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走出人生的低谷期:困境当前的奋斗法则
3687900000004

第4章 厄运打不垮信念(3)

一个官员喊道:“我可以肯定,这个叫基里奥拉丝的姑娘知道这组雕塑的作者,但是她不肯说出作者的名字。”

人们问基里奥拉丝,但是她牙关紧闭。人们告诉她,她这样的行为是要被惩处的,但她还是不说话。

波力克为了让她说出创作者的名字,便客观地说:“孩子,法律是强制的,我是执法大臣,如果不说出是谁创作的,你就会被关进地牢里去的!”

这时,一个留着长发、面容憔悴,然而眼中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年轻人冲到了波力克的面前:“放了她吧,我是雕塑的作者。那组雕塑是我的作品,是一个奴隶双手劳动的结晶!”

一些人鼓噪起来,有的呼喊着:“下地牢!下地牢!该死的奴隶!”

但是,波力克力排众议,站了起来:“不!只要我还活着,就要保护这组雕塑!是阿波罗神用这组雕塑告诉我们,在希腊,还有比不公正的法律更崇高的东西。法律最崇高的目标,应该是保护和发展美好的事物。雅典之所以能闻名世界,那就是因为它对不朽艺术的突出贡献。这位年轻人不应该下地牢,而应该站在我的身边!”

在大庭广众之下,波力克不仅让自己的助手阿士巴莎把标志胜利的橄榄冠戴到了基里奥头上,而且在许多人的拍手赞同声中亲吻了基里奥那勇敢而深情的姐姐。

那些最著名的战将,那些最杰出的才子,那些最卓越的学者,以及那些载入史册的最勇敢、最具伟大精神的人物,大多是出身于卑微的寒门。好汉不怕出身低,卑贱者常常最聪明。

丘吉尔的座右铭

在中学时,丘吉尔的学习成绩并不好。当时,中学里开设了拉丁语、希腊语、法语等多门外语,丘吉尔讨厌背诵枯燥的单词,外语成绩很一般。对此他还振振有词地说:“与其花那么多时间学外语,不如一心一意学好自己的母语。”他的作文出类拔萃,老师对他的作文评价特别高,经常把他的作文作为范文读给同学们听。

丘吉尔从儿时起,就立志做一名军人。中学毕业后,丘吉尔一心一意想考军校,可是考试并不顺利,前三次都落榜了,没能如愿以偿。第四年,他发奋努力,终于考取了赫斯特陆军大学。

在军校,丘吉尔尽管不是特别用功,但每次考试的成绩都能在全班名列前茅。丘吉尔在赫斯特陆军大学毕业后,走进了英国皇家海军部队,做了一名骑兵连普通士官,并参加了毕业不久发生的印度之战。当时,年轻的丘吉尔才只有22岁。

在印度战场,丘吉尔开始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有点悔恨自己在军校时不够刻苦。于是,他立下发奋读书的誓言。在他的请求下,家人给他寄去地理、历史、哲学、经济等方面的书籍。他开始勤奋苦读,每天只要有空,总是抱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阅读。在读书的过程中,他迷恋上了写作,开始练习写东西。

有一次,在与敌方交火的战斗中,丘吉尔趴在地上,好长时间没有抬头。他最要好的战友紧挨着他,以为丘吉尔中弹了,赶忙过来把他拉起。这时才发现,原来他忘记了炮火硝烟,写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

尽管读书占用了丘吉尔不少时间,他仍然称得上一名勇敢的军官。打起仗来,他经常不顾一切地冲在前面。此后,丘吉尔学问大长,举手投足总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

丘吉尔为了勉励自己,凝练了在战场上的体会,写下了这样一句座右铭:“当危险向你逼近时,你绝对不能回头逃避,否则危险将成倍增加;相反,你如果能果敢地去面对危险,那么危险就会减半。”

丘吉尔的这句座右铭,不仅鼓舞他在战场上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而且使他受益终生。

从印度战场回来以后,丘吉尔进了伦敦一家报馆,从事新闻工作。1899年,南非爆发布尔人战役,受报社委派,丘吉尔以一名战地通讯员的身份奔赴了前线。跟其他没经受过战争洗礼的记者不同,丘吉尔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搞新闻也有自己的一套。每当战火纷飞,不少记者都躲得远远的,而丘吉尔却勇往直前,深入前线搜集材料和抢拍新闻。因此,他发回伦敦的稿件总是鲜活生动,极具轰动性。

对丘吉尔而言,更具有传奇色彩的是,他不仅能捕捉到好新闻,而且他自身每天也创造着新闻。报社频频采用他写的新闻,同时也把他作为新闻人物,对他的每一次惊险采访都进行了报道。在一次采访中,丘吉尔不慎撞进了敌人的阵地,结果成了俘虏。但他凭着自己的胆略和智慧,从战俘营里逃了出来。布尔军恨透了丘吉尔,拼命拦截他,发誓要杀掉他。丘吉尔为了逃命,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跋山涉水,经过近一个月的奔波,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返回了自己的阵地。丘吉尔把自己的经历写成文章,伦敦的报纸予以登出后,他很快成为轰动一时的名人。

在短短一年时间,丘吉尔成为伦敦最有实力和最有知名度的记者之一。每当他的文章刊登出来,读者都争相阅读,同时,大伙对他的行踪也极为关注。

战争结束后,丘吉尔回到伦敦,各地纷纷邀请他做演讲,把他视为时代的英雄。丘吉尔的演讲水平就是在这种情形下不断提高的,并成为一个著名的演讲家。此后,英国举行议会选举,丘吉尔顺利地被选为议员,开始了他赢得英名的仕途生涯。

随着丘吉尔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名声越来越显赫,请他签名留言的人也越来越多。他写下最多的话,就是那句鼓舞他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受益终生的座右铭:

“当危险向你逼近时,你绝对不能回头逃避,否则危险将成倍增加;相反,你如果能果敢地去面对危险,那么危险就会减半。”

51次面试

亨利·于,是一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用的英文名字。他毕业于纽约大学,并取得了数学博士学位,可谓年轻有为、才华横溢,令人羡慕。非常遗憾的是,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并没使他建立起自信。在多次求职失败后,他滞留在博士后的位置上,一干就是5年。他心中清楚:“这样的博士后简直就是失业的代名词!”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天赐良机于亨利·于,因为华尔街的金融界向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的才子们敞开了大门。大批的、年轻的数学家、物理学家纷纷走进了华尔街的金融界,在数量分析的领域中找到了施展自己才华的用武之地。备受鼓舞的亨利·于跃跃欲试,决心借此良机挤进华尔街,彻底摆脱越走越窄的博士后道路,彻底改变清贫的生活。

亨利·于漫天撒网,把自己的简历和科研成果送往各个需要有博士学位的数量分析员的银行。他幸运地被通知面试50次,有的银行竟然有两三个部门都约见了他。可是,他屡战屡败,面试了50次,也失败了50次。

在第五十一次面试即将来临的时候,濒临绝望的亨利·于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了猎头公司的凯文身上。他出色的简历、几页纸才能写完的科研成果让经验丰富的猎头凯文格外兴奋。亨利·于很快被凯文请去面谈。他坐在凯文的面前,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发问。

凯文问:“你为什么从中国来到美国留学?”

亨利·于腼腆地说:“是因为他们给了我奖学金。”

凯文又问:“你为什么能得到奖学金?”

亨利·于有些不安地回答:“大概是因为我幸运吧。”

“不!”凯文坚决地纠正他说,“是因为你有超人的智商和杰出的成绩,你是最出色、最年轻的中国数学家之一。美国人不是傻瓜,只把奖学金给那些最优秀的外国人才。亨利·于,你要记住,你要自信。你的简历和科研成果都是一流的,很有魅力,是到任何银行去面试和工作的可靠资本。但是,你要顺利地通过面试,就必须牢牢记住至关重要的两个字——自信。你有两个星期的准备时间,通过准备,你要让自己看起来是个相当自信的人。”

两个星期后,亨利·于被凯文送到了花旗银行进行了第五十一次面试。这一次面试非常顺利,他彻底结束了长达5年博士后的清贫生活。

事后,亨利·于深有感触地回忆说:“第五十一次面试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人精子’凯文一眼就看出了我面试之所以失败50次的原因。在两个星期的准备时间里,我如同疯子一般地对着镜子告诫自己:‘我自信,因为我是中国优秀的数学家;我自信,因为我有能力!’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像个未来的成功者,我对着镜子练习挺胸、抬头、目光对视,我大声而又坚定不移地讲话……这时我才突然发现,自己居然弯腰低头地走了这么多年!”

后来,浑身上下充满自信的亨利·于成为日本一家银行全球市场的主任经理,直接负责处理上亿美元的交易额。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自信就别想成功。有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实际上是完全可能的。古希腊哲学家塞涅卡说得好:“不是因为这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了信心,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信心,才使这些事情变得难以做到。”

用微笑把痛苦埋葬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名叫伊莉莎白·康黎的女士,在庆祝盟军于北非获胜的那一天,收到了国际部的一份电报:她的独生子在战场上牺牲了。

那是她最爱的儿子,是她唯一的亲人,那是她的命啊!她无法接受这个突如其来的残酷事实,精神接近了崩溃的边缘。她心灰意冷,万念俱灰,痛不欲生,决定放弃工作,远离家乡,然后默默地了此余生。

当她清理行装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一封几年前的信,那是她儿子在到达前线后写的。信上写道:“请妈妈放心,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对我的教导,不论在哪里,也不论遇到什么灾难,都要勇敢地面对生活,像真正的男子汉那样,用微笑承受一切不幸和痛苦。我永远以你为榜样,永远记着你的微笑。”

她热泪盈眶,把这封信读了一遍又一遍,似乎看到儿子就在自己的身边,用那双炽热的眼睛望着她,关切地问:“亲爱的妈妈,你为什么不照你教导我的那样去做呢?”

伊莉莎白·康黎打消了背井离乡的念头,一再对自己说:“告别痛苦的手只能由自己来挥动。我应该用微笑埋葬痛苦,继续顽强地生活下去。事情已经是这样了,我没有起死回生的能力改变它,但我有能力继续生活下去。”

后来,伊莉莎白·康黎写了很多作品,其中《用微笑把痛苦埋葬》一书颇有影响。书中这几句话一直被世人传颂着:

“人,不能陷在痛苦的泥潭里不能自拔。遇到可能改变的现实,我们要向最好处努力;遇到不可能改变的现实,不管让人多么痛苦不堪,我们都要勇敢地面对,用微笑把痛苦埋葬。有时候,生比死需要更大的勇气与魄力。”

逆境是强者的学校

有一个小男孩,因为疾病而导致左脸局部麻痹,嘴角畸形,相貌丑陋,还有一只耳朵失聪。

他讲话时不仅嘴巴总是歪向一边,而且还有口吃。为了矫正自己的口吃,小男孩模仿古代一位著名的演说家,嘴里含着小石子苦练讲话。母亲看到儿子的嘴巴和舌头都被石子磨破了,流着眼泪心疼地说:“不要练了,妈妈照顾你一辈子。”懂事的小男孩一边替妈妈擦着眼泪,一边说:“妈妈,您对我说过,每一只漂亮的蝴蝶,都是在经过痛苦的抗争,冲破了茧的束缚之后才变成的。我就是要在苦练中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

经过日复一日的苦练,小男孩终于能够流利地讲话了。由于他的勤奋和善良,在中学毕业时,不仅取得了优异成绩,还赢得了同学们的普遍好评。

苍天不负苦心人。1997年,63岁的他勇敢地参加了加拿大全国的总理大选。他的对手居心叵测地利用电视广告夸张他的脸部缺陷,然后写上这样的广告词:“你要这样的人来当你的总理吗?”但是,这种极不道德的、带有人格侮辱性质的攻击,引起了大部分选民的愤怒和谴责。他的成长经历被人们知道后,赢得了广大选民极大的同情和尊敬。“我要带领国家和人民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他的这个竞选口号深得人心,使他以高票当选为总理,并在2000年再次获胜。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连任两届的总理让·克雷蒂安,人们亲切地称他是“蝴蝶总理”。

与克雷蒂安相比,罗斯福的残疾无疑更加不幸。

罗斯福1900年至190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他中年成器,1910年当选为纽约州参议员,1913年至1920年任助理海军部长,是政界和军界中一颗耀眼的新星。

青云直上、如日中天的他,1921年却意外地患了小儿麻痹症,下肢瘫痪。起初,他一点也不能动,必须坐在轮椅上,整天依赖别人把他抬上抬下。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下,他心灰意冷,差点退隐乡园。

但是,他没有被厄运打垮,而是重新振奋精神,直面自己的残疾,坚持一个人不屈不挠地练习自理、自立的能力。

有一天,他告诉家人说,他发明了一种上楼梯的方法,并愿意表演给大家看。原来,他是先用手臂的力量,把身体撑起来,挪到台阶上,然后再把腿拖上去,就这样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艰难缓慢地爬上楼梯。

他的母亲阻止他说:“你这样在地上拖来拖去的,给别人看见了有多难看。”

罗斯福断然地说:“我必须面对和战胜自己的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