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提高孩子竞争力的36个好方法
3683300000010

第10章 性格培养篇(9)

挑战鼓起勇气攀上胜利的高峰西谚有云:如果你从不接受挑战,就感受不到胜利的刺激。学会在挫折和磨难中挑战自我,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对于望子成龙的家长来说,学会如何培养孩子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各种成长中的挫折和困难,是引导孩子在将来从竞争中胜出的前提和准备。如果家长不能够引导和帮助孩子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可能给孩子留下影响一生的心理阴影。

家长要教导孩子勇于挑战的第一步,是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孩子的言行对他将来的事业有极大的影响。如果孩子不敢面对挑战,多数原因与他的性格有关。因此,家长要从改变孩子的性格开始改变孩子对挑战的恐惧心理。要帮助看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根据得出的结果选择有效的针对方式,帮助他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并给予孩子一定的鼓励,增强孩子面对困难的信心,从而引导孩子面对挑战。

张海迪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故事,就很值得孩子学习。

张海迪1955年秋天出生于山东济南。5岁时,她患上了脊髓病,胸以下部位全部瘫痪。然而,年幼的张海迪并没有因此在困难面前低头。她无法上学,便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到山东聊城农村,给当地的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对人生充满了信心,没有沮丧、没有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从1983年起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后半年中,就重印3次,并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来没颁发给过散文作品。

张海迪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服务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的名字传遍大江两岸,她也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另一个是“当代的保尔·柯察金”。

张海迪能够在巨大的困难面前勇于挑战,原因就在于她认识到了只有挑战才能获得胜利。同样对孩子们来说,他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缺乏的往往就是这样的勇气和决心。

因此,家长要对孩子积极地进行教导,让孩子明白挫折是人生成长的必经阶段,如果畏缩不前,就只能面对失败的局面。要让孩子意识到挑战困难的意义,并帮助他们分析情况,积极采取应对的措施,同时给予孩子更多的信任和支持,这会让孩子充满挑战的信心。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情况,忽略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精神习惯的培养。他们对孩子的困难,往往不闻不问,或是自己全权“代理”,这样孩子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容易导致孩子对家长缺乏信任或是过于依赖家长。这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更会造成孩子不愿意独立思考、缺乏勇气。因此家长要教导孩子:只有勇敢面对挑战,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一、教导孩子直面挫折,面对挑战

美国总统罗斯福中年时身患小儿麻痹症,此时他刚当选为参议员,这样的打击差点让他心灰意冷。

刚开始,他的腿一点知觉都没有,必须坐在轮椅上,但他不想老是依赖别人的力量,于是就一个人晚上偷偷地练习。

有一天,他告诉家人说,他要给大家表演上楼梯。只见他先用手臂的力量撑起自己的身体挪到台阶上,然后再把腿拖上去,就这样一阶一阶艰难、缓慢地爬上了楼梯。

家人劝阻他,但罗斯福语气坚定地说:“我必须面对自己的耻辱。”

罗斯福之所以能够在后来成为美国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与他在逆境中敢于挑战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中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因为贫寒的家境让孩子自小便知道了节俭和计划的重要性,这种磨难对于个体生命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他们必须通过挑战使生命具有更强的韧性,并为了改变现状而努力奋斗。

因此,很多有识之士常常故意让子女去体验人生,去接受磨难,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实现自我挑战,追寻生命的价值。

著名企业家王永庆,对于儿女的管教方式就很值得家长们借鉴。

王永庆有五个女儿,他对女儿们的管教相当严格,为了不让妻子和母亲过分溺爱孩子,他将15岁的二女儿送去英国读书。一心要将女儿培养成才的王永庆割舍掉对女儿的思念,把希望寄托到了女儿身上。他不断地给求学的女儿写信,叮嘱她努力学习。王永庆对女儿如此悉心地栽培不能不让人佩服,他知道只有让女儿经历人生的风雨,才能培养出孩子的挑战精神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只有经得起敲打的孩子,才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然后鼓励他勇敢面对挫折,迎接生命的挑战。

有一个先知,他有两个徒弟。

一次,先知在给两个弟子指导哲学时,发现小徒弟无精打采,满脸忧伤。先知问他怎么了。

小徒弟说:“您讲的东西,我一点都不明白,我想我未来的命运,也许就是一片黑暗。”

先知笑了笑,然后把一张纸扔到了地上,让小徒弟回答这张纸有几种命运。

小徒弟先愣了一下,然后神色黯淡地说:“扔到地上就变成了一张废纸,这就是它的命运。”先知没有回答,他当着小徒弟的面在那张纸上踩了几脚,纸上印上了先知满是灰尘和污垢的脚印,然后又让他回答同样的问题。

“这下这张纸真的变成废纸了,还有什么用呢?”小徒弟说。

先知仍然没有说话,捡起那张纸撕成了两半,然后让小徒弟接着回答。

小徒弟被弄糊涂了,他红着脸回答:“这下它纯粹变成了废纸一张。”

先知不动声色地提起一支笔,很快在上面画了一匹奔跑着的马。他刚踩过的脚印恰到好处地变成了骏马蹄下的原野,奔跑的骏马刚毅、坚定,让人充满了遐想。先知举起画,看着小徒弟说:“现在请你回答这张纸的命运。”

小徒弟恍然大悟,回答道:“您给一张废纸赋予了希望,使它一下子有了价值。”

先知看着两个徒弟,说:“你们都看见了吧,原本一张并不起眼的纸片,当你用消极的眼光去看待它,它就一文不值。在这个基础上对它进行破坏,它的价值会更小。如果你彻底放弃希望使其毁灭,很显然,它将不会再有任何价值。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毫无价值的东西,重要的是你如何去面对和看待,如果你们有挑战命运的心,那么,一张废纸也可以变得有价值。命运如同掌纹,操控权掌握在你们自己的手里。”因此,作为家长,必须教导孩子学会直面挫折,勇敢面对挑战。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挑战自我,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二、拥有挑战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

著名作家史铁生,1972年的一次车祸使他双腿致残。这极大地打击了他的自信,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意志消沉。

然而,母亲在背后的默默支持,让史铁生重新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他开始提起笔来,用文字来描绘自己的心声,并成为了著名的作家。史铁生后来回忆母亲在那段时间对自己的默默教导仍然是激动不已。

挫折是人生的必然经历,在挫折中学会挑战,并拥有挑战,才是人生的真谛。对于孩子来说,拥有挑战,才能够在生命中获得更多的历练,这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因此,家长要用自己的行动表示对孩子的支持,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勇于面对挑战的人。

话剧演员波尔赫特是位杰出的艺术大师,她在话剧舞台上活跃了50多年,名扬四海。可是,当她71岁时,因为破产而一贫如洗;更不幸的是,她在乘船横渡大西洋时摔了一跤,腿部伤势严重,诱发了静脉炎。医生认为必须截肢,以防止伤口大面积感染。但医生不忍心将这个事实告诉波尔赫特,怕她难以接受这样残酷的事实。

波尔赫特从护士那里知道了这个消息,于是她找来医生,平静地说:“如果没有其他办法的话,就这么办吧。”

手术之后,波尔赫特又在舞台上拼搏了七年。

波尔赫特之所以能够如此冷静地面对失败,原因就在于她相信在面对失败时,勇敢地正视它并接受挑战,才是最佳的解决途径。

事实上,古今中外,在失败之后继续挑战,并将挑战作为人生的一种经历去自我磨砺的人有很多。爱因斯坦曾经为了寻求一份工作写过无数封求职信;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一生被退稿无数次;奥斯特洛夫斯基受尽了伤病的折磨,却成功地创作出了影响一代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贝多芬双耳失聪仍旧坚持谱曲……

家长应当让孩子相信,面对挑战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在面对失败和困境的迷局时,不至于因为缺乏挑战的精神而迷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