缺点,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而有的父母抱着批评和指责的态度,认为棍棒底下出才子,并企图用这种压力迫使孩子去改正缺点。这种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这会使孩子越来越没有信心,结果只能让情况越来越糟。

发现和放大孩子的优点

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教授曾经指出:成功父母与失败父母的区别在于,前者将孩子对的东西挑了出来,把他的优点挑出来;而不明智的父母,一眼就能看到孩子的缺点。不同人的优势是不一样的,只要父母用心观察,就一定能够发现孩子的优点。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总是习惯于寻找和放大孩子的缺点,习惯于拿孩子的缺点同其他孩子的优点作比较,而且常常会说别人家的孩子这好那好,而自己的孩子总是一无是处。

还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什么都好,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他们对孩子表现出来的一些优点常常熟视无睹,而对孩子的一些缺点却会不依不饶。

美国成功教育学家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每个孩子都有许多优点,而父母恰恰相反,他们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认为管好孩子的缺点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其实,这样做就像蹩脚的工匠,是不可能造出完美瓷器的。”

父母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而且面对那些“坏”孩子,更要竭力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然后真心地去赞扬、鼓励和引导。

小龙是个调皮的孩子,他经常会出现许多的“小问题”,制造很多的“麻烦”。

一天,妈妈刚回家,就听到爸爸正在生气地指责小龙:“没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就跑出去玩!说过你多少次了,你怎么总是爱摆个烂摊子给我啊?”

说到气头上的爸爸又开始批评小龙的其他错误,诸如粗心、脾气不好、贪吃等。

妈妈进来的时候,正看到了嘟着嘴、满脸不服气的小龙。为了缓和僵局,妈妈接着爸爸的话说:“小龙身上是存在很多缺点,我想他自己也知道那样做不对。每个人都有缺点,可每个人身上也会有优点啊!”爸爸也领会了妈妈的意思,定定神后,说:“是啊,有缺点不要紧,只要你知道改正就好。其实小龙身上有许多的优点,比如爱劳动、喜欢帮助其他小朋友……”妈妈接着说:“还有呢,咱们孩子做事情认真,学本领很快,老师都说他聪明呢……”小龙本来以为妈妈也会像爸爸一样批评自己,谁知她竟然一直在夸奖自己。妈妈接着说:“小龙有这么多优点,我们也很为你骄傲,如果你能把自己的缺点改掉一些,那么小龙会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大家都会对你另眼相看的。”从此以后,小龙的“毛病”果然改掉了许多。

孩子渴望赏识就像成人需要成功一样,孩子自己认不清自己,需要靠父母的表扬做媒介,从而增强信心。

所以,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在自信中茁壮成长。父母要竭力发现和放大孩子的优点和闪光点,并真心地赞扬,使赞扬成为孩子改掉不良行为的动力,这样孩子就会更加自信地迈向成功。

很多父母也想表扬孩子,但往往觉得找不到值得表扬的优点,这该怎么办?父母不妨按照下面的方法来试试看,你一定会发现赏识孩子其实并不难。

首先,要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孩子

父母不要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其他某一个方面成绩。孩子的性格好坏、是否讲文明、劳动表现、与人交往的情况、文体才能、卫生习惯、兴趣爱好等,都是评价他的要素。父母考虑的面宽了,就不难找到值得表扬的内容。

其次,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

父母不要把孩子看得太“死”了,孩子正在成长中,不会一成不变的,父母只要细心地观察,就会发现孩子有很多能进步的地方。有可能是对问题的认识程度提高了、分析能力增强了,也有可能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等,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进步,都是值得表扬的。

最后,评价孩子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

事物都是多方面的,父母看孩子应该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去了解和分析,避免以偏概全。比如孩子一次作业没有做好,错误比较多,父母应该看看哪些地方出错了,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孩子不懂,那么不懂的因素是什么等。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因素一一去分析,就会找到问题的根源,也就有了解决的办法。父母要注意,在分析的过程中,要分清楚应该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表扬和批评都从实际出发,这样孩子也就心服了。

要用适当

的方式表扬孩子

父母都知道应经常表扬和鼓励孩子,但是时间长了,可能会感觉到表扬也不太管用了。表扬得多了,孩子会越来越承受不起失败了。比如,孩子常会为一件小事的失败而伤心、气愤,甚至大发脾气。父母一定要知道,经常恭维或者不恰当的表扬是弊大于利的。

下面总结出了父母不恰当的几种表扬方式:

1。太轻易的表扬

如果孩子的进步并不是他经过努力而得到的,父母却为他鼓掌,那么他就会一直期待着父母的表扬。这样无疑会减少表扬的力度,同时也削弱了他的进取精神。因为表扬对孩子来说太容易得到了,使孩子沉湎于喝彩而不再去追求自己的进步,或是做任何事情都希望得到赞扬。

2。太勉强的表扬

如果父母是为了表扬而表扬,那么后果将会更糟糕。孩子可能无法准确地表达出他得到表扬以后的感受,但在潜意识里他能够观察到父母的“虚假表情”,这样一来,不痛不痒的表扬也会使孩子的积极性大受打击。

3。不符合事实的表扬

有时候,父母的表扬可能跟孩子所期待的不吻合,甚至还可能完全相反,这时父母就要小心失去孩子的信任了。所以,表扬一定要切合实际,而且要有根有据。

4。方式欠佳的表扬

即使父母的表扬是真心的,但也许有时候表扬方法不正确,这样也会适得其反。

我们总结出了几种合适的表扬方式:表扬要尽量具体,要强调孩子的正确行为;在表扬孩子的时候,尽量不要用类似“你是一个好宝贝”等比较笼统的话,要表扬他的具体行为,比如“刚才你在车上一直很安静”或者“今天饭吃得很干净”等。这样可以让孩子理解他的行为值得表扬。

菲菲虽然才5岁,可她已经很喜欢帮妈妈做一些事情了。一天,她把家里凌乱的鞋子都整齐地摆到了鞋柜上,还帮妈妈擦好了皮鞋。做完以后,菲菲拉着妈妈的手让妈妈来参观她的成果,看到菲菲的劳动成果,妈妈对菲菲说:“你真是妈妈的好宝宝。没有你,妈妈的生活就会一团糟了。”菲菲知道妈妈很开心,可她还是不明白,妈妈怎么一点儿也不关心她整理的鞋柜呢?那才是菲菲最骄傲的事情。

妈妈的表扬基本上可以说是无效的,她没有肯定菲菲所做出的成绩,而只是强调了菲菲对自己的作用,这种表扬会让孩子感到不安,还可能会用别的不良方式来推翻妈妈对自己的评价。因为,在孩子看来,她只是在做一种新鲜的尝试,并不是为了当一个好宝宝才去取悦妈妈的。

如果妈妈这样表扬可能会更好:在表扬的时候要就事论事,菲菲把家里的鞋子整理好了,这期间她付出了劳动,这是妈妈应该看到的,妈妈对她所做的努力表现出肯定与欣赏,才是真正的表扬。比如妈妈可以说:“现在咱们家的鞋柜干净整齐多了。”“孩子,你是怎么做到的?”等,这样的表扬会让菲菲为自己的劳动而感到骄傲,也才会有更多的尝试去展示她的良好表现。

父母还要注意在表扬中,应特别指出孩子的积极面;表扬但不要过于吹嘘;在适当的时候,可以与家庭成员分享孩子的成就;表扬要事实求是,避免挖苦讽刺;用肢体语言表达对孩子的认可和赞同,这些都是比较有效的方式和做法。方法恰当,孩子的被认可心理得到满足,可以激发他的信心和潜力。

鼓励孩子

勇于展现自己

几乎没有哪个家长要有意识地损伤孩子的信心或者削弱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事实上,这种无意识的伤害却常有。几乎是从幼儿时期开始,当孩子表现出他要做一些事情的欲望时,比如自己去抓勺子喂自己吃饭等,父母会常常害怕他把衣服和桌子搞得一团糟而不许他自己去尝试。其实,父母这样做就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从而会使孩子怀疑自己。父母应该能想到,把脏成一团的孩子洗干净,要比重新树立起他们的勇气容易得多。

只要孩子显示出要自己做事情,父母就应该放手让他去做。事实上,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要比我们想象的多很多。他们可能需要父母一定的帮助和监督,但更需要父母的鼓励和训练。

其实,父母没有权力去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也没有权力去制止他做事情的热情。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他们都有勇气去做各种尝试,要学习各种方法,使自己去适应身边的环境。可惜的是,一些父母会在无意中给孩子设置许多障碍,去阻碍他的行动。

父母这样做是因为在潜意识里对孩子能力的不太信任。长期以来,人们的传统意识中已形成一种固定的偏见,认为孩子在一定的年龄段只能做什么而不能做什么。比如说,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在大人的眼里,他只能玩玩具、看动画,不可能拿不属于他的东西。如果帮助大人收拾饭桌,当他手中拿到一个盘子的时候,父母会很着急地对他说:“不要动它,你会打碎它的。”没错,说这句话以后,盘子保住了,但是父母的话在孩子的信心上投下了一道阴影,而且推迟了他某种能力的发展,也许父母在无形中就阻止了一个小天才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