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提高孩子竞争力的36个好方法
3683300000029

第29章 领导能力篇(8)

真诚赞美别人也是拉近孩子之间距离的好方法。真诚赞美能表现出自己的友好。林肯说过:“每个人都喜欢赞美。”人类行为学家约翰·杜威也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赞美。”因此,当别人有值得褒奖之处时,应鼓励孩子毫不吝啬地给予诚挚的赞许,这样别人会感到他是一个富有亲和力的人。

科学家戴维和法拉第之间的友谊被世人所称道。这份友谊的取得得益于法拉第对戴维的真诚赞美。法拉第未和戴维相识前,就给戴维写信:“戴维先生,您的讲演真好,我简直听得入迷了,我热爱化学,我想拜您为师……”戴维收到信后,便约见了法拉第。后来,法拉第成了近代电磁学的奠基人,但他并没有忘记戴维,他说:“是他把我领进科学殿堂大门的!”

可以说,赞美是产生亲和力的源泉,是一种加深彼此感情的黏合剂,它可以把互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同时把相互认识的人拉得更近。韩国某大型公司有一位清洁工,这本来是一个容易被人看不起、被人忽视的角色,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人,当公司保险箱被窃时,与小偷进行了殊死搏斗。事后,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时,他说,当总经理从他身旁经过时,总会不时地赞美他:“你扫的地真干净。”就是因为总经理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这个员工受到了感动。这就是所谓的士为知己者死。

真诚的欣赏和善意的赞许不失为拉近孩子距离的最好方式,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真诚的表扬与赞美,就是对他价值最好的承认和重视,会使他的心灵需求得到满足。

机智风趣、谈吐幽默可以说是一块磁铁,能对他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也可以说是一种润滑剂,将尴尬转为融洽,使他人觉得你是一个富有亲和力的人。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就是一位以机智幽默而闻名的作家。有一次他打算去一个小城,临行前有人告诉他,那里的蚊子特别厉害。到了那个小城,在旅店登记房间时,一只蚊子正好在马克·吐温眼前盘旋,这使得旅店职员不胜尴尬。马克·吐温却满不在乎地对职员说:“贵地蚊子比传说不知聪明多少倍,它竟会预先看好我的房间号码,以便夜晚光顾,饱餐一顿。”大家听了不禁哈哈大笑。结果,这一夜马克·吐温睡得十分香甜。原来,旅馆全体职员一齐出动,驱赶蚊子,不让这位博得众人喜爱的作家被“聪明的蚊子”叮咬。

幽默不仅使马克·吐温拥有一群诚挚的朋友,而且也因此得到很多陌生人的“特别关照”。试想如果马克·吐温在旅店遭蚊子叮咬而破口大骂,还会有那么多的旅馆职员齐心协力为他驱赶蚊子吗?他们还会与马克·吐温走得这么近吗?

要让孩子对别人产生亲和力,首先要让他主动接近别人,尽自己的力量多帮助关心别人,这样才会使人觉得他是一个容易接近的人。

给予别人的帮助不一定是物质上的,简单的举手之劳或关怀的话语,也能让别人产生久久的激动,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如果能对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进行帮助,不但能显示出孩子的博大胸怀,更能为他营造一个宽松的人际环境。

历史上一些富有亲和力的领导者大多是宽容大度的人。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间的频繁接触,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的现象,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宽容大度的心胸,为小事耿耿于怀,将来很难成为一名出色的领导者。

据史书记载,周瑜是一个宽宏大度、拥有好人缘的人。当时,东吴老将程普与周瑜不和,关系很不好。周瑜不因程普对自己不友好,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是不抱成见、宽容待之。日子长了,程普了解了周瑜的为人,深受感动,从此和周瑜和睦共处。

生活的路,因为有了大度和宽容,才会越走越宽。让你的孩子懂得大度和宽容,不要对别人的过错念念不忘,就会使他赢得一个好的人际环境。而思想狭隘,则会把自己逼进死胡同、使自己陷入孤立。

良好的亲和力源于善意的微笑。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在策划八分钟的奥运宣传片时,首先将笑脸定为片中的核心元素。因为他认为微笑是一个友好的信号,能够高效地传达积极的信息,一个人的微笑常能为他带来比语言更有效的交流,它能超越语言、国界和种族的界限,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能传达“你好”的意思。这一宣传片最终以一张张笑脸打动了奥申委,为申奥成功作出了巨大贡献。

微笑会消除彼此的陌生感,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应使微笑成为一种习惯。另外,懂得与他人分享能为孩子将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起到促进作用。如今的家长普遍存在着过度疼爱自己孩子的心理,长此以往,孩子会养成独占的坏习惯。因此,家长首先要改变过分溺爱的教养方式,引导孩子明白,分享并不是失去,而是让小朋友知道自己对他人的关心与帮助。

总之,亲和是一种积极的人格特征,拥有良好亲和力的孩子,才能在同伴中形成凝聚力、向心力,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责任胜于能力的竞争力每个人都肩负着各种各样的责任。从本质上说,责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就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误有时是不可避免的,家长应教育孩子不能推卸责任,逃避责任。卡耐基说:“蠢材才会试图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而更愚蠢的是试图让别人替自己的错误行为买单。主动承担责任,这样才能找出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避免今后再出现类似的失误。

一、勇于承担责任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孙权要杀刘备的故事。孙权为了除掉后患,计划趁吴国太在甘露寺面见刘备时将刘备杀掉。孙权把这一计划下交给了吕范,吕范又交给了手下贾化。但这一行动在刘备面见吴国太时被察觉,于是刘备在吴国太面前一跪一哭,揭穿了孙权的诡计。吴国太大怒。孙权见事情不妙,推说不知道,把责任推给了吕范,吕范也把责任推给贾化,贾化无处可推,吴国太便要杀贾化,幸亏刘备求情,才算保住了脑袋。贾化这时忽然明白,原来自己险些当了替死鬼。

一味推卸责任、争功诿过的人,会失去社会对自己的基本认可,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也失去自己的立身之本——信誉和尊严;而确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不仅是个人道德品质高尚的体现,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根本保证。同样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马谡失街亭的事情上则是自己主动承担责任。

在失街亭这一故事情节中,诸葛亮本来把计划安排得非常周密,但不折不扣的教条主义者马谡自以为是,偏要按自己的意图擅自改变计划,导致街亭失守。这是诸葛亮一生中用人的一次最大失误,也成了他终生遗憾。虽然空城一计,转危为安,终究无法弥补错用马谡的过失。

马谡违背军令,丢失街亭,应承担责任,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后上表请求自贬,削武乡侯之封。诸葛亮不以自己之功掩饰自己之过,而是主动认识错误,他那勇于承担责任的高尚品行不能不让人敬佩。

强烈的责任感是一个人良好品质的表现,一个拥有良好责任感的人常常会得到他人的尊敬与支持。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孩子往往因害怕接受惩罚而对担负责任怀有恐惧感。这就要求他们勇于承担责任,一个拥有责任感的孩子,才会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才会对人生的每一步慎重考虑,而不计较个人的一点得失、一时成败。而一旦失去了责任心,就有可能成为“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

二、勇于承担责任才能成为卓越的领导者

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就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他在营救驻伊朗的美国大使馆人质的作战计划失败后,在电视里郑重声明:“一切责任在我。”仅仅因为这一句话,卡特总统的支持率骤然上升了10%以上。卡特没有推脱,而是将责任完全揽到自己身上,使自己成为谴责的对象,这种行为不能不让美国人民尊敬,从而产生更强大的凝聚力。

凡是卓越的领导者无一不是勇于承担责任的典范。美国纽约前市长鲁道夫·朱利安尼在一本书中写道:所谓的领导,就是在享受特权的同时,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在风险或危机来临时,有勇气站出来,单独扛起压力。正是因为这一强烈的责任心,使他能够在“9·11”事件发生后的危急时刻敏感地意识到,我必须露面,我是纽约市市长,必须亲临现场并掌控局面。这一责任意识使他坚强理智地带领着纽约市民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变局,并赢得了人们的好感与赞美。

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从小就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承认错误的人。小时候,家里的果园长满了果树,但其中夹着一些不结果实的杂树。一天,父亲递给华盛顿一把斧头,让他把这些杂树砍掉,并叮嘱不要砍伤正在结果的果树。但华盛顿一不留神,砍倒了一棵樱桃树。由于害怕受到责备,便把砍断的树堆在一块儿,将樱桃树盖起来。傍晚,父亲来到果园,看到了地上的樱桃,但他装出不知道的样子,对华盛顿夸奖说:“你真能干,一个下午不但砍了这么多树,还把砍断的杂树都堆在了一块儿。”华盛顿惭愧地向父亲承认说:“爸爸,对不起,只怪我粗心,不小心砍倒了一棵樱桃树。我把树堆起来是为了不让您发现我砍断了樱桃树。我欺骗了您,请您责备我吧!”

父亲听了并没有责怪华盛顿,而原谅了他。因为华盛顿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没有说谎或找借口,这让父亲很欣慰。华盛顿牢记父亲的教导,一生都把勇于承担责任作为人生的基本信条。

承认错误、担负责任是每个人都应尽的义务,也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品德。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只有敢于承担责任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

森林里有一群淘气的小猴子,它们趁猴王和猴叔不在的时候,把邻居的一棵山果树扯得稀烂,把山果全吃到肚子里。猴叔回来后,问它们谁吃了山果,结果谁也不敢承认;猴王回来后也问大家谁吃了山果,猴子们一个个地推脱不知道。这时只见猴叔站出来,承认是自己允许大家吃的,愿意接受处罚。猴叔挺身而出承担责任的举动感化了小猴子们,它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纷纷向猴王认错。

勇于承担责任非但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还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孩子从小应养成勇于承担责任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先机。

三、承担责任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勇于承担责任还要学会认清责任。认清责任,是为了更好地承担责任。要认清责任,就要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应该如何做、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如今家长习惯于替孩子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也能做好的事情,结果孩子们成了一个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有些做家长的处处放纵孩子,不让孩子承担他们应负的责任。但如果孩子从小不能明确责任的观念,就很难明白自己身上应承担的责任。

因此,家长应使孩子认识到每个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经验、能力、环境等因素犯错误是常见的。如何对待已经出现的问题,能看出一个人是否能够勇于承担责任。主动承认错误的人至少是勇敢的,他有勇气去面对和改正错误。只有勇于承认错误、主动承担责任,才能把出现的损失降到最低点,才能缓解自身压力,同时获得别人的谅解和帮助。

比如有些孩子做作业拖拖拖拉拉,不按时交作业,不承认错误反而找借口。如果家长原谅了孩子的错误,那么孩子很可能会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并能够再次找到“更好的”借口。所以家长应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将寻求借口的路堵死,从小教育孩子勇于承担责任,勇敢地面对错误,这样孩子才会吸取教训,从失败中学习成长。

有些孩子在做错事或遇到外界刺激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进行自我保护,当事情出现问题造成损失时,这些孩子难免会为自己的失误找寻借口,敷衍塞责。

“这不是我的错”、“我不是故意的”、“本来不会这样的,都怪……”、“这不是我干的”……这是一些孩子经常用到的借口。对自己的责任带来的失误全盘否认,或通过表白自己并无恶意而推卸掉部分责任,或是凭借扩大责任范围推卸自身责任。

承担责任首先需要认清自己的责任,要把责任看得重于泰山,以大无畏的精神承担责任。履行责任,还需要有广阔的胸怀。因为在很多时候,承担责任就意味着要承担风险,承担责任还需要有从大局出发,为整体的利益勇于牺牲自我利益。

承担责任就是要对自己的承诺负责,所谓一言九鼎,说到就要做到,不能将自己的话当儿戏看待。

墨西哥前总统福克斯小时候,他的父亲打算把花园里的小亭子拆掉,再另行建造一座大一点的亭子。小福克斯对拆亭子非常好奇,想亲眼看看工人们是怎样将亭子拆掉的,他要求父亲拆亭子的时候一定要叫他。小福克斯刚巧要离家几天,他再三央求父亲等他回来后再拆亭子,老福克斯敷衍地说了一句:“好吧!等你回来再拆亭子。”

过了几天,小福克斯回到家发现旧亭子早已被拆掉,他心里很难过。他对父亲说:“你说话不算数!”原来父亲早已把自己几天前说过的话忘得一干二净,父亲向儿子认错说:“爸爸错了!我应该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