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走出人生的低谷期:困境当前的奋斗法则
3687900000030

第30章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位置(5)

61岁的尼克松在因水门事件下台后的日子里,把20年的精力都倾注在阅读和写作上,反思自己的过去,评论美国政治的得失,接连撰写了具有世界影响的一系列著作,重新赢得了世人的尊敬,改变了历史对自己的评价。

丘吉尔在81岁的时候从首相位置上告退,他开始学画,并成功展示了自己的作品。

爵士音乐钢琴演奏家、作曲家尤比·布莱克100岁的时候还举办了自己的专场音乐会。他在逝世前的5天,对人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早知道我能活这么久,我会更加努力些。”

……

通过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专家们得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结论:尽管在不同年龄段群体中成功者的多寡有所不同,但都不乏出类拔萃的佼佼者,有的人可能是大器早成,有的人可能是大器中成,有的人可能是大器晚成。对处于各种年龄段的人来说,都可以大有作为,成功者并没有年龄的限制。关键在于一个人的心态,如果一个人的心死了,那么也就与一切成功彻底无缘了。

后来,有个人对这次的调查做了如下的理解和说明:人生好比是一年四季,只要有春天存在,生机就会盎然而来;只要有夏天存在,百花就会齐放盛开;只要有秋天存在,硕果就会丰富多彩;只要有冬天存在,梅花就会傲雪不败。只要有明天存在,红日就会再次冉冉升起;只要有生命存在,成功就可以用汗水来安排。

成功没有固定的模式

19世纪中叶,足球运动已经进入了欧美的校园,逐渐成为同学们锻炼和娱乐的最佳选择之一。

有一天,两校选手之间进行着一场势均力敌的足球赛。主队有一位同学虽然练习踢球的时间不长,但非常渴望能到场上一展身手。由于他球艺和经验的欠缺,直到比赛接近尾声的时候老师才派他上场。

他怀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上场,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赶紧把球攻进对方球门使本校获胜。当足球滚到眼前时,他热血沸腾,完全忘掉了必须遵守的比赛规则,抱起足球就向对方球门奔跑。在一片惊讶声中,他闪开守门员飞起就是一脚,将足球射入大门。

裁判见此情景哭笑不得,竟忘了吹哨,双方选手也都愣在了原地,然而许多观众却为这位少年的出格表现激动不已,不约而同地站立起来,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这违反足球比赛规则的插曲,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以至于创造了一项新的体育运动,也就是现在流行于欧美许多国家的橄榄球运动。

英国人为了纪念这位少年对橄榄球运动诞生的意外贡献,将他违反规则的美丽瞬间,定格为城市的一座雕像。雕像底座上刻着这样的一句话:“他无视比赛规则,抱起足球就向前奔跑。”

不错,生活是一个宏伟的竞技场,人人都可以在场上进行夺取胜利的较量,同时也必须老老实实地遵守比赛规则。但是,规则有时候是一种无形的束缚,能禁锢创造性思维。英国人能在犯规中发现美丽,进而创立新的运动项目和游戏规则,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善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的智慧。这不禁使人想起了哈佛大学发人深省的一句名言:

“成功没有固定的模式。”

盲人超男

杨光原名杨晓光,1979年出生于哈尔滨市,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他刚8个月,就得了视网膜母细胞瘤,双目完全失明。

在嗷嗷待哺的襁褓中,他就走进了黑暗的世界。直到现在,他的脑海里没有任何颜色和影像的记忆。

杨光的母亲对丈夫说:“别伤心。尽管儿子的眼睛失明了,但我们可以好好地培养他,让他的心灵充满阳光。作家海伦失明了,不是照样活得很成功吗?”

他们约定,这一辈子只要杨光一个孩子,用两个人的全部精力来教育培养他,让他拥有与健全人一样的人生。于是,他们将儿子的名字改成杨光,即“阳光”的谐音,寓意他的生命像阳光一样。

杨光将来靠什么谋生呢?他的父母一直在观察和思索这个问题。他们发现,杨光很有音乐天赋:乐感极好,一些曲子只要听一遍就记住了,而且歌也唱得很棒。

在杨光8岁那年,父母给他买了电子琴。他摸到琴时兴奋不已,爱不释手。

半个月后,他就能准确地弹出自己从收音机里听来的歌曲。父母非常高兴,对儿子有了更大的信心。

第二年,父母花了整整一年的工资,给他买了一架钢琴,并请老师教他弹琴和乐理知识。他很刻苦,进步也很快。

11岁那年,他正在哈尔滨市盲聋哑学校读书,被选入了市残疾人艺术团。随后,他在全国的声乐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18岁的杨光在盲校毕业时,面临着人生的重大选择:一个是同意市残联保送自己去长春大学特教学院读书。毕业以后,他可以分回市残联的宣教处,捧着机关的铁饭碗,过上有保障的稳定生活。另一个是同意市残联推荐自己去北京残疾人艺术剧团,到北京去发展,但生活可能不稳定。最终,他选择了北京残疾人艺术剧团。

杨光带着一千多块钱离开了家乡,来到了北京。为了省钱,他找了一个条件很差的地下室住了下来,每天才15块钱。

北京残疾人艺术剧团解散之后,他走进了“北漂”的队伍。在最困难的那段日子里,虽然他胸怀大志,但只能靠在小酒吧唱歌谋生。

他经济拮据,每天只能吃一盒饭。为了能活下去,他甚至准备去地铁卖唱。在最困难的那段日子里,他的爷爷、奶奶和父亲3位亲人相继去世。当时他对自己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杨光,你要挺住!你能走出来,你肯定能行!”

在北京闯荡了10年,杨光终于等来了机会。2007年9月,他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的舞台,并且顺利地拿到了周冠军、月冠军。

2008年1月,在《星光大道》的总决赛上,28岁的杨光以一首《你是我的眼》夺得2007年度总冠军。这首歌,他是唱给母亲的。

他深情地告白:“妈妈就是我的眼睛,是我生命中的阳光,照亮了我的人生。如果上帝给我3天光明,我只做一件事,那就是要仔仔细细地看看妈妈!”

他深情地唱道:“如果我能看得见,就能轻易地分辨白天黑夜,就能准确地在人群中牵住你的手……”尽管他那天感冒了,声音没有平时好,但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

著名歌唱家尹相杰点评时说:“你不完全是用技巧唱歌,你是用真情真心,我不如你。”

一个月后,在明星大腕云集的2008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杨光出人意料地单独表演了整整10分钟。他演唱了一曲《期待》,还模仿了文兴宇、曾志伟等名人的声调。

他快乐的神态和逼真的表演,仿佛是一片灿烂的阳光,让观众感到了强烈的震撼。

春晚过后,杨光博客的点击量一路飙升,几天内就达到上万次。大家喜欢他的歌声,更折服他的拼搏精神。许多歌迷在他的博客上留言,将他誉之为“盲人超男”。

记者问:“作为一个盲人,你为什么能取得如此的成功?”

杨光回答:“就是因为我有扛劲,能挺住,能坚持。”

记者又问:“你有没有想过,你的这种扛劲能坚持多久?”

杨光坚定地回答:“坚持到死。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一直会努力。我看不见五彩斑斓的世界,但能坚持心中的绚丽梦想。”

记者深有感触地写下了这样的话:“坚持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坚持肯定不能成功。成功,往往就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谁都不是天生的赢家,谁也都不是天生的输家,究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并不取决于天命,而取决于自己。

烹调“成功”的秘方

1932年,美国阿肯色州密西西比河大堤边的一个黑人家庭,有一个叫约翰森的小男孩8年级毕业了,但继续读中学却成了难题。这不仅是因为阿肯色州的中学不招收黑人,还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读书的钱。

母亲想,没有知识就不能战胜种族歧视,没有知识就不能改变命运,不上中学怎么行?应该下决心到接收黑人子女入学的芝加哥去。于是,她做出了一个艰难、坎坷又充满希望的决定:让约翰森在复读中等待一年。与此同时,母亲为50名工人洗衣、熨衣和做饭,奋力为儿子积攒到芝加哥读书的钱。

转眼到了第二年夏天,母亲终于凑足了那笔血汗钱,带着约翰森踏上了火车,奔向陌生的芝加哥去上中学。在芝加哥,母亲靠做佣人维持生计,约翰森以优异的成绩中学毕业,后来又刻苦地读完大学。

1942年,约翰森创办了《黑人文摘》杂志,但缺少500美元的邮费,不能给订户发函。一家信贷公司知道后愿为他借贷,但有个条件,得用一笔财产做抵押。母亲曾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了一套新家具,这是她非常喜爱的东西,但最后还是同意以此做了抵押。

1943年,《黑人文摘》获得了巨大成功。约翰森终于能做自己梦想多年的事了:将母亲的名字写入杂志社员工的工资花名册内,算是退休工人,再不需要工作了。他将此事告诉母亲时,母亲哭了,他也哭了。

天有不测风云。后来,在一段不如意的日子里,约翰森经营的一切仿佛都坠入谷底。他感到无力回天,心情忧郁地告诉母亲:“看来这次我真的要失败了。”

母亲说:“儿子,你努力付出了吗?”

儿子说:“是的。”

母亲问:“非常努力吗?”

儿子答:“是。”

母亲果断地结束了谈话:“很好,无论何时,只要你坚持住,只要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一切都会变得得心应手。你要记住,努力就不会失败,即使暂时失败了,也可以反败为胜,因为努力是成功之母。”

果然,约翰森咬紧牙关渡过了困难,逐步攀上了事业的顶峰,成为赫赫有名的约翰森出版公司的总裁,还拥有3家无线电台。

在约翰森的晚年,有人帮他写了一本回忆录,总结了自己努力付出的奋斗历程。书中写到:“烹调‘成功’的秘方是:把‘抱负’放到‘努力’的锅中,用‘坚韧’的小火炖熬,还要用好‘目标’的调料。”这本回忆录的书名,就是母亲说过的那句话:“努力是成功之母”。

铺设大西洋海底电缆

希拉斯·菲尔德先生退休之后,做出了一个令许多人震惊的决定:在大西洋的海底铺设一条连接欧洲和美国的电缆。毫无疑问,这项工程太浩大,太艰巨了。

尽管菲尔德的方案在美国议会上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但最终还是以多出一票的微弱优势获得通过,总算得到了美国政府的资助。

经过大量而周密的准备,正式铺设海底电缆的工作开始了。电缆的一头安放在停泊于塞巴斯托波尔港的英国旗舰“阿伽门农”号上,另一头安放在美国海军新造的豪华护卫舰“尼亚加拉”号上。但是,在刚刚铺设到5英里的时候,电缆就意外地被机器弄断了。

菲尔德不灰心,很快又开始了第二次铺设电缆的工作。这次比第一次好许多,电缆顺利地铺下了200多英里。夜间,铺设船以每小时4英里的速度缓缓航行,电缆铺设也以每小时4英里的速度在进行。这时,铺设船突然发生了一次严重倾斜,制动器紧急制动,结果电缆又被弄断了。

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第三次铺设电缆又开始了。这次看来非常顺利,直到全部电缆铺设完毕也没有发生任何中断。更令人兴奋的是,几条消息也通过这条漫长的海底电缆发送成功。就在大功即将告成之际,电流突然没有了,电缆又被弄断了。

在三次海底电缆铺设失败之后,舆论界出现了尖锐的批评和指责,投资者也对此项目失去了信心,拒绝继续投资,许多人也泄气了。除了菲尔德和少数忠实的追随者之外,几乎没有人不感到绝望。但他一如既往地日夜操劳,四处奔波,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又找到了新的投资者,买来了质量更好的电缆。

菲尔德重整旗鼓,坚定地指挥了第四次电缆铺设工作。当铺完600英里线路的时候,电缆突然被折断,沉入了海底。他组织打捞了几次,但都没有成功。于是,这项工作不得不耽搁下来,而且耽搁了整整一年。

所有这一切困难,都没能吓倒菲尔德。他总结经验教训,又组建了一个新的公司,继续投身于这项事业,而且研制出了一种品质超群的新型电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1866年7月13日,第五次铺设海底电缆的工作开始了。海底电缆终于顺利接通了,并发出了第一份横跨大西洋的电报!电报的内容是:“7月27日。我们晚上9点到达目的地,一切顺利。感谢上帝!电缆都铺好了,运行完全正常。希拉斯·菲尔德。”

此后不久,那条沉入海底的电缆也被打捞上来,重新接好。在通讯方面,这两条电缆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

晚年,菲尔德在自己的回忆录《夕阳》中写道:“一个人之所以能成功,并不是上天赐给的,而是持之以恒努力的结果。千万不能存有侥幸的心理,因为成功永远属于有恒心的人,属于肯付辛劳的人,属于不轻言放弃的人,属于能够坚持到底的人。铺设大西洋海底电缆的成功是这样,任何事业的成功大概也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