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思考的人是白痴,不愿思考的人是懒汉,不敢思考的人是奴才。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是力大无边的人。
善于用“短”变“长”
美国柯达公司在制造感光材料时,需要有人在暗室工作。但视力正常的人一进入暗室,犹如司机驾驶着失控的车辆一样不知所措。针对这种情况有人建议:盲人习惯于在黑暗中生活,如果让盲人来干这种工作,定能提高工作效率。于是,柯达公司经理下令:将暗室的工作人员全部换成盲人。
在暗室里工作,盲人远远胜过正常人,真可谓善于用短变长。柯达公司巧用盲人这一行动,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给公司增加了利润,而且给公众留下了不拘一格、重用人才的良好印象。很多高质量的大学生、研究生和专业人才,都争先恐后地到柯达公司效力。后来,柯达公司的产品在几百个国家和地区畅销无阻,经久不衰。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有高峰必有深谷。世界上只能找到适合做某项工作的人才,很难找到完美无缺的全才。与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的总和相比,任何伟大的天才都只是沧海一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位哲人说得好:“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缕香。
列宁说:“人们的缺点多半是同人们的优点相互联系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一切事物的两极都是相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优点可以变成缺点,一个人的缺点也可以变成优点。
容人之长、用人之长不易,容人之短、用人之短更难。让苛刻的人去检查质量,让好争强好胜的人去冲锋陷阵,让好出头露面的人去搞公关……就有利于这些人扬长避短,使短处转化为长处。
事业要发展,不仅要善于容人之长、用人之长,而且要善于容人之短、用人之短。日本的川口寅三在《发明学》一书中提出了“善用缺点”的主张,并强调说:“甚至可以认为,人类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与能否巧用缺点有关。”
人才如花。艳花大多不香,香花大多不艳,艳而香的花大多有刺。艳者取其艳,容其不香;香者取其香,容其不艳;艳且香者取其艳香,容其有刺。
善用人者无废人,善用物者无弃物。
“借”也是一门艺术
宋代大学者洪迈,号容斋,是个博学多才的士大夫,一生著作很多。《容斋随笔》一书,是他集40多年成果形成的很有影响的文言文著作。此书的内容博大精深,广涉历代治乱兴衰、帝王将相、处世为人、文坛趣事、历史珍闻以及著名事件、人物的功过是非评价等。书中的小章目均独立成篇,形成一个一个小故事,每篇多在600字左右。
1992年元月初的一个晚上,河南人民出版社的青年编辑李旭在翻阅1991年第11期《全国新书目》中的《名人与书》一文时看到:“毛泽东生前要读的最后一本书,是宋代笔记小说《容斋随笔》,时间是1976年8月26日,离毛泽东去世只有半个月。”当时正在开发图书选题的李旭,受到这段话的启发,由名人效应想到方兴未艾的白话热,很快形成了一个开发图书的选题:“毛泽东生前要读的最后一本书——宋代笔记小说《容斋随笔》今译。”
李旭迅速组织一批文史博士、硕士研究生对《容斋随笔》进行编译。当年10月,《毛泽东终生珍爱的书——白话容斋随笔》便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此书出版后,很快得到了新闻界和出版界的注意和重视,《人民日报·海外版》、《广州日报》、《光明日报》、《文摘报》、《河南日报》、《新书周报》等报刊都对其做了评介和报道。此书被评为1992年北京图书节十大畅销书之一。后来,中国台湾地区出版界买走了此书用繁体字印刷的版权,向东南亚和其他海外华人居住的地区发行。
名副其实的借名扬名,就像给好的商品装上飞翔的翅膀,自然让人钦佩,有些名不副实的借名扬名则让人啼笑皆非。名不副实的借名扬名实不可取,但从中却能更清楚地看到借的威力。
外国一出版商有一批久久不能脱手的滞销书。他想方设法地送给总统一本,并三番五次地去征求意见。日理万机的总统不愿与他纠缠,便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出版商如获至宝,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很快,这些书被一抢而空。
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挖空心思地又送给总统一本。总统上过一次当,想借机奚落他,就说:“这书糟透了。”出版商灵机一动,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书又售尽。
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的教训,便保持沉默,不予任何答复。出版商居然又做广告:“现有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出售。”结果此书销得更火。
真是总统哭笑不得,出版商却借套出的总统话来大发其财。
借助外力求发展是一种艺术,要像对待艺术一样地对待借助外力求发展。“登高而招,臂非加长,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假于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巧借力四两,可拨重千斤。借是力大无边的艺术。
一枚邮票和一张旧钞
这里有一个如何用一枚邮票说服国会议员、挽救败局的故事。
1880年,一家法国公司承包了修建一条通过巴拿马的运河。起初,他们信心十足,但是在挖掘的过程中遇到了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钱都花光了,他们不得不忍痛暂时放弃了这一工程。
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扩大,美国也急着想修建一条横穿美洲大陆的运河,但初选结果不是在巴拿马,而是在尼加拉瓜。关于运河路线的问题,国会几经争论,到1902年春,议员们已经开始下决心,准备批准在尼加拉瓜施工。
布诺·瓦列拉是一位年轻的工程师。他深知如果不借此良机继续修建巴拿马运河,无疑将造成一项巨大的损失。他决心单枪匹马地改变国会议员们的意见。他清楚地记得:就在几年前,尼加拉瓜曾发行过一枚印有尼加拉瓜莫莫通博火山的邮票。莫莫通博是一座著名火山,正巧坐落在拟议中的运河路线附近。据说这是座死火山,但为了美化邮票,在火山上画出了一缕缭绕的烟环,形同活火山一样。布诺·瓦列拉匆匆跑遍了华盛顿,千方百计找到了90枚这样的邮票。第二天早晨,在每一位国会议员的桌子上出现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一枚邮票和布诺·瓦列拉的附言:“尼加拉瓜火山活动的官方见证。”
布诺·瓦列拉的举动对具有商业头脑的美国国会议员的震动很大,他们改变了主意,决定投票赞成接过尚未过期的法国合同,继续修建穿过巴拿马的运河。
布诺·瓦列拉是用“晓以利害”的方法说服了国会议员。令人叹服的是,瓦列拉使用的是尼加拉瓜官方的邮票做证明,说服力则不言而喻了。
这里还有一个用一张旧钞争得外商、打开局面的故事。
1970年,韩国巨富郑周永投资创建蔚山造船厂,要造100万吨级的超大型油轮。对于造船业来说,郑周永可说是一个完完全全的门外汉,但他却信心十足地认为:“造船和造发电厂一样,总是由不会到会,从不熟悉到熟悉,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没多久,他就筹措了足够的贷款,做好了各种准备,只等客户来订货了。
但订货单可没有如预想的那么容易得到。当时,外商没有一个相信韩国的企业有造大船的能力。怎么办?郑周永为此冥思苦想,终于,他想出了一招:从一大堆发黄的旧钞票中,挑出一张500元的纸币,纸币上印有15世纪朝鲜民族英雄李舜臣发明的龟甲船,其形状极易使人联想起现代的油轮。而实际上,龟甲船只是古代的一种运兵船,李舜臣就是用这种船大败日本人,粉碎了丰臣秀吉的侵略。郑周永随身揣着这张旧钞,四处游说,宣称朝鲜在400多年前就已具备了造大船的能力,现在完全能胜任建造现代化大油轮的能力。经他苦口婆心地这么一游说,外商果然信以为真,很快就拿到了两张各为26万吨级油轮的订单。
订单到手后,郑周永立即率领职工日夜不停地苦干。两年过后,两艘油轮竣工了,而蔚山船厂也真正建成了。
郑周永以一张旧钞游说外商,无中生有,获得信任,令人叫绝。
非凡的事业需要有非凡的眼光。再光明、再有前途的道路也是曲折的。几乎每个人都会陷入山穷水尽的逆境,每个人都会遭遇进退维谷的厄运,但只有少数优秀分子才能走向柳暗花明,走向天高海阔。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与其埋怨缺少那点石成金的邮票和旧钞,倒不如赶紧用智慧擦亮那缺少发现邮票和旧钞的眼睛。
化劣势为优势
人生的劣势未必就是一定不可能转化的,或者进一步说,未必就一定是不可能转化为优势的劣势。
博格斯是NBA篮球队有史以来最矮的球员,身高只有16米,即使在东方人的眼里也算矮子,更不用说是在两米都嫌矮的NBA篮球队了。
但是,这个最矮的球员却是NBA表现最杰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他控球一流,远投准确,就是带球上篮也总能变幻莫测,让人防不胜防。
博格斯是不是天生的高手呢?当然不是,而是苦练的回报。
有一次,他在接受记者访问的时候,谈到了自己走入NBA的历程。
博格斯从小就长得特别矮小,但却异乎寻常地热爱篮球。当时他的梦想就是有一天去打NBA,因为NBA的球员享有极高的社会评价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这几乎是所有爱打篮球美国少年的梦想。
每当博格斯告诉他的伙伴:“我长大后要去打NBA!”
听到的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有人甚至笑倒在地上。因为伙伴们认定:16米的个子是“天灾”,是绝对不可能打NBA的。
伙伴们“认定”的“绝对不可能”,并没有磨灭博格斯的志向。他用比一般人多几倍、十几倍的时间练球、圆梦,终于成为全能的篮球运动员,成为最佳的控球后卫。他将自己矮小的劣势转化成为矮小的优势:个子小不引人注意,运球的重心低,行动灵活迅速,传球、投球易得手。
博格斯创造了自己的奇迹,小个子成为篮球大球星。
还有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在车祸中不幸失去了左臂。这个独臂的小男孩也创造了自己的奇迹,成为少年柔道比赛的冠军。
小男孩失去了左臂之后,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师做了师傅,专心致志地学习柔道。他学得不错,可是练了3个月,师傅仅仅教了他一招。
小男孩有点纳闷,便忍不住试探着问师傅:“我是不是应该再学学其他的招术?”
师傅回答说:“你的确只学会一招,但你目前只需要练精、练好这一招就够了。”
小男孩还是不明白,但他相信师傅,于是又继续埋头练了下去。
又过了几个月,师傅第一次带小男孩去参加少年柔道比赛。小男孩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轻轻松松地赢了前两轮。第三轮有点艰难,但对手求胜心切,逐渐变得有些急躁,连连进攻,小男孩抓住破绽,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招,又赢了。就这样,小男孩地进入了决赛。
决赛时的对手要比小男孩高大、强壮许多,似乎也更有经验。小男孩一度有点招架不住,裁判担心小男孩会受伤,就叫了暂停,并打算就此终止比赛。然而小男孩的师傅不答应,坚决地说:“请裁判将比赛继续进行下去!”
比赛重新开始后,对手放松了戒备,小男孩趁机使出那漂亮的一招,制服了对手,赢得了比赛,获得了冠军。
在回家的路上,小男孩和师傅一起回顾每场比赛的细节。小男孩鼓起勇气道出了心里的疑问:“师傅,我怎么只凭这一招就赢得了冠军?”
师傅答道:“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几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难掌握的这一招;第二,就我所知,对付这一招最有效的办法是抓住左臂。”
小男孩恍然大悟,原来正是因为失去了左臂,被制服的最大劣势不存在了,劣势反倒变成了不易被制服的优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或事物都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只要善于扬长避短,就可以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比马慢和除灰尘
1174年,成吉思汗父亲统治的孛尔只斤部落打了一个胜仗,夺回了大片领地和许多牲口。为了庆祝胜利,特意安排了一场赛马,但优胜者标准不同往常——最后到终点的马才能得奖。一句话,比马慢。
骑手们想方设法一个比一个慢,过了好一阵,跑在最前面的马才只行进了赛程的十分之一。
眼看夕阳不等人,可比赛又难以结束,大家有点耐不住了。成吉思汗的父亲也后悔自己不该别出心裁搞这种赛马,但话已出口,金口难改。怎样尽快结束这场僵局呢?成吉思汗的父亲略一思忖,便令人传下谕旨:“谁有办法尽快结束比赛,给予重赏。但是,不能改变原定的优胜条件,跑得慢的马才是胜者。”
众人绞尽脑汁,仍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这是年仅12岁的成吉思汗跑到磨磨蹭蹭的赛马队伍面前,对每一个骑士说如此,道这般,进行了一番新的安排,然后厉声发出号令:“跑!”
只见骑手们一改刚才的拖沓状况,争先恐后地纵马向终点狂奔。比赛很快就结束了,可跑得最慢的马依然是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