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20几岁学点心理学
3689900000011

第11章 酸葡萄效应

俗话说:“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事实上,确实如此,当个人能力无法满足自己的意愿而周围人却能够轻而易举地实现它时,我们的内心中就会滋生出一种不平衡的心理,嫉妒便由此而来。

德国有一句谚语:“好嫉妒的人会因为邻居身体发福而越发憔悴。”这就是“酸葡萄效应”的体现。

嫉妒,会扰乱一部分人的心绪,致使他们活在悲观、失望与不满当中;而另一些人却能够用阿Q精神,即自我安慰的方式,排解心中的不满情绪,获得希望的阳光。

什么是酸葡萄效应

《狐狸与葡萄》是伊索寓言中非常著名的故事。狐狸看见葡萄藤上大串大串的红葡萄垂涎欲滴。于是,便跳起来试图去抓葡萄吃,无奈身高有限,跳起来还是够不到……想吃葡萄,却因身高问题吃不成,这也算是一种“挫折”或“心理压力”了。

怎么是好呢?这可难为坏了一向聪明的狐狸,狐狸想,就是累死在葡萄藤下也跳不到葡萄的高度。于是,狐狸自言自语地说道:“反正葡萄一定是酸的,这是没有任何异议的。”显而易见,狐狸的意思就是说,反正葡萄是酸的,即使摘下来也不能吃。就这样,狐狸安心地走开了,毫无遗憾地寻找其他食物去了。

寓言中的狐狸遇到“挫折”时,采用了一种歪曲事实的消极认知态度,其目的就是获得心理平衡。平心而论,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在被打时,或是在心中,或是在口中总是念着一句“反正是儿子打老子”,于是,就悠哉游哉地忘却了皮肉之苦。

现实生活中,这种“酸葡萄效应”无处不在。对某些人来讲,当他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或是没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时,就会诋毁、贬低那些实现它们的人,也许这样才会使他们的内心深处舒服一点。

从心理学角度讲,这种心态当然不能算是健康的。但是,如果某人朝思暮想的目标没能实现,心中自然会有一种挫败感和失落感,此时,不妨用“酸葡萄效应”来缓解一下心理上的不平衡。但此法只限于自我安慰,切不可当做“武器”去攻击他人。

存在即是合理,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在看问题时,只要能够起到积极向上、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就有其实际意义,即合理化的“酸葡萄效应”当然,凡事不能总是停留在表面效应上,当事情发生时,就要采取积极、合理的措施,想办法化解问题。

还有一种与“酸葡萄效应”相类似的“甜柠檬效应”,也是一种心理安慰方式,当看到别人日进斗金时,就认为“那种生活也未必好过”,还不如“自己两袖清风”来得逍遥自在,这种想法虽然没有恶意丑化富人的形象,但是,在其内心一定是不平衡的,之所以这样想就是为了使自己好过点。

现实生活中,人们也经常采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缓解自己的压力,其目的也是一样换取心理平衡。换位思考,这种阿Q的精神胜利法自然有其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尤其是当人们面对重压或是无能为力时,不妨采用这种方式应对,以免将自己逼入死胡同,走向极端。

走好心灵的平衡木

人们总是喜欢羡慕别人拥有的,一旦自己缺少别人拥有的东西,便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而人的心理一旦不平衡,不是引起嫉妒,就是引发新的矛盾。无论是“酸葡萄效应”,还是“甜柠檬效应”,其实这都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认知。尤其是“酸葡萄效应”,这种人总是认为得不到的东西是最好的;即使与别人同时获得某种物品,也会认为别人的一定比自己的好。为此,他们不是常常抱怨自己吃的是酸葡萄,就是一味地羡慕别人吃了甜柠檬,总之,他们总是存有不满足的心理,或是嫉妒别人拥有的比自己的多。

张梅和丈夫结婚已经5年了,原本恩爱有加的夫妻,最近却总是横眉冷对,动不动就吵得战火连天,弄得全家人都不安生。原来,张梅最近刚参加完大学同学聚会,几个多年不见的好友都是身穿名牌,开着私家车,有几位还有各自的别墅,看着一个个光鲜亮丽的同学,张梅在羡慕的同时,更有一层嫉妒和悲哀的心理。她想着自己当初还是班级的学习委员,人长得也不差,为什么往日的同学今日都能开私家车上班,而自己却要挤公交呢?

思前想后,张梅得出这样一条结论:女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谁让当初自己“爱做主”,结果选择了一个家世平平的研究生丈夫呢。此时,她心中的嫉妒化成了怨恨,转嫁到丈夫身上,开始整日指责丈夫没能耐,赚不到大钱,没脑子,没思想,总之,先前在她眼中无可挑剔的丈夫,因为一场同学聚会,就变成了一无是处。面对妻子的空穴来风,丈夫当然不满,进而两人之间开始相互指责,直到最后两人打得不可开交,结果致使婚姻走向灭亡。

《心理学大辞典》中说:“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正是在这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下,致使很多人失去了眼前所拥有的一切,最终将原本幸福美满的一切,断送在嫉妒手中。

即使是那些陷入“甜柠檬效应”中的人,也同样不能对客观事物做出正确的评价,他们偏要“得了便宜,还要卖着乖”。即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不如别人,也会装出一副胜利的样子,但实质上,内心却异常的空虚,所以,也会处于不平衡的心态中。这使得“甜柠檬效应”较“酸葡萄效应”在某种意义上对人的心理健康危害性更大。

持“甜柠檬效应”的人不是看不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而是总认为美好的一面不属于自己,只属于他人,这样就使自己陷入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下。这样的人,在生活之中,一定要积极寻找美好的东西,不要过于计较个人的得失。因为葡萄本来就酸甜有别,只是我们在品尝时,要客观地判定是酸还是甜,倘若它是酸的,在感受其酸的同时,也要体味它的甜。当你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时,就会突然发现生活原来如此的美好。

就像上个故事当中张梅的同学,虽然开名车、住洋房,但是,往往他们的婚姻状况却很令人悲哀,不是离异,就是名存实亡,再者就是因为各种原因至今未嫁娶。像张梅这样拥有美满家庭的人并不多,但是这一切都被嫉妒心理所毁灭。

想让心灵走好平衡木,就应该本着平和的心态,这是一种看云卷云舒的恬淡与悠闲,这样的人并不会一味地羡慕别人的拥有,而会对现状做出客观的分析,不做一些无谓的追求。

现在社会存在这样一批人,他们羡慕明星的地位、名气、财力、体态以及气质等,于是便想着自己也能够拥有这一切,所以,便开始了追星之路,不错过任何一场演唱会,还会不顾自身条件的限制,学着明星的样子向演艺圈进发。其结果往往是碰得一鼻子灰。

这些人不是没有追求,而是缺少一种辨别事物的能力,有些人即使经过自身的努力,也不会得到想要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就开始嫉妒别人所拥有的。

嫉妒是一种极其恐怖的心理状态,尤其是那种极度的嫉妒,它往往会令你心神不宁,情绪波动异常,严重者还会破坏他人的幸福。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觉得社会并不完美,更不公平,当看到他人所拥有的一切,而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一种追求别人的愿望。当然,如果这个“别人”是较为完美或是积极向上的人物,那说明这个人的心态还是健康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追求应该适度,不要盲目行事。

适当的嫉妒和羡慕是可以的,至少可以给自己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但是凡事都是过而不及,羡慕或是嫉妒一旦过度,就会给心灵造成一种强大的失落感,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嫉妒心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浮躁的表现。

培根曾经说过:嫉妒是一种恶魔,它总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毁掉人间的好东西”。嫉妒的人总是让自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用自己的缺点与对方的优点进行比较,并喜欢用别人的长处来折磨自己。此外,骄傲也是心灵平衡的大敌,它会不知不觉的来到你的心灵,扰乱你的情绪,影响一个人的做事风格。

古人云:“学者之病,最忌自高自狭。自高者,如峭壁,时雨过之,须臾溜散,不能分润;自狭者,如瓮盎受水,容担容斗,过其量则溢矣。夫好学者,其如海也,受九州而不满,旱十年而不枯。”

因此,我们想要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仅要拒绝嫉妒,还要拒绝骄傲。只有远离这两种心态,才能使心灵放松,让心理感受到真正的平衡,这样阳光快乐的日子才会回到我们身边。

合理的自我安慰

有人做过这样一项实验:把一只大狗捆起来,在它的两边不远的地方放上一块香喷喷的牛肉,闻到香味的大狗非常想过去饱餐一顿,但是,无论它怎么努力都够不着,气急败坏的大狗此时更是暴跳如雷,撕心裂肺的号叫着,但是,依旧没有办法吃到那块牛肉,这时,这只大狗心跳加速、血压升高。

此时,研究员抱来另外一只小狗,这只小狗很从容地吃掉了这块肉。而被捆着的大狗因为生气加上嫉妒,血压升得非常高,差一点因此丢了小命。

研究者还做了另外一个实验,把狒狒王用铁笼子罩起来。在动物界中,也有它们潜在的规矩,作为首领的狒狒王享有很多种特权,即凡是母狒狒都是它的妻子,任何好东西都得让它先吃。但此时被罩牢的狒狒王却没有任何特权,它眼看笼子之外的美食被群狒享用,于是,它越看越生气,恨得咬牙切齿,为了发泄它的不满,就以头撞击铁笼。

这样的实验每天做一次,一年之后,狒狒王因情绪激动得癌症而死。

莎士比亚说:“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

嫉妒这种心理大多数人都存有,但是,心态不同的人却得到不同的结果。有些人会因为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或是看他人比自己取得了较高的成绩,就产生极其不满的情绪,或是焦躁不安的心理;而另一些人就能够很从容地放弃,并且自我安慰道:“这也没有什么,我本来也不稀罕。”

一些人总是讽刺那些自我安慰的人,认为这是在自欺欺人,或是没有能力的表现,或是在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以寻求心理的平衡。心理学将这种自我安慰方式称之为“合理的自我安慰”,即指个体在遭遇挫折之后,找出种种理由为自己辩解,进行自我安慰的心理表现。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这只狐狸很聪明,虽然它有找借口,但却平衡了自己的心理,起到了自我保护作用。这种心理我们人类也有。比如,在过年打碎东西时,我们就会说“碎碎(岁岁)平安”;家中被贼偷窃了,有人就会说“财去人安”或是“破财消灾”。这种自我安慰的方法,从何种角度来讲,都比气得吐血、气得血压升高要好得多。

因此,心理学上就有“酸葡萄心理”的提议。“吃不着的葡萄是酸的”的言论,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我们不能只看到消极的一面,就忽视后者的重要性。

人的一生中,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需要,而且每个阶段都会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在面对这些目标时,有的则能心想事成,确保目标实现;但是,当目标不能实现,需求达不到时,有些人就会滋生出挫折、失意之感,继而产生焦虑烦忧的心情。这就是人们为什么会时时遭遇不幸福的经历或感觉。

部分遭遇挫折的人,往往会感觉到心灵的痛苦。想要消除或是减轻这些痛苦,我们不妨使用较典型的心理防卫方式——“酸葡萄心理”,即丑化得不到的东西。这种心理防卫的实质是,为内心的挫败感编造一些“理由”,从而缓解内心的不满或是伤痛,也就是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

有些人认为这种方式很愚蠢,甚至有些可笑,其实,只是这些人没有看到它的积极作用,它可以帮助受挫折的人从忧伤中解脱出来,放弃那些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得到一种良好的心态,从而解除心中的痛苦和不安。时间是治疗伤痛最好的医生,随着时间的流逝,问题也自然能够得到解决。

人们能否走出现实的心理落差,关键在于能否自救。善于自救的人,能在生活的低谷中蹚出一条平坦的大路,由“山穷水尽”转而面向“柳暗花明”,这完全得益于自救者的心态。倘若那条大狗和狒狒王能够知晓“吃不着的葡萄是酸的”的这一道理,转而寻求心理安慰,那将会是另一种情况。由此可见,伊索笔下的那只狐狸着实的聪明!

“百年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存于复杂的社会当中,在所难免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在我们总结教训、设计应对措施时,不妨也学学伊索笔下的那只狐狸,将沮丧的心情化为自我慰藉,寻求心理的平衡,让我们愉快地生活和工作。

测试:你的嫉妒心强吗?

在很久以前,狮子还不是森林之王,但是,它一直都在虎视眈眈地窥视这个位置。终于等到了一年一度的森林之王竞选活动,虽说狮子的实力也很强大,但是这一年又让老虎抢走了王冠,无奈的狮子就这样与它心中的梦想失之交臂。当狮子看着群兽簇拥着老虎扬长而去时,它会怎么想呢?

A老虎一定从中动了手脚,否则它根本就不是我的对手。

B我的能力非常强,只不过时机还没成熟,明年我一定能够当选森林之王,这次就不和老虎计较了!

C这口恶气我一定要出,看我明年怎么将它打败!

测试分析

A你的嫉妒心理异常严重,虽然从表面上看你很自信,其实,你内心深处未必是这样,你一旦受挫折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且无法遏制住自己强烈的嫉妒情绪。

B恭喜你,你是一个超尘脱俗的人,而且还非常自信,有些时候你的自信很容易扼杀固有的嫉妒。虽然你偶尔也会犯一些小错误,但不会削减你的高度自信,因为你对自己非常了解。

C你的嫉妒心理一般,但是性格较为倔犟,还有点争强好胜,同时也对自己的能力拥有高度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