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这话,孩子没有什么反应,不过,事实说明,我的表扬不合时宜。因为过了片刻之后,伊凡拿起车里的烟灰缸,把里面的东西都扔向我们。当时的交通非常拥挤,我们一家人堵在隧道里,被烟灰呛得几乎无法呼吸。我心里很难过,而最让我心烦的是我刚刚才夸过他。我不停地问自己:称赞对孩子不再有用了吗?
几个星期以后,伊凡对我说出了他当时那样做的原因。原来那天在回家的路上,他一直都在考虑着如何摆脱他的弟弟,而当时他的弟弟正靠在他爸爸和我中间。最后他感到自己甚至冒出了一个怪念头:如果车从中间折断的话,那样我和他爸爸都会没事,而他的弟弟会被切成两半。就在这时,我夸了他,这样的夸奖只能让他觉得惭愧,于是他就不顾一切地表现出坏样子,表明自己不配那样的夸奖。他看了看四周,只看到了那个烟灰缸,于是后来的事情就发生了。
大多数人都相信,夸奖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让他们有安全感。实际上,夸奖有可能会导致孩子的紧张和行为的失常。因为有的孩子经常会有针对家庭成员的一些破坏性愿望,当父母跟孩子说“你真是个好孩子”的时候,他可能会无法接受,因为他的想法可能是与父母的说法完全不同的。在他自己看来,他不一定就是父母所说的“好孩子”。事实上,夸奖得越多,孩子的不端行为也有可能越多,因为他们想显示出“真我”。在现实中,父母可能也有感觉,经常是在自己刚刚夸了孩子乖之后,孩子就开始表现得有些“野”了,好像就是为了反对赞扬似的。
如果孩子被父母称赞为聪明,那么他很可能不太愿意去接受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付出的努力进行夸奖,孩子可能就会对艰难的任务更加坚持不懈了。
心理专家做了这样的一个比喻: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对不能随意地用药。使用强效的药物是有一定标准的,也需要谨慎小心,它的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需要谨慎小心是因为药物可能会引起一些过敏反应。对“精神药物”表扬而言,也有同样的规则。最重要的一条规则就是:父母要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轻易夸奖他们的品性和人格。
下面就是一个让人满意的关于称赞的例子:
9岁的小朱莉很努力地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她先用耙子把树叶都耙拢,然后又把垃圾运走,最后把工具重新摆放好。妈妈看到以后很感动,我们看看妈妈是怎样称赞孩子的:
妈妈:院子里实在是太脏了,我真不相信一天就能把它收拾干净。
朱莉:我做到了!
妈妈:院子里原来有很多的树叶、垃圾和其他的杂物。
朱莉:我把它们都打扫干净了。
妈妈:你一定费了很大劲!
朱莉:是的,妈妈,我确实费了很大劲。
妈妈:现在院子真干净啊!看着都让人开心。
朱莉:是的,它现在很漂亮。
妈妈:孩子,你愉快的笑容告诉我你很自豪,谢谢你,亲爱的。
朱莉(灿烂地笑着):不客气。
妈妈的话让孩子为自己付出的劳动而感到高兴,同时也为自己的成绩感到骄傲。与此相反,类似于对孩子品格的赞美其实是没有多大益处的,比如“你真是个好女儿。”“你真是妈妈的好帮手。”“没有你,妈妈该怎么办呢?”等,这些话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父母想过没有,为什么当我们对女儿说“你很漂亮”的时候她会否认?为什么我们对儿子说“你非常聪明”的时候他很尴尬?因为,我们的话只是对他们的一种评定,而事实上孩子对于赞美他们品格、身体或者精神的话不知道应该如何反应,换句话说,孩子都不喜欢被评定。
其实,父母要想称赞孩子又能引起积极的回应,比较合适的方法是:在表达中要充满欣喜和赞赏,在言辞中要传达出对孩子努力的承认、尊重和理解,这样的夸奖,相信孩子都能接受。
不用分数给孩子定位
一般来说,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首先应该具备这样3条:孩子要有好的心态,其次要有好的身体,再就是要有好的成绩。而在这3条当中,很多父母往往会忽略前两条,而过分地重视第三条。父母之所以会重视这一条,原因在于:心态是一种隐性的东西,深藏且不容易被发现,所以就容易被忽视;健康是人与生俱来的,是比较容易获得的,而且,在父母眼里,孩子每天都是生龙活虎的;而唯独成绩是一种很明显的对孩子的鉴定方式,一个孩子无论走到哪里,他的成绩都会如影随形地被问到哪里。如果孩子的成绩还可以,父母脸上自然会有光彩,也就会口若悬河地说一阵子,旁边听的人也会送上羡慕的目光。而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孩子和他的父母也免不了这些追问,虽然他们很害怕被人问起,但是又必须要面对这种问询,心里的感觉就不是很好了。特别是两个成绩差别很大的孩子在同一场合被人们同时问起成绩的时候,父母的感觉也是天壤之别。
其实,父母评价孩子的角度不仅只有成绩一个方面。
“妈妈,这次数学我考得很不好。”小桐打电话对妈妈说,声音里充满了沮丧和失落。
“呵呵,你能不能告诉妈妈怎么不好呀?”小桐妈妈担忧地问。
小桐的数学一直处于不开窍的状态,本来在数学的学习中就很不自信了,他究竟考成什么样了?会不会让小桐对数学完全失去了兴趣?以小桐平时的数学成绩来说,他应该不至于考得很糟糕,我该怎样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呢?电话这边,小桐妈妈的脑子里飞一样地涌出这么多的想法。
“才考了93分。”小桐沉默了一下回答。
“孩子,考得不错啊,妈妈觉得这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了,这说明你平时努力认真地学习了,而且说明你也有学数学的能力和天分。一会儿你去看看错在哪里了,把它们都改正过来,妈妈回家看看只要订正对了的,你就是100分了。”
“妈妈,我已经改正过了。”
“好吧,那现在就先去和哥哥玩吧。妈妈已经很为你骄傲了,你做得多棒呀,拿到卷子能首先养成改正错题的习惯,还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你已经很了不起了。”隔着话筒,小桐妈妈唯一想做的就是先让小桐放松下来,从紧张复习的考试中走出来,也从他自己的沮丧中走出来。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小桐妈妈希望玩具能带走小桐的不快。
“妈妈,我忘了告诉你,我被评上‘三好学生’了。”一会儿过后,当妈妈给小桐打电话的时候,小桐很平静地补充说。声音中没有太多的喜悦和兴奋。
小桐妈妈感觉这不该是一个孩子应有的心态,她有些忧心忡忡了,看来这次的数学考试对小桐的影响还是没散去。她认为,孩子首先应该是快乐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成绩,她觉得应该和孩子好好沟通一下,以缓解孩子的压力和还原孩子的好心态。
孩子“争强好胜”也是一种天性。孩子上学以后,就算父母不说什么,他自己也会产生对高分数的追求和对好名次的渴望。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父母会不经意间流露出惊喜的表情;如果孩子没考好,父母看似轻松地说“没关系,这次没考好,下次努力考好就行了”等话,都在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很大的压力。
孩子的成绩为何在家长眼里那么重要呢?一是因为成绩是孩子未来升学的门票,二是父母的虚荣心在作怪。事实上,现在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对孩子来说,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孩子对待学习的心态更重要,因为好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左右学习的成绩。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由内而外逐渐发展的过程。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成绩是好心态的一个反映,而好心态会促使好成绩的产生。
所以,父母看待孩子不能唯成绩论,也不能唯分数论,因为在这样的心态下,孩子就算真的有好成绩,将来的发展空间也会受限。评价孩子可以有很多方面,分数只是其中的一面,父母应该全面地看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