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有气度 做事要有尺度
3690400000021

第21章 下篇:进退有据,把握行事的尺度(2)

他微笑着说:“我想向您透露一个秘密,大矿主先生,可您必须答应我绝不把这件事情告诉我的父亲。”大矿主对此颇为好奇,同意绝不泄密。

“说真的,我在德国佛莱堡大学的3年时间一直是在混日子,什么东西也没有学到。”他小声地告诉矿主。听完这话之后,大矿主的脸竟然很快由“阴”转“晴”,哈哈大笑起来,随即当场拍板:“很好,您被录用了,明天就可以来上班。”

赫尔·鲍姆审时度势,采用了以“退”为“进”的办法,让自己获得了工作机会。

求职场上情况复杂,各种变化应接不暇,让步是为了进步。让步是一种暂时的权宜之计,如果做退一步的让步能得到进一尺的进步,那么这种让步是一种修养,更能在关键时刻促成自己的成功。

功成名就更要保持平常心

在喧嚣的演艺圈,有一位内心像水一样纯净透明、不使心计的人物。

她不喜欢应酬,也很少抛头露面,这个人就是宋祖英,并且她的丈夫罗浩也是一个默默无闻地工作和生活的人,夫妻俩都很低调。

在没有演出的时候,宋祖英常常是安静地守在家里看书、听音乐,和家人一起享受简单的快乐。虽然已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但宋祖英仍然每个月都坚持去金铁霖老师家里学习,从未自满,从未放弃老师的指导。

罗浩与宋祖英结婚多年来感情很稳固,与宋祖英的这些良好习惯和品德是分不开的。虽然妻子是红得发紫的大明星,可是罗浩从没有利用妻子的光环去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他能凭自己的能力做出一番成绩,有自己可圈可点的独立事业,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优秀男士。另外,罗浩从不在同一时间与宋祖英接受媒体的采访。偶尔遇到记者去家里采访、拍照,他总是借机溜出去。对丈夫的这一点,宋祖英也是赞赏有加。

夫妻二人,在感情上,他们是彼此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在事业上,他们完全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彼此在平行的轨道上各自运行。

在公益事业上,宋祖英出手大方是有目共睹的,不过他们的日常生活却很简单。他们在饮食方面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并且宋祖英的穿戴也很普通,不是唯名牌是从。

宋祖英一直有种强烈的家乡情结,作为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女儿,对家乡的热爱从没有丝毫的减轻。有时在外地演出,碰见主办方安排她去高档酒店吃饭,时常会被她拒绝。她说:“吃饭,我们随便找家普通饭店就行,我们家乡还有很多生活贫困的孩子,拜托你们为他们捐点资。”也有一些时候,主办方以高额的出场费请宋祖英去演出,她却说:“出场费我可以不拿,我的家乡还很贫困,你们能不能到那里去投资?”

罗浩和家乡的很多人都被宋祖英对家乡的一片深情感动着,而这些内情,媒体却少有报道。宋祖英的观点是:“做好事不是给别人看的,为什么要弄得沸沸扬扬呢?再说,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获得了快乐,又何乐而不为呢?”

在一个受人注目的舞台上轰轰烈烈地做出一番造福人民的事业,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境界很高。

但在普通的、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无可挑剔,也是无悔的一生。

功成名就时,以平常心对人对事是一种气度,是一种精益求精的风格,是一种勇于追求的精神。这种低调做人、平和做事的态度,是每一个成功人士都应具备的。

锋芒太盛易夭折

《庄子》中有一句古训是“直木先伐,甘井先竭”。还有一句古话,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林中的树木,哪棵长得比林中大多数的树都高,劲风就会将其折断,即锋芒太盛易夭折,这样是得不偿失的。

薛道衡是隋唐一位著名才子,13岁讲《左氏春秋传》就很有见地,隋高祖时,做内史侍郎。

大业五年,他应召入京,当时在位的是自负才气的杨广,即隋炀帝。薛道衡为了在皇帝面前卖弄自己的文章水平,呈上了《高祖颂》,隋炀帝对此毫无好感,说道:“这只是文词漂亮而已。”有一次,隋炀帝与下臣谈到浓处,夸奖自己才高八斗,傲视天下所有文士。御史大夫借此机会,评价薛道衡不仅自负才气,而且不听训示,有无君之心。炀帝随即便下令将薛道衡处以绞刑。

薛道衡自恃才高,没有藏而不露,没有明哲保身,着实得罪了不少人。他是一个因为锋芒太露而把人得罪光,送自己走上绝路的典型,算得上是一个前车之鉴。

英国19世纪的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曾告诫他的儿子说:“要比别人聪明——如果可能的话,却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聪明。”

洛阳的郭解就是一个善于藏锋守拙、大智若愚的聪明人。一次,有一位男子因与人结怨,处境困难,很多人出面当和事老调节,可对方还是一句话也听不进去,最后请出郭解出面调和,为他们化解这场纠纷。郭解晚上低调造访对方,热心地进行说服,对方在他真诚的话语下逐渐让步了。

这时候假若是其他人,一定会为自己的和事老本事沾沾自喜,急于告知他人,显示自己的本事,但郭解没有这样做。他对那个做出让步的人说:“我听说你对前几次的调解都不肯接受,这次很荣幸能接受我的调解。但是,我作为一个外地人却压倒本地有名望的人,成功地调解了你们的纠纷,实在是有违常理。因此,我希望你这次就当我是调解失败,等到我回去,再由当地有威望的人来调解时才接受,怎么样?”

郭解的这种做法是何等的气度,使自己免遭众人的嫉恨,这是保护自己的明智之举,同时又留下了为人称道的美名。谁能否定郭解的大智慧呢?那些极力显摆自己本事的人,不过是耍小聪明罢了。耍小聪明的人玩弄心机,不过是满足了自己某方面的欲念,只是谋算他人,得不到大利益。

正如《菜根谭》一书中说的:“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做人宁可显得笨拙一些,也不可处处显示聪明,最好收敛一下,内敛一些,不要锋芒毕露;宁可随和一点,也不要自命不凡;宁可退缩一点,也不要贸然前进。做人要时时把握好自己的度。

得意时偷着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深入人心的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并且影响深厚。

英国哲学家斯宾塞也说过:“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与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而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则认为:“我从不歌颂自己,我有财产、有家世,我花钱慷慨,朋友们说我风趣,可是我绝口不提这些。固然我有某些优点,而我自己最重视的优点,即是我谦虚……”可见,谦卑是全人类共同珍视的良好品行。

创立了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因此而名声大震。一次,他9岁的小儿子问他:“爸爸,你怎么现在的名气这么大?你是做了什么事情才这么有名气的呀?”爱因斯坦回答:“当一只瞎眼甲虫在一根弯曲的树枝上爬行的时候,它看不见树枝是弯的。我碰巧看出了那甲虫所没有看出的事情。”

谦逊与内心的平静紧密相连,也是成功的要素之一。一个人,越是不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越容易获得内心的安静。

如果一个人乐于显示自己,那么他是在亲手给自己挖掘一个危险的陷阱。这么做,会使人把大量精力放在显示成绩、自我吹捧,或用尽心思让他人信服自己的个人价值上。而这样自我显示,通常会使人处于骄傲自满状态,荣誉成了自我欣赏的装饰品,个人的成就完全被冲淡了。

事实上,自大、自满、自傲是一种缺乏包容心的表现。一个人如果因为取得一点渺小的成绩就满足了,那么自我膨胀阻碍继续进步是必然的。

一个人做出的成绩再好,也只是在某一范围内而言的。如果某一时间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也只是说明过去做过一些事情罢了,即使再辉煌,留恋也是无用的,毕竟它现在只是虚无缥渺的影子而已。需明白,当自己望着影子依依不舍之时,能给你光明和温暖的太阳正好在你的身后。

“绝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这是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谆谆告诫人们的。智者是绝不会随时显耀优点和荣誉的,也不会等待着去享受荣誉,他会一直努力,继续做那些需要去做的事。

当然,谦逊的态度不是生来就有的,是需要实践的。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自己的内心会平静轻松,也能获得内心的充实。如果想自夸,就试着去努力收敛这一想法和欲望吧,那么最终受益无穷的人将是你自己。

得意而不要忘形

现实生活中,当一个人事业取得成绩,或青云直上之时,这当然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这种高兴应适可而止,千万不要得意忘形,尤其是在言辞上要注意,那种“上嘴唇顶天,下嘴唇顶地”的高谈阔论,还是不说为妙。仔细想一下,在你的身边有一些失意的人,你的高调会引起他们的情绪波动,心态失衡,甚至可能会激起他们做出一些能力控制范围之外的事情,这无形中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特别是在处于低谷的朋友面前,则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在言辞上保持低调,不仅能很好地融入到朋友当中,也同时保护了自己。

如果你有了欣喜之事,无论是升官还是发财,抑或是一切都顺风顺水,在失意的人面前最好不要高谈阔论。处于失意之中的人,对一切通常都很敏感,哪怕是你的无心之语,也有可能会伤害他们脆弱的自尊。

一次,有几个同学相约去另外一个同学家里吃饭。他们凑到一起,就是为了热闹一下,大家谈谈心,让当时一位处于人生低谷的同学能心情好一些。这个同学不久前因经营不善,公司倒闭了,妻子也因为无法负荷生活的重压,正在与他闹离婚。内外交困,他很悲观,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几个来吃饭的同学都知道他目前的境况,大家只是说些轻松的话题,顺便开导他,避免谈及与事业有关的话题。可是其中一个姓肖的同学,因为几杯酒下肚,就忘记此行的目的了。他刚赚了一笔钱,得意之间,就开始大谈自己赚钱的本领和花钱的痛快。那种自我满足的神情让大家有些接受不了,并且那位失意的同学更是闭口不语,脸色也越来越难看,一会儿借打电话离席,一会儿借上厕所离席,没过多久,就早早离开了。

一位同学送他出门,他在门外愤愤地说:“老肖会赚钱也不必在我面前夸个没完没了啊!”

与人相交,在失意者面前大谈自己的得意之事绝对是个愚蠢的做法!

谈论你的成绩和得意之事时,要看清场合和对象。你可以在演说的公开场合谈,这样有助于你获取更多的信任、更多的业务;你可以对自己的员工谈,享受他们投递的钦羡目光;你可以对家人谈,让他们与你一同分享你的快乐。

但切忌在失意的人面前谈论你的成绩。因为这个时候,他们是最脆弱,也是最多心的,你的满足感,你的每一句话,在他听来都充满了讽刺与嘲弄的味道。这时他们对你这些表述的抽象结论就是你“看不起”他。这必然会影响你的人际交往。

因此,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少说话。面对这些还在路上奔跑和努力的人们,态度谦卑些,向他们微笑,也算是个善意的鼓励,日后才会赢得朋友的尊敬。

收敛锋芒,厚重结缘不结怨

为人处世时如果过于锋芒毕露就无法厚结人缘。厚结人缘实际上是一个人睿智、有谋略与高瞻远瞩的深刻表现。以厚处世、以宽待人才有助于自己事业上的成功。

在梁山众英雄中,县衙押司出身的宋江无论是外在形象,还是内在才能都不在别人之上:智谋不如吴用,财势不如卢俊义,法术不如公孙胜,文采不如萧让,武艺不如武松、鲁智深。但他却靠着过硬的为人处世的本领,令其他人心悦诚服,位居一百零八将之首,坐上了梁山泊的头把交椅,其与人交往的绝妙哲学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绝。

宋江的这一本领体现在为人处世的各种细节中,比如拿出10两银子解李逵之急,念旧情冒险暗放晁盖……凭着这些忠义之举,他以厚处世,赢得了梁山众好汉的信任。

有一天,宋江和戴宗在一个酒肆遇见一位大喊大叫的莽汉。此人看上去憨直可爱,宋江便产生了与他结交的心思,于是劝散众人,拉他来桌前喝酒。

宋江问道:“刚才兄弟为什么在楼下大发脾气?”

李逵道:“我有一锭大银,换了10两小银使用了。我向这里的主人借用10两银子,赎回那锭大银,一会儿就还他,没想到这鸟主人不肯借于我。我想和那厮较量一番,打得他家粉碎,却被大哥叫了上来。”

宋江道:“只用10两银子去取,还要利钱吗?”

李逵道:“利钱已有,只需10两本钱去讨便可。”

宋江听完,便取出10两银子递给李逵,道:“兄弟,你用这银子去赎吧。”

李逵把银子接过来,说:“这样也好,两位大哥暂且在这里等我一下,赎了银子便来还给你,再和哥哥去城外吃碗酒。”

……

在宋江递给李逵银子的时候,身边的戴宗曾暗使眼色。待李逵走后,宋江便问其缘由,戴宗回答道:“这厮虽然生性耿直,但是贪杯好赌,他什么时候能有一锭大银!他慌忙出门,一定又去赌场了,如果赢了,还有可能回来送还哥哥;若是输了,这10两银子很可能有去无回。”

宋江对戴宗笑道:“兄弟,这区区几两银子何足挂齿,由他便罢。如果他还需要的话,再给他一些使用也无妨。我看这人倒是个忠直汉子。”